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邻安适处

说吉话祥 | 作者:网络 [投稿]

  择邻安适处

  佛陀在第四及第五个吉祥法里所谈到的「择邻安适处」与「昔本值福田」,即是常人所谓的安居乐业也。安居是指有个理想适当的生活环境,提供给自己安稳度日的住处。生活环境对人影响极大,一个在美好环境生活的人,肯定会助长他正确的人生观,造就他成材。相反的,生长在恶劣环境的孩子,注定他将来步向堕落的下场。「孟母三迁」就道尽了生活环境的重要。

  华人的生存理念,主要的有四大点,即衣「食」「住」「行」。所谓日求三餐,夜求一宿。人人为了要拥有一栋房子,造一个理想的家,就不尽绞脑汁。拼个老命地去谋求。有钱能买到一栋华丽的房子,但不能买到安居。故我人在觅处的当儿,也必须兼顾到四周环境的条件。

  与人为邻,特别家中有小孩的家庭,必需要慎重看待。由於朝暮相对,经过耳濡目染之下就很自然的有所倾向。常言道「学好三年,学坏三日」,人性往往在环境的影响下,不知不觉中著染成习惯,就定型为同一类人。与善人共相处,就成君子;和恶人为近邻,迟早会做小人。物与类聚就是这道理。所谓「良禽择木而栖」畜生亦懂得物色地方来住,更何况我们人类呢!

  佛陀来到这世间成道,弘法度生,之前也是对环境作了一番物色审查,方才降世。据说当他仍是身为菩萨,寄居在兜率天的内院时。在降世前的那一刻,先做了一番的审查观照,其中一项审查就是出世地点,当他发觉到印度的迦毗罗卫国是理想的出生地,才降世住胎在王后摩耶夫人的肚里,做了净饭王的儿子。未来佛尚得物色出生地,更何况凡夫俗子,亦得寻觅一个能安顿自身之处,由此可见,择邻安适处是何其重要。

  至於佛教徒,对安居的环境条件要求就是能与善人共聚一处。这里的善处是指有以下三个条件:

  1. 有四众佛徒之处。即有比丘比丘尼忧婆塞及忧婆夷居住的地方。

  2. 共效佛法之人。有同道中人作为邻居,就能在修学佛法上互相磋商与勉励,增益自身菩提道业。

  3. 九分教 盛行之处。佛陀的教法,除了收集在「经」「律」「论」三藏里头,还有将佛经内容分为九分教法。

  九 分 教:

  1. 本 事(Itivuttaka):是记载佛说各弟子过去世因缘的经文。

  2. 本生经(Jataka):记叙佛陀过去多生中,为菩萨时的547个转世故事。

  3. 记 说 (Veyyakarama):即广分别。是记声闻罗汉及未来佛的差别。

  4. 伽 陀 (Gatha):为孤立,单独发起的偈颂,如法句经、长老偈及长老尼偈。

  5. 未曾有(Abbhutadhamma):专门讲述三宝稀有之事,佛现神通不可思议的事。

  6. 方 广(Vedalla):谓佛说方正广大的修行方法,使闻者得诸利乐与成就。

  7. 修多罗(Sutta):这是佛陀在各个场合所宣说的教法,其体裁分有短(中(长的经文。戒律也包括在内。

  8. 祈 夜(Geyya):为混合了的偈颂,是短偈子,於宣说法后,更以偈颂结之重颂。

  9. 自 说(Udana):是佛陀的「感兴语」,为不请自说的开示。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