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真正信仰、宗教?

常照法师:什么是真正信仰、宗教?

  首先,我们来明白宗教的本义是什么?什么团体才够资格称为宗教围体。宗教这个名词一般人认为有拜拜的围体,就是宗教围体,有信仰的对象,也是宗教围体。到底「拜拜」和「信仰」是不是宗教,我们来探讨一下。

拜拜算是宗教吗?

  从台湾的民俗来看,台湾人拜拜的次数实在太多,做生意的,每个月农历初二、十六,一定要拜门口;养猪的人,一定要拜猪舍;养鸡的人,也要拜鸡栏。目前一些黄色理髪厅,竟然拜起猪八戒。在乡下常看到松树上绑红布条,树前放著香炉,很多村民就拜起来了。如果问他拜的是什么?他会说拜「松仔公」,如果再问他「松仔公」是什么?他根本不知道。

  目前各县市的街头巷尾到处都可以看到寺、庙、宫、殿、坛、府、堂,如果问堂的负责人,拜的是什么神?这尊神的历史如何?他们未必会知道。台湾民俗这种拜法,有的是有信仰意识,有的根本没有信仰意识。

信仰的意义是什么?

  信仰就要对所崇拜的对象有所仰慕,和有所尊敬。既然有所仰慕和尊敬,就应该效法他们的精神和行为。我们关圣帝君,就应该效法圣帝的忠义。

  拜观音菩萨,就应该效法菩萨的大悲。拜弥勒菩萨,就应该效法菩萨的大慈。拜文殊菩萨,就应该效法菩萨的大智。拜普肾菩萨,就应该效法菩萨的大行。拜地藏菩萨,就应该效法菩萨的大愿。拜十方诸佛就应该效法诸佛的大慈悯心,救虔法界一切众生。因此,众生对于信仰,必定要有效法的意念和行为,否则,就谈不上信仰。

  信仰和拜拜不同,信仰的人,对他所信仰的对象,一定会出自内心仰慕、尊敬,所以会有拜拜的行为。而拜拜呢,一般是对所拜的对象有所企求,并不是出自内心尊敬而拜,可以说拜拜的意念,多数是出于自私的迷惑心理,也是为自私的贪欲求取。所以有了感应,他们就会拜,一旦没有感应,他们不但不拜,甚至会将神像毁掉。像这种心思和行为,富然谈不上信仰,更谈不上是宗教。

宗教的意义是什么?

  在一般人认为佛教、道教、回教、基督教、天主教、孔孟儒教,都是宗教围体。而这些围体,虽然有信仰、有教肓、有祷告、有吟诗、有说法、也有唸佛,但是围体裡的信徒,未必有宗教的基本认谶。

  宗教二字,从字面上解释,宗可以解释为本,也可以解释为主,也可以解释为「人所归往的」。什么是人的主?什么是人的本?在人生的旅途上,走到尽头的时候,人到底归往何处?这几年来,诸位由经典上的探讨,知道这个身体是五蕴四大的和合体,是众缘促成的,是不实在的。有一天,人死了,四大水、火、风、土分散,又归于空,到那时候再也找不到你了。相信诸位了解,我们的起居动作,是依赖这个自性,才有思想、念虑、动作。「性在人在,性去人亡。」因此,人的根本,是天性作主人翁。这个天性,是法界众生的本源。它遍布虚空法界。

  佛陀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证悟「它」,成佛、成圣、成菩萨;迷失「它」堕地狱、为鬼、作畜生。因此,自古以来,诸佛、菩萨讲的是「它」,千经万典写的是「它」,「它」无来去,也无大小,非生灭,放之瀰满六合虚空,卷之纳诸芥子,它在蝼蚁,也在屎溺,说也说不成,写也富不真。易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它可称谓心,也可称谓道;它可称谓佛;也可称谓天命。它是人的本性,古来圣人传的是它,授的也是它。佛陀将入涅槃的时候,在最后一次法会,向大众开示。富时佛陀拈花暗示,而头陀迦叶破顔微笑,师徒在欢欢喜喜中「心心相印」,然后佛陀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不立文字,微妙法门,教外别传,付嘱大迦叶。」

  孔夫子以「一贯之道」的心法传于四配。邱长春说:「吾宗唯贵见性。」话说到这裡,相信诸位已经明白宗教的本义。宗教家的责任,是引导众生明白自我天性。当初达摩祖师入东土时,以理入和行入的理念来教导众生。行入:是四行住。报冤行、随缘行、无所求行、称法行。理入:是藉教悟「宗」。他说:「深信含灵同一佛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达摩祖师的意思,是嘱咐众生藉文字语言来证悟自己「佛性」。也藉文字语言,来引导众生证悟「真理大道」。因此:「道」的本意是「通」。「道」的本意是「性」。是通往「自性」之道。「道」的本意是「导」。「道」的本意是「我」。是引导众生认知「自我」之道。古来诸佛、菩萨,讲经说法不离心、不离性。因此在宗教立场,讲经内容远离「心」「性「则非真理。

  普照襌师说:「不识本心是真佛,不识自性是真法,欲求法而远推诸性,欲求佛而不观己心,若言心外有佛,性外有法,坚执此情欲求佛道者,从经尘劫,烧身炼臂,刺血写经,敲骨出髓,长坐不卧,一食叩斋,乃至转读一大藏教,修种种苦行,如蒸沙作饭,只益自劳。但识本心,恆沙法门,无量妙义,不求而得。」五祖弘忍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因此,任何一位说法者,当他登台演法,在演说的内容,假如违背了心、性、佛的真实见地,就可称谓外道,也可称谓旁门。因为这些语词,不能使众生有正确的途径可「归往」,归往该归的世界「无极」。所谓「无极」就是断烦恼、了生死、到彼岸,是涅槃的境界。_因为方针不正确,不能证悟「自性」,再怎么认真修行,到最后不是落在善界的天道,就是得到人间福报。因此,真正的宗教,所教肓的道理—定要有圣言量,众生修行才不会有所偏差,才能真正达到解脱

  所谓圣言量是指圣者所言说的真理,佛经是大觉圣者「佛陀」所讲的「法」,是随众生因缘和根基所说,是为虔众生离苦得到究竟解脱,凡是众生想成就佛道,都必须要研读它,必须依照佛法修持。话说至此,我们可以明白真正的信仰,是以圣者作为对象;好的宗教也必须以大觉者为主。也唯有大觉者所教,才能使我们找回本心,使我们体解大道。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