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与大慈寺

寺院旅游 | 作者: [投稿]

  玄奘与大慈

  1、大慈寺的历史沿革

  成都大慈寺地处市中心区,座北向南。寺庙始建于魏、晋间,是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文化积淀丰厚的名刹,世传“震旦第一丛林”,为世人所熟知的玄奘法师曾在本寺律院受戒。唐、宋时期的大慈寺是中、日、韩佛教文化交流之重地,唐、宋、元、明时代寺内所藏佛教艺术瑰宝举不胜数,仅壁画就有千余堵,堪称“精妙冠世”。明宣德年间,毁于火灾,明末复毁,清顺治年重建,同治六年再次重修,文革期间被移作他用。1985年成为成都市博物馆,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底经成都市人民政府批准,于2004年4月8日正式对外开放。

  2、玄奘在成都

  玄奘(600—664)唐代僧人,法相宗创始人,俗姓陈、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人,家道清贫,玄奘十三岁出家洛阳净土寺,隋末唐初,玄奘与其兄长捷法师经子午谷剑阁至成都,住城西空慧寺,在高僧云集的成都。玄奘道访各寺高僧大德,相继随宝暹学《摄大乘论》,随道基学《毗昙》,随道震学《迦延》,二十一岁(武德五年)于大慈寺之律院受具足戒,成为正式比丘,通过前后五年的精进学修,玄奘、长捷昆季二人,讲经说法,懿业清规、芳声雅质、名贯蜀、吴、荆、楚时称陈门二骥。然对诸派学说,玄奘仍有疑惑,故决心返长安求其释然,其兄以道路不靖相阻,玄奘即私结商侣泛舟离成都而东下,经楚、豫、冀返回京城长安。但未获唐太宗批准,及“冒越宪章”私往天竺。踏上长途跋涉西行之路。

  3、建玄奘文化园的意义

  成都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慧眼独具,在大慈寺现有面积20亩的基础上再行划拨50亩土地,开发修建玄奘文化园,此举措不仅是利于四川省成都市,牵动成都市成为国际大都会和国际历史名城,并有利于四川省建成文化旅游大省,而且通过玄奘文化园的建设创立玄奘文化研究、传播中心,发挥玄奘文化融合的光辉思想。举办玄奘文化系列活动也是利于国家的大好事,它对振兴中华民族精神,提高民族思想文化素质,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增进我国与世界各国与周边国家、尤其是印度与日本等亚洲国家的交往和文化交流,促进世界和平,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鲁讯先生所说:“玄奘是中国民族文化的脊梁”。主要是指玄奘主张文化在开放中、交流中、融合中发展。文化融合论是玄奘思想的精华之一,玄奘文化融合论思想是批判当代为战争服务的文化冲突论的有利武器。玄奘文化不仅是历史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在当代对民族安危,民族振兴的现实意义也是十分巨大的。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