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论》里有,说我们罪业当中,杀业是最严重的,这个罪过最重。诸功德当中,放生也是第一的。因为什么?众生至爱者身命,诸佛至爱者众生。圣贤啊、佛菩萨最爱者众生,众生最喜爱最关心的就是自己的生命啊!
不要说生死了,就是我们有一点病痛,我们都会受不了。所以能救众生的生命,则能成就诸佛的心愿,这是《普贤行愿品》里面的。
《优婆塞戒经》里说,“一切众生因杀生故现在短命,财物耗减,眷属分离,横罹其殃,舍此生已,当堕地狱。”所有众生的短命,财物耗损、减少,自己的子女眷属生离死别。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我们不尊重生命,杀害生命的果报。所以我们大家要知道,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事情。
平时我们做人,非常主要的地方我们不注意。我们特别喜欢健康,喜欢财富,但是最大漏财的、健康最大的敌人就是我们杀生,我们不尊重其他的生命。短命、耗财、子孙分离的这个果报,死了还要堕地狱,因为你侵害众生,那个是不得了的罪。
憨山大师也有“人即爱其寿,每个人都爱长寿,生物也爱其命,放生合天心”,一切天地善神都是欢喜的。
“放生顺佛令,放生免三灾”,一切诸佛对我们的教导都是这样,爱惜物命、放生。所以放生的人可以免三灾,水、风灾叫三灾。
“放生离九横”,九种横死。自己生病死、车祸、上吊、自杀、被别人打死,种种的九种横死。如果放生的人就不会遭到这九种横死,而且放生的人寿命延长。像《了凡四训》里面,了凡先生,算命的算他只能活到五十三岁,命中无子,结果修善放生,得到两个儿子,活到八十几岁,寿终正寝。
“放生官禄盛”,也是这样,了凡先生本来只能做一个七品芝麻官的,结果因为放生之后,官做四品。七品跟四品这差多少,四品就能见皇帝啦!
“放生子孙昌,放生家门庆”,家有余庆啊!
“放生无忧恼”,放生的人心常开怀,肚量也大。有这样子的生命观、尊重生命的人,自然就这样。
“放生少疾病”,放生的人灾难消除,病痛也消除。
“放生解冤结”,我们过去杀生害命,为了吃众生肉,所以今天放生这个就消除。我们佛友告诉我,体念众生跟我是一体的,有这样子的感受啊,然后以大慈悲心让它延长寿命,放回它老家,这样子我们这一生当中杀害众生的罪就消除。
为什么?因为以前无明,贪吃、杀害众生,这种罪业在我们这个慈悲心当中,那个光一照就消除掉了。
“放生罪垢尽,放生观音慈”,观音菩萨大悲体念众生,我们放生的人就跟观音菩萨站到一条线上去了。
“放生普贤行”,普贤菩萨以广大愿行,我们今天放生也象普贤菩萨的行为一样。
“放生与杀生果报明如镜”,一个放生的人和杀生的人那是天渊之别,果报很清楚的,憨山大师的《放生偈》里有,还有慈寿禅师的《放生偈》里面也有。
“世上多杀生,遂有刀兵劫”,打架斗殴,甚至发生战争,这是什么?都是杀生这种怨气积在世间,然后我们人间也是不太平,吵架,所以“负命杀汝身”。
我们要吃那只鸡,杀了它,我们就欠它一条命,吃只吃它一口肉,欠却欠它一条命债。如果欠它命,它就会反过来伤害我们。
所以“负命杀汝身,欠债焚汝宅,离散汝妻子,曾破它巢穴。”像那个鸟,鸟搭巢生蛋孵小鸟,我们取它的蛋,或者是抓它的小鸟,破它的家庭,那我们这个人间也就会妻离子散。
“报应各相当,洗耳听佛说。”在这个世间,这个生命的轨迹,什么是因果?就是生命的规律。你给这世间善的,你就会得到快乐的果报,害这世间就是痛苦的果报。
我们现在看看这些鱼,这些水陆空的这些众生,好像它们的生命很微薄。这些众生的果报,它的福报小,它的佛性跟我们是一模一样的。阎浮水陆众生,一念心性,直下与三世诸佛无二无别,但以宿恶业力障蔽妙明,不能显现,沦为异类。
它现在作为异类,就是它过去自己的业报。虽然它的业报如此,就像有的人,他没办法买宝马,骑个自行车,甚至有的人赶个驴车。不是说你开宝马的,就能把骑自行车的撞死,这个不可以的。虽然你福报大,他福报小,命都是一样的,佛性也都是一样的。
“良以,我与一切众生皆在轮回之中,从无始来辗转相争、辗转相杀,彼故各个皆为我之父母兄弟姐妹儿女,我亦各各皆为彼之父母兄弟姐妹儿女,我今幸承宿世福善,生于人道,故宜结怨释结、戒杀放生。令彼一切有生命者各得其所,又为念佛回向净土,令得度脱。”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生命在这个世间轮回、轮转,没有一个生命不曾经做过我们父母兄弟姐妹儿女,没有一个例外的。以我们现在个体的眼睛看不到,但是以智慧的推论,就可以推论到。
你像我们现在在座的,我们现在做人,我们投胎做人之前,我们是什么?那我们生生世世有多少世,你数得过来吗?无量劫来轮回到现在,我们投胎多少次?我们做过鸡啊、猪啊、狗啊、马啊、蚂蚁、蚊子、苍蝇。这世福报大,做到人了,你说这个无量劫,做过多少世啊?
我们地下这个灰啊、泥啊,这个泥磨成粉算得过来,我们生生世世都算不过来!那我们既然有这么多生生世世,哪一世没有父母啊?父母亲那数量能算的过来吗?这么多父母亲的话,那这个生命的机率,所有一切生命在无量劫轮回当中,都做过我们的父母亲啊!我们也做过他的父母亲。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这也是一个大团圆呢!
这佛性为什么开发出来?这叫俗谛的菩提心。从一般的推论上来讲,一切生命皆做过我们的父母,我们现在做人了,我们有这样的智慧,我们跟着佛的生命方向,我们体认一切众生皆是我们无量劫的父母,皆以报恩的心,令一切众生学佛求解脱的心,要这样子。
“凡大圣大贤,无不以戒杀放生为挽杀劫以培福果,息刀兵而乐天年之基址。”熄灭刀兵劫,让这个世间太平的基础就在这。
古云:“欲知世上刀兵劫,须听屠门夜半声”。世间的杀气从哪里来?你听听半夜三更,屠宰场里的声音,那个猪嘶声裂肺的叫啊,那个牛跪下来流泪啊!那么大的牛,头被割下来,血流成。你看看那一切,就知道我们人间为什么会有战争、杀戮。
我们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也说“是知护生,原属护自。”护众生的时候,原来是在护自己啊!戒杀可免天杀。明明我们这个命里面有杀劫的,但是我们自己戒杀了,从此之后再不杀生,那我们过去的这个被杀的这种业也会被免除。
所以鬼神杀、盗贼杀全部都免除,未来冤冤相报的杀也都可以免除。今天你吃它肉、杀它,以后就被它杀。所以我们戒杀之后,免天杀、鬼神杀、盗贼杀,冤冤相报杀从此都免除了。
放生的道理很多很多,我念的这些都是佛佛祖祖、天下大善人、圣贤之辈所讲的,所以说放生这个功德无量无边的。佛性本是诸佛不动之体,什么是佛?这就是佛。这个还了得!我们坐在家里,天天丫鬟给你供吃的、供喝的,研究二十年,这几个字不一定研究透。还要千里寻师,去访师、拜友、要爬到高山上、钻到山洞里,还要去修。你看这个佛法,一切佛祖祖辈辈传下来,传到我们现在,我们还有东方文明。
“汝等执着妄起无明”,无明从哪里来的,从执着里面生起来的。
“譬如病目见空中花,”就象黄疸病,看什么都是黄的。我们这个人,知见有问题,邪知邪见、病态的见、狭隘的知见,我们狭隘的人生观、世界观,看什么都是凡夫的知见。
就好像看着天上一样,眼睛瞪久了,瞪三分钟,好了,马上就,哦,“这么多花!”花是哪来的?天上生的吗?眼睛里生的吗?从哪里生的?叫“瞪发劳相”。
就像东北的喜剧演员赵本山“卖拐”似的,叫那个人来跺脚,一跺,唉?腿有点麻了?这是毛病的前兆,快买拐吧,不买拐以后腿要残废了。你们要不要跺跺脚?试试看,使劲跺,从哪来的?这就是“瞪发劳相”。
眼睛看空中一样,看,看,看,太阳出来了,我们有的开光时候,对着太阳看,噢,有红光、有蓝光、有绿光,其实啥光也没有,是眼睛有问题。所以说“譬如病目见空中花”,就是这样。
我们现在认为这样的,地水火风是这样的,地水火风是固定的吗?修行你看那个佛菩萨,火当中取出水来,水当中能够点火,这世界不是我们现在的眼睛所看的这样子的。
救命是诸佛菩萨的本怀,我们现在放过生的,看到生命要被别人杀,心里就不忍心,这就是佛菩萨的心生起来的。观音菩萨要救我们,我们遇到灾难了,菩萨救我们啊就有方法。
以前我们看到鱼,就想是炖着吃啊?还是煮着吃啊?放过了就不大会了,看到鱼想着赶快买了放生去。以后我们多放生,培养佛性,佛性就显出来了。每个人都有佛性,但是佛性要培养的,不培养它就长不大。
放生的十大功德:
第一、无刀兵劫,
第二、集诸吉祥,
第三、长寿健康,
第四、多子宜男,杀生害命要断子绝孙,反过来说,我们放生的多子多孙。
第五、放生的人诸佛欢喜,
第六、放生之后,万物都感恩我们,
第七、我们放生的人无诸灾难,
第八、放生的人得生天上,
第九、放生的人诸恶消灭,四季安宁,尤其在危险的时代,还能够平安吉祥。
第十、放生的人生生不息,善心相感,正世子孙代代相传,永远福寿。
放生了,我们生命的DNA里,我们的基因里面就有这个慈善的因,所以招感慈善的子孙到你家投胎。
第一、“救生,此善因得圆满三十二大丈夫相之一项,为以大悲心救护遭受毒打、捆绑、拘禁,即将被杀戮之一切众生,得手指和脚趾纤长可爱之相。”那个手伸出来很漂亮,脚长的很漂亮,为什么?是爱护生命,救护众生啊!
第二、“护生,此慈善因能得圆满大丈夫相之一项,以大勇猛心饶益一切有情活命顺缘,得足跟宽广相。”那个脚伸出来,那个脚后跟宽宽厚厚的,这就是什么?这就是让一切众生活命啊!让它们活命的顺缘之相。
第三、“放生,此善因可得圆满大丈夫相之一项,为以远离杀生之一切过失,得身体洪直相。”身体高高大大的。
第四、《普贤行愿品》里面有,“众生至爱者生命,诸佛至爱者众生,能救众生生命者,能成就诸佛功德。”
第五、《优婆塞戒经》说,“一切众生因杀生故现在短命,财物耗减,眷属分离,横罹殃,?此身已,当堕地狱。”杀生的这个果报。
第六、《婆沙论》上说,能一天一夜持不杀生的戒律,来世中决不遇刀兵的灾劫。如果不杀生都有这样的好处,更何况我们现在放生呢!
第七、“教训子女宜在幼时,先入为主,众生不移,长养慈心勿伤物命,尽此一念可为仁圣。”就这个念头可以成为仁者,可以成为圣人。
第八、“履行仁慈,博爱济众,有十一誉,福常随身,卧安觉安。”常放生的人,心怀慈悲的人,睡觉都安稳,“卧安觉安,不见恶梦”,晚上不做恶梦,“天护人爱”,天上善神保护你,人间大家都喜欢你。而且“不被毒所害,不被兵家所伤”,“水火不丧,所在得利”,到哪一方都得到利益。“死生梵天”,死了之后还升梵天,是为十一大利。
第九、“悲心出资买命放生,救度即将被人类宰杀吞啖的这些众生,予以放生所得福德深广无量,能消解病业疾苦。”
身体不好的,放生就能够消解这个病业疾苦。无明因果病痛,有一些病到医院也查不出来,因果病,累世冤亲债主牵缠的病,各种身染的恶疾速得痊愈。
第十、杀生食肉犯了五种罪:残忍心、自私心、杀害心、贪昧心、欺弱小的心。戒杀斋素增长五种善心:同情心、怜悯心、爱护心、慈悲心、平等心。故曰:求福莫过于斋戒布施,求寿莫过于戒杀放生。
十一、放生可以圆满人天的七种德,佛经当中有说“人天的七德”,哪七德呢?种姓高贵、形色端严、长寿无病、缘分优异、财势富足、智慧广大。
佛经里,佛告诉我们:虽有杀百人百马之罪,若放一个众生,诚心的放一个众生,清净彼等业障。若放十三个众生,净除万劫之罪障。放十三个,万劫我们杀生罪障都能净化。若有众生尽寿命,为彼作放生,延长其寿命。有的人寿命已经尽了,黑白无常要来抓他了,但是我们要放生的话,寿命延长。其三日内必定死亡的,要放十三个生命的话,此人能延寿三年。若杀害已经放生过之众生,这有杀百人之过失。反过来说,杀害众生的罪过是很重的。一切有漏的善法当中,没有比放生功德大的。
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当中有说:“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
《地藏十轮经》中有说,地藏菩萨告诉我们:设使能戒诸杀生,诸众恭敬成无上,恒时无病延寿命,安乐畅适无损害,一切生生世世处,深信如来之行境,现见佛法及僧众,速得无上菩提果。
放生有六度具足:
第一、布施,有三种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我们放生啊,这三种布施都具足了。放生时,得令众生从死亡被杀害的怖畏解脱,故为无畏布施。
第二、持戒,意即不害众生,不杀害众生,是不是持戒啊?放生非但不害,而且能救度罪苦的众生,故亦具备了持戒的意义。
第三、忍辱,意即为法苦行。今天这么冷,风这么大,我们大家站在这边,我们是不是在修苦行啊?坐房间里炕上多暖和,我们现在到水边来放生,救生命、念经、念咒,我们今天是不是修苦行?所以这个放生也具足了忍辱,我们能克服一切困难来放生,就是行忍辱。
第四、精进,意即为法努力。我们今天跑到湖边来,我们积极的来拯救被杀戮的众生,来放它们的生命,这就是听佛的话,听佛菩萨教导,我们就是努力精进,所以我们今天学佛精进勇猛。
第五、放生具足禅定,意即心不散乱。我们一心一意,对众生具有慈悲心、虔诚心,放生这个当中就有禅定。
第六、放生具足智慧。因为愚痴的人他不相信因果的,所以我们今天相信因果。愚痴的人不知放生积累功德,杀生造业,我们今天放生的人,知道生命的尊贵和价值,爱惜尊重众生的生命而行放生,这就是具足了大智慧。我们能够尊重其他的生命,我们现在强大,我们来救那些弱小的生命,这就是有智慧的象征。
今天为什么雾蒙蒙的?这是龙王爷高兴,昨天晴空万里,今天雾蒙蒙的,我们这里很干燥的,今天也不干燥,空气里都充满了水。
《放生功德论》有云:若欲善趣之乐,放生能得人天福报;若欲自得寂灭,放生即得声闻阿罗汉果;若以菩提心所摄,放生则成佛果之因;若愿上师住世,我们的父母亲、我们的长辈身体健康,放生即能感得长辈、我们的师父身体健康,长久住世;若欲自己长寿,放生成为殊胜长寿法,此有无等之功德。
今天放生,这么多的生命在我们的手底下让它们重获新生,我们对这个生命的同体的感受。看到那个煤矿被压了,人被埋在里面,我们自己没能力救,但是我们以放生救命的心,来回向这一切苦难的众生,让这个人间灾难消失。我们成为这个世界和平的一分子,我们缔造了这个世界祥和的气氛。
我们今天做了一天的菩萨,大家都出钱出力,做了一桩大好事,回向我们老祖先、长辈,我们的子孙都为我们的菩提心感召来的,我们蔚县这一方土地风调雨顺,我们的国家国泰民安,世界和平。
放生,就是救命,放生就是积德,放生就是改变命运。每年四月八日佛诞日举行放生会。但是关于放生的日子,就没有什么说法,只要你有心,天天都是放生日。但是放生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要做到真正的放生。放生要看缘分,缘分到了就是最好的时间。你放生不是攀缘,而是说你碰见了,别人要杀生,你当下救那众生,不为自己着想,哪怕多花钱,完全来救它于水火,然后给它做三皈依,众生最需要你救它而又让你碰见了这叫放生的最好的时间。在这个时间你等于救了一条人命。
问:放生一定要念咒吗?答:放生不一定非念咒不可,当然念咒就更完美一些。假如你放生忘记了念咒念佛,现在念依然来得及。若你不会念往生咒,只念阿弥陀佛就足够了。念皈依的方法,就是这样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或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皈依佛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 皈依佛不堕地狱 皈依法不堕饿鬼 皈依僧不堕旁生 (三次)
首先要加持一杯大悲咒水(可以预先加持准备好),洒在被放众生的身上。在什么都不具备或紧急的情况下,可大口出声念“南无阿弥陀佛”,让所放众生听的清楚真切,在八识田中种下金刚种子,等到因缘具足,种子成熟,自有开花结果,修成佛道,彻底脱离苦海的时候。如在马路旁或任何地方,看见人家正在杀害生命,没办法救它的时候,我们应发出怜悯的心,口中赶快为它念三皈依及往生咒或“阿弥陀佛”佛号,也略尽我们三宝弟子的一点悲心。细心周到:放生地点宜选择人烟稀少
大悲咒 (一或三遍):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 南无阿唎耶 婆卢羯帝烁钵啰耶 菩提萨埵婆耶 摩诃萨埵婆耶 摩诃迦卢尼迦耶 唵 萨皤啰罚曳 数怛那怛写南无悉吉栗埵伊蒙阿唎耶 婆卢吉帝室佛啰愣驮婆 南无那啰谨墀 醯利摩诃皤哆沙咩 萨婆阿他豆输朋 阿逝孕 萨婆萨哆那摩婆萨哆 那摩婆伽 摩罚特豆怛侄他
放生泥鳅几天放一次?放生泥鳅的日期没什么讲究,只要有时间都可以去放生,泥鳅的生命力非常顽强。泥鳅属底层鱼类,常见于底泥较深的湖边、池塘、稻田、水沟等浅水水域。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当水温升高时30℃时,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即钻入泥中20-30cm深处越冬。
放生仪轨念诵 我弟子妙音,今在佛像前,诚心皈依三宝,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皈依佛,两足尊, 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离欲尊, 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众中尊, 皈依僧,不堕畜生。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
佛教语。又称回向偈,佛家于法会结束时齐声朗诵的一种偈文。即发誓愿共同皈依佛道。净土宗多以唐善导之《发愿观三宝》偈“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为回向文。其余诸宗,大同小异。根据国际君友会佛教典藏,记载回向是佛教的特有名词,亦是重要的修行法门。
放生乌龟怎么做 要放生乌龟一定要慎重,不管是生态学上还是风水学上,放生都是很需要认真考虑的事。个人总结放生应该注意的事项包括(这里只介绍水龟,陆龟由于植食性为主,所以生态威胁风险很小,只要环境温度等适合即可): 1 放生要合理,不能随便放生。选择龟种的时候要注意,巴西龟、甜甜圈、彩龟这些龟切勿放生。它们是外来物种,对本土物种危害极大。放生的话十分推荐我们中国本土龟种,如草龟、花龟、鹰嘴、黄缘、闭壳龟等。不推荐放生外国龟种,对生态环境和本土物种有风险
放生一尾鲤鱼的功德不单是一条生命,还包括鲤鱼妈妈肚内的鱼卵。鲤鱼自古就是吉祥的象征,由于鲤鱼的「鲤」和「利」同音,故春节期间老百姓都喜欢在家中饲养鲤鱼,有「家家得利」之说。记得儿童游戏中有「放生大鲤鱼」玩 法,而真正的放生鲤鱼是从唐朝开始,唐朝皇帝姓李,而鲤与李同音,犯了皇帝的忌,于是把鲤鱼改称为「赤公」,当时朝廷还颁了一项法令,规定捕到鲤鱼必须放 生,全国上下不准吃鲤鱼,谁卖鲤鱼就要受罚,并且打60大板。
1、以此随喜放生功德回向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2、此善为主三世累积诸善根,以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众生累积诸善根,以及我们三世的身体及其他受用。诸佛菩萨如何回向,我和众生即如何回向。
前一段时间,有一位信众提问:发现一只流浪狗在小区附近活动,由于受到物业人员及业主的驱赶,经常找不到食物,自己又没有能力帮它,不忍其受苦就想给小狗进行安乐死,但又不知这样做是否违反佛教的不杀生戒?首先,安乐死是在生命受到无法逆转的重大疾病将遭受死亡前,病者无法及不愿再忍受极大痛苦时,在病患自愿的基础上,医生提供帮助,患者自主启动注按钮以无痛苦的方式而结束自己生命,它是西方根据医学伦理临终关怀的一种方式,在个
居士问:夏天晚上开车,挡风玻璃到处都是小虫子受伤害,会死亡,师父这个是不是杀生,这个杀生戒很难持啊!一如法师答:在开车的时候,无意当中肯定会伤害到众生,像我们开车一样的,你晚上开车,把灯一打开,一个个虫子啊,一个个蛾子啊,飞过来,那个高速上速度很快,碰一下就死掉了,所以第二天一看,挡风玻璃到处是死的虫子,这个对我们来说是无意杀生,不叫犯戒,叫无意伤生。
善信问:阿弥陀佛!顶礼师父!我在饭店工作,避免不了杀生,怎么办?觉火法师答:阿弥陀佛!如今学佛,能改则改。不能改就是造杀生业,受报很严重。当今大环境都是造业的,虽很难改。但信佛了,也要有惭愧心,念佛忏悔,这样日后感召的罪报会轻些。
放生能增上我们的慈悲心,看到生命被救,能唤起我们这个“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心,对我们提高佛教的修养,增进我们的同理心、慈悲心、无常心非常有好处;也让我们知道了要珍惜这个暇满人身,好好地用来了生死、度众生,不要再像这些鱼一样迷惑轮回。
放生虽然功德无量,但很多人在放生过程中还是存在误区的。有人担心因为放生的条件限制,物命会在放生前就死去,与其这样,还不如不放。我们要知道,佛教的放生并不是单纯地救命,更是救度它们的法身慧命,所以,我们在放生时,尽量做到佛法僧三宝具足,为它们作三皈依,种下佛法的善根,未来总有一天,它会因为这个因缘而得到究竟解脱
有善士一家来寺院找师父,自述小孩无故全身疼,医院检查不出结果,所以求助佛法。小孩母亲:“看到小孩生病,心里难受。”师父:“这是你们宿世的因缘,是一家几口之共业。”稍顿了顿,师问道,“你们现在是做什么工作的?有没有杀生?”
将被捕获之鱼、鸟等生灵放入山野或池沼之中,使其不受人类宰割、烹食,是佛教表达慈悲理念的常见方式。佛教徒在放生之时依仪式进行的法会,即为放生会。放生义举源于经典中戒杀生食肉及积极救护生灵的理论,据《梵网经》卷下所载:佛子应以慈心行放生之业,因一切男子是我父,一
善信问:阿弥陀佛!顶礼师父!我们在家几个佛友组织了放生小组,定期放生,这是着相吗?达照法师答:阿弥陀佛!活着,是所有众生最宝贵的财富;你不要管它活得质量怎么样,只要有生命,都要被尊重和善待。这就是佛陀最伟大的地方:慈悲利物。
“护生园”就是建了放生用的,那你要建多大?主要放什么生命?建设的这个护生园是放什么种类的众生?是水族众生,还是陆地的众生?是适合哪些气候、水土的众生?这些你都要考虑。它们来了适合在这里吗?还有,你资金够不够?除了建园投资,你还得有长时间的后续资金来养这些生命。
元朝的时候,有一位富商求子,他听说太岳真人可以召请来神仙判事,非常灵验,于是这位富商就前往叩问太岳真人关于子嗣的事情。神仙判说:“因为你前生杀业太多,使得物类绝种,所以得此果报。现如今你一定要放满八百万生灵才可以赎罪。如果误伤一虫,必须再放一百生灵才能准数。想要挽回命运这是最重要的事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调了外在强制的性质,就是说你加入僧团、或者加入教团,或者你加入一个宗教组织,那么你就必须遵守某些规章制度,你才能是这个这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律”,它带有一定的外在强制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一家之主,要乐观面对生活,心甘情愿去为这个家付出。没有怨言,没有计较,不挑剔家人的不是。儿子不好是自己的命,儿媳妇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命。你讲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其实都不对,你也不对,他们也不对。一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有理。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什么是嫉妒心?很多人都不承认自己有嫉妒心,或者没有发现自己有嫉妒心。先来看一下佛给出的定义。嫉妒定义: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里面,佛说:“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恨),是为嫉妒。”
懂“观自在”者,是自己娱乐自己也。自己娱乐自己,就是自己去享受大自在、去享受稳定的情绪。去保持着不断提升的、源源不绝的生命动力,保持着美好的心情去帮助、去普度法界众生。凡人的情绪飘忽不定、难以自控,这是因为其不懂观自在。
当你已经通晓道理与修行的理路,也已经知道如何教化众生,亦即理、教都圆备了。此时,就可了解诸法与诸法之间的所有法相,其实是全归于平等的。
只要有正觉的心,本性自然而显露。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那一切妄念就像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样,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所有的业障、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全部熄灭。
以拥有的欲求看待现前心所对应的是心外求解决苦的方法,借由对苦觉知而生的离苦心去透过佛法所对苦的诠释,同时也觉悟苦而真的求出离,却不是暂时或是只单单对外求解决。哪怕是对外求解决也是需要对以往心所依、行为所做思维和转变,更何况要真的离苦求解脱。
我执重的人就是把自我的感受体现的越明显,他的我执就会越重。我执要靠什么来调伏,就是要靠理性、靠法,如果一个人靠感性那我执就会越重。假如说我们心里就是不舒服,但是用法来要求自己觉得自己不对,马上能调整,其实就是用法来破除我执。我们凡夫首先要破的是我执,现在我们还没有资格说要破自
在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事情,苦的、乐的、好的、坏的…… 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最后总会有一些转机,这个转机就是菩萨的加被、加持和关照。其实,菩萨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也从来没有舍弃过我们。因为菩萨的大悲心使然,深妙微远、无有分别,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呵护。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