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 净土经论 净宗法脉 因果启示 净土论著 净土旨归 净宗早晚课 净土圣贤录

与高鹤年居士书一

  阁下去冬来山,令作缘起碑记。光以正在打七,不愿属思,故约于四月间,寄至陕西。今于正月初五,接其手书,知尚在南方,故集千五百余字,以塞其责。所惜学业肤浅,不能发挥至极耳。又菩萨示迹之记,系光于光绪十一年(一八八五年)住大顶时,每念大士开山,千数百年,了无碑记可考,实为第一憾事。一日至刘村,散步西寺中,见有数碑,皆台山碑,然所说皆不关紧要,不须记录。中有一碑,系一块石板,了无一字。光试取砖磨之,乃元至元七年(一三四一年)依古碑所序之缘起碑也。以岁经六百余年,被水垢封蔽净尽。遂喜不自胜,录而存之。又告会首刘四,令立碑山上。次年北上红螺,后复南至普陀,每忆此事。至民国三年(一九一四年),定慧师来山,嘱彼抄而寄来,一则欲登佛报,一则欲修普陀志时,叙其事于中,以示大士寻声救苦之一端。今台殿重新,祈居士印净土缘起记时,一并印之,以开发信心。至山,当白修工首人,令其刻碑山上,俾大士一番慈佑,不至久而湮灭。又光所作赞,及赞前小序,一并刻之。茅蓬碑,及此碑,具宜字迹粗大,庶易阅,而复能垂久。倘用高大石料,不但费钱,兼难抬运。似宜用两块碑,合在一处,则石料省钱,抬运便当。但取圣迹昭著,不计样子好看。宜以光意,告与首人。又印时,必须仔细校对,勿令错讹增减。又须圈明句读,以便观览。否则,学业肤浅者,便难领会矣。印出,须寄几张于光,以作纪念。并候禅安。不备。

  附一无门洞决疑

  南五台山,无有大洞可以住人,亦无有洞名无门者,其是湘子洞,决无可疑。盖以清季以来,法道衰微,哲人云亡,志乘佚失。又兼频经兵火,久无人住。无知僧俗,以习闻韩湘子故事,妄立其名耳。光绪初,法忍师等始住其地,本山僧每生障碍,今则习以为常,各相安适矣。无门者,即取楞伽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之意。须知无门即是普门。良以法法头头,迷之则皆可起惑造业,悟之则皆可断惑证真。故楞严二十五圣,于六根,六尘,六识,七大,各证圆通。故无一法不是三谛妙理,亦无一法不堪趣向涅槃。唯其普皆是门,故不须另立一门,而号为无门焉。宜将此意,详告大茅篷主僧,令知有高人故事,及无上甚深之真正名目在。不可仍以外道虚名,相沿传去,以致失却佛法中之正名耳。

  附二摄身岩辨讹

  摄身岩者,以其峰峦陡峻,壁立万仞。至其巅者,向下望之,不禁战兢惕厉,身心悚然,妄想消灭,正念昭彰,即楞严所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意。盖以身为总名,六属别目。以总摄别,故但曰摄身耳。其后哲人悉没,志乘佚失。无知僧俗,遂讹作舍身。又有魔民,造作魔说,谓观音于此舍身,方成道果。如是齐东无稽之谈,玷污大士,贻辱法门,招外道之邪谤,启愚人之魔思,为害诚非浅浅。此与普陀以观音眺,作观音跳,同一魔见。诚令人可叹可恨,可悲可怜。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