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境内最早的寺庙——淤泥寺

寺院旅游 | 作者: [投稿]

  佛教自东汉由西土印度传入我国,历经数百年,至隋唐时已形成儒教、道教之外的第三大宗教文化。南北朝北魏(公元386-534年)时,幽州(今北京地区)已是佛教聚兴地之一。到了隋唐两代,这里名僧辈出,佛教日益兴盛,达到空前未有的程度,寺庙日增,着名的有白带山云居寺(今房山云居寺)、悯忠寺、淤泥寺(后称鹫峰寺)。

  淤泥寺位于唐幽州城北郊(今百盛购物中心一带),建于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是今西城境内最早的寺庙之一。据《日下旧闻考》记载:"唐淤泥寺,即今鹫峰寺。鹫峰者,唐僧之号也,见唐人石刻心经中。寺在内城西隅。"

  鹫峰寺的规模不大,有山门、两重大殿、配殿及跨院。寺内前殿供奉的旃檀释加接引佛,是用名贵的旃檀木雕刻而成。

  有关佛像的由来,元代翰林程钜夫的《旃檀佛像记》中说:释迦牟尼,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净饭王之太子,生于周昭王二十四年(公元前565年)甲寅四月八日,太子出生第七日,其母逝世升天。至周昭王四十二年壬申,太子已十九岁,因痛感人世间生、老、病、死,而放弃太子位出家修行,至周穆王三年癸未,终修成正果,在佛陀伽耶菩提树下"成道"。穆王八年辛卯,因思念母恩,于是升天为母亲说法。优填国王无法相释迦牟尼佛祖,于是用旃檀木刻佛像,目捷连尊者怕佛像刻得有缺陷,就用神力将32名工匠升至天上,仔细观看佛祖,往返三次才把像刻得跟佛祖一样,待佛像返回人间时,优填国王率臣民亲自迎接。同年,如来佛祖下至人间,旃檀佛像躬身迎佛祖。佛祖为旃檀佛像摩(佛教语,指佛在授法时用手抚摩受法弟子头)授法说:我灭度(佛教语,指圆寂之意)千年之后,你前往震旦(古印度对中国的称呼),广利人天。于是,旃檀佛像居西土印度1285年、龟兹68年后,来到中国,先后在凉州、长安、江南、淮南、燕京、汴京、上京等地近千年。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世祖忽必烈迎佛像至皇宫万寿山仁智殿(位于今北海白塔山),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迎奉大圣寿万安寺后殿(今妙应白塔寺)。

  明时,佛像居万安寺140余年后移奉庆寿寺(即西长安街北侧的庆寿双塔寺,金代建。1954年拓宽西长安街时拆除)。嘉靖十四年(1535年),庆寿寺失火,佛像移奉至鹫峰寺,供于前殿。

  清康熙四年(1665年)又移奉至弘仁寺(位于文津街北侧三零五医院),另铸一铜制如来佛像还供于鹫峰寺。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寺为火焚,最古之旃檀佛像已失去。"

  旃檀释迦如来佛像高五尺,站立状,做工精美。最奇妙的是佛像在寒暑晨昏之际,能变幻不同的色彩。明万历年间,慈圣太后拨黄金,以饰佛身。

  鹫峰寺后殿供奉一尊卧佛,故鹫峰寺又俗称卧佛寺。寺在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重修,并立御制碑于寺中。寺前有街,因寺得名为卧佛寺街。1956年,扩建复兴门内大街,将卧佛寺街并入,寺中部分殿宇拆除。1972年1月,在复兴门门洞原址处建北京市城区第一座立交桥--复兴门立交桥,鹫峰寺残留殿宇全部拆除。1974年10月,复兴门立交桥建成通车。

您可能喜欢: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