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佛门该从六道轮回的意义认识佛教所说因果报应的道理

佛学入门须知 | 作者:网络 [投稿]

  3、堕落畜生道的业因及受报情形

  (1)堕畜生道大体上的原因

  甲、畜生道的众生多从地狱道而出

  经上说,畜生道的众生,大体上说,有许多都是从地狱道出来的众生,因余报未尽,再投生畜生道中,承受果报。如蚊子、蚂蚁、湿生虫类、鱼类……无量无数。

  乙、畜生道胎生的业因

  如有的众生因为以瞋斗心、憎嫉心、邪见心、权势心互相诤论,诤议不休,不但不能利益众生,反而使众生无所适从,徒增苦恼,走向邪道。由此因缘,堕落地狱道中,受其瞋斗果报。地狱报出,投生畜生道中的蚖蛇、黄鼬、马、牛……等类,因为业感,彼此再次遭遇,仍然怨怨相对,共相杀害……。

  有的众生,生在人道,虽然在行为上没有犯下杀、盗、淫等重大恶行,但是贪心重、斗诤心重,或者喜欢与善人及出家人作对,故意污弄其净食……。终身贪心、斗诤心不改,死后必堕畜生道中投生野干狐狗之类,仍然继续互相憎嫉、斗诤……。

  有的众生因为偷盗心重、悭贪心重,劫夺人财,使众生产生莫大的恐怖、惊吓、怨恨、报复之心,由此双方的业感交集,彼此心波交递振荡影响之下,而使此人堕落地狱之中,众苦俱受。从地狱出,投生畜生道的□鹿之中,常处旷野之间,内心怖畏、怯弱……,受其余报。

  有的众生,欲爱心深重,与牛马邪淫,感到快慰无比,或与他人邪淫无度(如妓女、同性恋、……),死后堕入地狱之中。从地狱出,投生畜生道的胎生之中。如果转生为人,必受黄门身(生殖器不全)。

  丙、畜生道湿生的业因

  有的众生,以恶劣邪见之心,杀害龟、鳖、鱼、蟹、蚌蛤及见小池中多有细虫,及见酢中细虫(腐败的东西中生出蛆类),因贪财心所使,将其捕捉、杀死、制造、买卖……。或有外道修行者取诸虫类,祭祀诸天。诸如此类杀生因缘,死后堕入地狱之中,受苦无量,从地狱出,投生畜生道中的湿生虫类,如蚊子、蚤虱……等类。

  也有的众生,从恶道转生人中,在生之时,愚痴少智,俗念极重,不知布施、持戒,在临终时,顿感非常口渴,贪心生起,爱念饮水,死后堕于畜生道中的湿生水虫之类。

  丁、畜生道卵生的业因

  有的众生,生在人道,男欢女爱,结为夫妻,因为恩爱情深,共同发誓,愿于来世,常为夫妻,终生互相怜惜,难舍难分,死后应其愿言,堕入畜生道中,成为鸳鸯、鸽鸟之类,恩爱快乐,共续前世缘。由此证明,结为夫妻,两人虽无夫妻以外的邪淫行为,但因爱欲心重、淫欲心重,至死不改,足以牵引我们堕淫界、堕恶道。

  有的众生,修学禅定,得世俗神通,但是未断贪欲、瞋恚、愚痴之心。后因某种因缘起瞋恚心,伤害众生,破坏国土。以此因缘,堕入地狱之中,从地狱出,投生畜生道中的卵生飞鸟雕鹫之形。命终之后转生人间,因余业故,瞋恚心深重,难改难断。

  戊、畜生道化生的业因

  龙的世界

  (甲)毒龙的业因

  依经上说,龙是畜生道中化生的众生,此类众生因生前造恶的方法及深浅度不同,或稍积福德,所以形成龙的种类及住处、受苦、受乐……的情形,有千变万化的差异。大体上说,会投生为龙身,皆因瞋痴心深重,犯下焚烧僧房;或者焚烧聚落城邑……等业因,如此恶人,死后先堕地狱中受苦。再转生于大海内的毒龙身,与诸龙互相瞋恼,致使诸瞋心、乱心,夹杂诸龙身,吐毒相害,常行恶业,其身又常受热沙所烧。

  (乙)善龙的业因

  如果在生前,信奉鬼神外道,世间邪戒,虽然知道行布施之道,但瞋恚怀心,心不清净,有的又以瞋恚心发愿,誓生龙中,为大龙王。命终之后,以其瞋恚愿毒,必生龙中,又因其生前稍修福德,其身不受热沙之苦,住处、饮食较好,常受快乐……。

  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又说:「龙与金翅鸟的种类,又有胎、卵、湿、化之分。」业因复杂,非凡夫智识所能预知。

  (2)五道中畜生道的种类最多

  依经上说,畜生道中的种类,无论从其数量、相貌、色类、居处、饮食、飞禽、走兽、昆虫、水生、陆生、胎生、湿生、卵生、化生……等多方面来看,都是五道中种类最多、最复杂的众生,其所造作的业因也是最复杂的。尤其于其中间,又有地狱道中出来的众生,其业因相当混杂难解。这里因将阿修罗道列于畜生道中,故称为五道。畜生道的住处,于人间处处可见,至于受报时间,依其业力与人类需要(再造的业因)及同类互相残害的情形(也是再结恶缘、再造恶因)……而不一定。

  (3)畜生道中别有阿修罗世界

  甲、阿修罗有两大类居住之处

  阿修罗道的众生,因其业力感报,分为二大类。一事分布在鬼道众生中,一是分布在畜生道众生中。在鬼道的修罗众生,别成魔身饿鬼之形,有神通力。于畜生道的修罗众生,则居住在「大海底须弥山侧」,深入宇宙大海中属于修罗众生居住的世界,大约八万四千由旬(里数)的范围内,(此处所指「大海底」不一定是指肉眼所见的「山川大海」)。又因修罗众生的业力各不相同,依次再分成四类不同业感的修罗众生居住的世界。大体上来说,智慧愈多,修福愈多,而且布施的对象,是在正道持戒修行路上的修行者,其感报居住的地方便愈宽广,住处也愈好、身量愈广大、形貌愈美好……。

  乙、四类阿修罗众造业的原因

  (甲)第一类阿修罗众的业因

  第一类阿修罗众生,居住在海底(宇宙大海中属于修罗众生居住的世界,大约宽广二万一千由旬的范围)。这类的阿修罗众,是四种修罗众生中福报最大的。在其生前,具有聪明利智,通晓世间各种技术,喜行种种布施,修积世间广大福德,或有发愿以此广大修因来世获得欲界最大身相,无人能比。虽有善愿善福,但常喜爱斗战之事,对因果报应,半信半疑,不正思惟,不信正业。因其修积广大福德,又深具聪明智慧,命终之后,化生畜生道中的阿修罗众生,福报最大的为阿修罗王,居住光明城中,无论眷属、住处、享乐、婇女……都极尽其欢娱之报。又因福德力用所感,能于欲界中化身大小,随意变化。又因其福德似天,与欲界忉利天王同依须弥山而住;阿修罗众住在须弥山底,忉利天众居住在须弥山顶。因阿修罗王性好战斗,经常率领修罗众生与天主帝释为首的天众交战,但经常为天众所败。

  (乙)第二类阿修罗众的业因

  第二类阿修罗众,在其生前,经常广行布施,供养外道邪行之人,或供养破戒杂行之人,内心不净,心无正思……。死后堕入第二类修罗众中的其中一种阿修罗众生。岁命五千岁,少出多减,也有中间夭折者。或者有的人在世时生性好劫盗,以偷窃之物,布施离欲外道,令其饮食充足……。死后亦堕第二类修罗众中的另外一种阿修罗众,寿命六千岁。

  (丙)第三类阿修罗众的业因

  第三类阿修罗众,在其生前,瞋斗心深重,喜欢观看世间相扑、射戏、樗蒲、围棋……种种博戏之乐。虽然有修布施之福,但是布施时,心术不正,瞋斗心又重。又有一种人,以食物布施破戒病人,在布施时,又无净思之心……。由此业缘,大体上,皆堕畜生道中的第三类修罗世界中,寿命七千岁。

  (丁)第四类阿修罗众的业因

  第四类阿修罗众,在其生前,邪见覆心,不识业果,离佛法僧三宝。或见第一精进持戒之人,向其化缘,彼见其辛苦乞索,以同情心布施饭食供养。但在施食后,却诃骂乞食的修行人说:我实在不认为施食与你,有何福德?你不应该走这条向人乞索的下贱出家之路……。虽施食与正道的持戒修行者,但因心具不净施因缘,死后投生畜生道中的第四类修罗众中,又因受到持戒、修行者的咒愿及修行力量所感,胜过此类中其他阿修罗众的福报,一切乐具,皆悉具足。这完全是他依仗布施的对象—福田僧修持所感报,不是从他自心的净施之心而感报。

  丙、阿修罗世界时间与人间时间有什么不同?

  由此可知,四类修罗世界中的每一类修罗众,皆因修福方法、对象、心术……的种种不同,而形成无量差异的修罗众生,每一类修罗众,其受生、寿命、时间、果报、生存空间……,都不相同。因此而使每一类阿修罗世界时间换算成人间的时间不定。例如寿命五千岁的修罗众生,其所居住的修罗世界一日一夜的时间,换算成人间的时间,是五百年。而寿命六千岁的修罗众,其所居住的修罗世界一日一夜的时间,换算成人间的时间,就变成六百年。也就是说,修罗众的寿命越长,其属于那一类修罗道的一日一夜时间,换算成人间时间就愈长。同理可知,其他如地狱道、鬼神道的换算人间时间亦然。

  4、总结三恶道的业因

  (1)三恶道众生皆因心力感报

  综合三恶道的业因,我们印证了经典上所说的话,就是「由心造诸罪,由心感其果,心如彩绘者,画三恶道众生。」

  我们看地狱道众生,经常遭受猛烈大火所烧之苦。饿鬼世界的众生,亦经常忍受饥火所烧之苦。畜生世界,更是经年累月不断忍受互斗食啖,弱肉强食,甚至人类捕捉杀食之苦。修罗世界,虽然享福较多,随意变化,但亦常有斗战之憾。究其原因,无不是众生身心交杂的黑暗恶业所感报。修罗众生纵然稍有福德之乐,大多是由供养外道而得。

  (2)供养外道为什么会堕恶道?

  为什么供养外道(邪行外道)绝大多数会遭受堕落恶道之报呢?这不是佛陀不让人供养外道,而故意中伤外道。据理而论,这牵涉到外道修行者的「心力」走向问题,还有我们供养者心态的趋向问题,此亦即说明了「物以类聚」,「界与界聚」的道理。

  我们应当明白:每一个众生的一个思想、一个观点、一个行为、一个动念、一举足、一动目……,都有其邪、正、阴、明、净、暗、善、恶、隐、显、深、浅……等极其微细的业影差异;再则与接触的人、畜生、环境、事物、居处……的种种境域及所亲近、认识之人的思想、观点、行为、心境……各各不同,自然因双方相互结缘、相互影响的不同,而形成千差万别的业网感报现象。

  佛教的修行思想、观念、次第、内容……,都与外教不同,甚至佛教本身的弘法者、修行者、信教者……的思想、观念、心态、见解都各有所思,各有所见,形成相当大的差距,供养佛教本身的修行者、弘法者,因受供养者本身的修行程度不同,与供养者本身的思想、心态……各各不同,都形成千差万别的因果报应,何况是供养外道,亲近外道,自然与外道互结亲因缘,互相因「引力」、「业力」、「共种」、「共业」的牵引、交杂、缠结、影响……而形成双方相应的「业网」。若是供养者本身,又无因果观念,心术不正,贪心深重,瞋恨好斗,虽有布施之行,但是却无布施清净之德,死后必然与其受供养者的心境、业力及修行方向,及与今生众生缠结较深之缘者的业力心向相应,共同交织成极其微细、复杂……,不可预知的果报业网,堕落三恶道中。又依个人所造恶行与善行的深浅度,而依次堕入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或者修罗道,接受报应。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