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的《法华经》思想和文化

妙法莲华经 | 作者:杨曾文 [投稿]

二、《法华经》的书写和讲经

  日本写经始于川原寺一切经的书写,而关于书写《法华经》的资料最初见于神龟三年(726),此是圣武天皇为元正上皇命人书写《法华经》。应当特别指出,圣武天皇在天平二十年(748)为给元正上皇追善供养命人书写了千部《法华经》。因为《法华经》强调受持、读、诵、解说、书写五种法师功德,在印度和中国都盛行书写《法华经》。日本也盛行书写《法华经》,从无名的僧、居士到天皇,很多人都书写《法华经》。

  特别在平安时代,在贵族之间流行装饰极为华美的写经,其中有用金泥在绀纸上书写的《法华经》,也有在纸张上绘制草木、鸟及其它形象的写经,艺术性很高。有在一个一个莲台上逐字书写《法华经》的莲台经,有在一个一个宝塔中逐字书写《法华经》的宝塔经,有在一尊佛一尊佛旁边逐字书写《法华经》的一字一佛经,从中可以窥见基于《法华经》所宣说的供养经卷的思想,对《法华经》特别尊崇供养的精神。在艺术性很高的写经中,特别有名的有扇面样式的法华经册子(国宝,在四天王寺),有平清盛(1118一1181)1164年供奉在严岛神社的平家纳经(国宝,在严岛神社)。

  另外,在平安时代后期,因受末法思想的影响,盛行“埋经”。据说在释迦灭后经过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弥勒将从兜率天下生娑婆世界,在龙华树下三会说法,所谓埋经便是为此作准备的,做法是将写好的佛经收到经筒之中,然后埋在地下。在所埋经典中书写的《法华经》数量最多。有名的藤原道长(966一1027)在大和金峰山埋藏的绀纸金字《法华经》。

  据天平六年(734)十一月的太政官符,要取得僧侣的资格必须背诵《法华经》和《金光明最胜王经》,可见对于僧侣来说是必须具有《法华经》的知识的。此后,天平十三年(741)圣武天王下敕创建国分僧寺、国分尼寺。国分僧寺称“金光明四天护国之寺”,置僧20名,读诵《金光明最胜王经》,让他们为护国进行祈祷。国分尼寺称“法华灭罪之寺”,置尼10名,让他们读诵《法华经》,为灭罪进行祈祷忏悔。作为国家佛教组成部分的国分尼寺重视的《法华经》,虽然在内容上并没有直接讲述护国的思想,但它与《金光明最胜王经》、《仁王护国般若波若蜜经》一起被称为“护国三部经”,被赋予国家的权威。

  这样,随着奈良、平安时代书写和读诵《法华经》的盛行,也兴起《法华经》的讲经会。良辨(689一773)在天平十八年(746)于东大寺索院为镇护国家举办法华会,此为首次讲《法华经》的法会。此后以追善为目的的法华会十分盛行。延历十五年(796)勤操(754一827)在大和石渊寺为友人僧荣好的母亲的追善供养而举办八卷《法华经》的讲经,称“法华八讲”。以此为始,所谓“法华八讲”在各寺院、贵族私邸、神社举办,是平安时代最流行的法华会。此外,最澄延历十七年(798)在比睿山一乘止观院讲《法华经》八卷及其开经《无量义经》、结经《观普贤经》各一卷,是所谓“法华十讲”法会之始。此后,将讲《法华经》二十八品与开经、结经二经合并计算,称“法华三十讲。”

  上述天皇、贵族、居于高位僧侣的写经、讲经的情况,可以参考药师寺僧景戒所编的《日本灵异记》(《日本国现报善恶灵异记》),其中也有介绍庶民阶层因书写、讲诵《法华经》而获得灵验报应的故事。《日本灵异记》是被推定编于弘仁年间(810一823)的最古的佛教故事集(译按:日本“说话集”),上卷收有35条,中卷有42条,下卷有39条,其中在条目上有《法华经》名的有12条。内容是说信仰《法华经》的功德和诽谤《法华经》受到惩罚的报应。在最澄开创日本天台宗之后,这种在庶民间流行的法华信仰更加兴盛,先后有《日本往生极乐记》(庆滋保胤986左右编)、《大日本国法华经验记》(首楞严院沙门镇源编,1004年左右编)、《今昔物语集》(编者未详,12世纪中期编)等佛教故事集问世,除僧侣之外,从中也可以看到多数庶民阶层的对《法华经》的信仰的情况。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