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与博山寺

寺院旅游 | 作者: [投稿]

  辛弃疾与博山寺

  近来在书店里找书,突然翻到辛弃疾的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其中一句“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深深地被打动。

  开始关注辛弃疾,是在读高中的时候。语文老师说,辛弃疾曾经在博山寺隐居过。我顿时兴趣倍增,因为博山寺离我家特别近,步行半个多小时就能到。

  每年的正月初一,我们都要去博山寺拜佛许愿。在我的记忆里,第一次是母亲带我去寺院的。那是个老的寺院,三面环山,正门对着一口大水库。我清晰记得,寺院前殿的四大金刚,威猛吓人。据史料记载:博山寺,本名能仁寺,在永丰县博山下。辛弃疾和博山寺关系密切,曾为绍兴间的悟本禅师开堂作记文,也在寺中辟有专门为自己用的读书堂。

  博山山形似香炉,我们当地流传着一个说法,“博山穷归穷,能低一百八十万斤铜”。据说博山寺有一口很大的古钟,加上其它法器约有一百八十万斤重。这表明当时的博山寺十分富有。

  博山寺的始建也源于一段传说。相传博山寺有一个很厉害的和尚,当年宫中一娘娘得了重病,太医不能救,皇上发文天下,若谁能救得皇妃,便得到封侯加冕。结果那和尚施法治好了娘娘,皇上让他做官,他不从,却依然要求回去做他的和尚。后来皇上赏赐了不少黄金和土地给寺庙,直到迄今为止,老人们讲述故事,都说村子附近的山田都是和尚的。但民间有另一种传说,那就是说和尚治疗好了娘娘的病,娘娘十分感激他,并爱上了那位和尚。但和尚知道这样后果不堪设想,结果就草草离京,后来娘娘曾几次借烧香还原,去博山寺看望那位和尚。后来民间就流传出“上梁不正下梁歪”这个典故。

  回到博山寺初建,话说那和尚有了钱,就去福建大山内寻找木材建寺。他到一处见古木参天,就对守山的说,能不能借些树建寺院。守山的见和尚空手,让他再怎么搬弄也运不了多少木材。便爽快答应了,问他要多少,和尚说只用他袈裟那么大的面积,守山的答应了。和尚袈裟一展开盖了山的一大半,树木陆陆续续地通过地下,一直运往博山寺。看木材差不多了,和尚又说声停,树木就停了。不过最后一棵还有一半在寺院的泥里,后来我们常去也能看见那根半腐烂的木料。

  文化大革命期间,博山寺遭到严重破坏。先前的大钟被拖走,放入钢炉熔化掉;然后破四旧砸了寺院内的所有文物,包括辛弃疾题在博山壁上的词。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博山寺,是一座新建的寺院。它还是那样高大宏伟,仿佛忘掉了身上的伤痛,它的荣辱伴着钟声走过数百年。

您可能喜欢: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