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先学做人

  附:

  读《太上感应篇直讲》后感

  《太上感应篇》,过去我曾读过。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人的祸与福都是由于自己的所作所为招来的。善的所作所为,就有善报;恶的所作所为,就有恶报。而且善恶的果报,就好象人的影子一样,紧跟着形体,绝对没有丝毫差错的。这段话深刻说明了因果报应丝毫不爽的事理。

  所以我脑子里对这本书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由于我乃佛门弟子,这本书是道教的,以后也就再也没有仔细读它了。今年,有位法师印赠了二万本《太上感应篇直讲》教化众生。我又才重读此书。唐湘清这位大德居士,在序论中谈到:“我也不例外,早把这本书束诸高阁。直到1964年,曾患严重目疾,坎坷之中,不免烦恼丛生,自愧学佛三十年,对于汹涌而至的烦恼,竟无法控制;才把束之高阁的《太上感应篇 》拿出来细读。

  出乎意料的,连读数日,竟平息了平日无法控制的很多大烦恼。从此每日读诵,精神日益爽朗,身心愉悦,得未曾有。因此我更钦敬提倡这本书的印光大师。确实具有真知灼见,不愧为我国佛教界第一流的高僧,成为一代祖师,实非偶然。这段序论吸引了我很大的注意力。

  我就再读下去:“《太上感应篇》,十分深远。”“人天乘好比中小学,一定要有人天乘的良好基础,时而修学佛教任何那一宗,才可得到学佛的实益。好高鹜远的人,人天乘也没有学好,即侈谈学唯识,学三论、学禅、学密,往往佛未学成,连人身也不能保持;好比一座地基不固的大厦,随时倾倒,不亦大可哀哉?”我忽觉茅塞顿开,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

  印光大师在序言中谈到:“人性本善,由境涉缘,不加检查,遂致起诸执著、好恶、种种情况,以埋没本性者,比比皆是。”“太上感应篇,撮取惠吉、逆凶、福善、祸淫之至理,发为掀天、动地、触目、骛心之议论。何者为善?何者为恶?明若观火。”“愿此书周遍寰宇。庶几人修十善,家敦孝悌:知祸福之惟人自召,善恶之各有报应,则谁肯为恶而召乎?此风一行,善以善报,则礼让兴行?干戈永息,人民安乐,天下太平矣。”印祖句句指破迷津,字字动人心弦,吾人尚不醒乎?

  李炳南老居士,又在新序中点醒偏执门户之见的人说:“吾教拘虚之士,以其为有漏之业,且言自教外,多藐而忽之,甚则讥净宗印祖,序而流通,噫!未之思也,其肯为有漏善者,已涉人天之乘,再善诱而进之,得非为佛之津梁欤。况佛事门中,不舍一法,他人有善,赞而成之,契机随缘,正是佛法之所以普摄也。”

  该书分十章,第一章“明义”。太上老君是以警惕性地教育大众:“,祸福无门,惟人自召“。而且深刻地指出:善恶的报应,就像人影紧跟着自己的形体一样,绝无分离。第二章“示警。”提醒大家要小心谨慎:“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专管过错的神明)

  第三章“鉴察”。“又有三台北斗神群,在人头上,录人罪恶”……等。第四章,“积善”。“是道则进,非道则退”。哪些事情“是道”呢?全章说了二十七桩事情。例如:矜孤恤寡、敬老怀幼、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不彰人短、遏恶扬善、受辱不怨、施恩不求报、于人不追悔……等等。第五章“善报”。

  所谓善人,大家都尊敬他,上天会保佑他;应得的福报,不求自来;邪神凶星,不敢侵犯;众神灵都要保护他……等等。第六“诸恶”。什么是恶?“苟或非义而动”,如果对不正当的事动念头,亦或“背理而行”反道理做事。亦或“以恶为能”,做了坏事,反说自己能干。

  亦或“忍作残害”,忍心残杀人或动物。亦或“阴贼良善”,暗中加害好人。亦或“虚诬好诈伪,攻讦宗亲”,冤枉好人,或是以假充真骗人。亦或“杀人取财”,谋财害命。亦或“倾人取位”,用计谋去夺取别人的官位。或“以直为曲,以曲为直”就是颠倒是非、混淆黑白。亦或“毁人成功”坏他人的成功。亦或“沽买虚誉”,凭钱、奸巧、争得地位或美名。

  亦或“包贮险心”,包藏奸诈害人之心。亦或“见他荣贵,愿他流贬”,看到别人荣华贵显,就希望他被降免。亦或“见他富有,愿他破散”,别人发财了,就希望他破产亡家。亦或“见他色美,起心私之”,看到他人妻女美貌,就起邪淫之心。……如此等等,共有179条罪恶。第七章“恶报”,所作罪恶的报应,如是等罪,以上诸罪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算尽则死,死有余责,乃殃及子孙。(司命之神,按罪大小,罪重夺其死。若还不能抵其罪恶者,由子孙承当)又诸横取人财者,乃计其妻子家口以当之(利用恶势力或其他不下当手段,逼取别人的金银财宝 。

  横取的人,灾祸抵消余者,便由其妻子家人担当。)渐至死丧,若不死丧,则有水火盗贼,遗亡器物,疾病口舌诸事。或以死丧之灾消祸。如侥幸不死,便有水灾、火难、盗抢;贼偷……等报应。又枉杀人者,是易刀兵而相杀也。(逞凶,或任性冤枉杀人,正是换刀兵这灾相报,难逃一死)。等等。

  第八章“指微”,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在起心动念上,当你的念头动于善或恶时,吉与凶便跟前而是来,都是丝毫不爽的。)第九章“悔过”,其有曾行恶事,所谓转祸为福也,曾经为非作歹,以后醒悟悔改了,就应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样,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古德之言,真实不虚。

  第十章“力行”,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下功夫,就要从口讲、眼观、行动三个方面开始)。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为什么不去努力改恶从善呢?)

  本书对于善恶所招来祸福的因果报应,都谈得如此详细,更是勉励大家:知过必改、善莫大焉。

  因果报应,丝毫不爽。人们在日生活中,凡做一件事,说一句话、甚至动一个念头,都是在种因;随其善的性质和分量,都有恰如其分的果报。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此,奉劝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但是,若要切实做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话,必须首先要自净其意。《维摩诘经》云:“欲净其土,先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阿含经》亦云:“习清净故,众生清净”。印顺大师亦云:“心净众生净,心净国土净:佛门无量义,以净为本”。

  这时有人若问:怎么样才能做到“心地清净”呢?首先,我们做一件事,说一句话,甚至于起心动念处,不是从自私自利的“小我”出发,而在时时处处都为众生、为社会、为国家、为尽虚空遍法界的一切众生利益出发。因此,作为一个三宝弟子,就是要本着佛门的三大基本观点;

  第一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的宇宙观。

  第二是忘我利他,普度众生的人生观。

  第三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道德观。

  同修们,若能真诚地照着这样去做,就没有这个“小我”作怪了,不起贪、嗔、痴欲诸想,不著色、声、香、味、触、法,心里自自然然就清净了,心净众生净,心净国土净。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南无阿弥陀佛!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