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入门 佛学课本 佛光教科书 基础书籍选读 入门须知 佛学常识 在家修行 佛与人生 佛化家庭 佛教法器 佛学入门须知 佛学的真面目 法苑谈丛 教规礼仪 佛门礼仪常识 佛学入门简要 高级佛学教本 中级佛学教本 初级佛学教本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

第12课丨五乘教法的内涵

导 读

  4月15日,光孝寺周末讲堂恣振法师为大众宣讲《佛教常识与佛法解脱》之五乘教法,宣讲什么是皈依、皈依三宝的意义、皈依者的范围以及如何求受皈依。

皈依三宝的意义

  皈依三宝的意义:学佛必从受三皈依起,三皈依是皈依佛、法、僧。受了三皈依,才算是佛教徒。虽研习佛教,若不皈依三宝,仍不为佛教徒。学佛之入门,以受三皈依为根本。如《大乘理趣六波罗蜜经皈依三宝品》中,如来答弥勒菩萨问:“若欲求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涅槃者,应当皈依佛法僧。”

皈依是何义?

  皈是皈投、皈向,或回转义。依是依托、依止、或信赖义。皈投三宝,以三宝为依托。凡回转依赖行为,都称皈依,非但佛教之专用。皈依即救护义。

  如《大毗婆沙论》三十回说:“救护义是皈依义⋯⋯诸有皈依佛法僧宝,不破学处,不犯律仪,不违法制,便能救护。彼破学处,毁犯律仪,违越法制、虽皈依三宝而不为救护。”

  学佛者,为解脱三途及流转生死痛苦,皈依三宝,仰求救护,就必须以佛为师,以法为药,以僧为友。尊佛、奉法、近僧就能得到救护。

一切戒皆皈依为根本

  皈依三宝为最先基层,往上还有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菩萨戒,一切戒皆以皈依三宝为根本。所以皈依三宝的种类有五:一、翻邪三皈,二、五戒三皈,三、八戒三皈,四、十戒三皈,五、具足戒三皈。另有受大乘菩萨戒者,在忏悔与发愿之前,也必先受三皈。因此,虽说不是戒,却是一切戒之根本。

哪些众生可受皈依?

  佛教对能皈依者范围很广,人、天、鬼、畜,只要发心皈依,皆可接受。对所皈依境,要选择真正皈依处,天神不足皈依,因有诸障碍,诸漏未尽,不堪为众生作大利益。三宝具足无量功德,堪为人天之师,故应皈依。

应如何求受皈依?

  受皈依,既是形式上的问题,更是心性上的问题。受皈依时,不仅口中念着,身体拜着,心里还得想着。主要还是在于心的领受。在佛世时,因受皈者根器厚,故不须礼节。如佛的第一个三皈弟子,耶舍的父亲,在佛前如此说:“我今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唯愿世尊听为优婆塞。”这样一说,便算受了三皈依。这样一说,便算受了三皈依。

  皈依三宝的词句,颇为简单,为三皈三结即:

  我某甲(法名或本名),尽形寿皈依佛,尽形寿皈依法,尽形寿皈依僧。(三说后)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三说)

  前面三皈说三遍,是正授,后为三皈之结。受三皈时,说者听者,必须明白清楚,不能马虎。求受三皈,本来只要请求一位皈依师,在佛前三说三结便可。

  为了着郑其事起见,见月律师定三皈正范中,共有八项:一敷座请师、二开导、三请圣、四忏悔、五受皈、六发愿、七显益劝嘱、八回向。我们现在以事相为主,理应恭敬供养一切佛菩萨的圣像,一切经典,一切僧众。不过本师佛是释迦佛,本师僧是皈依师,为了报恩,偏重本佛,本师亦可。勿以为除本师佛,本师僧之外,其余不为恭敬供养,错也。

注:

  法师在讲解五乘教法的过程中,还拓展宣讲了如何发菩提心、五戒的内涵以及怎样长养对佛法修学的信心等等,详情请观看视频。

原标题:周末讲堂丨恣振法师:五乘教法的内涵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广州光孝寺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