满目青山是禅

净慧法师 | 作者:净慧法师 [投稿]

满目青山是禅

  (3月1日)满目青山是禅,茫茫大地是禅,浩浩长江是禅,潺潺流水是禅,青青翠竹是禅,郁郁黄花是禅。

  (3月2日)要在做事业中落实佛法,把事业当成佛事来做,把做好事业看作是修行,也就是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

  (3月3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他人有爱心,对他人有感恩的心,对他人有关怀的心;而这种关怀也好,爱心也好,感恩也好,都没有任何目的,是本当如此的,这就是佛法的精神。

  (3月4日)调心的最后目的,是要把心调伏得没有烦恼、没有无明、没有贪心、没有痴心,最后全心全意来为大众服务、为大众做牛做马。

  (3月5日)“戒”就是道德原则;“定”就是那些能够使一个人情绪稳定的修行方法; “慧”就是用来辨别修行的法门正确与否、是否走错了路的觉照能力。

  (3月6日)净土非遥,灵山不远,都在我们举心动念之间。

  (3月7日)修行人要发大愿、立大志,只有把自己这一点点心力都奉献给众生,才会有无穷无尽的动力去战胜困难、攀登高峰。

  (3月8日)世间什么是富,什么是贫呢? “慈母在堂,名之为富;慈母不在,名之为贫。”

  (3月9日)破除执著就是突破自我的障碍,就是突破生命的局限性。

  (3月10日)愿是大海,实践是高山,以行山填愿海,这就是菩萨的精神。

  (3月11日)修行一定要脚踏实地,不能脱离实际,不能脱离现有的生活状况,各安本位、安分守己,各尽各的责任和义务,在尽职尽责中来完成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责任和义务。

  (3月12日)惭愧心、悔改心应该有,但是不能老是后悔,不知道前进;如果只是后悔,不知改正、不知进步,悔就成了障碍。

  (1月16日)贪、嗔、痴三毒是一切烦恼的总根子,是我们众生迷惑的根源。

  (3月14日)个人的利益与大众的利益永远是一致的,只有把个人的利益与大众的利益紧密地联系起来,个人利益才是永久的。

  (3月15日)修学生活禅有四个要点: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大众。

  (3月19日)挂碍是什么呢?就是自己内心还有见不得人的地方,自己内心还有阴暗面、有私欲,那就是挂碍。

  (3月17日)无所求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要积极创造有利条件,不求将来是否会有好的成果,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就是无所求。

  (3月18日)我们的心总在给外在世界安立各种各样的假名,好的、丑的、胖的、瘦的……这个语言的世界、符号的世界、概念的世界,把我们弄得晕头转向。

  (3月16日)真修行者,重在默默地行持,而不在口头上到处说。

  (3月20日)一切的修行、证果、成佛度众生,其根本的目的都是为了知恩报恩。

  (3月21日)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

  (3月22日)报恩,就是要求我们时时刻刻对一切事、一切人都要有感恩的思想,不要把自己和他人对立起来,不要把自己和自然、社会对立起来。

  (3月23日)一切事情,不管未来的路有多长,当下是基础,今天是基础。

  (3月24日)越是把自己想得渺小的人,可能是越有力量的人;越是有力量的人,一般总是越谦虚。

  (3月25日)如果我们把烦恼当成一个处理品,我们大家一定不会自找烦恼。

  (3月26日)所谓把握当下,就是要当下超越自我、突破自我。

  (3月27日)我执”是一切烦恼的祸根,是生死的祸根,世间一切问题的祸根。

  (3月28日)修德、积福,就是创造培育善因善缘,不间断地培植善因善缘,恶缘就停止了,善缘成熟了,恶因就会推迟现报。

  (3月29日)佛法就是一座桥梁,一切众生通过它从烦恼的此岸到达般若彼岸

  (3月30日)所谓见道,就是要见因缘生灭当下的无生亦无灭。

  (3月31日)在自我反省中,能够比较客观地认识自己,那就能够确定自己生命行为的方向,或者说生命行为的取向。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