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丘尼教团的成立,为佛陀「四姓入佛,同一释姓」的平等精神做了最具体的脚注。因此,不只是在佛教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对于整个世界的宗教史、人类的文明史,也都具有非凡的价值。在教团中优秀的比丘尼,或者伸广长舌,宣说妙谛,或者悲心济拔沉溺,或者建寺安僧,使弘法利生的佛教事业增添无比的光彩。
佛陀成道后第五年,净饭王安详舍报往生,摩诃波阇波提夫人便带领王宫女眷等五百人到尼拘陀树林中拜访佛陀,三度向佛陀请求出家,经阿难从旁协助请求,又以女众同样能证得圣果为由,恳请佛陀允许。佛陀终于首肯,女众得以出家,比丘尼教团因此成立。
摩诃波阇波提夫人出家以后,称为大爱道比丘尼,她和五百尼众很快就证得道果。她本著女性天赋慈悲、柔和的特质,带领尼众热心从事佛化的社会服务以及各种赈济工作,教育儿童学佛,劝导妇女皈依,推动佛化家庭,使佛教的发展得以深入女性社会,带动社会的善良风气。
大爱道所领导的比丘尼僧团,合乎佛陀的教诫,她们依止比丘受戒,每半月举行布萨,忏悔过失。她们不议论僧团的是非,不妄语、两舌、恶口,也不滥收徒众,或随便化缘应供。她一生为佛教奉献努力,佛陀因此曾在僧团中赞叹她说:「诸比丘!大爱道比丘尼已除女人诸习气,是位有德丈夫,其圣德美行,堪为僧团大众楷模!」
在《杂阿含经》、《增一阿含经》、《律部》等诸多经论中,均载明佛陀时代比丘尼众活跃状况以及弘法卫教的卓越风姿。在《佛说阿罗汉具德经》中,载有十五位大声闻比丘尼众,例如:法腊第一,威德摄众的大爱道;智慧第一,辩才无碍的善相差摩;神通第一,善德度众的莲华色;头陀第一的波吒遮罗;天眼第一的苏摩;多闻第一的输婆羯哩摩罗;持律第一的讫哩舍;说法第一的达磨提那;褔德第一的耶输陀罗等十五人。其它经典还载有精进第一的索那,宿命第一的妙贤,信心第一的芝伽罗摩多,禅定第一的难陀,观空第一的优波仙那,慈济第一的帕扎佳拉,教化第一的摩努呵利。
南传《长老尼偈》则收有七十三位阿罗汉尼证果的诗偈及生平传略,其中刹帝利王族后妃公主计二十四人,婆罗门女十五人,富商女二十人,妓女四人,农民、奴隶女十人。例如:释迦族公主难陀、精陀、梅陀,憍萨罗国王后乌比哩,舍利弗三个妹妹佳拉、乌帕佳拉、悉苏帕佳拉均在其中。尤其阿拉沃卡国的赛拉小公主,刚满七岁即闻法出家,七日后证阿罗汉果,佛陀破格为她授比丘尼戒。佛陀对待一切众生都是这样的示教利喜,权巧方便。
在阿育王时代,仁王化世,大法弘传各国,王族多人出家,例如王弟维他苏卡、王子摩哂陀、公主僧伽蜜多,以及外孙须摩那等。摩哂陀在阿育王敕令下,带领四位上座比丘与须摩那沙弥到楞伽岛弘法,受到天爱帝须王的欢迎。后因王后阿努拉意欲出家,使臣阿栗吒便至华氏城请阿育王派尼上座前去协助,僧伽蜜多乃带领十一位上座尼,同携阿育王供养的菩提树分枝前来,阿努拉王后与五百女眷随即出家受比丘尼戒,王为彼兴建象桩寺。比丘尼在楞伽国发挥其教团的影响力,对于弘法教化多有建树。她们修行的成就与智慧的卓越,备受世人景仰。
斯里兰卡传承两千多年的菩提树国宝,至今仍枝叶茂盛,而比丘尼教团却因公元一○一七年教难,未能恢复。十九世纪末虽有苏达摩加利十戒女努力奋斗,却受到很大的阻力。
中国比丘尼教团创始于东晋时代,第一位比丘尼净检依止智山剃度,并求受十戒,约四十年后,昙摩竭多于泗河船上建立比丘尼戒坛,与另二十三人共受具足戒。净检所领导的尼教团,安居于洛阳宫城西门竹林寺,并且「蓄徒养众,清雅有节;说法教化,如风靡草」,为世人所敬重,也使佛教在晋朝更广为流传。
其后历代名尼,从两晋到唐宋元明清,以至现今,后妃公主等贵族阶层或书香世家发出离心者众多。这是由于佛法弘传东土,首达宫廷王家之故。
两晋七十年间尼众教团初成,以昙备、智贤、惠湛、支妙音等较为有名,受到当代帝王崇敬。南北六朝一百五十年间,比丘尼教团发展快速,庵舍讲堂小则纳众百人,多则千数以上。许多道场受到国主、高官护持,名尼辈出。隋唐宋以降,佛法逐渐普遍于各阶层,识见超卓或奇节高行的比丘尼更广见于经传。例如:东晋安令首领众第一;六朝法宣弘法震浙东;隋代智仙预知杨坚为开国大帝;唐朝有智首东度日本弘传律法;法澄译经传千古;无尽藏预知惠能当为龙象;如愿为禅律元匠;宋朝法珍断臂募刻大藏经;元朝真净为帝后师;清代有无为萧山尼治病「随物取与,煎服即癒」;又有传慧创拈花社为禅宗女众丛林,带动江南比丘尼参禅之风等。
清末民初,因战乱迭起,佛法传承几近覆没,幸有高僧大德先后来台,乃有台湾佛教奇迹之开展。及至近代,台湾比丘尼教团成为世界之冠,比丘尼众弘化全球,开世纪之先风,复超卓于历朝。一九九八年二月十五日至二十三日,佛光山在印度菩提伽耶举行国际三坛大戒戒会,共有二十三个国家一百余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女众求受比丘尼具足大戒。其中,斯里兰卡有四十位杰出女青年前来求戒。此为有史以来第一次世界佛教团结在佛陀成道处,共同写下跨世纪光辉的一页。
在中国方面,现代比丘尼著名者甚多,如中国大陆有北大毕业出家弘律的通愿;一生头陀苦行,舍利大如橄榄的弘定。台湾有传授三坛大戒的妙然、圆融;建设寺院、创办佛学院的如学;为中国佛教开创出国际化道路,在世界各国创建寺院的慈庄;肩挑教育、文化大任,创办西来、佛光等四所大学的慈惠;热心慈善事业,擅长活动组织,负责国际佛光会推展委员会,在世界各国成立一百多个佛光协会的慈容;主编《佛光大辞典》的慈怡;创办华梵大学的晓云;授课于柏克莱大学的耶鲁大学博士依法;日本驹泽大学博士达和;台湾师范大学博士依空;日本爱知大学博士依昱;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妙净;创立香光比丘尼教团的悟因;创立慈济功德会的证严;护法卫教热心的昭慧等。以上均为有德硕学的比丘尼代表。此外,佛光山的比丘尼对文化工作的推动不遗余力,例如《佛光大藏经》的编纂,历数十年默默耕耘,不求闻达,为佛教文化的弘扬流传开创新页。
此外,世界各国现代杰出尼众:西藏有住持男女二部僧团,地位仅次达赖、班禅的多吉·菲格摩;泰国有法身寺蒙昆贴牟尼法师的嗣法门人詹孔那雍八戒女,教育出汤玛猜优等法身寺一代住持;斯里兰卡有苏达摩迦利,被尊为「斯里兰卡女性之光」;新加坡有创办女子佛学院的广平;菲律宾有创办第一个施诊所嘉惠民众数十万的广仁;韩国有全国比丘尼会教育部长的光雨;加拿大有杜登卓隆于美加弘法;美国有国际佛教妇女会创办人卡玛勒西卓摩;德国有阿雅克玛在欧洲弘禅。
比丘、比丘尼教团有如鸟之双翼、人之双足,缺一不可。比丘尼教团源自两千六百年前佛陀亲自组织成立,传承至今日,法脉遍布各国,杰出尼众辈出,或本份默默耕耘以利生,或承担艰钜的弘法重任,比诸僧众,各有特长。面对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今日,佛教走向人间,佛法与生活密不可分,正是佛教动员团结的时代,各国佛教界应及早更进一步的合作,尽速建立世界性的比丘、比丘尼教团,同时各国男女二众教团亦应力求健全圆满,四众通力合作,共同推动世界的和平共处,使全人类同沾法益,幸福安乐。
佛是智慧,德行、慈悲最高的成就者。佛由人修行而成佛的,不是宇宙自然的神。更不是什么三头六臂,飞天潜地鬼神。佛是大慈大悲的人,佛是念念为众生的人,是德高望重的人,是正知正见的人,是深信因果的人,是随缘了业的人,是离一切相、修一切善的人,是露出圆满智慧的人。学佛是要从现实的生活行为里表现出戒定慧,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没有贪嗔痴...
佛不在天上,佛不在寺庙里,佛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学佛不是为了给别人看,读经也不是高深莫测的文字游戏,能讲几段佛经更不是为了在他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博学宏才。人们不能为了学佛而学佛,为了诵经而诵经。佛经记录的是佛陀对人生、对宇宙、对自然法则的探索和思考。佛经留给众生的是观察宇宙真理,开启智慧,明悟自心的方法。学佛是手段,学佛不是目的。学佛的目的是为了我们能够回归宁静、光明、智慧的本心;学佛的目的是为了让所有的众生能够究竟解脱,能够离苦得乐。
佛教团体,最重纪律。受了戒的人,习过威仪,自然动作合礼;普通学人,何能懂得,不免招惹讥笑。特为写出几条通常规矩来,作个参考。(一)入寺,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行,进退俱当顺着个人的左臂迤边行走。入殿门里,帽及手杖须自提携,或寄放他室为佳,万不可向佛案及佛座上安放。
一般人不了解佛教所说的「空」,以为佛教所说的「空」是什么都没有的空,这可说是误解了空的真义。宇宙「缘起」的现象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诸法因为因缘的和合而生,因缘的消散而灭,所以其本性为空。即世间上的形形色色,皆由于因缘和合而成,并没有实在的自体,故称为「空」。常人对空的了解,往往止于什么都没有的「顽空」;说到有,则认为是什么都有的「实有」。其实,佛法所说的「有」,是如幻的缘起假有,虽有而不碍其空;佛法所说的「空」,是无实的自性本空,虽空而不碍其有。此即缘起性空的道理。
【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解释:我成佛的时候,如果国中有地狱、饿鬼、畜生的话,我就不成佛。【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觉。】解释:我成佛的时候,西方净土中的天人(指带业往生的凡夫)寿终之后不再堕入三恶道。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1、《梵网经》中的五荤 《梵网经》曰: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茖葱、慈葱、兰葱、兴渠,是五种一切食中不得食。若故食,犯轻垢罪。 2、《楞严经》中的五荤 《楞严经》曰:阿难!一切众生,食甘故
回向偈一,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回向偈二,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回向偈三,大慈菩萨回向偈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品度众生,威德无穷极。
虽然信仰佛教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其实有很多烧香拜佛的人,他们的动机并不如法。三年前曾经有一位居士对我说,某一个庙门口,有一位老太太手里拿着高香,祈祷佛菩萨说:“观音菩萨呀、佛菩萨呀,我的儿媳妇对我不好,让她早早受到惩罚吧!”这哪里是在学佛呀?明明是害人,太可怕了!这种东西简直是离佛教千里之遥。还有这样说的:“神佛呀,让我赚多少多少钱吧,我拿着多少多少钱来给你烧高香……”这些是要佛菩萨替你出气、合伙做生意。
如何烧香?一、上香时,用大拇指、食指将香夹住,余三指合拢,双手将香平举至眉齐,观想佛菩萨显现在我们的眼前,接受香供养。二、如果人很多时,将香直竖向上,以免烧到他人,然后走到距佛像三步远的距离,举香观想拜佛。三、上香时以一支为宜,若要上三支香,则将第一支香插中间(口念,供养佛)、第二支香插右边(口念供养法)、第三支插左边(口念供养僧)、合掌(供养一切众生,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尊法诸贤圣)。
未来佛弥勒佛是佛教的八大菩萨之一,虽然他被称为是佛,但是实际上却是菩萨。那弥勒佛为什么被称为未来佛呢? 从他出家为僧开始一直广结善缘,普度众生,它是慈悲、宽容、乐观的化身,他总是一副笑呵呵的
布施,六度之首,即以自己所有,普施一切众生,内容分为财施、法施、无畏施。佛教的布施是要人学习舍弃悭吝之私念,但布施的来处,必须是清净的,不违反国家的法律,同时施者心不骄慢,受者心怀感恩,是「能施、所施及施物,于三世中无所得;我等安住最胜心,供养一切十方佛」的清净布施。
观音菩萨的六字真言,又叫六字大明神咒——唵嘛呢叭咪吽。此神咒为观音菩萨的心咒,具有多重且深广的意义与功德,普为一般佛教徒所诵持。一说唵嘛呢叭咪吽就是“皈依莲华上之摩尼珠”的意思,为西藏佛教徒向莲华手菩萨祈求未来往生极乐时所唱的咒语。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调了外在强制的性质,就是说你加入僧团、或者加入教团,或者你加入一个宗教组织,那么你就必须遵守某些规章制度,你才能是这个这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律”,它带有一定的外在强制
一家之主,要乐观面对生活,心甘情愿去为这个家付出。没有怨言,没有计较,不挑剔家人的不是。儿子不好是自己的命,儿媳妇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命。你讲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其实都不对,你也不对,他们也不对。一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有理。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什么是嫉妒心?很多人都不承认自己有嫉妒心,或者没有发现自己有嫉妒心。先来看一下佛给出的定义。嫉妒定义: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里面,佛说:“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恨),是为嫉妒。”
懂“观自在”者,是自己娱乐自己也。自己娱乐自己,就是自己去享受大自在、去享受稳定的情绪。去保持着不断提升的、源源不绝的生命动力,保持着美好的心情去帮助、去普度法界众生。凡人的情绪飘忽不定、难以自控,这是因为其不懂观自在。
我执重的人就是把自我的感受体现的越明显,他的我执就会越重。我执要靠什么来调伏,就是要靠理性、靠法,如果一个人靠感性那我执就会越重。假如说我们心里就是不舒服,但是用法来要求自己觉得自己不对,马上能调整,其实就是用法来破除我执。我们凡夫首先要破的是我执,现在我们还没有资格说要破自
在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事情,苦的、乐的、好的、坏的…… 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最后总会有一些转机,这个转机就是菩萨的加被、加持和关照。其实,菩萨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也从来没有舍弃过我们。因为菩萨的大悲心使然,深妙微远、无有分别,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呵护。
今天是阿弥陀佛诞辰,阿弥陀佛成就的极乐世界是人类幸福美满的人生期盼和终极价值的最高追求。作为佛教徒,我们过阿弥陀佛诞辰,最重要的是系念阿弥陀佛,与佛道交感应。阿弥陀佛具备着无量的慈悲和智慧,我们要向阿弥陀佛学习。
今天是冬月十七阿弥陀佛圣诞!阿弥陀佛是众生的慈父,西方极乐世界是众生的归宿!阿弥陀佛知众生苦,时时刻刻思念着我们!今天是他的生日,让我们通过几个小问题走进阿弥陀佛的世界,走进阿弥陀佛的怀抱!阿弥陀佛究竟是谁?阿弥陀佛又叫无量光佛、无量寿佛。
第一、脱离病苦。受持八关斋戒,它就能脱离病苦,为什么?因为它的功德大。病苦来自于我们过去世的业障。就好比说,过去的我们,是一个会去伤害生命的人,因为我们不懂得爱护生命,所以这一辈子,我们的生命也就容易受到伤害,先天不良,后天又失调,那怎么去抵消?就是透过我们自己的功德,来稀释掉过去的恶业。当然,脱离病苦的方式就等于是减免我们的业障。
“沙门”是梵语,翻译成我们中国话,有勤息、勤行、勤劳等义。勤息指的是出家人勤修佛道,息灭诸烦恼。勤行是指的是勤行众善,止息诸恶,从而证得寂灭涅槃。勤劳指的是出家人应当精勤修道,修道有多种功劳。本师释迦牟尼佛在《阿含经》中讲到:舍离恩爱,出家修道;摄御诸根,不染外欲;慈心一切,无所伤害;遇乐不欣,逢苦不戚;能忍如地,故号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当你已经通晓道理与修行的理路,也已经知道如何教化众生,亦即理、教都圆备了。此时,就可了解诸法与诸法之间的所有法相,其实是全归于平等的。
只要有正觉的心,本性自然而显露。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那一切妄念就像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样,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所有的业障、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全部熄灭。
以拥有的欲求看待现前心所对应的是心外求解决苦的方法,借由对苦觉知而生的离苦心去透过佛法所对苦的诠释,同时也觉悟苦而真的求出离,却不是暂时或是只单单对外求解决。哪怕是对外求解决也是需要对以往心所依、行为所做思维和转变,更何况要真的离苦求解脱。
禅定,是一个很幽胜深远的法门。有实修经验的人,一定会知道,你修得越深,精神层面的感觉将越深邃,越难以言诠。这种精神层面的感觉,只能透过实修去取证,自然会了解深刻的禅定里面是什么样的世界。
自己要检视自己修禅定的动机是不是为了利养。如果是,那就是地狱的心。什么是地狱心?当此生此世贪得无厌,下辈子就容易掉入地狱。如果为了利养而修禅定,这就叫发地狱心。可千千万万要避免啊!
某僧刚出家时,早课、晚课、出坡、行堂、诵经、打坐等功课样样精进,而后慢慢心生懈怠,并不如前。某日,师上堂开示:无论出家在家,为什么有的人修着修着心态变了,问题出来了?你们可以扪心自问,当初修学的初发心是什么,坚持了多久,现在的心态又是什么?
菩萨成道,就是以度众生为愿,也以度众生为因。菩萨以四种方法摄受众生,令其生起亲爱心而引入佛道,以至开悟。1、布施:财施、法施、无畏施化导众生。2、爱语:善言慰喻,令其受教离恶。3、利行:身口意善行利益众生。4、同事:随众生所乐,同其所作,使其各沾利益。
我们每个人都想给身边有缘人真实的利益,这个利益分为两种,一种是叫世间的利益,一种是出世间的利益。世间的利益就是给予身边的人名利,在世俗当中把它称为贵人,帮助身边的人过上更好的生活,无非就是追求富贵雅三个字。但是这种利益是变化无常的有些人一时得到了名利,这个名利也不一定对他是好事情,因为名利它也是工具,这个工具可以把你带着往上走,同时也可以带着你往下堕。
八正道里的正命,是指赖以为生的职业,不但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犯法不违法,还必须合乎伦理道德和佛法的规范,合乎佛陀所教导的正命的工作生活。在家人的正命,就是合于五戒的工作。比如有的国家虽然允许经营赌场、酒吧,但在家居士不能从事这些行业。居士要有正当的经济生活和谋生方式,从事的工作、赚钱的方法,不能违犯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