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觉禅师语录卷第三
参学小师允诚等编
拈古
师举。德山示众云。今夜不答话。问话者三十棒。时有僧出礼拜。山便打。僧云。某甲话也未问。山云。尔是甚处么人。云新罗人。山云。未踏船舷。好与三十棒。法眼拈云。大小德山。话作两橛。圆明道。大小德山。龙头蛇尾。师云。二老宿。虽善裁长补短舍重从轻。要见德山亦未可。何故德山大似握阃外威权。有当断不断不招其乱底剑。诸人要识新罗僧么。只是撞著露柱底个瞎汉。
举。雪峰一日普请。自负一束藤。路逢一僧。峰便抛下。僧方拟取。峰便踏倒。归举似长生乃云。我今日踏者僧快。生云。和尚替者僧入涅槃堂始得。峰便休去。师云。长生大似东家人死西家助哀。也好与一踏。
举。百丈再参马祖侍立次。祖以目视禅床角头拂子。丈云。即此用离此用。祖云。尔他后开两片皮。将何为人。丈取拂子竖起。祖云。即此用离此用。丈挂拂子于旧处。祖便喝。百丈直得三日耳聋。师云。奇怪诸禅德。如今列其派者甚多。究其源者极少。总道百丈于喝下大悟。还端的也无。然刁刀相似。鱼鲁参差。若是明眼汉。瞒他一点不得。只如马祖道尔他后开两片皮将何为人。百丈竖起拂子。为复如虫御木。为复啐啄同时。诸人要会三日耳聋么。大冶精金应无变色。
举。崇寿指凳子云。识得凳子周匝有余。云门云。识得登凳子天地悬殊。师云。泽广藏山理能伏豹。
举。永嘉大师到六祖。绕禅床三匝。振锡一下。卓然而立。祖云。夫沙门具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大德从何方而来。生大我慢。师便喝。乃云。当时若下得者一喝。免见龙头蛇尾。又再举。绕禅床三匝振锡一下卓然而立。代祖师云。未到曹溪。与尔三十棒了也。
举。仰山指雪师子云。还有过得此色者么。云门云。当时便与推倒。师云。只解推倒不能扶起。
举。香严垂语云。如人上树。口嗛口*兼树枝。手不攀枝。脚不踏树。树下有人问西来意。不对则违他所问。若对又丧身失命。当恁时作么生即是。有虎头上座云。上树即不问。未上树请和尚道。严呵呵大笑。师云。树上道即易。树下道即难。老僧上树也。致将一问来。
举。僧问鲁祖。如何是不言言。祖云。尔口在什么处。僧云。某甲无口。祖云。将什么吃饭。僧无语。师云。好劈脊便棒。者般汉开口了合不得。合口了开不得。
举。僧问雪峰。古涧寒泉时如何。峰云。瞪目不见底。僧云。饮者如何。峰云。不从口入。僧举到赵州。州云不可从鼻孔里入。僧却问赵州。古涧寒泉时如何。州云苦。云饮者如何。州云死。雪峰闻举云。赵州古佛。从此不答话。师云。众中总道。雪峰不出者僧问头。所以赵州不肯。如斯话会。深屈古人。雪窦即不然斩钉截铁本分宗师。就下平高难为作者。
举。僧问西堂和尚。有问有答宾主历然。无问无答时如何。堂云。怕烂却去那。僧问长庆。有问有答宾主历然。无问无答时如何。庆云。相逢尽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见一人。师云。何不与本分草料。
举。临济示众云。我于先师处。三度吃六十棒。如蒿枝子拂相似。如今思一顿棒吃。谁为下手。僧出众云。某甲下手。济拈棒与僧。僧拟接便打。师云。临济放处较危。收来太速。
举。钦山一日上堂。竖起拳又开云。开即为掌。五指参差。复握云。如今为拳必无高下。还有商量也无。一僧出众竖起拳。山云。尔只是个。无开合汉。师云。雪窦即不然。乃竖起拳云。握则为拳有高有下。复开云。开则成掌无掌党无偏。且道放开为人好。把定为人好。开也造车。握也合辙。若谓闭门造车出门合辙。我也知尔向鬼窟里作活计。
举僧问睦州。高揖释迦不拜弥勒时如何。州云。昨日有人问。赶赶出了也。僧云。和尚恐某甲不实。州云。柱杖不在。苕帚柄聊与三十。师云。睦州只有受壁之心。且无割城之意。
举。枣树问僧。近离甚处。云汉国。树云。天子还重佛法也无。僧云。苦哉。赖值问著某甲。问著别人即祸生。云作个什么。僧云。人尚不见有。何佛法可重。云阇黎受戒多少时。僧云。二十夏。云大好。不见有人。便打。师云。者僧棒即吃。要且去不再来。枣树令虽行。争奈无风浪起。
举。赵州问婆子。什么处去。云偷赵州笋去。州云。忽遇赵州又作么生。婆子便掌。州便休去。师云。好掌。更下两掌。也无勘处。
举。保寿开堂日。三圣推出一僧。寿便打。圣云。怎么为人。瞎却镇州一城人眼去在。寿便归方丈。师云。保寿三圣虽发明临济正法眼藏。要且只解无佛处称尊。当时者僧若是个汉。才被推出。便掀倒禅床。直饶保寿全机。也较三千里。
举。无业马祖。僧问如何是佛。云莫妄想。师云。塞却鼻孔。又问。如何是佛。云即心是佛。师云。柱却舌头。
举。僧问德山。从上诸圣什么处去。山云。作么作么。僧云。敕点飞龙马。跛鳖出头来。山便休去。至来日山浴出。其僧过茶举德山。山抚僧背一下。僧云。者老汉方始瞥地。师云。然精金百炼。须要本分钳锤。德山既以已方人。者僧还同受屈。以柱杖一划云。适来公案且致。从上诸圣什么处去。大众拟议。师一时打趁。
举。保福签瓜次。太原孚上座到来。福云。道得与尔瓜吃。孚云。把将来。福度一片瓜与孚。孚接得便去。师云。虽是死蛇。解弄也活。谁是好手者。试请辩看。
举。南泉示众云。道非物外。物外非道。赵州出问。如何是物外道。泉便打。州云。和尚莫打某甲。向后错打人去在。泉云。龙蛇易辩衲子难瞒。师云。赵州如龙无角。似蛇有足。当时不管尽法无民。直须吃棒了趁出。
举。洞山到云门。门问。近离甚处。山云查渡。云夏在甚处。山云。湖南报慈。云甚时离。山云去年八。月门云。放尔三顿棒。山至来日却上问讯。昨日蒙和尚放三顿棒。不知过在什么处。门云。饭袋子江西湖南便怎么去。山于此大悟。师云。云门气宇如王。拶著便冰消瓦解。当时若据令而行。子孙也未到断绝。
举。一僧参马大师。师画一圆相云。入也打。不入也打。僧便入师便打。僧云。和尚打某甲不得。大师靠却柱杖休去。师云。二俱不了。和尚打某甲不得。靠却柱杖。拟议不来劈脊便打举。兴化问克宾维那。不久为唱道之首。宾云。不入者保社。化云。会来不入。不会不入。宾云。没交涉。化便打。乃云。克宾维那法战不胜。罚钱五贯。充设饡饭。至来日斋时。兴化自白槌云。克宾维那法战不胜。不得吃饭。即便赶出。师云。克宾要承嗣兴化罚钱出院且致。却须索取者一顿棒始得。且问诸人。棒既吃了。作么生索。雪窦要断不平之事。今夜与克宾维那雪屈。以柱杖一时打散。
举。僧问长庆。众手淘金。谁是得者。庆云。有伎俩者得。僧云。学人还得也无。庆云。大远在。师代者僧。当时便喝。复云。有伎俩者得一手分付。有伎俩者不得两手分付。学人还得也无。苍天苍天。
举。大慈示众云。山僧不解答话。只是识病。时有僧出。大慈便归方丈。师云。大凡扶竖宗乘须辨个得失。且大慈识病不答话。时有僧出便归方丈。雪窦识病不答话。或有僧出。劈脊便打。诸方识病不答话。有僧出必然。别有长处。敢有一个动著。大唐天子只三人。
举。赵州到黄檗。檗见来便关却方丈。州云。救火救火。黄檗便出擒住云。道道。州云。贼过后张弓。师云。直是好笑笑须三十年。忽有个衲僧问。雪窦笑个什么。笑贼过后张弓。
举。僧问镜清。学人未达其源。乞师方便。清云。是什么。源云。其源。清云。若是其源。争受方便。师云。死水里浸却有什么用处。侍者问。适来成褫伊。清云无。侍者云。不成褫伊。清云无。侍者云。和尚尊意如何清云。一点水墨两处成龙师云。犹较些子。雪窦不是减镜清威光。要与者僧相见。是什么源其源。三十年后与尔三十棒。
举。僧问香林。如何是衲衣下事。林云。腊月火烧山。师云。腊月烧山万种千般。翘松鹤冷踏雪人寒。达磨不会大难大难。
举。本仁和尚。示众云。寻常不欲向声前句后。鼓弄人家男女。何故。且声不是声。色不是色。时有僧问。如何是声不是声。仁云。唤作色得么。云如何是色不是色。仁云。唤作声得么。僧礼拜。仁云。且道。为汝说答汝话。若人辨得。有个入处。师云。本仁也甚奇怪。要且贪观天上。既非声前句后。且作么生入。
举。云门示众云。老胡生下。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顾四方。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当时若见。一棒打杀与狗吃却。贵图天下太平。师云。便与掀倒禅床。
举。国师三唤侍者。点即不到侍者三应。到即不点。将谓吾辜负汝。谁知汝辜负吾。瞒雪窦不得。云门道。作么生是国师辜负侍者处。会得也是无端。师云。元来不会。作么生是侍者辜负国师。粉骨碎身未报得。师云。无端无端。
复举。僧问投子。国师三唤侍者意旨如何。投子云。抑逼人作么。师云。垛根汉。僧问兴化。化云。一盲引众盲。师云。端的瞎。僧问玄沙。沙云。侍者却会。师云。停囚长智。僧问赵州。州云。如人暗中书字。字虽不成文彩已彰。师便喝。僧问雪窦。雪窦便打。也要诸方点检。乃成颂云。师资会遇意非轻。无事相将草里行。负汝负吾人莫问。任从天下竞头争。
举。僧问智门和尚。如何是佛。云踏破草鞋赤脚走。僧云。如何是佛向上事。云柱杖头上挑日月。师云。千兵易得一将难求。
举。师祖问南泉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如何是如来藏。云王老师与尔往来者是藏。师云。草里汉。祖云。不往不来者。云亦是藏。师云。雪上加霜。祖云。如何是珠。师云。险。百尺竿头作伎俩。不是好手。者里著得个眼。宾主互换。便能深入虎穴。或不怎么。纵饶师祖悟去也是龙头蛇尾汉。
举。僧礼拜雪峰。峰打五棒。僧云。某甲有什么过。峰又打五棒。师云。雪窦不曾与人葛藤。前五棒。日照天临。后五棒。云腾致雨尔若辩得。也好与五棒。
举。马大师令智藏驰书上径山。山接书开见一圆相。于中下一点。国师闻举云。钦师犹被马师惑。师云。径山被惑且致。若将呈似国师。别作个什么伎俩。免被惑去。有老宿云。当时坐却便休亦有道。但与划破。若与么。只是不识著。敢谓天下老师。各具金刚眼睛广作神通变化还免得么。雪窦见处也要诸人共知。只者马师。当时画出早自惑了也。
举。镜清问僧。赵州吃茶去。尔作么生会。僧便出去。清云。邯郸学步。师云。者僧不是邯郸人。为什么学唐步。若辩得出。与尔茶吃。
举。僧问云门。如何是法身向上事。云向上与尔道即不难。作么生会法身。僧云。请和尚鉴。云鉴即且致。作么生会法身。僧云。与么与么。云者个是长连床上学得底。我且问尔法身还吃饭么。僧无语。师云。将成九仞之山。不进一篑之土。过在什么处。
举。赵州访茱萸才上法堂。茱萸云。看箭。州亦云。看箭。茱萸云过。州云中。师云。二俱作家。盖是茱萸赵州二俱不作家。箭锋不相柱。直饶齐发斋中。也只是个射垛汉。
举。临济与普化去施主家斋。济问。毛吞巨海芥纳须弥。为复是神通妙用。为复法尔如然。化踢倒饭床。济云。太粗生。化云。者里是甚所在。说粗说细。济休去。至来日又同赴一施主斋。济复问。今日供养何似昨日。化又踢倒饭床。济云。太粗生。化云。瞎汉佛法说什么粗细。济吐舌。师云。两个老贼吃饭也不了。好与二十棒。棒虽行。且那个是正贼。
举。三角示众云。若论此事。贬上眉毛早是蹉过。麻谷出云。蹉过即不问。如何是此事。角云。蹉过。谷便掀倒禅床。三角便打。师云。两个有头无尾汉。眉毛未曾贬上。说什么此事蹉过。有僧问。眉毛为什么不贬上。师便打。
举。睦州唤僧大德。僧回首。州云。担版汉。师云。睦州只具一只眼。何故。者僧唤既回头因甚却成担版。
举。岩头参德山。跨门便问。是凡是圣。德山便喝。岩头便礼拜。洞山闻举云。若不是[大/岁]公。大难承当。岩头云。洞山老汉不识好恶。我当时一手抬一手搦。师云。然则德山门下。草偃风行。要且不能塞断人口。当时才礼拜。劈脊便打。非唯剿绝洞山。亦乃把定[大/岁]老。还会么。李将军有嘉声在。不得封侯也是闲。
举。巴陵示众。祖师道。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既不是幡风。向什么处著。有人与祖师作主。出来与巴陵相见。师云雪窦道。风动幡动。既是风幡。向甚处著。有人与巴陵作主。亦出来与雪窦相见。
举。则川与庞居士摘茶次。士云。法界不容身。师还见我么。川云。若不是老师。洎与庞公答话。士云。有问有答盖是寻常。川不管。士云。适来莫怪相借问么。川亦不管。士喝云。者无礼仪汉。待我一一举似明眼人去在。川拈茶篮便归。师云。则川只解把定封疆。不能同生同死。当时好与捋下幞头。谁敢唤作庞居士。
举。僧问云门。一言道尽时如何。门云。裂破。师弹指三下。
举。僧问睦州。一言道尽时如何。州云。老僧在尔钵囊里。师呵呵大笑。
举。本生和尚以柱杖示众云。我若拈起。尔便向未拈起时作道理。我若不拈起。尔便向拈起时作主宰。且道。老僧为人在甚处。时有僧出云。不敢妄生节目。生云。也知阇黎不分外。僧云。低低处平之有余。高高处观之不足。生云。节目上更生节目。僧无语。生云。掩鼻偷香空招罪犯师云。者僧也善能切磋。争奈弓折箭尽。然虽如此。且本生是作家宗师。拈起也天回地转。应须拱手归降。放下也草偃风行。必合全身远害。还见本生为人处也无。师复拈起柱杖云。太平本是将军致。不许将军见太平。
举。僧问雪峰。声闻人见性。如夜见月。菩萨人见性。如昼见日。未审和尚见性如何。峰打三下。其僧复问岩头。岩头打三掌。师云。应病设药。且与三下。若据令而行。合打多少。
举。太原孚上座参雪峰。至法堂上顾视。雪峰便下看。知事师云。一千五百人作家宗师。被孚老一觑。便高竖降旗。孚至来日入方丈云。昨日触忤和尚。峰云。知是般事。便休。师云果然。僧问云门。作么生是触忤处。门便打。师云。打得百千万个。有什么用处。直须尽大地人吃棒。方可扶竖雪峰。且道。太原孚具什么眼。
举。安国问僧。得之于心。伊兰作栴檀之树。失之于旨。甘露乃蒺黎之园。我要个语具得失两意。僧竖起拳云。不可唤作拳头。国云。只为唤作拳头。师云。无绳自缚汉。拳头也不识。
举。僧请益云门大师玄沙三种病人话。门云。尔礼拜著。僧礼拜起。门以柱杖便挃。僧退后。门云。尔不是患盲。复唤近前来。僧近前。门云。尔不是患聋。乃云。还会么。僧云不会。门云。尔不是患哑。僧于此有省。师便喝云。者盲聋喑哑汉。若不是云门驴年去。如今有底或拈槌竖拂不管。教近前又不来。还会么。不应诸方还奈何得么。雪窦若不奈何。尔者一队驴汉。有堪作个什么。以柱杖一时打趁。
举。僧问香严。如何是王索仙陀婆。严云。过者边来。师云。钝置杀人。僧问赵州。王索仙陀婆时如何州曲躬叉手。师云。索盐奉马。
举。鼓山示众云。若论此事。如一口剑。时有僧问。承和尚有言。若论此事。如一口剑。和尚是死尸。学人是死尸。如何是剑。山云。拖出者死尸。僧应诺。归衣钵下。打揲便行。山至晚问首座。问话僧在否。座云。当时便去也。山云。好与二十棒。师云。诸方老宿总道。鼓山失却一只眼。殊不知。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然虽如此。若仔细点捡来。未免一时埋却。
举。睦州问武陵长老。了即毛端吞巨海。始知大地一微尘。作么生。云和尚问谁。州云。问长老。云何不领话。州云。我不领话尔不领话。师云。堕也堕也。复云。者葛藤老汉好与划断。拈柱杖云。什么处去也。
举。仰山坐次。大禅佛到翘一足云。西天二十八祖亦如是。唐士六祖亦如是。和尚亦如是。某甲亦如是。山下禅床打四藤条。师云。藤条未到打折。因什么只与四下。须是个斩钉截铁汉始得。大禅后到霍山自云。集云峰下四藤条天下大禅佛参。山云。打钟著。禅便走。师云。者汉虽见机而变。争奈有头无尾。
举。玄沙与天龙入山见虎。龙云。前面是虎。沙云。是汝。师云。要与人天为师。前面端的是虎。
举。南泉山下有一庵主。行僧经过谓庵主云。近日南泉和尚出世。何不去礼拜。主云。非但南泉直饶千佛出兴。亦不能去。泉闻令赵州去看。州见便礼拜。主不管。州从西过东。主亦不管。州又从东过西。主亦不管。州云。草贼大败。拽下帘子便行。归举似南泉。泉云。从来疑著者汉。师云。大小南泉赵州。被个担版汉勘破了也。
举。僧问风穴。语默涉离微如何通不犯。穴云。常忆江南三月里。鹧鸪啼处百华鲜。曾有僧问雪窦。对他道。劈腹剜心。又且如何。复云。因风吹火别是一家。伤鳖恕龟必应有主。
举。岩头雪峰钦山到德山。钦山问。天皇也恁么道。龙潭也恁么道。未审德山作么生道。山云。尔试举天皇龙潭底看。钦山拟议。德山便打。钦山被打。归延寿堂云。是即是。打我大杀。岩头云。尔恁么。他后不得道见德山。师云。诸禅德。钦山致个问端。甚是奇特。争奈龙头蛇尾。尔试举天皇龙潭底看。坐具便摵。大丈夫汉捋虎须也是本分。他既不能。德山令行。一半。令若尽行。雪峰岩头总是涅槃堂里汉。
举。僧问智门和尚。如何是般若体。云蚌含明月。僧云。如何是般若用。云兔子怀胎。师云。非唯把定世界。亦乃安贴邦家。若善能参详。便请丹霄独步。
举。乌臼有玄绍二上座到。臼云。二禅伯。近离甚处。云江西。臼便打。僧云。久闻和尚有此机要。臼云。尔既不会。第二个近前来。僧拟议。臼亦打云。同坑无异土。参堂去。师云。宗师眼目。须至恁么。如今翅孽海直取龙吞。有般汉眼目未辩东西。柱杖不知颠倒。只管说照用同时。人境俱夺。
举。僧辞大随。随问。甚处去。云峨眉礼拜普贤去。随竖起拂子云。文殊普贤总在者里。僧画一圆相抛于背后。随云。侍者将一贴茶与者僧。云门别云。西天斩头截臂。者里自领出去。师云。杀人刀活人剑。具眼底辩取。
举。雪峰问僧。见说大德曾为天使来是否。云不敢。峰云。争解与么来。僧云。仰慕道德。岂惮关山。峰云。汝犹醉在出去。僧便出。峰乃召大德。僧回首。峰云。是什么。僧亦云是什么。峰云。者漆桶。僧无语。峰却顾谓镜清云。好个师僧。向漆桶里著到。清云。和尚岂不是据欸结案。峰云。也是我寻常用底。忽若唤回是什么。被他道者漆桶。又作么生。清云。成何道理。峰云。我与么及伊。尔又道据欸结案。他与么及我。又道成何道理。一等是什么时节。其间有得不得。清云。不见道。醍醐上味为世所珍。遇此之人翻成毒药。师云看他父子相投。言气相合。知者谓粉骨碎身。此恩难报。不知者谓扶高抑下。临危悚人。毒药醍醐千载龟鉴。还会么。者漆桶。
举。僧问大梅。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梅云。西来无意。僧举到盐官。云一个棺材两个死汉。玄沙闻举云。盐官是作家。师云。三个也得。
举。云门问新罗僧。尔是甚处人。云新罗人。门云。将什么过海。云草贼大败。门云。为什么在我手里。云恰是。门云。一任勃趒。师云。云门老汉龙头蛇尾。放过者僧为什么在我手里。恰是劈脊便打。
举。北禅问僧。近离甚处。云黄州。禅云。夏在甚处。云资福。禅云。福将何资。云两重公案。禅云。争奈在我手里。云在手里即收取。禅便打。者僧不甘。随后趁出。师云。奇怪宛有超师之作。还知者僧么。只解贪前不能顾后。若在雪窦手里。棒折也未放在。
举。睦州示众云。我见百丈不识好恶。大众方集。以柱杖一时打下。复召。大众回首。丈云。是什么。有什么共语处。黄檗和尚大众方集。以柱杖一时打下。复召。大众回首。檗云。月似弯弓少雨多风。犹较些子。师云。说什么犹较。直是未在。若据雪窦。众集一时打下便休。或有个无孔铁槌。为众竭力善能担荷。可以笼罩古今乾坤把断。师蓦拈柱杖云。放过一著。
举。玄沙见鼓山来。作一圆相。山云。人人出者个不得。沙云。情知尔向驴胎马腹里作活计。山云。和尚又作么生。玄沙云。人人出者个不得。山云和尚怎么道得。某甲为什么不得。沙云。我得尔不得。师云。只解贪观白浪。不知失却手桡。
举。南泉示众云。王老师卖身去也。还有人买么。一僧出众云。某甲买。泉云。不作贵不作贱。作么生买。僧无语。卧龙代云。和尚属专甲。禾山云。是何道理。赵州云。明年与和尚作领布衫。师云。虽然作家竞买。要且不解输机。且道。南泉还肯么。雪窦也拟酬个价直。令南泉进且无门退亦无地。不作贵不作贱作么生买。别处容和尚不得。
举。茱萸把一橛竹上堂云。还有虚空里钉得橛么。时有灵虚上座出云。虚空是橛。茱萸便打。虚云。莫错打某甲。茱萸休去。师云若要此话大行。直须打了趁出。
举。夹山与定山。同行言话次。定山云。生死中无佛则无生死。夹山云。生死中有佛则不迷生死。互相不肯。同上大梅。相见了具说前事。夹山问。未审那个亲那个疏。梅云。一亲一疏。山又问。那个亲。梅云。且去明日来。夹山至来日又问。未审那个亲。梅云。亲者不问。问者不亲。夹山住后云。我当时在大梅失却一只眼。师云。夹山毕竟不知换得一只眼。大梅老汉当时闻举。若以棒一时打出。岂止划断两人葛藤。亦乃为天下宗匠。
举。僧问保福。雪峰平生有何言句。得以羚羊挂角。时福云。我不可作雪峰弟子不得。师云。一千五百个布衲保。福较些些子。
举。僧问长庆。羚羊未挂角时如何。庆云。草里汉。云挂角后如何。庆云。乱叫唤。云毕竟如何。庆云。驴事未了马事到来。师云。宁可碎身若微尘。终不瞎个众生眼。长庆较些些子。复云。一般汉设使羚羊未挂角。也似万里望乡关。
举。僧问巴陵。祖意教意同别。陵云鸡寒上树鸭寒下水。僧问睦州祖意教意同别。州云。青山自青山。白云自白云师云问既一般答亦相似。其中有利他自利瞒人自瞒。若捡点分明。管取解空第一。
举。赵州示众云。今夜答话去。有解问者出来。时有僧出。州云。比来抛砖引玉。引得个墼子。法眼和尚遂乃举。问觉铁嘴。先师意作么生。觉云。如国家拜将。乃问。甚人去得。时有人出云。某甲去得。云尔去不得。法眼云。我会也。师云。灵利汉闻举便知落处。然虽如此。放过觉铁嘴。夫宗师语不虚发。出来必是作家。因什么抛砖引墼。诸禅德。要识赵州么。从前汗马无人见。只要重论盖代功。
举。耽源辞国师。归省觐马祖。于地上作一圆相。展坐具礼拜。祖云。子欲作佛去。源云。某甲不解捏目。祖云。吾不如汝。师云。然猛虎不食其子。争奈来言不丰。诸人。要识耽源么。只是个藏身露影汉。
举。沩山问仰山。甚处来。云田中来。沩云。田中多少人。山插下锹子。叉手而立。沩云。南山大有人刈茆。山拈得锹子便行。玄沙云。我当时若见。与踏倒锹子。镜清云。不奈船何。打破戽斗。僧问明招。古人意在插锹处叉手处。招唤某甲。僧应诺。招云。还曾梦见仰山么。师云。诸方老宿咸谓。插锹话奇特。也大似随邪逐恶。若据雪窦见处。仰山被沩山一问。真得草绳自缚去。死十分。
举。玄沙问僧。近离甚处。云瑞岩。沙云。瑞岩有何言句。僧云。长唤主人翁。自云诺醒醒著。他后莫受人瞒。沙云。一等是弄精魂甚奇怪却云。何不且在彼中。僧云。瑞岩迁化也。沙云。如今还唤得应么。无对。师云。苍天苍天。
举。雪峰问僧。近离甚处。云覆船。峰云生死海未渡。为什么覆船。师代云。久向雪峰。侍者老汉拟议。拂袖便行。其僧当时无语。归举似覆船。船云。何不道渠无生死。僧再至雪峰举此语。峰云。此不是尔语。云是覆船恁么道。峰云。我有二十棒。寄与覆船。二十棒老僧自吃。不干阇梨事。师云。能区能别。能杀能活。若也辩得。天下横行。
举。德山圆明示众云。但有问答。只竖一指头。寒则普天普地寒。师云。什么处见俱胝老。热则普天普地热。师云。莫错认定盘星。森罗万像彻下孤危。大地山河通上险绝。甚么处得一指头禅。
举。僧问南院。从上诸圣什么处去。院云。不上天堂即入地狱。云和尚作么生。院云。还知宝应老落处么。僧拟议。院以拂子蓦口打。复唤僧近前云。令合是尔行。又打一拂子。师云。令既自行。且拂子不知来处。雪窦道个瞎。且要雪上加霜。
举。保福问长庆。盘山道。光境俱忘。复是何物。洞山道。光境未忘。复是何物。据二老宿。总未得剿绝。作么生道得剿绝去庆良久。福云。情知向鬼窟里作活计。庆云。尔作么生。福云。两手扶犁水过膝。师云。俱忘未忘总由我。保福因什么道未得剿绝。酌然能有几个。诸人又作么生道。免得长庆在鬼窟里。师云。柳絮随风自西自东。
举。大梅闻鼯鼠鸟声谓众云。即此物非他物。汝善护持吾当逝矣。师云。者汉生前莽卤。死后颟顸。即此物非他物。是何物。还有分付处也无。有般汉不解截断大梅脚跟。只管道贪程太速。
举。雪峰示众云。望州亭与尔相见了也。乌石岭与尔相见了也。僧堂前与尔相见了也。保福问鹅湖。僧堂前且致。望州亭乌石岭什么处相见。鹅湖骤步归方丈。保福便入僧堂。师云。二老宿。是即是。只知雪峰放行。不见雪峰把定。忽有个衲僧出问。未审雪窦作么生。岂不是别机宜识休咎底汉。还有望州亭乌石岭相见底衲僧么。良久云。担版禅和如麻似粟。
举。赵州问大慈。般若以何为体。慈云。般若以何为体。州呵呵大笑。至来日州扫地次。大慈却问。般若以何为体。州放下扫帚呵呵大笑。师云。前来也笑后来也笑。笑中有刀。大慈还识么。直饶识得。也未免丧身失命。
举。德山一日饭迟。自掌钵至法堂上。雪峰见云。者老汉钟未鸣鼓未响。托钵向什么处去。德山便回。峰举似岩头。头云。大小德山。不会末后句。山闻举令侍者唤岩头到方丈。问尔不肯老僧那。岩头密启其意。山至来日上堂。与寻常不同。岩头到僧堂前。抚掌大笑云。且喜得老汉会末后句。他后天下人不奈何。虽然如此。只得三年。明招代德山云。咄咄。没处去没处去。师云。曾闻说个独眼龙。元来只有一只眼。殊不知。德山是个无齿大虫。若不是岩头识破。争得明日与昨日不同。诸人要会末后句么。只许老胡知。不许老胡会。
举。雪峰一日见猕猴乃云。者猕猴各各背一面古镜。三圣便问。历劫无名。何以彰为古镜。峰云。瑕生也。圣云。一千五百人善知识。话头也不识。峰云。老僧住持事烦。师云。好与二十棒。者棒放过也好。免见将错就错。
举。僧问国师。如何是本身卢舍那。云与老僧过净瓶来。僧将到净瓶。云却安旧处著。僧复问。如何是本身卢舍那。云古佛过去久矣。云门大师道。无眹迹。师云。直得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争得无。还会么。云在岭头闲不彻。水流涧下太忙生。
举。僧问洞山。时时勤拂拭。莫遣惹尘埃。为什么不得他衣钵。山云。直饶道本来无一物。也未合得他衣钵。且道。什么人合得。僧下九十六转语。皆不相契。末后云。设使将来他亦不要。洞山深肯。师云。他既不受是眼。将来底必应是瞎。还见祖师衣钵么。若于此入门。便乃两手分付。非但大庾岭头一个提不起。设使阖国人来。且欸欸将去。
举。僧问投子。依稀似半月。仿象若三星。乾坤收不得。师于何处明。子云。道什么。云想师只有湛水之波。且无滔天之浪。子云。闲言语。师云。投子古佛。不可道不知。若点捡来。直是天地悬隔。才问。便和声打。
举。洛浦久为临济侍者。到夹山问。自远趋风。乞师一接。山云。目前无阇梨。此间无老僧。浦便喝。山云。住住阇梨。莫草草匆匆。云月是同溪山各异。截断天下人舌头即不无。争教无舌人解语。浦无对。山便打。师云。者汉可悲可痛。钝致他临济。他既云月是同。我亦溪山各异。说什么无舌人不解语。坐具劈口便摵夹山。若是个知方汉。必然明窗下安排。
举。三圣问雪峰。透网金鳞以何为食。峰云。待汝出网来向汝道。圣云。一千五百人善知识。话头也不识。峰云。老僧住持事烦。师云。可惜放过。好与二十棒。者棒一棒也饶不得。直是罕遇作家。
举伏牛为马祖驰书到国师处。国师问。马祖有何言句示人。牛云。即心是佛。国师云。是什么语话。良久再问。更有什么言句。牛云不是心不是物不是物。国师云。犹较些子师代当时便喝。牛却问。和尚此间如何。国师云。三点如流水。曲似刈禾镰。师云是什么语话。也好与一拶。见之不取。千载难忘。
举。玄沙问镜清。我不见一法为大过患。尔道不见什么法。清指露柱云。莫是不见者个法么。沙云。浙中清水白米从尔吃。佛法则未在。师云。大小镜清。被玄沙势瞒。我当时若见。但只向道。灵山授记也未到如此。
举。先报慈问僧。近离甚处。云卧龙。慈云。在彼多少时。云经冬过夏。慈云。龙门无宿客。为什么在彼许多时。云师子窟中无异兽。慈云。尔试作师子吼看。云若作师子吼即无和尚。慈云。念汝新到。且放三十棒。师云。奇怪诸禅德。若平展则两不相伤。据令则彼此俱险。还点检得么。
举。船子云。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师云。者汉劳而无功。忽若云门道。一句合头语。万劫系驴橛。又作么生免此过。良久云。莫谓水寒鱼不食。如今钓得满船归。
举。投子问巨荣禅客。老僧未曾有一言半句挂诸方耳目。何用要见山僧。僧云。到者里不施三拜。要且不甘。子云。出家儿得恁么没碑记。僧绕禅床一匝而出。子云。有眼无耳朵。六月火边坐。师云。也不得放过。才转便与擒住便喝。是谁不甘。若跳得出。不妨是一员衲僧。
举。祖师道。六尘不恶还同正觉。柱杖子是尘。有甚么过。过既无。应合辩主。所以道。粪扫堆上现丈六金身。且拈在一边。赤肉团上壁立千仞。又放过一著。直饶八面四方。正好连架打。
举。古云。眼里著沙不得。耳里著水不得。忽若有个汉。信得及。把得住。不受人瞒。祖佛言教是什么热碗鸣声。便请高挂钵囊。拗折柱杖。管取一员无事道人。又云。眼里著得须弥山。耳里著得大海水。一般汉受人商量祖佛言教。如龙得水似虎靠山。却须挑起钵囊。横担柱杖。亦是一员无事道人。复云。恁么也不得。不恁么也不得。然后没交涉。三员无事道人中。要选一人为师。
明觉禅师语录卷第三
峨山慈棹禅师在月船禅慧禅师处得到印可,月船就对他说道:“你是大器,至今终能成就,从今以后,天下人莫能奈你何,你应发心再参善知识,不要忘记行脚云游是禅者的任务。”有一年,峨山听说白隐禅师在江户的地方开讲《碧岩录》,便到江户参访白隐禅师,并呈上自己的见解,谁知白隐禅师却说道:“你从恶知识处得来的见解,许多臭气薰我!”
五十五卷。明·憨山德清撰,侍者福善录,通炯编辑,刘起相重校。又称《憨山老人梦游集》。为憨山德清语录的集大成本。收在《禅宗全书》第五十一册、《万续藏》第一二七册。作者德清,晚年号憨山老人。与云栖盐宏、紫柏真可、蜀益智旭等三人被称为明季四大师。治学范围极广博。除佛教经论之注疏外,另有关于《老子》、《庄子》、《中庸》等书之注解。
当脑筋清楚,体力充沛的时候,最适合打坐,最好养成每天固定的时间打坐,例如早上早些起床,晚上洗完澡睡前各坐一次,每次至少十五至二十分钟,如能坐到半小时至一两小时更佳。
迦叶二十八传至达摩,达摩五传至曹溪六祖六祖后派列五家。六祖传青原思祖,思传南岳石头迁祖,迁传药山俨祖,俨传云岩晟祖,晟传洞山良价禅师,价传曹山本寂禅师,后人尊为曹洞宗。又石头传天皇悟祖,悟传龙潭信祖,信传德山鉴祖,鉴传雪峰存祖,存传云门文偃禅师,曰云门宗。
明州天童景德寺语录 侍者 祖日 编 山门天童大解脱门。豁开衲僧自己。透乾坤无表里。虽然万古清风八面来。前楼后阁玲珑起。 佛殿。黄金妙相。驴腮马嘴。咦。贼是小人智过君子。 方丈。横一丈竖一丈。文殊维摩隔壁抓痒。卓柱杖云。尽大地人不钓自上。 至法座前
禅宗经典有哪些?《大般若经》是佛教经典。全称《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简称《般若经》。为宣说诸法皆空之义的大乘般若类经典的汇编。唐玄奘译。600卷,包括般若系16种经典(即十六会)。其中第二会(《二万五千颂般若》)、第四会(《八千颂般若》)和第九会(《金刚般若》)为般若经的基本思想,大概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左右,其他各会是在以后几个世纪中成书的。一般认为最早出现于南印度,以后传播到西、北印度,在贵霜王朝时广为流行。梵本多数仍存。
临济宗为禅宗南宗五家之一,由希运禅师住持宜丰黄檗寺时暂露端倪。从曹溪的六祖惠能,历南岳、马祖、百丈、黄檗,一直到临济的义玄,于临济禅院举扬一家,后世称为临济宗。义玄是惠能的六世法孙。又临济六世孙为石霜之圆禅师。圆禅师以后分杨岐派、黄龙派。
我国著名高僧虚云大师,是禅门巨匠,是禅宗史上极为罕见的大器之人,是我国佛教继惠能大师后又一位伟大的觉者。虚云大师生于1840年,示寂于1959年,世寿120岁,僧腊101年。虚云身受禅门五宗法脉,即:沩仰宗七世、法眼宗八世、云门宗十二世、临济宗四十三世、曹洞宗四十七世。虚云喜禅,他晚年对弟子说:“余于初出家后,自审根器,当从行门人,故习苦行,
打坐是一种养生健身法。闭目盘膝而坐,调整气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打坐又叫“盘坐”、“静坐”。道教中的一种基本修练方式。在佛教中叫“禅坐”或“禅定”,是佛教禅宗必修的。盘坐又分自然盘和双盘、单盘。打坐既可养身延寿,又可开智增慧。在中华武术修炼中,打坐也是一种修炼内功,涵养心性,增强意力的途径。打坐的特点是“静”,“久静则滞,久动则疲”。因此,打坐结束后,要活动筋骨,如:打拳、舞剑、踢毽、自我按摩等等,做到“动静结合”。
释迦牟尼佛→初祖摩诃迦叶→二祖阿难尊者(中经二十八代至)→西天二十九祖东土初祖达摩大师→二祖慧可大师→三祖僧璨大师→四祖道信大师→五祖弘忍大师→六祖慧能大师→南狱怀让禅师→马祖道一禅师→黄辟希运禅师→临济宗第一代临济义玄法师(中经四十二代至)→虚云古岩禅师→净慧本宗禅师→寂仁常毅禅师→四十六代义辉寂月
当你已经通晓道理与修行的理路,也已经知道如何教化众生,亦即理、教都圆备了。此时,就可了解诸法与诸法之间的所有法相,其实是全归于平等的。
只要有正觉的心,本性自然而显露。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那一切妄念就像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样,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所有的业障、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全部熄灭。
以拥有的欲求看待现前心所对应的是心外求解决苦的方法,借由对苦觉知而生的离苦心去透过佛法所对苦的诠释,同时也觉悟苦而真的求出离,却不是暂时或是只单单对外求解决。哪怕是对外求解决也是需要对以往心所依、行为所做思维和转变,更何况要真的离苦求解脱。
禅定,是一个很幽胜深远的法门。有实修经验的人,一定会知道,你修得越深,精神层面的感觉将越深邃,越难以言诠。这种精神层面的感觉,只能透过实修去取证,自然会了解深刻的禅定里面是什么样的世界。
自己要检视自己修禅定的动机是不是为了利养。如果是,那就是地狱的心。什么是地狱心?当此生此世贪得无厌,下辈子就容易掉入地狱。如果为了利养而修禅定,这就叫发地狱心。可千千万万要避免啊!
衣食支分婚嫁毕,从今家事不相仍。夜眠身是投林鸟,朝饭心同乞食僧。清唳数声松下鹤①,寒光一点竹间灯。中宵入定跏趺坐②,女唤妻呼多不应。 白居易的晚年,是个虔诚的佛弟子。在他的诗集里,有《赠僧五首》之一说:“百千万劫菩提种,八十三年功德林。若不秉持僧行苦,将何报答佛恩深。慈悲不瞬诸天眼,清净无尘几地心。每岁八关蒙九授,般勤一戒重千金。”诗名《钵塔院如大师》,并有小序说:“师年八十三,登坛秉律凡六十年。每岁于师处授八关斋戒者九度。”表现了对于出家人的赞美和欣美。这回轮到他自己坐禅学佛了。
解脱之法的发现是佛陀;佛教的重心是正法;佛教的住世是僧众。所以,佛教把这能让众生离苦得乐的佛、法、僧称之为三宝。佛陀在世,佛教以佛陀为中心,佛陀入灭后,佛教则以僧团为中心。皈依三宝是为了学习正法,正法又须僧团来作良导。
做什么事都要以大悲为体、菩提心为相、种种方便方法为用。若是以大悲心为体智慧必然会显发,悲智运用如何也是要以菩提心为相,这样在依法行事和发心做事的时候,就不会以顾及而最终是以自我的寻思为顾忌,这样就会视一切为恶为不如法就会远离大悲,就不会发菩提。所以我们要尽量的去成就别人,因为我们明白一切众生无其自性,受被成就的也无自性,成就的方法也无自性,这样我们就不执着了,因为有执着就会有因自我估计寻思而出现的好坏,这些好坏用常规看上去很对,但是却远离了大悲,就不会和无尽功德相应。
人生最宝贵的资产就是人格信誉,他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当一个人具备了这种良好的品行时,他的生活很充实,不会随波逐流,也不会不知所措,更不会迷途无归。
修禅就要平实,老实修,老实参,老实做。不要以神通来眩人眼目。当然有的人在初学佛法的时候,总是以神通为修法的目的,或者以神通为动力、目标,立这样的志而去修学佛法。这样修学佛法,这样去用功,往往会落入外道的修学当中。所以我们这里切记不要在修禅定中以神通为目的、动力。否则容易走到外道邪路上去。当然,因为根基所致,很多人平实不了,平平淡淡怎么可以呢?我修行就是要修出一点动静来,这个动静在哪里呢?其实这个动静就是你心里面的动静,还是要息止它。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调了外在强制的性质,就是说你加入僧团、或者加入教团,或者你加入一个宗教组织,那么你就必须遵守某些规章制度,你才能是这个这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律”,它带有一定的外在强制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一家之主,要乐观面对生活,心甘情愿去为这个家付出。没有怨言,没有计较,不挑剔家人的不是。儿子不好是自己的命,儿媳妇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命。你讲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其实都不对,你也不对,他们也不对。一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有理。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什么是嫉妒心?很多人都不承认自己有嫉妒心,或者没有发现自己有嫉妒心。先来看一下佛给出的定义。嫉妒定义: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里面,佛说:“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恨),是为嫉妒。”
懂“观自在”者,是自己娱乐自己也。自己娱乐自己,就是自己去享受大自在、去享受稳定的情绪。去保持着不断提升的、源源不绝的生命动力,保持着美好的心情去帮助、去普度法界众生。凡人的情绪飘忽不定、难以自控,这是因为其不懂观自在。
我执重的人就是把自我的感受体现的越明显,他的我执就会越重。我执要靠什么来调伏,就是要靠理性、靠法,如果一个人靠感性那我执就会越重。假如说我们心里就是不舒服,但是用法来要求自己觉得自己不对,马上能调整,其实就是用法来破除我执。我们凡夫首先要破的是我执,现在我们还没有资格说要破自
在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事情,苦的、乐的、好的、坏的…… 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最后总会有一些转机,这个转机就是菩萨的加被、加持和关照。其实,菩萨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也从来没有舍弃过我们。因为菩萨的大悲心使然,深妙微远、无有分别,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呵护。
今天是阿弥陀佛诞辰,阿弥陀佛成就的极乐世界是人类幸福美满的人生期盼和终极价值的最高追求。作为佛教徒,我们过阿弥陀佛诞辰,最重要的是系念阿弥陀佛,与佛道交感应。阿弥陀佛具备着无量的慈悲和智慧,我们要向阿弥陀佛学习。
今天是冬月十七阿弥陀佛圣诞!阿弥陀佛是众生的慈父,西方极乐世界是众生的归宿!阿弥陀佛知众生苦,时时刻刻思念着我们!今天是他的生日,让我们通过几个小问题走进阿弥陀佛的世界,走进阿弥陀佛的怀抱!阿弥陀佛究竟是谁?阿弥陀佛又叫无量光佛、无量寿佛。
某僧刚出家时,早课、晚课、出坡、行堂、诵经、打坐等功课样样精进,而后慢慢心生懈怠,并不如前。某日,师上堂开示:无论出家在家,为什么有的人修着修着心态变了,问题出来了?你们可以扪心自问,当初修学的初发心是什么,坚持了多久,现在的心态又是什么?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