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的五座佛祖真身舍利塔分别是什么塔?在哪?

舍利塔 | 作者:网络 [投稿]

  有释迦牟尼真身舍利塔的建造,佛经记载,阿育王继位后成,为报佛恩聚佛祖真身舍利八万四千粒,建塔八万四千座。震旦(即中国)有十九座。这十九座塔,其中部分塔因倒掉、修缮、迁移等原因,相继发现了弥足珍贵的佛祖舍利及大批珍贵的供养物。

  十九座塔中,有五座在我们山西。分别是:建于十六国时期的河东蒲坂塔(今永济莺莺塔)、建于北周的晋州霍山南塔(今洪洞厂胜寺塔)、建于北齐的代州城东古塔(在代县城)、建于隋代的井州净明寺塔(在太原市晋源区)和建于隋代的并州榆社县塔(在晋中市榆社县)。

  幸运的是。山西五塔,虽经千年风雨,其间几次重修,但至今保存完好,所以塔中所埋之物,数百年来从未示人。只是在碑记中有所记述。其实;就佛学价值和历史价值而言。山西五塔可以说是文物大省皇冠上的明珠。

  山西佛祖真身五塔,价值连城。自建成之日起,保护佛陀舍利的职责就落到了五寺高僧的头上。在封建年代,高僧们对佛舍利的存在讳莫如深,甚至采取瞒天过海、移花接木的办法,隐瞒降低人们对佛舍利的关注和兴趣。比如人们谈及莺莺塔、飞虹塔时,议论最多的是男欢女爱的西厢记和价值极高的的明代琉璃构件,而对国之重宝佛陀舍利一无所知。久而久之,后来人甚至包括一些僧侣和学者,对真身五塔都缺乏全面的了解,以至于遗落民间无人识。这种被动、低调的保护办法,直接导致个别佛塔任由风雨剥蚀,备受冷落。如坐落在太原市晋源区古城营村的阿育王塔,周围的其它寺庙建筑早已不复存在,只有孤塔独自挺立风雨中,满目疮痍,破败不堪,随时有倒塌的危险。

  同样是佛祖其身塔,陕西法门寺塔因在风雨中倒掉,佛舍利横空出世,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国家斥巨资重建保护。同时此地也成为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每年给当地政府带来数千万元的收入。而我们山西五塔,因未发生过劫难,佛陀舍利至今长眠地下。世人知之甚少,文化学者缺乏了解,三宝弟子讳莫如深,旅游界不屑一顾,所以山西五塔直到现在处于古老的被动维持、低调保护的状态。

山西的五座佛祖真身舍利塔分别是什么塔?在哪?

姚秦河东蒲坂塔

  姚秦河东蒲坂塔,原在今永济市栖岩寺舍利塔遗址上。据乾隆《蒲州府志·寺观》记载:“栖岩寺,在府东南二十五里中条山上,北周建德中建。初名‘灵居’后改焉。隋文帝常以外国所贡玛瑙盏施寺为供。有隋《栖岩道场舍利塔碑》,为贺德仁书。碑石已裂,文字尚完好可诵,书颇似虞永兴,尤古拙。”

  《蒲州府志》所载《栖岩道场舍利塔碑》全名为《大隋河东郡首山栖岩道场舍利塔之碑》。碑中记载了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于北魏兴建栖岩道场,杨坚又于隋仁寿元年(601年)诏赐舍利,建造蒲州首山栖岩道场舍利塔的经过。碑文云:“佛入涅檠,遗形舍利,八国供应,六度所薰。”又云:“仁寿元年,岁次辛酉,爰兴睿想,乃发玺诰,分布舍利于八十州,垃十月十五日,同时造塔。”颂又云:“佛身舍利,帝仪灵爽。八彩充华,五色炫晃。合为宝塔,熔金成像。十方回向,兆民瞻仰。”

  栖岩寺舍利塔旧址在永济市西南30公里的中条山上。原分为上寺、中寺、下寺,抗日战争中被毁。现寺址上尚存唐、五代、宋、元、明、清历代所建的禅师塔26座。其中,有一座宋代密檐式舍利塔,平面呈六角形,5层,通高17米。有人认为这可能是在蒲坂塔旧基上所建,也有人提出疑问,迄今尚无定论。

山西的五座佛祖真身舍利塔分别是什么塔?在哪?

周晋州霍山南塔

  周晋州霍山南塔,即今洪洞县广胜寺飞虹塔之旧基。晋州,为北魏建义元年(528年)所置,治所在今临汾市区。当时,今洪洞、赵城一带属晋州。据光绪《山西通志·古迹考》:“广胜寺二,一在霍山上,一在下,建和元年建。塔名飞虹,高三百六十尺,为阿育王藏舍利处。明永乐十四年修,正德间,僧达连重修。”康熙《平阳府志·古迹》:“飞虹塔,霍山南麓。后周保定元年,僧法江建。阿育王藏舍利处。明永乐间修。正德间僧达连重修。高三百六十尺,极其壮丽。”

  飞虹塔在洪洞县广胜寺上寺前院内,建于明正德十年(1515年)。当时,广胜寺僧达连在原霍山阿育王塔旧基上,募化建塔。历时12年,于嘉靖六年(1527年)建成。据说,达连又号飞虹,世人感其功德,故称飞虹塔。飞虹塔平面呈八角形,塔底周长136米,13层,通高47. 31米。塔身从一层以上逐层收分,第十三层塔檐只及第一层塔檐的三分之一。塔身用青砖砌筑,底层设回廊。二层以上,外表全部镶嵌七色琉璃构件,有塔龛、佛、菩萨、力士、花卉、鸟兽等雕饰,色彩斑斓,装饰华丽,是中国古塔中最具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琉璃塔。

山西的五座佛祖真身舍利塔分别是什么塔?在哪?

齐代州城东古塔

  齐代州城东古塔,即今代县圆果寺阿育王塔。圆果寺阿育王塔位于今代县旧城东北隅,现寺院已不存,仅留阿育王塔。塔始建于隋仁寿元年(601年),唐武宗“会昌灭法”时被毁。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重建,宋元丰二年(1079年)遭雷击又毁。宋崇宁元年(1102年)再次修建,元兵南下时,毁于战火。现存阿育王塔为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复建后的遗构。形制为喇嘛塔,塔基平面呈长方形,长51米,宽26米,高1.5米。塔座的迭涩砖2层,上施莲花座一层,再上施曲尺形须弥座。塔身为圆形覆钵。刹座迭涩砌筑,上承铁质刹杆。砖作相轮十三层,上置圆形露盘和金铎,状若伞盖。极顶以宝珠两枚收刹,上下迭置。阿育王塔周长60余米,最高40米。全塔比例和谐,轮廊秀美,是我国元代喇嘛塔之代表作品。

山西的五座佛祖真身舍利塔分别是什么塔?在哪?

隋并州净明寺塔

  隋并州净明寺塔,即今太原市晋源区净明寺舍利塔。明嘉靖《太原县志·寺观》载:“净明寺,在县北二里古城中。隋仁寿二年建,额日‘惠明’。宋太宗时塔坏光见,诏复建。成平六年修。有吕惠卿撰碑。景德三年七月,塔成,累甓九级,高一百五十八尺。元末寺塔皆废。国朝洪武十八年,僧德阂重建。归并显光等二寺。正德十六重修。”又据宋代吕惠卿《惠明寺舍利塔记》:“惠明寺实创于隋仁寿之初,而其塔即佛以为阿育王创造舍利塔八万四千之一也。”

  净明寺舍利塔现位于晋源区古城营村。现存塔体为明代洪武十八年(1385年)所重建。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和清康熙中又予以修葺。塔座两层高11米。下层长方形,宽13米,长15米;上层正方形,边长8.8米。塔座上为塔身,为实心白色覆钵式宝瓶塔,外形肥硕丰伟。刹座为6层立式莲瓣组成,上置圆锥形的13层相轮,称“十三天”,十三天上覆盖华盖,其上再饰琉璃刹顶。塔体通高53米,造型简洁,外观端庄,是典型的明代喇嘛式佛塔。

隋并州榆社县塔

  隋并州榆社县塔,即今榆社县大同寺舍利塔。光绪《山西通志·古迹考》载:“大同寺,在榆社县东南,永平十年建。内有阿育王所造舍利塔。宋治平四年重修。元至元间改建中殿,大德间改为毗卢殿。明洪武二十四年修。置僧会司。”光绪《榆社县志》:“大同寺,在城外东南。元时改建。后寺全毁,仅存石佛像。道光八年,邑今陈维屏督同绅董王席宾、李天乙等重建。中殿即舍利塔,前供设文昌神像,自此以后文武乡榜获售者不绝。”《榆社县志·古迹卷》中又载:“舍利塔,在县东南大同寺。天下十八塔,《藏经》所云: 辽(应作‘并’)州榆社 是也。不知建于何代,宋治平四年重修。元至德(应作‘大德’)年间,改建为毗卢殿。”2001年,榆社县文物工作者在大同寺旧址上发掘出140多尊石佛造像。从佛像题记中看,雕造年代跨越了北齐、北周、隋、唐4个朝代。另外,还有宋代残碑一块,上存“大宋辽州榆社县重修释迦舍利塔并序稽夫大雄氏之垂教”等25字。这大概就是方志所载“宋治平四年重修”时的碑记。从方志记载和出土文物中都已证明大同寺舍利塔就是并州榆社县塔。

  大同寺舍利塔原位于榆社县东关一个名叫“大寺圪塔”的高崖上。高崖平地耸起,南临平野,西倚中沟,东俯绝壁,北与后山相连。寺址就座落在崖顶的平地间。寺塔历尽千年风雨劫火,几多重修。据当地老人回忆,民国初年,寺院仅存山门和大殿,殿后废为菜地,舍利塔已经不存。抗日战争时期,日军飞机轰炸榆社县城,将寺宇全部炸毁。“文革”期间,寺址上残存文物再次遭到彻底破坏。此后,寺址改建为县公安局宿舍,大同寺舍利塔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

  那么,大同寺舍利塔的形制、体量又是怎样的呢?当地群众口口相传“舍利塔并不太高”。清道光八年(1838年)重修后,中殿即舍利塔,前供设文昌神像。说明当时舍利塔在殿中,确实不太高。清康熙年间的榆社县典史徐名立游大同寺观看舍利塔后,作有《赋塔寺晓钟诗》一首。前两句是“箕城雁塔迭千重,香积冷冷度晓钟”。原来,大同寺中有寺钟一口,每天黎明时大钟就会不扣自鸣,寺僧以为早课诵读之候。诗中的“箕城雁塔”无疑便是舍利塔,当时已在塔前供设文昌神像,成为当地土子金榜题名的象征“雁塔”了。诗中的“迭千重”,是指舍利塔密檐式的造型,即塔身每层之间距离极短,层层塔檐紧密相迭。这些传说和描述,对我们了解当年舍利塔的形制有不少帮助。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