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欲便有苦,无欲则无苦

宝静法师:有欲便有苦,无欲则无苦

  “多欲为苦”。所谓欲海茫茫,回头是岸。当知吾人,本有妙明真心,本是清清净净、光光明明,如何现在,弄得昏昏暗暗,糊糊涂涂?即被五欲之所染着故也。

  如一盆清水,投诸泥土,久则土失流碍,水亡清洁,容貌泊然,故名为浊。

  自心本是清净,投诸五欲妄想之爱染,故转清净而为不清净。若欲澄浊得清,复还元有清净之体,必有清水之珠,方可清净。

  吾人自心之妄想爱欲,要令消灭,必须执持一句洪名,即可了生脱死。古人云:“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言“多欲为苦”者:“欲”,希须为义,谓于所乐之境,希求而不舍也。“多”者,谓其欲乐之境非一,故昔者因贪多欲,而受逼迫身心之痛苦也。

  一切尘境,悉能染污吾人之心,为生死之根本,然何以能知五欲为苦?六根对六尘,任运贪着,如磁石吸铁,不期然而然。当知尘本非欲,而其中别有滋味,故能令人起须欲之心。

  然万境本闲,唯人自闹,所谓“色不迷人人自迷,酒不醉人人自醉”。

  然欲境虽多,总数不出五种。

  一色欲:谓男女形貌端正,及世间宝物,玄黄朱赤紫,种种妙色,世间之人,谁不生爱着?于此可爱之色,悦情适意,贪求恋着,不能出离三界,皆为色所迷故。楞严经云:“汝爱我心,我怜汝色”是也。

  二财欲:世间一切金银财宝,养身之资,无论男女老幼,谁不生贪着,恋恋不舍?是为财欲。

  三名闻欲:谓不贪色,不贪财,唯贪求名誉,谓有声名,可以显亲荣己,以致贪求乐着,而不知止,故名“名欲”。

  四曰饮食欲:贪着种种饮食,肴膳美味,乃至贪口腹,残杀生灵,故名食欲。

  五睡眠欲:谓终日情识昏昧而睡眠。

  众生不了,终日竟夜,于黑暗鬼窟中作活计,不知欲是苦本,且将苦作乐,贪求不已。如来说是可怜悯者,此之谓乎?

  当知有欲便有苦,无欲则无苦。有欲有苦,皆是六根黏于六尘。若根不缘,则尘无所偶;若根尘脱黏,则当下灵光独耀。五根为内贼,五尘为外贼,灭功德,损法财,悉由此内外五大贼之所劫夺,宜生厌离之心。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