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从

说吉话祥 | 作者:网络 [投稿]

  遵从 Sovacassata

  「随意而安」是一种逍遥自在人生,是心安理得的精神领域。人其实是能够潇洒在此世间任意游,无奈被贪欲之心所牵累,生活得很不自在,很不自然。

  遵从是维持社会秩序的上策,社会要能平安,人人就得遵守规则。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法治的国家,也是亚洲国家 中执行死刑最厉的之一。但仍然有不愿遵从,不畏於死的硬汉冒险私运毒品。马路上仍旧可见行人不愿使用斑马线上来越过马路,司机不愿遵守交通灯的指示而硬闯 红灯。公众电话受诸破坏,候车亭变成匪穴,工商团契选举舞弊,种种不按程式,不遵从规则的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地闹著。

  社会开放,自由化后不守法的人愈来愈多,於是我们发觉到时代青年都有著一股叛逆心态,由於年少无知,再加 上好逞强,於是就喜欢逆道而行,违抗正规做诸破坏公物的倾向与作为。其实,年青人的此种行径,无非是要引起他人的注意,让自己有一种自满自足的心理。人若 能互相遵从守规,自能促进人类社会的安宁与太平。

  「依教奉行」此句诫言在佛教里是佛徒们应当遵守与服从的旨意。学佛者,务必依循佛陀的教导来作实修,方才 不会出差错。佛陀在世时,身旁的随从弟子甚多,有者易教,有者难教。易教者皆为乖巧听顺的圣弟子,於此当中就有贴身侍者阿难尊者及罗喉罗尊者,他们的依顺 不违的精神确是后世学佛者的好榜样。

  罗喉罗的遵从不违精神可以在经典里被冠称为密行第一大弟子。他是佛陀出家前的独子,七岁出家,在僧团中做小沙弥舍利弗是他的亲教师,目建连尊者是他的戒 师。佛陀怕他因身分特殊而心生骄慢,不时告诫他要忍辱修行,不得有骄慢心。在他当沙弥期间,据说,有一次他的住室被一位比丘占去了,他仍旧以一颗随顺的心 去接受它。他并没有凭借特殊的身分对僧团有所要求,也不把事情告诉佛陀和舍利弗,竟跑到茅厕中端坐了一夜。

  第二天凌晨,佛陀上茅厕如厕时,在微暗中发现茅厕有人,就轻咳一声,问谁人在茅厕里,罗喉罗应了一声,就 走出茅厕向佛陀行了个礼。佛陀向他追问清楚后,即刻召集众比丘,训诫僧众们要关怀照顾沙弥。罗喉罗委屈地在茅厕度过一夜也没有半句怨言,照常为诸比丘行诸 沙弥应做的义务行。由此故,他听教不违的美德,静默的性格,持戒认真之态,即获得「密行第一」之冠称。遵从是不违天理、不做逆行而顺其自然的意思。人若能 明白到天理不容这道理,就不会去造众多天地不容的恶事。

  流水能顺著地势往下流而形成江河,弯弯曲曲的滔流激荡出声势汹汹的波涛水声。其实,人心也能随顺环境而生 活,在坎坷不平的道路里创出七彩缤纷、光辉灿烂的人生。随顺即随缘,随缘即遵从。遵从并非降伏或屈就,它是出自於一种安然、随和的心态。所谓随顺即能和 合,生活之道,必须拥有能够与环境、与人群、与事物配合,和睦共处的适应能力,即适者生存也。生活情趣,苦乐交加参差不齐,明白到遵从与随和,自能解苦心 中,常得悦心之趣;得意时,便生失意之悲。何用多愁!

  「物暴长者必夭折;

  功速成者必易坏,

  不推久长之计,

  而造卒成之功,

  皆非远大之贤。」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