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山寺

寺院大全 | 作者:网络 [投稿]

\
福建思明鸿山寺


  地理位置

  鸿山寺位于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中段,鸿山公园广场处

  寺院简介

  鸿山寺位于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中段,鸿山公园广场处,即鸿山南麓,故名“鸿山寺”。寺建于明万历年间(另有一说建自南北朝),历史悠久,据寺内碑文记载:“自南朝崇奉观音大士地藏王菩萨,刹古佛灵,护国佑民,祷雨祈晴,糜不立应。”寺原在鸿山与虎山夹峙之间的山坡上,殿堂毕具,雄伟庄严,是厦门本岛第二座以寺见称的寺院。

  两山夹峙之间,四面通风,每当雨季,横风吹雨,雨丝交穿如织,故有“鸿山织雨”的奇观,为厦门八大景之一。鸿山寺后山上有郑成功驻军故垒嘉兴寨,还有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福建都督徐一鸣和赵颇攻剿“红夷”(荷兰殖民者)的石刻碑文,此历史文物古迹现列为厦门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刹与名胜古迹相得益彰,盛称中外。

\
福建思明鸿山寺


  寺院历史

  鸿山寺曾毁于清初“迁界”,乾隆间(1736-1795)复建。清季于两山之间辟建“镇南关”,降坡开辟通衡大道,“鸿山织雨”奇观遂不可多见。

  清光绪年十五年(1889),漳州南山寺喜参和尚应邀来寺住持,全面重修寺宇。两年后,喜参和尚应南普陀之请住持南普陀寺。随之,鸿山寺成为南普陀寺下院。民国初年,蒋以德居士独捐巨资重修殿堂楼苑。

  20世纪20年代中,厦门佛教界兴起佛化运动,佛教青年居士蔡吉堂、叶青眼、虞愚等人,发起组织“闽南佛化新青年会”,因鸿山寺地占适中,即以此为会址,建立“佛教宏誓会”,举办定期念佛会和讲演会。民国二十七年厦门沦陷,鸿山寺一度废圮。抗战胜利后,转由菜姑住持。

  建国后,菜姑修明住持寺院,恢复组织念佛会。1958 年,寺院由房管部门收管,分租居民进住,1985年经地方政府批示,由佛教协会收回屋权,迁走居民,并拨土地3000多平方米(4. ·82 亩)扩建殿宇。19864,新加坡龙山寺监院上妙下华长老为弘扬佛法、光大道场,鞠躬尽瘁,不遗余力,发心募集巨资,重兴古刹。初期复建工程由妙华法子世澄法师负责,1989年寺院重建工程交由门徒弟子法云法师主持。法云法师住锡鸿山古寺二十年来,致力修行弘法,不辞劳苦,身体力行,不断加强寺院管理建设,努力提高僧众素质,热心支持慈善事业,积极推动佛教文化艺术交流,成绩斐然,倍受赞誉。

  历史沧桑,兴废无常。

\
福建思明鸿山寺


  寺院格局

  当前寺院上山台阶陡峭、建筑之间楼梯错综复杂、布局十分不合理,住持法云法师暨两序大众共发悲愿,重建殿宇。古寺建成后将广弘观音菩萨慈悲精神,禅、净双修,启迪智慧,净化人心。这次整体改造工程将结合鸿山公园景观改造和思明南路鸿山路段道路拓宽工程进行整体修缮,工程包括山门、大雄宝殿、观音阁、藏经楼、禅堂、法堂、钟鼓楼、功德堂、斋堂、僧寮、图书馆及停车场等配套项目。古寺重建,将如法修学,流通经解,广弘教法,启迪智慧,净化人心。

  国昌佛昌,古刹重光,香火日盛,声誉渐隆,海内外善信参礼者众,共仰古刹,同沾法雨。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