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必须把因果的事搞好,因为你懂了因果,自己的烦恼就会降低,自己只会做好事,不会做坏事,因为这个身口意一动就是一个种子。
先举个例子,首先一个种子是什么,果就是什么,一模一样,大家想想看,你种一粒麦子,等你收果子的时候,是不是种子和果实一模一样呢?是一模一样,不会变的,你种一粒稻子,将来收也是收稻子,记住种子和果实是一模一样的,这是第一条因果规律。
第二呢就是种一粒会收一大堆,种一粒呀会收无数粒,种这一粒会收很很很多粒,这个要记住。
那么第三个就是现在种将来收,我们现在想一想,种地:那么春天种,夏天去管理,秋天就会收获,它不是今天种了,今天就会收,那是不可能的,今天种的连芽都发不出来,怎么会收天果呢?记住了,是现在种将来收。
这个就是因果的三个规律,就象公式一样,把它记清楚,那么我们将来就真正地能懂因果,头一个就是:种子是什么,果子就是什么样的,一模一样不会变;第二个就是:种一粒会收很多很多很多粒;第三个:现在种将来收,这个例子就讲到这里。
我们现在按照这个例题,再对照一下,挪到我们这个人的身上,这个因果是什么样的呢?
我现在想发财,那么,我要种什么样的种子能发财呢?
种子和果是一模一样的,你现在想收、想发财、想钱多,那么你这个种子应该下什么样的种子呢?
你种钱,你就会收钱,就是布施啊,记住种子和果是一模一样的,怎么样种钱呢?那么看到穷苦的人、可怜的人啊,就是他不可怜我们也要布施,我们在他那里下一粒种子,将来会收到无数粒种子,首先要记住种子和果是一模一样的,种一粒收无数粒,现在种将来收,那么想发财,你现在就要布施,拿钱去布施,把钱送给人家,这种子种在他那块田地里,你将来就会收到这么多很多的钱,无数个这么多的钱;
那么现在大家看一看,有好多老板,他们钱挣的很多很多,真正他自己做了什么呢?每天啊没有做什么事,好多人啊都给他干活,都给他赚钱,为什么呢?就是这个老板啊过去下过种子,过去呢他把这个钱布施给这些人了,经过很久的时间,现在因缘成就了,好,这些就要还,要还多长时间,要还多少呀?就看他种多少,当时他要是种了十块钱,现在你就还一百、一千、一万,还要加上利息你就慢慢还吧。
所以说,有好多老板,鬼混都能赚到钱,说句实在话,该他得赚的,就该他赚的,你再聪明你再有智慧,你没有下过这个种子,任凭你怎么狠干,你也不会发财的,我见了很多人啊,很聪明、很能干,这一辈子就是没有发财,有很多人啊他不聪明,又不能干,吃喝玩乐的,但是他能赚到钱。
记住了,他过去下过这个种子,现在该他收获的,你没有下过这个种子,你现在去,地里没有种子,也没有根,你施肥呀、浇水累死你,就算把你累死了,也长不出个东西来,你想发财,你过去没有布施没有把自己的钱布施给别人,去种这个种子,你现在怎么可能发起财来呢?地里没有种子,你天天浇水、施肥,就算把你累死了,你也不可能长出个东西来。
举个例子,好多人到庙里来他说他有病,很痛苦啊来求菩萨,那么,我有的时候就问他们,为什么别人没有病你有病?他讲啊说:身体不好,运气不好啊,老天不公啊,老地不平啊,父无能母亲无力,他怨天怨地怨人,他就不怨怨自己,实际谁也怪不到,实际是你种下的这个种子,现在结果了,那么怎么说你自己种下的种子,结果了。
大家想一想,你现在痛苦,你过去种过痛苦的种子,你现在才自己痛苦啊,什么样的痛苦的种子呢,你杀生啊,你去把其它的生命杀了,你看看你说它痛苦不痛苦,你让他人痛苦,你就种下痛苦的种子,你收到的就是痛苦;你让别人发了财,收到的就是发财。
你去杀生,吃众生的肉,你就把那个鸡、鱼、猪呀把它们的尸体,带着病菌的病毒的尸体,你往肚子里放,你看看,你没有痛苦,谁有痛苦呢?你这个活棺材没有痛苦,谁有痛苦,因为你让别人痛苦,你就会痛苦,种子和果是一模一样的,记住了种子和果是一模一样的,种一粒收无数粒啊,你过去种的种子,现在结果了。
大家都要仔细想一想,看看自己这一生种了多少个种了,将来要受什么样的果报,大家想一想,看一看就知道,你为什么这一生这个样,你种子就是这样的,你果就是这样。能不能好呢?也能好,那么呢,怎么个好法呢,后面再讲。
再举一个例子,有一个三宝弟子,他叫净松,有五十岁了,她这个人很爽快,做事啊也很能干,又非常小气,那么她现在有很多的苦恼,丈夫是当官的,自己作老板又发财。
按理来讲,她又有钱又有权,应该是很幸福的很好,其实不然,她也有很多苦恼,最大的苦恼,现在讲一下,让大家都仔细想一想,她最大的苦恼,就是她丈夫五十多岁了,还有个十八、九岁的女孩子愿意跟他,她为此事就很苦恼,刀子的心都碎了,确定很苦恼,那么这种果报是怎么来的?我们再用因果的规律看一看,别人跟她丈夫,她很苦恼。
这种果报,是怎么来的呢,记住了种子是什么样的,果就是什么样的,你这一生虽然很好,洁身自爱,那么你过去中就是犯了邪淫,也可能你是一个男的,跟好多女孩子好,你种下了这粒种子现在你就要受这种报,你自己的丈夫同样,也会有好多女孩子跟他,也未必他长得那么好,也未必他当官别人就跟他,这是他过去的因缘,也是你的因果报应。
为什么佛家戒律上讲的不邪淫,就是说你犯了这个,将来就很痛苦,为了保证你将来不痛苦,你现在不要犯这个,你过去种那一粒种子,好,这一生啊,你收了一大堆,痛苦从哪里来的呢?自己种的种子,自己要接受这种痛苦,你心痛、心碎了、难过,应该我们承受的,你想不承受,没有办法,多多忏悔啊,往昔啊我们所造的恶业呀太多了,都是由于贪:贪玩、贪吃、贪穿的,都是因为贪所造出来的,都是因为嗔恨所造出来的,不高兴、发脾气……种了坏种子,都是因为痴,不懂啊不明白,那么种了好多的恶因,现在受恶报。
那么这贪嗔痴从哪里造出来呢?是从你嘴巴上造出来的,从你身体上造出来的,从你心上、思想上、意上造出来的,身口意造了无量无边的业,当然也有善业,也有恶业,还有无记业,那么这一切恶业怎么办呢?
我们就要多多忏悔,我们在佛前、在菩萨前,把这些恶业忏悔掉,有朝一日啊你忏悔清净了了,这些也就没有了,如果忏悔不清净,你就必须受这种因果报应,跑不了你,那么将来我们忏悔清净了,还受不受因果报应呢就是受我们也容易接受,不会那么难过,那么痛苦,很容易就能接受的,要不然的话,你痛苦啊,难过,你就是死,下一辈子也要受,作人也要受这种痛苦,作鬼作畜生,管你做什么,你这种痛革要受,受完了才能了,只有忏悔才能消平这种罪业,才能真正离开这些痛苦,得到快乐。
记住了,我们身体上,造的杀:杀生,盗:偷盗;淫:邪淫。
我们嘴巴上有:妄语、两舌、绮语,说人家男女的事,还有我们思想上、意上……你只要一动,就是一粒种子种下去了。
大家都要仔细的想一想,自己一天要种多少粒种子,身口意一动就是一粒种子,或者是善种子,或者是恶种子,或者是能救自己的种子,你救了别人这个种子种下去了,将来就有人救你,你让别人痛苦,将来自己你就痛苦,记住种子和果是一模一样的,身口意一动,就是一粒种子。
大家每天晚上都计算一下,我今天种了多少种子,种了多少佛的种子,种了多少恶的种子,种了多少善的种子,能不能对得起自己,大家要经常想把这个想清楚了,你因果啊就有成绩了,等你将来身口意没动之前,你就知道这个因果,那就成功了,你就按照因果去下种子,你想让自己倒霉,好,你就先让别人倒霉,你想发财,好,你就先让别人发财,记住你种种子是什么样的,你果就是什么样的,你想自己自在,你先让别人去自在。
记住:帮助别人是下种子,不是帮助别人,你是帮助自己啊。
为什么呢?因为你帮助他一次,他要帮助你无数次,这个很划算的,你看你种一粒种子,会收一大堆果实,那么你给他十块钱,将来他要给你一大堆十块钱,你现在给他一种自在,将来他给你无数个自在,数不清那么多的自在。
好多人不知道,为什么,这一生做皇帝一直作到死;有的一生讨饭一直讨到死;有的先苦,后来又好了,有的一开始苦,后来又好了,都是因为什么呢?因为你种子不同,什么时候种的种子,你过去种的种子,现在得果,你现在每一天,每一秒钟还在种种子,知不知道,知不知道,你现在每一秒钟还在种种子,因为你的身体上、嘴巴上、思想上,时时刻刻都在动,都在下种子,牢牢记住这个,这些种子最后结果的时候,你就知道了,你现在所受的因果报应上,也就是地藏经说的:业赶如是,什么叫“业赶如是”:你业造了,感来的就是这个样子的果报,叫业感如是。
楞严经上讲,循业发现,什么意思啊:就是顺着你的业,你就会发现,你这些烦恼、快乐、好、坏……一切一切果报,都会顺着你的业,你就可以发现,跑不了你,所以佛经上又讲,说你造了业会怎么样呢?绕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什么意思,就是你过了百千万亿个劫,万万万万个年你造的这个业不会亡的,必然你要受的,跑不了你,你想不受果报,你就别种种子,种下了种子,他就跑不了你。
所以说从现在开始啊,大家是种善种子、种恶种子,由你们自己啊,其他的师父很慈悲,劝你们行善,劝你们不造恶业,劝你们把收清净下来,成佛道啊,我不劝你们,我只把这个道理告诉你们,你们应该怎么样做,不应该怎么样做由你自己,你想让自己好,就先让别人好,你想让自己不好,那你就先让别人不好。
峨山慈棹禅师在月船禅慧禅师处得到印可,月船就对他说道:“你是大器,至今终能成就,从今以后,天下人莫能奈你何,你应发心再参善知识,不要忘记行脚云游是禅者的任务。”有一年,峨山听说白隐禅师在江户的地方开讲《碧岩录》,便到江户参访白隐禅师,并呈上自己的见解,谁知白隐禅师却说道:“你从恶知识处得来的见解,许多臭气薰我!”
五十五卷。明·憨山德清撰,侍者福善录,通炯编辑,刘起相重校。又称《憨山老人梦游集》。为憨山德清语录的集大成本。收在《禅宗全书》第五十一册、《万续藏》第一二七册。作者德清,晚年号憨山老人。与云栖盐宏、紫柏真可、蜀益智旭等三人被称为明季四大师。治学范围极广博。除佛教经论之注疏外,另有关于《老子》、《庄子》、《中庸》等书之注解。
迦叶二十八传至达摩,达摩五传至曹溪六祖六祖后派列五家。六祖传青原思祖,思传南岳石头迁祖,迁传药山俨祖,俨传云岩晟祖,晟传洞山良价禅师,价传曹山本寂禅师,后人尊为曹洞宗。又石头传天皇悟祖,悟传龙潭信祖,信传德山鉴祖,鉴传雪峰存祖,存传云门文偃禅师,曰云门宗。
禅宗经典有哪些?《大般若经》是佛教经典。全称《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简称《般若经》。为宣说诸法皆空之义的大乘般若类经典的汇编。唐玄奘译。600卷,包括般若系16种经典(即十六会)。其中第二会(《二万五千颂般若》)、第四会(《八千颂般若》)和第九会(《金刚般若》)为般若经的基本思想,大概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左右,其他各会是在以后几个世纪中成书的。一般认为最早出现于南印度,以后传播到西、北印度,在贵霜王朝时广为流行。梵本多数仍存。
临济宗为禅宗南宗五家之一,由希运禅师住持宜丰黄檗寺时暂露端倪。从曹溪的六祖惠能,历南岳、马祖、百丈、黄檗,一直到临济的义玄,于临济禅院举扬一家,后世称为临济宗。义玄是惠能的六世法孙。又临济六世孙为石霜之圆禅师。圆禅师以后分杨岐派、黄龙派。
我国著名高僧虚云大师,是禅门巨匠,是禅宗史上极为罕见的大器之人,是我国佛教继惠能大师后又一位伟大的觉者。虚云大师生于1840年,示寂于1959年,世寿120岁,僧腊101年。虚云身受禅门五宗法脉,即:沩仰宗七世、法眼宗八世、云门宗十二世、临济宗四十三世、曹洞宗四十七世。虚云喜禅,他晚年对弟子说:“余于初出家后,自审根器,当从行门人,故习苦行,
释迦牟尼佛→初祖摩诃迦叶→二祖阿难尊者(中经二十八代至)→西天二十九祖东土初祖达摩大师→二祖慧可大师→三祖僧璨大师→四祖道信大师→五祖弘忍大师→六祖慧能大师→南狱怀让禅师→马祖道一禅师→黄辟希运禅师→临济宗第一代临济义玄法师(中经四十二代至)→虚云古岩禅师→净慧本宗禅师→寂仁常毅禅师→四十六代义辉寂月
《指月录》三十二卷。又称《水月斋指月录》。明·瞿汝稷集。万历二十三年(1595)完成,三十年序刊。收在《万续藏》第一四三册。
茉莉花茶对于懂茶的人来说就没有什么保质不保质期了。 包装商品不标生产日期与保持期晃能上架销售的。但这并不适合茶叶类。可是没办法中国的食品法要求必须这么做。 茉莉花茶是用绿茶与茉莉花反复窨制
印顺大和尚,字源利,湖北襄阳人。2000年于深圳弘法寺礼本焕长老为师剃度,为临济宗第四十五代衣钵传人,次年依广东云门寺佛源长老圆具。印顺大和尚出生于湖北襄阳书香之第。父亲执教乡学,熟读经史,教书之余,兼习笔墨。六岁母亲去世,由继母扶养成人。印顺大和尚自幼聪慧,心慈悲怜,不忍杀掠,喜欢放生,虽然生活贫穷,但是志向很高,喜欢探究天下宇宙与人生问题。小学期间成绩优秀,考入重点中学。初中毕业后进入县城高中,勤奋学习,努力拼搏,最终考入武汉大学新闻系。
当你已经通晓道理与修行的理路,也已经知道如何教化众生,亦即理、教都圆备了。此时,就可了解诸法与诸法之间的所有法相,其实是全归于平等的。
只要有正觉的心,本性自然而显露。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那一切妄念就像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样,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所有的业障、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全部熄灭。
以拥有的欲求看待现前心所对应的是心外求解决苦的方法,借由对苦觉知而生的离苦心去透过佛法所对苦的诠释,同时也觉悟苦而真的求出离,却不是暂时或是只单单对外求解决。哪怕是对外求解决也是需要对以往心所依、行为所做思维和转变,更何况要真的离苦求解脱。
禅定,是一个很幽胜深远的法门。有实修经验的人,一定会知道,你修得越深,精神层面的感觉将越深邃,越难以言诠。这种精神层面的感觉,只能透过实修去取证,自然会了解深刻的禅定里面是什么样的世界。
自己要检视自己修禅定的动机是不是为了利养。如果是,那就是地狱的心。什么是地狱心?当此生此世贪得无厌,下辈子就容易掉入地狱。如果为了利养而修禅定,这就叫发地狱心。可千千万万要避免啊!
衣食支分婚嫁毕,从今家事不相仍。夜眠身是投林鸟,朝饭心同乞食僧。清唳数声松下鹤①,寒光一点竹间灯。中宵入定跏趺坐②,女唤妻呼多不应。 白居易的晚年,是个虔诚的佛弟子。在他的诗集里,有《赠僧五首》之一说:“百千万劫菩提种,八十三年功德林。若不秉持僧行苦,将何报答佛恩深。慈悲不瞬诸天眼,清净无尘几地心。每岁八关蒙九授,般勤一戒重千金。”诗名《钵塔院如大师》,并有小序说:“师年八十三,登坛秉律凡六十年。每岁于师处授八关斋戒者九度。”表现了对于出家人的赞美和欣美。这回轮到他自己坐禅学佛了。
解脱之法的发现是佛陀;佛教的重心是正法;佛教的住世是僧众。所以,佛教把这能让众生离苦得乐的佛、法、僧称之为三宝。佛陀在世,佛教以佛陀为中心,佛陀入灭后,佛教则以僧团为中心。皈依三宝是为了学习正法,正法又须僧团来作良导。
做什么事都要以大悲为体、菩提心为相、种种方便方法为用。若是以大悲心为体智慧必然会显发,悲智运用如何也是要以菩提心为相,这样在依法行事和发心做事的时候,就不会以顾及而最终是以自我的寻思为顾忌,这样就会视一切为恶为不如法就会远离大悲,就不会发菩提。所以我们要尽量的去成就别人,因为我们明白一切众生无其自性,受被成就的也无自性,成就的方法也无自性,这样我们就不执着了,因为有执着就会有因自我估计寻思而出现的好坏,这些好坏用常规看上去很对,但是却远离了大悲,就不会和无尽功德相应。
人生最宝贵的资产就是人格信誉,他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当一个人具备了这种良好的品行时,他的生活很充实,不会随波逐流,也不会不知所措,更不会迷途无归。
修禅就要平实,老实修,老实参,老实做。不要以神通来眩人眼目。当然有的人在初学佛法的时候,总是以神通为修法的目的,或者以神通为动力、目标,立这样的志而去修学佛法。这样修学佛法,这样去用功,往往会落入外道的修学当中。所以我们这里切记不要在修禅定中以神通为目的、动力。否则容易走到外道邪路上去。当然,因为根基所致,很多人平实不了,平平淡淡怎么可以呢?我修行就是要修出一点动静来,这个动静在哪里呢?其实这个动静就是你心里面的动静,还是要息止它。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调了外在强制的性质,就是说你加入僧团、或者加入教团,或者你加入一个宗教组织,那么你就必须遵守某些规章制度,你才能是这个这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律”,它带有一定的外在强制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一家之主,要乐观面对生活,心甘情愿去为这个家付出。没有怨言,没有计较,不挑剔家人的不是。儿子不好是自己的命,儿媳妇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命。你讲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其实都不对,你也不对,他们也不对。一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有理。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什么是嫉妒心?很多人都不承认自己有嫉妒心,或者没有发现自己有嫉妒心。先来看一下佛给出的定义。嫉妒定义: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里面,佛说:“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恨),是为嫉妒。”
懂“观自在”者,是自己娱乐自己也。自己娱乐自己,就是自己去享受大自在、去享受稳定的情绪。去保持着不断提升的、源源不绝的生命动力,保持着美好的心情去帮助、去普度法界众生。凡人的情绪飘忽不定、难以自控,这是因为其不懂观自在。
我执重的人就是把自我的感受体现的越明显,他的我执就会越重。我执要靠什么来调伏,就是要靠理性、靠法,如果一个人靠感性那我执就会越重。假如说我们心里就是不舒服,但是用法来要求自己觉得自己不对,马上能调整,其实就是用法来破除我执。我们凡夫首先要破的是我执,现在我们还没有资格说要破自
在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事情,苦的、乐的、好的、坏的…… 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最后总会有一些转机,这个转机就是菩萨的加被、加持和关照。其实,菩萨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也从来没有舍弃过我们。因为菩萨的大悲心使然,深妙微远、无有分别,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呵护。
今天是阿弥陀佛诞辰,阿弥陀佛成就的极乐世界是人类幸福美满的人生期盼和终极价值的最高追求。作为佛教徒,我们过阿弥陀佛诞辰,最重要的是系念阿弥陀佛,与佛道交感应。阿弥陀佛具备着无量的慈悲和智慧,我们要向阿弥陀佛学习。
今天是冬月十七阿弥陀佛圣诞!阿弥陀佛是众生的慈父,西方极乐世界是众生的归宿!阿弥陀佛知众生苦,时时刻刻思念着我们!今天是他的生日,让我们通过几个小问题走进阿弥陀佛的世界,走进阿弥陀佛的怀抱!阿弥陀佛究竟是谁?阿弥陀佛又叫无量光佛、无量寿佛。
某僧刚出家时,早课、晚课、出坡、行堂、诵经、打坐等功课样样精进,而后慢慢心生懈怠,并不如前。某日,师上堂开示:无论出家在家,为什么有的人修着修着心态变了,问题出来了?你们可以扪心自问,当初修学的初发心是什么,坚持了多久,现在的心态又是什么?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