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格言别录》
弘一法师有一句著名的偈语:“人褊急,我受之以宽容;人险仄,我待之以坦荡。”大师一生都在身体力行地践行着这条人生至理。
1913年,李叔同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职教授美术和音乐。在课余他就经常教导自己的学生不要对别人一些无关紧要的小错误总是纠缠不休,结果弄得大家都不愉快。其实对于无关紧要的小错误我们没有必要去纠正它,放过去也无伤大雅。因为这样做不仅为自己避免了不必要的烦恼和人事纠纷,而且也顾及了别人的名誉,不致给别人带来无谓的烦恼,同时还体现了你做人的大度。
有一次,一个学生发现了教科书上一处因编排失误而导致的语法偏差,并对此大加斥责,说什么误人子弟、不负责任。而这本教科书恰是李叔同亲手制作的,在当时的条件之下,编排上的失误是在所难免的,李叔同完全可以、也有足够的理由为自己开脱,但他没有因此说学生在无理取闹,反而在事后对那个挑错的学生表扬了一番。
这虽是一件小事,但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却是深远的。李叔同的人格魅力,通过这件事可见一斑。
其实,宽容不仅是对别人的一种谅解,也是对自我的一种解脱。
女教师琼斯面对飞驰而来的汽车,毅然推开自己的学生,结果自己深受重伤。但当她知道肇事司机家庭贫困,还有三个孩子正在读书时,却毅然向法院请求免于追究肇事者的刑事责任。
肇事者是一位乡村小学的教师。那天,他刚刚拿到驾照,他驾驶小汽车本打算停车,可迎面突然驶来一辆大卡车,他慌乱中将刹车踩成了油门,才酿成了惨剧。法院当然不会因为琼斯的求情而减免肇事司机的罪过。但琼斯的宽恕之心却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记者还特意采访了琼斯。面对镜头,琼斯平和地说:“我本人是教师,对方也是一名教师,车祸不是他故意造成的。我的学生在车祸中差点失去了一位老师,这已经很可悲了,我不想让他的学生也失去老师。俗语说,爱别人就要像爱自己,宽恕他人如同宽恕自己一样!”
宽容他人就是宽容自己。生活中,我们往往在小事上,对自己造成的伤害不大的事情上,比较容易原谅,但对已经给自己造成巨大伤害的人,却很难做到一笑泯恩仇。其实,无论大事还是小事,我们都应该做到原谅。因为原谅别人的目的,还是为了自己好过。
游妈妈是一位癫痫病患者,老伴中风卧床,她没什么文化,一家人都靠着她洗衣为生,生活艰辛。但游妈妈很欣慰,因为她有一个懂事的儿子。可是,这个唯一的儿子,在参加一场篝火晚会时,不幸被一位喝醉的少年用玻璃瓶杀死了,年仅19岁。可怜的游妈妈,连儿子的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她始终无法原谅那个杀害自己儿子的人。仇恨始终如影随形,让她痛不欲生。
直到有一天,游妈妈在洗衣服的时候突然想起“仇人”今年也已经19岁了,和自己的儿子离去的年龄是一样,如果儿子还活着,应该有美好的前程与希望在等着他,而“仇人”现在还在少年看守所,等他回到社会后,还有什么发展?将心比心,“仇人”的妈妈也一定很难过。游妈妈突然很想去看看这位“仇人”。在朋友的安排下,她到少年看守所见到了当年杀死儿子的男孩。男孩一见到游妈妈,就紧紧地抓住她的手痛哭起来,不停地说“对不起,对不起”,游妈妈抱着他的感觉就像抱着自己的孩子一样,她的心里再也没有仇恨了。
游妈妈还是以给人洗衣为生,但是她心里平静多了,也快乐了许多。
西方有一句谚语说:“怀着爱心吃菜,也要比怀着怨恨吃牛肉好得多。”解决仇恨的办法不是报复,而是原谅。佛经云:“若有人因无知的恨而害我,我将用无私的爱来度他。”
一位好莱坞女星失恋后,怨恨和报复心理一度使她几乎精神失控。有一天,她在镜中发现自己的面孔布满了皱纹,表情僵硬,她只好找到美容师帮忙。美容师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告诉她:“如果你不消除心中的怨恨,任何美容术都无法改变你的容貌。”
有人说:“怀着仇恨对仇人实施报复的人,也许对仇人的伤害还不足百分之一,可是他自己却在用自我惩罚的方式达到了伤害的99%。”有一句话叫“感谢你的敌人”。最好的报复方法就是忘记仇恨,甚至,对你的仇人说声“谢谢”!
曼德拉曾因领导反对白人种族隔离的政策而入狱,他被关在大西洋中一个到处是蛇和石头的罗本岛上,一关就是27年。
当时,曼德拉被关在集中营的一个铁皮房里,白天被放出来干活。有时是打石头,将采石场的大石块碎成石料;有时要下到冰冷的海水里捞海带;有时是采石灰的活儿,每天早晨排队到采石场,然后被解开脚镣,用尖镐和铁锹挖石灰石。
作为要犯,看管曼德拉的看守有3人。他们总是找各种理由虐待年事已高的曼德拉。已经60多岁的曼德拉经受着连青壮年都承受不住的劳役和虐待。
1991年,曼德拉出狱后,被选为南非总统。而他在就职典礼上的一个举动震惊了整个世界。
总统就职仪式开始后,曼德拉起身致辞,欢迎来宾。他依次介绍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政要,然后他说,能接待这么多高贵的客人,他深感荣幸,但他最高兴的是,当初在罗本岛监狱看守他的3名狱警也到场了。随即他邀请他们起身,把他们介绍给大家。看着年迈的曼德拉缓缓站起,恭敬地向三名曾虐待他的看守致敬,在场的所有来宾乃至整个世界,都静下来了。
曼德拉说:“当我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的那一刻,我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身在狱中。”
所以,有人说:对仇人最大的报复就是原谅!曼德拉的博大胸怀和宽容精神,以及他以德报怨的做法,令那些残酷虐待了他27年的白人汗颜,也让全世界的人肃然起敬。宽恕一个人,比爱一个人更难,它需要付出更大的勇气,但唯有宽恕才是解脱心灵的唯一方法。所以,如果有人曾经欺骗了你的感情,伤害了你的亲人或朋友,不要一辈子记恨他,试着去忘记那些伤痛,原谅你的“仇人”。失去的永远都失去了,再怎么怨恨对方,也不可能让一切回到原点,怀着仇恨生活,折磨的只是你自己的内心。要幸福,要快乐,就要放下仇恨,释放了仇恨,才能释放心灵的痛苦,才能以微笑的面容面对生活!
人的一生须练就两项本领:一是说话让人结缘,二是做事让人感动。“恶语伤人心,良言利于行”。行事之恶,莫大于苛刻;心术之恶,莫大于阴险;言语之恶,莫大于造诬。伤人以言,甚于刀剑。
人有时候,真不知要谋求什么?往往把最值得维护和珍贵的东西忽视了,却不知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现在好多人都在透支健康,燃烧生命,经常借口工作忙、应酬多,不注意生活方式,不重视锻炼和爱惜自己,过早处于亚健康状态。一般都是撑不住了才去看医生,身体有毛病了和退休了才去保养和锻炼。往往都是等到健康状况不行了,才想起去珍惜和维护。其实,如果我们过早地把自己身体都搞垮了,要再多的身外之物又有何用? “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 。世界上再富有的人,往往也无法买回自己的健康。
佛教团体,最重纪律。受了戒的人,习过威仪,自然动作合礼;普通学人,何能懂得,不免招惹讥笑。特为写出几条通常规矩来,作个参考。(一)入寺,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行,进退俱当顺着个人的左臂迤边行走。入殿门里,帽及手杖须自提携,或寄放他室为佳,万不可向佛案及佛座上安放。
一般人不了解佛教所说的「空」,以为佛教所说的「空」是什么都没有的空,这可说是误解了空的真义。宇宙「缘起」的现象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诸法因为因缘的和合而生,因缘的消散而灭,所以其本性为空。即世间上的形形色色,皆由于因缘和合而成,并没有实在的自体,故称为「空」。常人对空的了解,往往止于什么都没有的「顽空」;说到有,则认为是什么都有的「实有」。其实,佛法所说的「有」,是如幻的缘起假有,虽有而不碍其空;佛法所说的「空」,是无实的自性本空,虽空而不碍其有。此即缘起性空的道理。
【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解释:我成佛的时候,如果国中有地狱、饿鬼、畜生的话,我就不成佛。【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觉。】解释:我成佛的时候,西方净土中的天人(指带业往生的凡夫)寿终之后不再堕入三恶道。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1、《梵网经》中的五荤 《梵网经》曰: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茖葱、慈葱、兰葱、兴渠,是五种一切食中不得食。若故食,犯轻垢罪。 2、《楞严经》中的五荤 《楞严经》曰:阿难!一切众生,食甘故
如何烧香?一、上香时,用大拇指、食指将香夹住,余三指合拢,双手将香平举至眉齐,观想佛菩萨显现在我们的眼前,接受香供养。二、如果人很多时,将香直竖向上,以免烧到他人,然后走到距佛像三步远的距离,举香观想拜佛。三、上香时以一支为宜,若要上三支香,则将第一支香插中间(口念,供养佛)、第二支香插右边(口念供养法)、第三支插左边(口念供养僧)、合掌(供养一切众生,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尊法诸贤圣)。
回向偈一,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回向偈二,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回向偈三,大慈菩萨回向偈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品度众生,威德无穷极。
虽然信仰佛教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其实有很多烧香拜佛的人,他们的动机并不如法。三年前曾经有一位居士对我说,某一个庙门口,有一位老太太手里拿着高香,祈祷佛菩萨说:“观音菩萨呀、佛菩萨呀,我的儿媳妇对我不好,让她早早受到惩罚吧!”这哪里是在学佛呀?明明是害人,太可怕了!这种东西简直是离佛教千里之遥。还有这样说的:“神佛呀,让我赚多少多少钱吧,我拿着多少多少钱来给你烧高香……”这些是要佛菩萨替你出气、合伙做生意。
布施,六度之首,即以自己所有,普施一切众生,内容分为财施、法施、无畏施。佛教的布施是要人学习舍弃悭吝之私念,但布施的来处,必须是清净的,不违反国家的法律,同时施者心不骄慢,受者心怀感恩,是「能施、所施及施物,于三世中无所得;我等安住最胜心,供养一切十方佛」的清净布施。
未来佛弥勒佛是佛教的八大菩萨之一,虽然他被称为是佛,但是实际上却是菩萨。那弥勒佛为什么被称为未来佛呢? 从他出家为僧开始一直广结善缘,普度众生,它是慈悲、宽容、乐观的化身,他总是一副笑呵呵的
观音菩萨的六字真言,又叫六字大明神咒——唵嘛呢叭咪吽。此神咒为观音菩萨的心咒,具有多重且深广的意义与功德,普为一般佛教徒所诵持。一说唵嘛呢叭咪吽就是“皈依莲华上之摩尼珠”的意思,为西藏佛教徒向莲华手菩萨祈求未来往生极乐时所唱的咒语。
我十分迷茫。妈妈瘫痪十年了,孩子大了在外打工,年迈爸爸眼睛肿瘤。十年前我选择了父母留在家中照顾她们,当时没想过以后的日子会怎样,只想照顾脑出血的妈妈。十年后感觉自己一点长进都没有,面对残酷的现实感觉自己啥也不是!我家里没钱,还要顾及很多事情。
大千世界,世事无常,很多事情,我们根本无法控制;很多人心,我们难以琢磨透彻。经历了人走茶凉,看透了人情冷暖,也就渐渐懂了:这一辈子,无论是苦是乐,是悲是喜,是得是失,其实都是命运冥冥之中最好的安排。人这一生,转眼即逝。百年过后,一切都会变得虚无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中,讲述了观音菩萨的来历。佛弟子熟知的“大悲咒”,正是出于此经。经中记载:“一时,释迦牟尼佛在补陀落迦山,观世音宫殿,宝庄严道场中,坐宝师子座……如来于彼座上,将欲演说总持陀罗尼故……时观世音菩萨
“忉利天主”即“帝释天”,梵文“释迦提桓因陀罗”,简称“释提桓因”,意为“能天帝”。他居住在须弥山顶中央的善见城,为三十三天之主。在迦叶佛时这位天主原本是个女,人,一次她路过一座破庙,发现不仅屋顶早已坍塌,而且里面的佛像也因常年日晒雨淋而破败
“文字禅”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但是它形成与公案之学相联系的稳定形式,成为颇具影响力的禅学潮流则是从北宋开始。
在佛教中,和尚的意思是“师”,就是老师。并非所有的僧人都可以称为“和尚”,而是要有一定资格、堪为人师的才能够称“和尚”。在佛教中,“和尚”这个称呼并不限于男子,出家女众有资格为师的也可以称为“和尚”。我们知道,佛教有“经律论”三藏。在佛教的律藏
释迦牟尼佛,亦称“释迦文佛”、“世尊”。他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母亲名摩耶。“释迦牟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其实他姓乔答摩,名悉达多,汉译为“一切义成”。悉达多太子降生于公元前6世纪中期的古印度。当时的风俗,女人要回娘家分娩。摩耶夫人回
善信问:阿弥陀佛!顶礼师父!如何知道一个人有大福报?觉火法师答:阿弥陀佛!福有三种:持戒福,布施福和修定福。这三点都具备了,说明福报深厚。哪怕是具足其中一点,也证明很有福报。可以从当前的状态看得出。
善信问:阿弥陀佛!顶礼师父!为什么得道的人很自在而我们不能?觉火法师答:阿弥陀佛!是啊,同样是心,我们的心用来向外求攀缘造业,而圣人向内求功德庄严。两个不一样的操作就产生天地迥别的人生。我们人生充满了业障走在轮回里,烦恼重重,人在烦恼,身不由己。
愿生净土的佛念不能没有,随着生活事情的繁琐应对和忙于工作,甚至所做利他的事情的建立,一定要在早上起床和忙完一天所做事情的时候,或是在所做事情阶段之间的时候一定要念佛。特别是自己的时间更要念佛,因为平时所做也要念佛,因为平时念佛所应对的事情太多。
有一次,尊者阿难随佛陀来到憍萨罗国首都舍卫城游化,住在南郊的祇树给孤独园。一天夜晚,尊者阿难在讲堂集合比丘,为他们讲“跋地罗帝”偈颂,并加解说。佛陀知道了,想了解尊者阿难是如何说的,就问尊者阿难说:“阿难!你如何为比丘们说跋地罗帝偈呢?”
曾经有位老修行,独自住在深山的小茅棚里,对自己的修行还算满意,自喻“三十年不冒烟”。就是说已经三十年不生烦恼了。有一天来了一群牧童,叽叽喳喳地,非常热闹。老修行在蒲团上打坐,也不理睬他们。小孩子们调皮,有的去拉老修行的手,有的去动老修行的腿,
《佛本行经》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从前有一只长有两个头的鸟,也叫做共命鸟,两个头有着完全不同的思想。一个头叫迦喽茶,常作好想;另一个头叫优波喽茶,常作恶想。为了安全起见,它们轮流睡觉,一头睡着,另一头便醒着。有一天在树林里,优波喽茶在睡觉,忽然从树上
一位大富长者只有一个儿子,可这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便离家游走到其他国家。多年来他以乞讨为生,生活非常贫苦。一次乞食,穷子来到自己的国家,并走进了一处豪宅。穷子见到这家的长者,身上挂满宝物,威德庄严,顿时心生恐怖。他想:这位长者是王,还是王的眷属?竟
《撰集百缘经》里面记载着一则“伽尸比丘尼”的故事:佛陀在波罗奈国鹿野苑弘法教化时,梵摩达国王的妻子生下一个端正殊妙、身披袈裟的女婴,取名为“伽尸孙陀利”。伽尸孙陀利天性贤淑善良,渐渐长大。一天,她带着侍卫出城游玩,不知不觉来到了佛陀所在的地方。
《法句经》中,记载着这样一则故事:佛在世的时候,有两位出身高贵的比丘,出家前是很好的朋友。出家后,一位熟悉经藏,善于弘法;另一位则通过精进修道,证得了阿罗汉果。有一次,二人不约而同去见佛。熟悉经藏的比丘,不知道他的朋友已经证得了阿罗汉果,所以就
释尊成佛十年后,在耆阇崛山宝月讲堂,弥勒菩萨、文殊师利菩萨等无量佛土的六十恒河沙菩萨摩诃萨与无央数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悉皆来集,尊重供养。这时,世尊座下有无量数大如车轮的千叶莲花,色香具足,含苞而未开花。一切花
佛陀率弟子前往王舍城灵鹫山,途中夜宿,一些比丘见佛陀来到,纷纷前去诉说他们的争议,各执一辞,争论不休。佛陀为众人讲了下面的故事:从前一个叫镜面王的国王,召集一些天生的盲人汇聚在殿前。国王说:“请你们来摸一摸大象,然后告诉我,大象到底是什么样的。”
往昔,有两名商队的首领,各带五百商人入海寻宝。商船在大海中航行不久,便到达了一座宝岛,岛上有各种珍宝、饮食、美女等。这时,有一天女出现在空中对商人们说:“这里虽然有财宝、美女,但这些快乐都是暂时的。七天后,这个小岛将被海水淹没!”说完,天女消失而去。
阿弥陀佛掌中托的莲台,表示的是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后的座位,体现出阿弥陀佛为救度所有众生所发的心愿。和九品手印相呼应,往生者入座的座位也分为九等,所以掌上托着的莲台也称为“九品莲台”。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