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生活

如果把佛教和生活打成一片

  愚僧认为生活的当下同时学佛,佛学的当下也在生活。用佛教教义指导我们生活,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最终了脱生死,成佛做主!

  那我们怎么样用佛教思想来指导生活呢?用佛教的五戒十善,六度思想来帮助我们提高生活质量。

  佛教五戒: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一切能使人麻醉的物品)。

  (1)不杀生:不杀害人畜等一切有情的生命,不但会使我们今生得短命报,死后堕无间地狱受无量劫苦,而且来生很难投生为人,多在畜生道被被人宰杀,即使投胎做人也是短命少福。

  那我们才能弥补杀生的罪过呢?唯有放生才呢弥补!放生可以给生的人续命,死去的人积阴德。放生也要讲求科学,如果放生不当,也会成为杀生,那样不但没有功德,而且有更大的罪过!愚僧现象详细说说怎样才是科学的放生!

  放生这一项是特别值得当今教内引起重视的,放生即是救命,也就是说,放生不仅是一种佛教活动仪式,更是一种救度生命的方法。当今有些人是为了放生而放生,并没有进一步考虑到放生后的动物是否能存活。有些人买了很多诸如田鸡、鱼等动物放生,举行仪式花了很长时间,等到放生时,由于时间过久已死掉了很多;有些人把小鱼和大鱼、鳖、乌龟混放在一起,结果导致大鱼和鳖吃小鱼、鳖与乌龟互相撕咬,死伤无数;有些人把人工饲养的动物放生到野外,把野生的动物放生到人工饲养处等等。这些是真正的放生吗?!是在救命吗?!放生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作为佛教徒发自内心深处的慈悲情怀的写照。

  放生也要讲求科学,如果放生不当,也会引起可怕的后果。譬如2002年亚洲人在美国放生生鱼,由于生鱼生性凶猛,能吞食其他鱼类,因此对美国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加上生鱼的繁殖能力强,在极短的时间内已遍及美国五个洲,美国政府将之列为危险动物,后来因生鱼产生了连锁反应,波及到中美两国的贸易上,谁又能料到当初被放生的两条生鱼竟然引发如此多的麻烦。

  放生不侧重仪式,而重在“放”字上,不一定要集中在某个特殊日子买大批动物集中放生,如果偶然在路上看到有人在卖一些动物,你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买下它们做合理科学的放生。其实放生还不如护生,对动物最好的保护方式就是不干扰它们的自由生活。

  (2)不偷盗:即不与而取。来生得贫穷果报!

  (3)不邪淫:不进行合法夫妻以外的性行为。就是现在人说是婚外情,这种人来世界会投胎鸟类。

  (4)不妄语:不说虚假不真实的话。妄语有大妄语和小妄语的分别,大妄语是未得圣道而说我已得圣道,或者说我有工夫受天龙鬼神的供养等等,很难忏悔的:小妄语就是一切不真实的说话,只要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都可以忏悔的!(善意的妄语也有微小的罪过,很容易忏悔的)。

  (5)不酒戒:其实喝酒本身是不犯戒的,但喝多了会威仪不整,还有机会犯其他的戒,所以佛教不允许喝酒。现在的酒戒可以扩展到一切的能使人麻醉的都不可以食用。

  所谓的十善业是除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外加上不两舌头、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

  (1)不两舌:即不搬弄是非,离间他人。

  (2)不恶口:不以恶毒的话骂人。

  (3)不绮语:不花言巧语,好话。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拍马屁。

  (4)不贪:不多求无厌,就是贪婪,如果我们是贪婪好的就好了,(那就不叫贪婪,叫精进)就怕贪婪名利,这才有了贪污受贿!其实我的所拥有的名利越多,得到的恐惧也就越大,这是成正比例的。比如拥有了很多的财富,整天害怕会失去它,那样自己就成为穷光蛋了;拥有了地位,整天担心别人会背后搞你,抢你的位子。俗话说无官一身轻;拥有一个漂亮的老婆,整天害怕老婆和别人跑了;拥有一件很漂亮的衣服,害怕把衣服弄脏;年轻人拥有恋爱,怕失恋,所以慈悲伟大的佛陀就舍弃了皇位,娇妻,一切荣华富贵。最后得大自在

  (5)不嗔:不发火。说得好听点就是脾气暴躁,其实发火不但对别人不会对自己就更不好了!(生气的少妇哺乳寓言)

  (6)不痴:不明白事理的意思,也可以成为邪见!

  此五戒十善看上去很简单,但你能做到的话就是个圣人了。离了脱生死,成佛做主也不远了。至少能说明你是一个合格的人,想成佛,必须要把人做好,其实这些也是我们社会的公共道德标准。

  如果我们想让自己生活得更好,离成佛再近些,我们还要在生活中不断完善自己,修习佛教的六度。

  所谓六度又称为六波罗蜜。波萝蜜解释为到彼岸、达涅槃岸之义,其方法有六种: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

  (1)布施:布施分为三种:财施、法施、无畏施。财施分为内财施和外财施两种:内财施即把自己的眼、骨髓以至整个色身施于众生,如世尊舍身饲虎、割肉喂鹰;外财施即把自己所拥有的衣食财物施予有情,令彼不受饥寒之苦。法施即以清净心为众生说如来之正法,令闻法者得法乐,滋长善根福慧。无畏施即当众生有种种灾难怖畏之事时,去安慰他、帮助他免除内心怖畏。(这里我又要提到放生了,我们放生可以同时都能具有这三种布施,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在放生的过程中,花钱买小动物,替他们赎命是财布施;放生时与小动物一起皈依,一起忏悔,一起念佛,一起回向是法布施;因为发生救了小动物们的命,所以动物在死亡前都会挣扎、恐惧、怨恨。因为你放生他们又能快乐的回到大自然是无畏施。所以说放生的功德很殊胜

  世人普遍认为布施一定要有财力,否则会有心而力不足。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观念,正因为这种错误观念使得很多人都不敢去做布施、这是非常可惜的!实际上布施并不是一定要有钱才能做到。前面我提到佛教布施分为三种,除财施外还有法施和无畏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为人指点迷津、为人提供各种方便、去无偿献血、乃至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亲切的问候、一句鼓励人心的话语、哪怕是一念善心等等,都是在行善。慈善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特丽莎修女说的那样:“当爱被分享时,欢乐成了两倍;当痛苦被分担时,却只有一半”。

  相信大家都听过“留财给子孙不如留德给子孙”这句话,那怎么样才能“留德”给子孙呢?宋朝政治家范仲淹二岁丧父,家境衰落,从小勤奋好学,胸怀“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他自己积善、全家积善、子孙皆知行善,他官至宰相,五个儿子中,有两个后来也官至宰相、一个做过御史大夫,他到自己死时却买不起棺材,那他的钱都到哪去了?其实全都用在了社会福利事业上、救济受苦难的百姓了。这不就是大乘菩萨“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慈悲情怀吗?后来他的家族据说近千年不衰,子子孙孙都积德行善,以慈善为美、以慈善为德。清末禁烟民族英雄林则徐将万贯家财济民救灾,有人曾劝他为后代留些金银财宝,他却说:“子孙若如我,留钱何用?贤而多财,财捐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何用?愚而多财,财增其过。”

  布施还需要悲心和敬心。悲心即是指慈悲心,敬心是布施者对受施者要生起尊敬心,如果用功高傲慢的心理去布施,不但不能结善法缘,而且还没有丝毫功德可言!在布施受难的人时,要有如同供养三宝、父母、师长一样的心态。这样受施者会很乐意接受,而布施者则没有傲慢心理,保持了一颗平常心,平常心即是道!

  (2)持戒:只要把愚僧以上说的五戒十善做好了就可以了!

  (3)忍辱:对于我们朋友、敌人、仇人的种种无理为取闹能够忍受,这样可以锻炼我们的心量,不生嗔恨心。其实我们有缘能相识就是种缘分,我们应该好好珍惜!

  有人把忍辱看作是懦弱,其实不是的。愚僧认为忍辱是柔韧的表现,柔韧者有回旋的空间,所以柔能克刚,是真正的强者。

  (4)精进:又叫做勤奋,即努力向善向上的意思。我们要注意的是精进要在般若智慧引导下才可以的。

  (5)禅定:即禅那,华译为静虑的境界。通过坐禅使我们可以对任何事务不疑惑。

  (6)智慧:不是世间人所说的小聪明,它是明世间一切事理的大智慧。这种智慧通过禅定才可以得到。

  如果把愚僧前面所提到的在生活中把佛教的五戒十善修好前提下,一定可以得人天果报,再修此六度法门,老老实实的念佛!今生一定可以得到阿弥陀佛的慈悲接引!最后愚僧送一首偈送与大家共勉:时时反省自己,莫论他人是非。处处净化三业,法法皆成三昧。祝大家:全家幸福吉祥,菩提道业早成,阿弥陀佛!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