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对七为何如此钟爱?七在佛教的特殊意义

佛学常识 | 作者:网络 [投稿]

佛教对七为何如此钟爱?七在佛教的特殊意义

  人们常说:7是一个轮回。在人类的文明史中,数字7一直都是一个非常神秘的数字,例如:一个星期有七天、世界有七大洲、七仙女、彩虹有7种颜色、天主教的七宗罪、北斗七星等等。

  传说女娲在创造出人类之前先造出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动物,从第1天至第6天,分别创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到第7天才完成了造人计划,遂将这天设为人类自己的节日。

  七对于佛教也有非常特殊的意义,我们常听“人有‘七情六欲’”、“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浮屠即佛塔。)”,那么佛教对七为何如此钟爱?

  《无量寿经》描述释迦牟尼佛“从右胁生,现行七步”。相传释迦牟尼出生时便会行走,朝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走了七步,每走一步,足下就绽放一朵圣洁的莲花,曰步步生莲。前六步表示我们的六道,第七步表示悟道,寓意超脱六道,达到悟道的解脱

  《阿弥陀经》讲极乐世界“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地藏经》多次谈到“七日”、“三七日”、“七七日”。《梵网经菩萨戒》中有“七日佛前忏悔”。

  佛教徒在持咒时一般也是持七遍。在佛教的概念中,七不是数字,是表法的,代表东、西、南、北、上、中、下,指示圆满。所以佛教经常会用七来体现出吉祥之意。

七在佛教中的体现

  地、水、火、风、空、见、识,谓之七法。

  杀生、偷盗、邪淫、妄言、绮语、恶口、两舌,称七恶支。

  眼耳鼻、舌、身、意、之六识,加意根而为七心界。

  毗婆尸、尸弃、毗舍浮、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为七佛者。

  律、法相、三论、华严、天台真言、禅,谓之七宗。

  三衣、钵、香合、拂子、尼师檀、纸被、浴具,皆为常持者,又叫七事随身。

  欲垢、见垢、疑垢、慢垢、憍垢、随眠垢、悭垢,谓之七垢。

  喜、怒、哀、乐、爱、恶、欲,谓之七情。

  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谓之七苦。

过去七佛

  过去七佛,又称原始七佛,佛经记载娑婆世界过去曾有七佛,而释迦牟尼是最后一位,俗名悉达多,在他之前还有先出世的六佛: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婆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

  前三佛为过去庄严劫千佛的三佛,后四佛为现在贤劫千佛的四佛。过去七佛,是在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前的过去六位佛,加上释迦牟尼佛是过去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度众的七位佛陀

七众

  七众者,谓出家五众: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在家二众:优婆塞,优婆夷,合称为七众。

七宝

  诸经所说的略有不同,《般若经》所说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渠、玛瑙。《法华经》所说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砗渠、玛瑙、真珠、玫瑰。《阿弥陀经》所说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玻璃、砗渠、赤珠、玛瑙。

七处九会

  《华严经》有七处九会说,指的是毗卢遮那佛(法身佛)在七个场所九次说法的集会。

  具体指的是:一、菩提场中;二、普光明殿;三、忉利天宫;四、夜摩天;五、兜率天;六、他化自在天;七、给孤独园。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