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故事 禅宗小故事 佛陀教你不生气 罗汉菜 行禅 做人的佛法 哼哈一如说 禅理故事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法云法师文集 日常的佛心 拈花智慧 佛教与拜拜 心静自然禅 看开 和颜爱语 圣凯法师散文随笔 禅宗大德故事 禅宗公案 禅宗开悟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净土大德故事 净土往生
宗门故事
  • 禅宗名刹六榕寺与苏轼的故事 禅宗名刹六榕寺与苏轼的故事

      六榕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禅宗名刹。据说,南朝梁大同三年(537),武帝母舅、僧人昙裕从柬埔寨求得“舍利”带到广州。时任广州刺史萧裕奉武帝之命,兴建宝庄严寺。南汉(917—971)时,改称“长寿寺”。北宋初,毁于火灾。端拱二年(989),僧人重建,改奉禅宗六祖慧能,更名“净慧寺”。明永乐九年(1411),改称“六榕寺”

  • 黄檗禅师点化临济义玄禅师的故事 黄檗禅师点化临济义玄禅师的故事

      唐代当时有一位祖师是非常有名的,就是临济义玄禅师,可以说临济遍天下,他的徒子徒孙是遍天下的。他当时在黄檗禅师座下,用我们现在的话可以说他是傻呵呵的,就是什么也不知道。一个首座和尚是明眼人,首座就问他:“你来这里多久了?”他说:“我来这里三年了。”“你来这里以后,你有没有到和尚那去请法啊?去问法啊?”他说:“我不知道问什么啊?”他说:“我教你喽。”他说:“你去问什么是佛法大意?”

  • 夹山禅师和洛浦禅师的公案 夹山禅师和洛浦禅师的公案

      洛浦禅师原是临济禅师的得意弟子。可是临济禅师很多次都没有认可洛浦禅师,洛浦禅师是非常有志气和才气的人,多次被师父说还没有开悟,所以他就负气出走。济明日说:「临济门下,有个赤梢鲤鱼,摇头摆尾向南方去,不知向谁家齑瓮里淹杀!」

  • 临济棒喝的故事(中英双语) 临济棒喝的故事(中英双语)

      临济宗的开创者是义玄禅师(公元787-867),曹州南华人,出家后广研戒律与经论,继而到各处参学。后蒙黄檗希运禅师印可,遂于唐太宗八年(公元854),至镇州临济院广接徒众,门风峭峻,盛于一代。在黄檗门下时,义玄曾问希运禅师「如何是佛法大意?」这一问便被禅师举棒即打,义玄被打得莫名其妙,自问︰「何错之有?」后来经大愚禅师点醒,才恍然明白到,当头棒喝可截断学人的妄念,令其于猛然之间不假思索,直见佛性。

  • 灵隐寺 灵隐寺

      释恒可,河北邯郸人,十七岁出家,三年前来到灵隐寺。由于有在佛学院学习的经历,又懂得一些照相、摄像技术,因此他被安排在客堂,负责寺庙日常宣传工作。每年这段时间,灵隐寺的香客和游人相对要少一些。寺院的僧人们正好可以借此机会清静修行,而释恒可也可以一步步走进灵隐寺的历史,去亲近这座千年古刹,去理解这片江南净土。

  • 普陀洛迦 普陀洛迦

      这是发生在一千一百四十多年前的一个故事。一位来自日本的慧鄂和尚从五台山求得一尊他极为喜欢的观音像后,乘船回国,可是到了南海普陀的莲花洋,遇到了巨大风浪,几次启航,都无法前行。无奈之下,慧鄂决定停靠在附近的一个小岛,念经打坐祈求上天保佑。

  • 守望华首 守望华首

      2007年6月13日早上五点多,云南大理市宾川县的一个小村庄里,一支由十匹马组成的马队正在准备出发的行头。今天,马帮是要上山里给交通不方便的寺院送粮食和蔬菜。这是一个很古老的村庄,传说这个村庄居民们是释迦牟尼父亲净饭王的弟弟白饭王的世代后裔,所以村庄的名字也特别有个白字,叫白草龙村。村子旁边的这座大山在当地人心中极为神圣,叫做鸡足山。

  • 少林寺 少林寺

      公元495年初秋,一位来自印度的僧人跋陀随着长途迁徙的人流,向洛阳进发。北魏孝文帝历时两年的迁都即将结束,跋陀的大半生似乎都在路上度过。据说他曾经西行到过东罗马帝国,然后又向东,经丝绸之路,抵达北魏原先的首都平城。笃信佛教的孝文帝,对这位据说已经悟道的高僧非常敬重。迁都洛阳后,希望他能陪伴在自己身边,但跋陀却为自己找到了另一个修行的好地方——河南嵩山。

  • 释源沧桑 释源沧桑

      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增。当寒星还寥落地在天边闪亮时,僧人们的早课就如期开始了,日复一日,这些以原始梵语发音的密语,一如它们最初来到中土时那样,饱含佛陀从容的智慧,而释源白马寺却在中国佛教两千年的发展与变化中,经历了太多人世的沧桑。

  • 白马驮经 白马驮经

      新的千年已经来临,当时间带着战争的硝烟以及无数帝王将相、名流高士渐渐远去以后,在中国洛阳,在古老的邙山脚下,一个来自朝圣者的顽强足音却已在洛河北岸绵延流淌了近两千年。白马寺,是谁延续了这里千年不灭的香火?是谁成就了这中国佛教释源和祖庭的伟大传奇?

  • 为了报恩,草堂青禅师转世给妇人作儿子 为了报恩,草堂青禅师转世给妇人作儿子

      有一个曾家妇人,经常给草堂青老和尚供养布施衣物,老和尚非常感恩,就说:“老僧将来给夫人作儿子。”这很有意思,老和尚觉得无以回报,正好这个施主——曾家的妇人没有孩子,所以他就发了这样一个愿。但这是非常可惜、可怜、非常颠倒的!

  • 禅宗故事——感念契嵩禅师的相知 布衲禅师一死酬知己 禅宗故事——感念契嵩禅师的相知 布衲禅师一死酬知己

      双溪布衲禅师和佛日契嵩禅师二人,是真正以禅接心的投契好友。有一天,契嵩禅师戏作了一首诗,送给还活着的布衲禅师,大意是追悼布衲禅师的德风。诗的前四句:“继祖当吾代,生缘行可规;终身常在道,识病懒寻医。”这四句话的意思是,继承您宗风的我,将您在世间的一切生缘行为当作我的规范。

上一页 1 2 3 4 ..20 下一页20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