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生 夏季养生 秋季养生 冬季养生

立秋养生有何禁忌

秋季养生 | 作者: [投稿]

  虽然现在的天气还是非常炎热,不过立秋的日子也快到了,对于立秋养生的这个问题相比是大家关心的,对于立秋养生有什么禁忌呢?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一到, 气候虽然早晚凉爽, 但仍有秋老虎肆虐, 故人极易倦怠、乏力﹑纳呆等。根据中医“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必要。但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八忌:

  一忌虚实不分。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 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 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 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 否则适得其反, 会伤害身体。保健养生虽然不像治病那样严格区别, 但起码应用膳对象分为偏寒偏热两大类。偏寒者畏寒喜热, 手足不温, 口淡涎多, 大便溏, 小便清长, 舌质淡脉沉细。偏热者, 则手足心热, 口干, 口苦, 口臭, 大便干结, 小便短赤, 舌质红, 脉数。若不辨寒热妄投药膳, 容易导致“火上加油”。

  二忌无病乱补。无病乱补, 既增加开支, 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 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 血中胆固醇增多, 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三忌多多益善。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 有病治病, 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 可引起腹胀, 不思饮食; 过服维生素C, 可致恶心﹑呕吐和腹泻。

  四忌重“进”轻“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不少家庭天天有荤腥, 餐餐大油腻, 这些食物代谢后产生的酸性有毒物质, 需及时排出, 而生活节奏的加快, 又使不少人排便无规律甚至便秘。故养生专家近年来提出一种关注“负营养”的保健新观念, 即重视人体废物的排出, 减少“肠毒”的滞留与吸收, 提倡在进补的同时, 亦应重视排便的及时和通畅。

  五忌以药代食。药补不如食补, 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殊不知许多食物也是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如多吃芹菜可治疗高血压; 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 顺气宽胸, 化痰止咳; 多吃山药能补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花生﹑红枣扁豆﹑藕等也都是进补的佳品。

  六忌凡补必肉。动物性食物无疑是补品中的良剂, 它不仅有较高的营养, 而且味美可口。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 若久服多服, 对胃肠功能已减退的老年人来说, 常常不堪重负, 而肉类消化过程中的某些“副产品”, 如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 又往往是心脑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饮食清淡也不是不补, 尤其是蔬菜类更不容忽视。现代营养学观点认为, 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七忌越贵越补。“物以稀为贵”, 那些高贵的传统食品如燕窝﹑鱼翅之类, 其实并无奇特的食疗作用, 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葱之类的食品, 却有值得重视的食疗价值。另外, 凡食疗均有一定的对象和适应症, 故应根据需要来确定药膳, “缺什么, 补什么”, 切勿凭贵贱来分高低, 尤其是老年群体, 更应以实用和价格低廉为滋补原则。

  八忌恒“补”不变。有些人喜欢按自己口味, 专服某一种补品, 继而又从多年不变发展成“偏食”﹑“嗜食”, 这对健康是不利的。因为药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疗作用, 亦有一定的副作用, 久服多服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尤其是老年人, 不但各脏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 需要全面地系统地加以调理, 而且不同的季节, 对保健药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 根据不同情况予以调整是十分必要的, 不能恒补不变, 一补到底。

  立秋养生这八个禁忌要懂得,虽然还要过几天才是立秋,不过提前做好准备了解一些养生知识还是没有坏处的。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