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内容

入门须知 | 作者:网络 [投稿]

学佛是怎么回事?

  学佛,学佛,要学什么?有人学佛理,读了很多经书,看了很多经典,讲起理论头头是道,自己从来不去实际来做。

  有人按照教导,非常热衷于到寺院拜佛、上香、磕头、印经、放生,但是不知道去学习佛理,热衷于到处朝山拜庙,访高僧,从事相上很精进,可从来不从心里去做改动。

  有人学佛很精进,天天要拿出几个小时念佛,磕头,听经,可是从来不管家里,更有甚者,班也不上,我就天天家里念佛,想着佛菩萨接我去极乐世界。

  学佛要学习佛佗对我们的教育,同时也要学习佛佗的精神,要像佛菩萨那样去发菩提心,去觉悟,要断恶修善,从当下开始。

学佛要用什么态度对待人生?对待修行?

  学佛要用众人我师,我是学生的态度来对待人生,对待修行遇到的每一个境界。

  学佛人很容易碰到一个词,冤亲债主,在这里要更正一下概念。

  上辈子,我们对他们造了业,今生,上天安排他们来给我们了业了。有业,我们就要堕落三途,有债就要还,今天,不必我们去找他们还,他们来找我们了,我们有机会还债了,为什么我们不能张开怀抱热烈欢迎我们的了业菩萨呢?所以,没有怨亲债主这个词,只有“了业菩萨”——来了(liao)我们业的菩萨,了业菩萨来了,我的心情是极乐的。因为,我的业,有了(le)了结的希望了。

  俗人眼中的仇人,是佛子眼中的怨亲债主,是学子眼中的了业菩萨。印光大师说:人人都是菩萨,唯我是凡夫。我们的生活中,除了了业菩萨,还有帮助我们的顺缘菩萨,以及考验我们的逆缘菩萨。

  期待所有的人,都能认清我们周围的人都是菩萨,只有一个凡夫,就是我们自己。

为什么学佛修行很久没有进步?

  有人喜欢用学佛多久来衡量一个人的修学程度,一提到自己学习了十多年似乎就有了资本一样。可是也遇到很多人苦恼,为什么我学习很久,好像一直没有进步?这要看我们学习是怎么学的,我们是否从心里深信因果,我们是否按照佛佗说得那样去做,我们是否忏悔了自己做错得事,我们是否改正了自己的脾气秉性,不再造新的恶业。

  一边学佛,做着很多表象上的事情,天天诵经、念佛,心里妄想不断,更有甚者,脾气秉性很大的学子,一边念佛,一边造业,表象上精进掩盖不了自己的造业,时间一到,恶业显现,于是就有了很多这样的疑问,“我学佛之后,吃素,烧香拜佛,很精进也很虔诚,为什么我还会生病,遇到祸事呢?”

学佛有没有进步、是否正确的衡量标准

  1)脾气有没有变少;

  2)运气有没有变好;

  3)家庭是否和睦,家庭成员是否健康;

  4)有没有见性;

  5)有没有般若智慧。

  原因:

  ①脾气有多大,业力就有多大,所以,如果你真的忏悔消业了,脾气一定是少了。

  ②如果你修的是正法,你的运气一定会变好,这就是福慧双修,你的运气好了,事业、家庭顺利了,父母才会安心,这是孝道。如果你自己诸事不顺,父母寝食难安,是没尽孝道。

  ③如果你学佛后运气变差了,一定是修错了,你修的不是正法,这个时候,你千万不要告诉人家你是修佛的,否则,人家看你这个样子,会吓跑的。这无异于谤法。

  ④学佛先作人,菩萨说:“众生未度尽,誓不成佛”。只有你身边人人都是菩萨了,你才有可能是菩萨,只要还有一个人不是菩萨,那你就不是菩萨,这个时候是不可以翘尾巴的。

  ⑤真正的孝道是上敬下和。只给父母钱不算孝顺,父母生你养你,是给你孝顺的,不是给你吼的。你不孝顺父母或你配偶的父母,你的孩子一定多病或没出息。如果你有兄弟姐妹让父母不安心,也不算真正的孝顺,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病,你真孝顺,要帮父母安排他们的其他孩子,也就是你的兄弟姐妹。总之,父母不安心,就是你不孝。

  ⑥功德回向给活人,不是病就是灾。建议功德回向给某位菩萨,利益众生,然后,请该菩萨加持,将此功德回向给了业菩萨。

  ⑦现在的人,看配偶不顺眼,看公婆不顺眼,看岳父母不顺眼,甚至看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子女都不顺眼,看上司不顺眼,如此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如果学佛还能有成就,岂不让天下人都以学佛人为耻?谁还屑于学佛?所以,要学佛,先学作人。

  ⑧学佛见性成就,只有30个台阶,非常简单,但是,现在的学佛人,都盯着第21个台阶,想一步跨越,却永远不可得,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的修行,却原地踏步。真正的学佛人,要先学作人,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往上爬,结果很快很轻松地怕到顶峰,开悟见性。所以,学佛,要“人道尽,天道返,佛道成”。

  ⑨现在的学佛人,智慧都学到茅坑里了,以前作了错事,光说改,改了就行了么?以前作过的错事要忏悔的,末法时期,弥天大罪,一悔即消。以前对他人的怒恨怨恼烦要忏悔,杀盗淫妄酒要忏悔,贪嗔痴慢疑都要忏悔。

  ⑩怎么忏悔呢?现在的学佛人,杀个人忏悔15秒就告诉我忏悔完了,要不就是读读经,或者回向,或者读人家拟好的忏悔文。于是我就问,我无缘无故暴打你一顿,不向你认错,我回家一天读一遍《梁皇宝忏》,连续读100天,你能原谅我么?所有人都会斩钉截铁地告诉我,不会原谅我。那么,你为什么己不所予,偏要施于人呢?真正的忏悔,是直接向被你伤害的人真诚道歉,如果能真哭出来,痛改前非,则善莫大焉。

学佛的关键在哪里?

  开发心智,能当下明心见性,成就菩提。

  佛陀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心无一法即是如来。” 佛陀讲八万四千法门,流传于世的不多,八万四千法门,学佛诵经,持咒念佛,参禅六度法门学说不同,现今中国大概是八个宗派,这些宗派里有相同的东西,也有不同的教授,但是选择不同宗派没有关系,归根到最后的目的最重要、最关键的是要我们明心见性,即是净空二字。

  什么是明心见性,明白那个佛陀讲的真我本性是什么样子,领悟到佛陀所讲的人人具有佛性是怎么回事?

  人人懂的其义:学起来很专,认真,就说念佛吧,年年、月月、日日、时时不断精进的很!很多门派如此。为什么,修学的人多,成就的人少呢?个人认为对佛理不通达。对经典上法语应用上不会变通,被法所困,心智不开,不得自在。比如说:只要不断念佛,就会往生,极乐世界!实践证明:有个人名叫杨凤琴六十年寿终,一生不烧香、不拜佛、不诵经、不念佛、不持咒、不坐禅。心中有佛,做事克已,为人忠厚,临终往生。也没拜过师,为什么往生成佛?正确的说她一生尊老爱幼、克已无私。正心、正念、正行、心中有佛得成正果。

  很多人学佛理论学了一大堆,学到最后就成了一个面貌,这个世界太苦,我要早点走,我要早点到极乐世界去,这里我是一刻也不想呆了。抱着这样心态的很多人就成了一个别人眼中的怪人,他可以一天花非常多的时间去念佛,去做佛事、去念经,家里的人完全不管,不关心,学佛学成了孤家寡人。佛陀教授里从没有讲这个,虽然是出家的功德非常殊胜,有殊胜愿力的大丈夫愿意以身表法,可以去出家。可是在家的优婆塞、优婆夷(男居士、女居士)是要和睦家庭的,是要照顾家庭的,佛陀从没有让学佛的在家居士完全放弃家人不管的。相反很多佛陀的经典中都有关于佛陀如何教授在家居士们处理家庭问题的教诲,包括如何处理钱财,如何做一个好女人,如何做一个好丈夫,如何念父母的恩情。六祖有句话:“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把学佛的心态,学佛的表法过程弄错了,那么不是学佛人,因为这样违背了佛陀的教诲,不能称之为学佛人的。

  学佛要学习佛的知见,还要按照佛陀的教导去做。学佛不要被相法所困,学用结合,得成正果。关键:不要执著、妄想、分别、攀缘。欲望全无。心怀苦难利众生。与佛相应,当下菩提!

  上根人学佛:缘起性空,达理见性。触境逢缘,我自空净。

  中根人学佛:法有传承,明心见性。一门深入,理事圆融。

  下根人学佛:礼佛万头,心咒无数。诵经有为,性在何处?

  我们问问自己是上根人、中根人还是下根人?

学佛的基础是什么?

  1、相信因果

  有因必有果,因果通三世,因果定律是宇宙人生的第一真相。想学佛首先要知道因果,并且相信因果的道理。

  如果一个人不相信因果,那么学佛就如同在沙滩地上建高楼一样,最终会因为楼基不稳固而导致大楼倒塌,这也是很多学佛人学到最后开始不相信佛法的原因。他从开始是从相上学佛,把学佛等同于和佛菩萨做交易,我按照你说的去做,我供养,我布施,我诵经,我念咒,可是一旦出了不符合我心意的事情,因果理论没有深信,最后这个人就会因烦恼心升起而不再学佛。

  “若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把这个道理从学佛之初就放在心上,同时通过修自己的心去开始改变,这才是学佛的捷径。

  2、去习气、化秉性

  人有三性,人用什么性,得什么果。

  三性为:佛性,习性,禀性

  佛性:纯善的,万善的,只见人好,不见人坏,大智慧的

  习性:习性是洗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善人在一起容易做善事,跟恶人在一起,容易做恶事

  禀性:是我们生生世世业力以及祖先业力信息的总集,表现为怒恨怨恼烦。以禀性用事的人,遇事喜欢发脾气,看人都是坏人,只有自己最好,遮障天性的纯善与智慧,主贱;

  以习性用事的人,如果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主富;反之,主贫。我们古代有句话叫“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就是这个道理,各位切记:“百善孝当先,万恶淫为首,禀性(脾气)又是万之源”,孝敬的人,莫不富裕;邪淫的人,即使前世福报大,福报也会很快消耗掉的。我们要和没有脾气、善于自律的成功人士交朋友。

  以佛性用事的人,只见人好,人人都有优点,唯有自己缺点最多,天天在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经常赞美他人,与人为善,每天都在不断完善自己,每天都在进步,主贵。

  到了自净其意的程度,则贵不可言,这就是佛。所以,贫贱富贵,皆为自己的选择,怨不得别人。学佛的首要就是要化秉性,去习性,圆满佛性。

  一个没有化秉性的人学佛,即便他学习了很多年,可能功夫会很深,道理会懂得很多,因为秉性的缘故,他会怒、恨、怨、恼、烦,那么就会出现“火烧功德林”的现象,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顺、违缘、障碍。因为秉性作怪,总是发脾气,总是怒、恨、怨、恼、烦,即便事相上按照佛陀教义去做,守五戒十善,但是一切唯心造,他的心是不清净的,一旦心起了烦恼,这样就又在造业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居士会觉得学佛很久、吃素、念佛、做义工,为什么我还是不顺,我还是烦恼不断的原因。

  化掉秉性同时学佛,是快速成就的最好路径。

  3、皈依三宝

  皈依佛、法、僧三宝,这是学佛的必要与先决条件。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