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代诗人杜牧《江南春》这首古诗,真实地记录了南北朝时期佛教文化发展的盛景。北齐武平三年,在琅琊颜氏的发祥地——孝悌里,也就是现在的费县方城镇诸满村,一座颇具规模的兴圣寺,也在这里建成了。
兴圣寺建寺一千四百多年来,香火鼎盛,经过历代的重修和扩建,规模不断扩大,到抗日战争之前,寺院面积已达到120多亩,最多的时候和尚有100多人,它是费县当时最早最大的寺庙,据村中老人讲,在临沂一带,它的寺庙级别也是比较高的,经常有临沂一带的寺庙来进贡。为了不让日本鬼子在兴圣寺建据点,当地八路军和群众拆毁寺庙,千年古寺为了抗日救国,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兴圣寺由来——“耙和尚”和“猪吃糠”的传说
兴圣寺为何叫这个名字,现在已经没有人说出缘由,相传最初兴圣寺并不在现在的位置金雀山上,而是在它西面不远的玉皇山上,说起兴圣寺的搬迁,诸满村有个传奇版本,当时在玉皇山上的寺庙叫玉皇庙,主持和尚是皇帝的弟弟,但他仗着皇帝是他哥哥,为百作歹,无恶不作,无论地方官还是老百姓对他深恶痛绝却没有办法。后来这事汇报给皇帝,皇帝虽然很生气,但毕竟是亲兄弟手足情深下不了手,于是叹了口气说:“罢了,罢了!”谁知群臣一起谢恩,皇帝不解,大臣们说,“您不是说把他给处以耙刑吗?”皇帝知道大臣们有意曲解,但君无戏言,弟弟确实也该杀,只好默许了。可恶的主持和尚真的在诸满南湖地里让人给耙死了,寺庙也拆了。
接着故事从皇亲转入民间,说是诸满村有一个很有钱的财主,叫康百万。大约在明末清初,从山西省移民来了家姓朱的,二十多人,朱家得了一个孙子,奶奶去埋孩子的脐带时,挖出一个缸,里面装着48两银子,又换了个地方,又挖出一个装银子的缸,这样一下子挖出了8个缸的银子,孩子就叫朱八缸,朱家一下子发达起来,捐资建庙,建的就是兴圣寺。而康家却败落了,民间说是朱(猪)把康(糠)吃了,这是诸满的来历的说法之一。后来诸满邵家又成了大户,就是后话。
耙恶和尚的故事在别的地方也有,应不是兴圣寺的专利。玉皇山上玉皇庙被拆倒是真的。很久以前,有人在山上挖出许多泥人塑像,今年又有人在玉皇山上挖土种树,发现地下半米有许多青砖青瓦,有两米多厚,还有一个石制的柱础,就是柱子的地下基础部分,这才让人又回想起兴圣寺搬迁的记忆。不知在何代何年何月被何人嫁接到兴圣寺身上。至今被人津津乐道。其实的,传说是真的假的并不重要,神秘而经久不衰的传说更证明它在历史上的重要。
兴圣寺的古迹遗存——四面造像碑
兴圣寺有一通很有名的石碑,当地人叫“诸葛碑”,叫“四面造像碑”,现存于费县文物管理所。碑高工部营造尺三尺八寸,阔一尺五寸五分。上截长约一尺。额题:“兴圣寺主,诸葛始兴”八字,读全文,我们还是要参照清代诸满人邵奉诏的释文,“碑作于北齐武平三年,为兴修本寺而作也。”点出了确切修建时间为北齐武平三年,即公元 年,寺主是诸葛始兴,“都维那王群虎者,封邑琅玡,率邑三百四十人,造四面碑像。邑人多诸葛氏琅玡人,知其时吾里属琅玡矣。”又谓:“寺滨 河,地涌佛出,具三十二像、八十种,好观音,咸灭法扳皈依,构此胜因,仰而祝国。”,修建寺庙的人是诸葛氏,还造了四面碑像,寺庙临着 河。当地诸葛姓氏的人很多,这也是诸满为什么叫诸满的说法之二。
兴圣寺的石碑也特别多,每一个新皇帝登基,寺庙里就修一通碑,这样的历代碑兴圣寺有二三十通,加上历代和尚的塔林,到了清末诸满的翰林再立碑时,都立到庙大门外了,很可惜,十年一场文化浩劫,这些记载着历史和文明的石碑全部被砸碎,修建了水库和渠道,恢复了它们作为石头的基本功能,只剩下一座清代乐真禅师的塔,静立在诸满中学西北角。这样的事在方城很不新鲜,颜真卿的墓碑当时费了很大的力气才把字磨平,刻上“红卫兵水库”的字样,安放在村北的高家围子水库上,唉!这位书法泰斗不能在祖林里安眠,在蒙山下观赏故乡的湖光山色,可能也是不错的选择。
对兴圣寺的情况有了大致了解,我们再来看看写兴圣寺碑铭的邵奉诏是何许人也,费县旧志上记载:“ 邵奉诏,诸满人,生而聪颖,有实学。孝友端方,为一时所推重。早岁游食,不得志于乡。由廪贡生就职训导,司铎历城,频膺卓异。历任高苑,滋阳教谕。子元辅,副贡生,号玉坡。工诗,博览群书。郡守熊遇泰见其文,大奇之。后仅中副车,士林惜焉。着有《邀月赋草》。”诸满村的老者也还能记起邵奉诏,他是大约生活在康熙年间的文化人。
神仙与庙会
兴圣寺里建有十座大殿,供奉着各路神仙,规模最大的是佛爷殿,五间神殿,里面有佛爷和十八罗汉的塑像,是最重要的神仙。其它的都是三间庙堂,有奶奶庙、龙王庙、财神庙、观音庙、老子庙、火神庙,阎王殿、雹神殿、双忠祠,兴圣寺的神仙也真是全面,天上的[神仙有,地上的忠烈有,连主管下冰雹的神仙都有神殿,我还第一次听说这位神仙。
到寺庙里烧香,或是祈福,或是求子,或是祈雨,或是其它的心愿,程序非常复杂,天旱了要求雨,下了雨要谢雨,给龙王爷换龙袍,重塑金身。,除了拜掌管此事务的神仙,还要给寺庙里所有的神仙烧香烧纸,十个神殿挨个去,且不说繁索,家贫的也神仙都求不起。规模最大的祭祀活动,当数兴圣寺的四大庙会了。
兴圣寺一年有四个庙会。一是正月初七的佛爷庙会;二是四月初八的财神爷庙会,三是五月十三的关帝庙会,这一天也是关老爷磨刀的日子;四十月初四的太平会,秋收后人们有了空闲庆丰收,大唱太平戏,所有的神仙都有份。尤其是正月初七的佛爷庙会,是四大庙会中规模最大的,谌称“万人大会”,盛况空前,庙会上人山人海,锣鼓喧天,热闹非凡,东到半程,西到薜庄,北到沂南,南到苍山,四面八方的人都赶来上香。进香以村为单位,一般的小村都进不起,要组织二百多人的队伍,打着红、黄、蓝、白、黑的五色旗子,敲锣打鼓,远的要走一百多里路,要有怎样辛苦的跋涉,而这样的辛苦,却是许多穷人做梦想去却去不起的。不知佛爷高高在天,享用着人间美味的时候,是否可怜他的这些信男善女,芸芸众生。
逛庙会可不能不看戏,那时基本没有什么文化活动,尤其是穷人,一年能赶几次热闹,看戏能让多少人兴奋的睡不着觉。看大戏时,有钱人家在戏台前搭建起戏棚,里面有桌椅板凳,糖果瓜子,供老爷太太,少爷小姐们享用。翰林家的小姐内眷都坐着官轿前往,有钱人家的家眷坐着二把手车扎成的彩车前看戏,各村的划旱船的,踩高跷的,给兴圣寺的诸神送钱送粮的大车小车都来了,车上的钱粮都是用彩纸扎成的金元宝和五谷杂粮,非常抢眼。因车多人挤发生的吵闹事件时有发生。
名寺里的“名祠”——双忠祠
兴圣寺之所以兴盛,与它所在的位置不无关系。诸满土地肥沃,人杰地灵,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早在晋朝时,颜氏先祖颜盛、颜含代传孝恭,因号其居为孝梯里,唐代颜真卿、颜杲卿的忠烈事迹感天动地,宋朝颜安上持家尚俭,不尚浮华,乡邻仰之,渐积朴素。因号其居为演朴村,即盛公所居孝梯里。更因重修鲁公庙而在历史上写下重重一笔。无论达官贵人,还是文人墨客,到了费县,不能不到双忠祠祭拜.
在兴圣寺的诸多神殿中,双忠祠是最小的,也是最破旧,的但知名度却远远超过兴圣寺,只两间屋,里面塑着颜真卿和颜杲卿的像,刚听说双忠祠在兴圣寺内很惊讶,又为翰墨忠魂祠堂的简陋而不安,兴圣寺墙东就是颜氏故居,拜祭很方便,族人也愿意把他们的塑像放在庙里让人象神仙一样敬仰。颜真卿虽然伟大,但在神仙界里,与以上的几位神灵相比,在人们心中,他们的资历确实浅一些,可以理解。
颜真卿殉国后,唐代时子孙即于故里费县诸满村建庙以资祭祀。由于颜真卿、颜杲卿参与平叛“安史之乱”,胞兄弟七人,堂兄弟四十多人被安禄山所害,还有许多人流离失散不知所终,颜氏家族遭受重创。颜真卿长孙颜琮被安禄山叛军后裔所害,他的长子颜宏式在同州守墓三十年。命令他的儿子:“倘若我死了,你们要回临沂老家,祭扫先人的陵墓。”儿子颜君杰遵从父亲的命令到临沂定居,到五十一代颜安上时,颜氏子孙一直定居于“临沂之西村,即盛公所居之孝梯里”,亦即今费县方城诸满村。
宋元佑六年(1091年),费县知县杨元永经过诸满村,见鲁公庙低矮破旧,决议重加修葺。故上报州府,州府上奏京都,颜真卿十一世孙颜安上自费购地于费县城东建新庙。新庙建成后,诸满的“双忠祠”依然存在,依然有人去拜祭,除了颜氏族人和老百姓,还有许多知名人士,历史上有明确记载写诸满双忠祠的就有两首诗,一是明《陋巷志》记载何格所作的《谒(诸满)二颜祠》“榛棘开祠庙,丹书列弟兄。虎符同出牧,龙衮不知名。报国身俱殒,除凶志未平。虚疑防水曲,汹汹誓师声。”,二是清光绪《费县志》中记载的刘东里所写的《过诸满颜鲁公故里》:“蔓草斜阳吊故居,平原一旅战功余。如何勋业成闲事,只解争传纸背书。”
从诗中可以看到,祠堂开始叫“二颜祠”,因颜真卿谥号“文忠公”,颜杲卿谥号“忠节公”,清康熙费县知县朱约将鲁公庙改称“双忠祠”,诸满的“二颜祠”,也习惯地称为“双忠祠”了。
颜真卿像
兴圣寺与诸满街
兴圣寺的香火旺盛,除了地处名人故里,经济的繁荣也是兴圣寺香火旺盛的原因是之一,在蒙山南部,有一条重要的商旅通道,该路途经费县的汪沟、方城、薜庄、店子、上冶等集镇,东通渔盐海港东口(今日照市岚山头)、青口(今江苏省赣榆县青口镇,)西通山西、内蒙,终日商旅不绝,故有“东西通衢”之称。诸满村就是这条古道上有名的繁华之地、商贸中心。现在,诸满村5000多人,姓氏有100多个,可见当时人口流入范围之大之广。
在棋盘大街上,大小店铺鳞次栉比,一家挨着一家,各个商店生意兴隆。推车的、挑担的、赶牲口的等各式各样买卖人川流不息、人头攒动。虽然店铺多,但来往的人更多,许多店铺经常都“住满了”,这是诸满村名来历之三。夜幕降临后,更是热闹,灯笼与夜色连成一片。各商家伙计招徕客商的吆喝声、小商小贩的叫卖声、骡马贩子的牲口声此起彼伏,通宵达旦,把诸满街变成一个真正的不夜城。那时,人们把诸满称为“二费县”,在费县城买不到的东西,来到诸满就能买到。1934年费县县长任曰嬴赴诸满考察时对诸满社长邵连三赞到:“我的费县城还赶不上你繁华的诸满街!”。诸满街成为南通上海、南京,北到济南、北京等地的货物集散地。
众多的香客让兴圣寺香火旺盛,而寺里的十座神殿,十位神仙还是远远不能满足商人们的需求,诸满是费县盐店总行,掌管全县食盐的运输经营大权。过去运盐主要是靠骆驼、马、驴、骡等牲口、这些盐商往往拥有自己的骆驼队,也时有瘟骆驼的现象,盐商们就筹款在诸满村东修建了一座马神庙,在南面,还有一座观音堂子,西面有一座庙,已没有人知道它的名字,只留下一对石头狮子,后来也不知去向。
名寺名僧——乐真禅师谭心周
兴圣寺之所以声名远扬,除了它是千年古寺外,还和一位着名的僧人有关,他就是刚刚在古迹遗存中提到现仅存的那座和尚塔的主人——乐真禅师,俗名叫谭心周,(1825-1897),方城镇莲汪崖村人。谭心周原无名,家庭出身贫苦,为糊口活命,七岁被父母舍入兴圣寺落发为僧,拜兴若禅师通旺为师傅,取名心周。而村民一般称他“谭和尚”。
据传他未出家时,常常与村中儿童游嬉,双手合掌膜拜,情态逼真,人人奇异,以为日后必作名僧。等到落发入寺,他背诵经文,夜夜未有倦容,深得师父赞赏。但是由于他年龄有效,稚气未退,偶尔回家探视父母,依恋之情甚浓,每不愿回寺。直到父母连连催促,再三呵斥,才不得不返回寺中。父母亡故后,他思念养育之恩,常常站在寺外,南望离寺仅三里的村庄,流泪感叹。有时碰到同胞兄谭敏,更是难分难舍,手足之情,甚于昔日。玩耍之时,天真活泼,完全忘掉自己是个“出家人”,令人见之酸鼻。
谭心周聪明勤奋,在寺中学习刻苦,成为本寺弟子中佼佼者,修炼得“俗情杂念,一尘不染”。他团结爱护众僧侣如兄弟,最后成为兴圣寺乐真禅师。他带领弟子辛勤劳作,在寺里寺外,便栽柏树,不数年,金雀山为之郁郁葱葱。他笃信佛教,却又重视孔学,严格约束弟子,选拔聪明伶俐的徒弟学习儒学,聘请老师讲解孔子的《四书》,《五经》,他的远见卓识在当时引起轰动。其盛德为村民称誉,徒子徒孙80人遍及蒙山前12个寺庙中。谭心周交好地方文人名流,死后,众弟子将他安葬在金雀山丛柏松中,并立塔石祭念。其门下弟子源启等请诸满的翰林庄清吉作墓铭:
降生灵异 现菩萨身 殊相奇表 迥不犹人
法界回翔 天性未漓 根于孝悌 乃真慈悲
卓行谨饬 如守城墉 凝情定性 夕梵晨钟
魂兮归去 遄返西天 得大解脱 离却尘缘
石塔高耸 用表禅师 满山苍翠 掩映参差
这是文人所描写的乐真禅师,他满腹经纶,同样,他的武功也十分了的,在民间,人们更为津津乐道的是他“玩武场”。有钱的人家里死了人,就请和尚去“做斋”,七天一个斋,做到五七三十五天,和尚除了念经,还要演一些节目,类似现在的杂耍。谭和尚技艺高超,打光光叉,他从院子里顶起来转着仍出去,到院子外又接住,光光叉还在转,他骑着“独脚驴”打鼓,过去的“独脚驴”象人踩的高跷那样,人坐在横棍上,两脚夹住竖棍向前蹦,他也是骑着“独脚驴”把小鼓仍出院子,再蹦出院子接小鼓,用的不是手,不是鼓棒,吹笛子,他能用鼻孔吹,吹唢呐一下子吹两个,每到潭和尚表演,场下一片喝彩声。人们都以邀请到,看到谭和尚为荣,除了谭和尚,兴圣寺里还有好几个功夫过硬,颇有名气的和尚,但没有超过谭和尚的,看来,名寺也需要有这些“名僧效应”。
谭和尚还有很多有趣的传说。冬天的一个夜里,谭和尚念经念的口干舌燥,心想:“要是现在能有个新鲜的萝卜吃该有多好!”他心里这么想着的时候,回头一看,桌子上竟然真的出现了一个新鲜的萝卜,有些人说,那可能是人参变的。
以前小和尚每天都要推磨。有一天,他们告诉谭和尚:每天早上他们推磨的时候,就有一个姑娘来帮他们推磨,而且她还领着一群鸡。见识广博的谭和尚告诉他们,等到姑娘再来的时候,用衣服把鸡蒙起来,然后偷偷的将一根线系在姑娘的身上,这样姑娘走到哪里,线就可以放到哪里。后来,谭和尚掀开衣服一看,小鸡全都变成了元宝。他们顺着线走,一直走到北边的大岭子山的一处石缝,发现了一棵人参。他们将人参挖出来放在锅里煮。谭和尚去召集老和尚的时候,煮汤的小和尚经受不住香味的诱惑,一人一勺给喝光了,连刷锅水也给狗喝了。谭和尚非常生气,拿起笤帚就去打小和尚,结果打到谁谁就飞起来,最后谭和尚气的拿笤帚去打狗,结果连狗都跟着飞了起来。
现在,方城已经没有一个人见过乐真禅师了,他的故事却和兴圣寺一样,活在人们心中,久久不能忘怀。
兴圣寺与抗日战争
兴圣寺的毁灭,最主要的原因是抗日,不用说,诸满村在交通要道上,繁华仅次于费县城,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日本鬼子到费县,肯定要在诸满建据点,兴圣寺就是一个非常理想的位置,为了破坏侵略者的企图,人们不得忍痛拆庙。
说到拆庙,不能不提一个人,就在诸满播洒抗日火种的庄达中,庄达中,清末翰林庄清吉的长子,山东五四运动领袖,山东省学生联合会会长,山东各界赴京请愿团学生三代表之一。进京后,又被选为去“居任堂”面见总统徐世昌的六代表之一。在总统面前,他慷慨陈辞,坚决要求政府电告巴黎和会,拒绝在卖国条约上签字。他历数国耻,痛斥国贼,精诚所致,人人动容,连执戟卫士也以巾拭泪。徐世昌被迫应允。
在京期间,曾到北京大学串连山东籍学生,结识了瞿秋白、李大钊等人,受到先进思想的影响,爱国激情不断上升。后任山东省滨县知县,因不满当时的官场黑暗,携带家小回老家诸满,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在兴圣寺的万人庙会上,登上戏台上振臂演讲,历数日军在东北三省的侵略罪行,呼吁广大群众赶紧团结组织起来武装抗日,激奋之时声泪俱下。当时观众如云,听后无不动容。当时消息闭塞,人们不知道日本鬼子是什么,看到庄达中如此激动,还以为“庄大少爷疯了”。庄达中随吉鸿昌将军参加抗日斗争,后居住天津外国租界,隐身做抗日组织宣传工作,经常和吉鸿昌一起去北京参加党的秘密会议。吉鸿昌将军被害后,他不得已回家。还是常在街头巷尾进行抗日宣传,使诸满人在思想深处留下了坚决抗日的概念,1933年庄达中因病去世,年仅42岁,他虽然没有亲自参加故乡的抗日救国,却把这一坚定信念留给他的乡亲,日本鬼子到了费县,为了不让鬼子占领兴圣寺,蹂躏百姓,当时的诸满区长邵泽秀,带领群众拆掉兴圣寺,千年古寺,毁于一炬,可怜焦土!
兴圣寺的毁灭虽然没有抵挡日本鬼子侵略的脚步,但却激起了民众抗日的热情,八年抗战,诸满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和鬼子不懈地斗争,庄家男女老少齐上阵,夫人,儿子,侄子侄女,一家10个共产党员,有的奔赴前线,有的长期做地下工作,为革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人们在怀念兴圣寺的同时,也对庄达中和他的革命家庭表达深深的敬意。
难忘的诸满五中
1958年,在兴圣寺原址上,兴建了一所中学,占地70多亩,是费县第五中学,当地人又称诸满五中,这里的师资雄厚,与当时的县一中不相上下,教师大多来自南方省市,有上海、江苏、安徽、四川等、本省本地区的有济宁市、临沂、莒南、郯城、苍山等,其中也不乏山大,山师大等名校学生,有的教职工后来成为师范学校的校长,县重点中学校长、大学系主任、教授等。
当时的诸满五中有高中部和初中部,周边的乡镇薜庄、胡阳、新桥、汪沟、竹园五个乡镇的学生都到这里就读,受到良好的教育,知识改变命运,从这里走出乡村,走向全国,乃至飘洋过海留学的农民子弟不计其数,或是在重要的领导岗位,或是高级知识分子,或是企业的负责人,就是在农村回家务农的,不是村干部,就是科技致富带头人。尤其诸满一带的学生,上学更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农村五十多岁的人,有很多的高中生,诸满人思想开放,受教育上,男女平等,全县中学中女学生所占的比例,诸满五中应是最高的。许多来方城的人都感叹,这里老百姓的文化程度高,真是想象不到。诸满五中为方城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兴圣寺残留的两处古迹,都在诸满中学校内,一是乐真禅师塔,一是兴圣寺古井,古井边有一棵柿子树,据说有寺就有井,是口千年古井,井口设计的非常科学,雕琢的也很精美,井沿上留下井绳磨下深深的沟痕。柿子树是乐真禅师所植,也有二百年的历史,诸满中学的师生们对塔、对井、对树都有非常特殊的感情,每年,都有很多在五中工作学习过的人到母校“探亲”,他们在禅师的塔前,在古井旁,在老柿子树下,追忆往昔,现在学校的师生已经很习惯这些风景,多年以后,他们肯定也是这些“探亲” 队伍的一员。
如今,诸满中学院西,金雀山上,又有人修建了一座兴圣寺,却没有得到他们想象中的兴盛,如今的三间殿堂,怎么与当年的十座大殿,碑林、塔林,万人庙会,名僧谭心周相提并论,诸满人也感慨地说,如果我们诸满的“孝悌里”古碑别砸了,颜林的古树别都砍了,大古墓别挖了平了,兴圣寺特别是双忠祠别都拆了,那样,该是一个多么繁华的旅游景点呀,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一千多年都过去了,到现在,几乎什么都没有了,当然,这些有人为破坏的,也有历史原因不可避免的,现在想想都很心疼,我们也只有把过去那些人们口头上的文化资料留下,多少年后,让子孙后代都记得,这里曾经的辉煌。
万年寺算得上是峨眉山的母寺了,在峨眉山以普贤菩萨闻名于世之前,便有了这座万年寺启发信心。这座寺院位于峨眉山的半山,上可通于金顶胜境,下可达于清音阁,左右山形环绕,内藏本迹法要。寺院的建设是一个标准的汉传格式,山门进入后,便是天王殿、普贤殿以及
在佛教的禅宗里面,永明延寿禅师无人不知。《灵隐寺志》说他是属于法眼宗的,其实,他倡导祖佛同诠,禅教一致。融法相、三论、天台、华严各宗于一体。持律清严,行道念佛,持密咒,欣往生,有
今日龙华寺与静安寺 今日龙华寺依然巍然屹立,并计划筹建一座上海佛教文化中心国际会议厅。唯静安寺重新扩建,约三、五年后,方能建成新殿楼阁,大放异彩。 海内外佛教徒来到上海参访,几乎都
江南悬空寺大慈岩(图片来源:资料图) 江南悬空寺大慈岩 大慈岩位于建德市南面24公里处。它是一个佛教文化和秀丽山水完美结合的旅游胜地,素有浙西小九华之誉,以江南悬空寺、长谷溪流、全国
门票: 20元/人,1.2以下儿童免费;12月31日撞钟日门票是380元。 开放时间: 07:30-17:00 交通概况: 乘公交33、44、301、307、游3路到何山桥下,步行上桥后沿匝道至寒山寺;或公交9、10、4
【基本信息】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南俊路115号 门票:不详 开放时间:全天 交通:泉州市区内乘坐10路、25路公交车到承天寺站下车即可。 【景点介绍】 承天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中心承天巷对面南俊
门票开放时间: 60元,保险一元(自愿)开放时间:9:0017:00 交通概况: 从大同乘长途汽车到浑源。 景点简介: 位於北岳恒山脚下的金龙峡,距大同市约80公里,这就是我国五岳名山之一的北岳
门票开放时间: 门票15元 交通概况: 白马寺位于互助土族自治县红崖子沟湟水北岸。前往西宁以北40公里的互助土族自治县,可乘西宁长途汽车站的中巴,15分钟一班,票价15元左右,行程1小时30分
门票开放时间: 每周一休息;平日票价5元,节日期间10元。 交通概况: 公交9、10、16、18、24、25、602路可以到达。 景点简介: 在银川古城西南部,有一座著名的寺院叫承天寺,寺内中间一座耸
景点介绍: 法门寺位于宝鸡市扶风县城北约10公里的法门镇,东距西安120公里,西距宝鸡96公里。法门寺因存有流传千年的佛指舍利而闻名于天下,更有多种文物珍宝,是一座罕见的文物宝库,被誉为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