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寺

寺院旅游 | 作者: [投稿]

  博山寺在广丰县洋口镇博山村,周围山峦叠翠,林谷幽深,泉石清奇。古时,曾被誉为“天下第二丛林”,闻名一时。

  博山寺,又名能仁寺,始建于唐同光年间(923年—925年)。曾建有大雄宝殿、藏经阁、法堂、安乐堂、东西禅堂等计12栋24厅。南宋着名爱国词人辛弃疾晚年闲居时,在博山建“稼轩书舍”,读书于此,吟咏颇多,写词十多阕。明代吕夔、夏尚朴,清代傅宏彪、夏显煜、徐光祚、刘梓等均有游博山寺诗文留传于世。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能仁禅寺”四字位于山门,博山能仁禅寺在中国佛教历史上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地位。

  博山寺具有精美的建筑,灰色屋顶在一片水天茫茫的暮色中指向天空,散发出一种高贵却孤傲的气息,淡蓝浅灰的云朵在天空的映照下呈现出丰富犹如油画的色彩,这美丽的寂静画面使我想起了聂鲁达的一首诗——《我喜欢你是寂静的》。寺内香火云雾缭绕,看着信徒们虔诚地捧香,我仿佛看到深处那千年不变的安宁,正随寺庙里的钟声传过来,又有如温暖人世的气息自然而然地散开去。

  在我看来,寺庙里的每样东西都会说话,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我不知道,在我的记忆里到底会有多少往事会镌刻在心底成为永不褪色的胶片;我只知道,在这样安静的午后,不经意地进入寺庙,邂逅一段凝固在过去的时光,原来也是很美的。

  这,也许正是彻夜难眠、不停叩问自我的辛弃疾所梦寐以求的安宁,几百年后的他,或许已经进入了永恒的寂静画面,他的灵魂,不会再随着黑夜的降临,在这寺庙里痛苦徘徊,而我,虽然仍是要回到喧嚣的都市中,但这忘却尘世的美妙片刻,将一直慰藉我的心。

  行走在砖石路上,徜徉在寺庙周围,没有大都市的那种喧闹和现代,却有着那种特有的宁静和古朴;没有我们城市里的快节奏和随处可见的急功近利,却有着沉积下来的优雅和安详。有多少诗人、作家、画家对博山寺一见钟情,这里真是一个轻易就会纠缠了情感的地方。你与寺庙的信徒们一瞥之中,能感受到这目光里的轻松和惬意,会给你一种日月悠长、山河无恙的感觉。我静静地站在寺庙里,站了仿佛一个世纪,辗转、徘徊、纠缠,从年少到漫漫生长,搁浅了岁月里的那些无处可逃,一个不经意的回眸,眼光掠过,有时会想起风扬波,有时又像一块石头、一棵树,淡定从容

您可能喜欢: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