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诵观世音菩萨名号获无量福德

佛学常识 | 作者:星云大师 [投稿]

星云大师:念诵观世音菩萨名号获无量福德

  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身心得以远离根本的苦恼、无明、恶业,免除一切的灾难,获得无边的利益。

(一)七难解脱

  1.火难解脱:

  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

  2.水难解脱:

  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

  火、水不限定就是有形可见的火、水,如瞋恚之火,爱欲之水,都是能使我们灭诸善根,沉沦苦海的厄难。

  3.风难解脱:

  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宝,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以是因缘,名观世音。

  此难又名罗刹难。大海,是指佛法的大海;金、银等是有形的宝石,无形宝石是指七圣财,即:信财、进财、戒财、闻财、捨财、慧财、惭财。

  黑风,就是无明烦恼的迷风,或是一切魔障的恶风。船舫,是比喻人的身体。

  唐朝于頔问紫玉和尚:「如何是黑风吹其船舫,漂堕罗刹鬼国?」

  和尚说:「你这佣工,问这种事做什么!」于公一听,顿时勃然大怒。

  和尚指著于公说:「这个就是漂堕罗刹鬼国。」

  所以,当无明烦恼的迷风,在心中掀起贪瞋痴三毒的波浪时,这就是恶鬼罗刹的心。假如在这时候能生起「南无观世音菩萨」与「平等大慈」的心念,那无明烦恼的狂风,三毒的波浪,就能停息、平静,而得解脱这个苦难。

  4.刀难解脱:

  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

  有人面临伤害或杀害时,能够称念观音菩萨的圣号,刀杖就会一段一段的折坏,既不能打,也不能杀。刀杖,不仅是指有形的刀杖,也是指害人的骄慢瞋恚之心。如果他人以这种心来压迫我们,我们却以慈悲心去对待他,那么他的刀杖自然有如断坏般,不能发生作用了。

  5.鬼难解脱:

  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刹,欲来恼人,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

  从害世毒人的意义上看,我们这世界上充满了夜叉和罗刹。这夜叉和罗刹就是指一切的诱惑,如女色、金钱、权力、名位等。只要我们把一念安住在平等的慈悲上,一心称念观音名号,恶鬼不但不能以恶眼视之,那里还能再加毒害呢?

  6.囚难解脱:

  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杻械枷锁检繫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

  不论有罪或无罪被缚,由于称念观音圣号的力量,杻械枷锁自能断坏。从理上来说,名誉的杻,利益的械,恩爱的枷,我执的锁,都在束缚著我们。如果我们心中住有观世音菩萨,以一视平等的心,就会知道名利等本来是因缘和合的假名,生死本来是变化的现象。如果我们为这种智慧之光所照,则繫缚自然解脱,自然能够得到自由自在,没有人能繫缚我们。

  7.贼难解脱:

  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怨贼,有一商主将诸商人,齎持重宝经过险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汝等若称名者,于此怨贼当得解脱。众商人闻,俱发声言:南无观世音菩萨!称其名故,即得解脱。

  空也禅师有一次出外弘法,经过一条山路,突然窜出很多土匪,拿著刀剑向他索取「买路钱」。空也禅师看了以后,不觉掉下眼泪,土匪一看空也禅师落泪,哈哈大笑说道:「这么一个胆小的出家人。」

  空也禅师说道:「你们不要以为我流泪是怕你们,生死我早就置之度外了。我只是想到你们这些年轻力壮的人,有力气而不为社会工作,为人服务,却每天在此打家劫舍,我想到你们所犯的罪过,固然为国家的法律、社会的道德所不容,将来还要堕入地狱去受三涂之苦,因此为你们著急而流泪的啊!」

  强盗们听了,终于抛弃贪欲瞋恨的心,而皈依在空也禅师的座下。

  这是慈悲的感化,本段经文就是表示这种意思。

  怨贼,比喻烦恼。商主,就是第八识的心王--阿赖耶识,也就是一切心的主体。前七识从阿赖耶生,随从心王,为心王所有的,叫做心所;诸商人,就是指这心所法的作用。

  这个心,持有可成佛的宝,也持有堕于迷惑的贼。其中若有一人,任它环境是多么险恶,一点也不骇怕,不管烦恼怨贼是如何的多,只要自己体得观音平等大悲的心,以无我讨伐我执,以慈悲摈弃贪欲,以勇猛降伏瞋恚,以智慧照破愚痴,则烦恼的怨贼就会远逃,险峻的山路也能安全的走过。

(二)三毒难解脱

  三毒就是贪欲、瞋恚、愚痴,是从内部所生。

  1.贪欲解脱:

  若有众生多于婬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

  三毒都是毒害我们身心的烦恼,而贪欲中最甚的,莫过于婬欲。魏文帝〈遏欲文〉说:「首恶莫如色欲,易犯多是邪婬。」「拔山盖世之雄,坐此而亡国丧身;绣口锦心之士,以之而败节堕名。始为一念之差,遂致毕生莫赎。」《四十二章经》说:「老者以为母,长者以为姊,少者为妹幼者子,敬之以礼。」

  所以「若有众生多于婬欲」的心生起,常念观世音菩萨,就不会忘记观世音菩萨的智慧、慈悲、勇猛的心,而对上不失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的敬意;对下常存一切众生是我子我女的观念,则一切淫欲之念,必然能够灭却。

  2.瞋恚解脱:

  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瞋。

  《佛遗教经》说:「劫功德贼,无过瞋恚。」《法句经》说:「恚能自制,如止奔车,是为善御,弃冥入明。」瞋,是有对象的,是向人衝动生起的一种恶性情感。瞋恚的根本是由我执而起,因此,在发怒时如果能有自他平等的观念,将心安住于慈忍,不起憎恶,瞋恚也就消失了。

  3.愚痴解脱:

  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

  愚痴是没有智慧,它能把智慧的光明盖覆,变成无明。经中说愚痴能增长三毒,也是一切凡夫的生死根本,是八万四千烦恼的根源。如果能用观世音菩萨的智慧来观照,去除迷惑,愚痴自然就会消除。

  从外境而生的七难是小难,从内心生起的三毒才是大难。把这个大难的婬欲转为慈悲,瞋恚转为勇猛,愚痴转为智慧,以慈悲、勇猛、智慧之力饶益一切众生,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大威神力。

(三)二求愿

  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力。

  这段文是说若有求子的女人,能以身求,也就是身行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如果是生男孩,则是福德智慧圆满;如果是生女孩,则是端正有相,受人爱敬。

  摘自:星云大师佛教丛书》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