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万年寺

寺院风貌 | 作者: [投稿]

乐山万年寺,四川峨嵋山历史最悠久的古刹之一,相传为汉代采药老人蒲公礼佛处;东晋隆安五年(401)创建时名普贤寺;唐乾符三年(876)慧通重建,易名白水寺;宋称白水普贤寺;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重修时,神宗赐额“圣寿万年寺”,沿称至今;万年寺为峨嵋山八大寺庙之一,全国重点寺院之一。

  

 乐山万年寺

  乐山万年寺

 

  现有雄伟的山门、弥勒殿、观音殿、般若堂、毗卢殿、无梁殿、巍峨宝殿、大雄宝殿、钟鼓楼、行愿殿,其间还有花园、亭榭、水池等,该座园林式的寺院已成为峨眉山最大寺院。

  原有殿宇七重,规模宏大,几经兴废,现今只剩一座明代无梁砖殿。寺内右侧有一长方形水池,相传唐代僧人广浚曾在池边为李白弹琴,遂有李白千古传颂的《听蜀僧浚弹琴》诗,诗日:“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后人曾在白水池畔建立廊亭为之纪念,上置木牌,刻“大唐李白听琴处”。

  无梁砖殿后侧有著名的“行愿楼”,内供万年寺三宝:佛牙、贝叶经和御印。佛牙为明代国外友人所赠,据科学家鉴定,为古代剑齿象化石。贝叶经为明代暹罗(今泰国)国王所赠,上书梵文(古印度文)《法华经》。御印为明神宗朱翊爻赐建无梁砖殿时所赐。

  寺中碑刻众多,最著名的为宋代书法家米芾手书的“第一山碑”。

  《中国名胜辞典》、《中国风景名胜辞典》及一些佛教书籍中都有记载。

  白水池中,山影斜横;寺外红叶,迎秋放飞。是水似风,白水秋风。“白水秋风”自然佳景,被清代文人谭钟岳誉为古“峨眉十景”之一。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朱德、陈毅、贺龙三元帅在工作之隙,先后来到万年寺赏兰品茗,著名的峨眉山“竹叶青”茶叶就是由寺僧创制,陈毅元帅在寺中取名的;目前,寺院还有茶山约20亩。

  1980年,邓小平视察峨眉山时,7月8日下榻于该寺巍峨宝殿厢房二楼的12号房间。

 

乐山万年寺  

 

  乐山万年寺

 

  万年寺创建于东晋,时名普贤寺,唐僖宗时慧通禅师重建,更名白水寺;宋代易名白水普贤寺;明代神宗皇帝朱翊钧御题“圣寿万年寺”,简称万年寺,为峨眉山最早的六大古寺之一。

  晋隆安3年(公元399年),道安门人慧远之弟慧持,以“欲观瞻峨眉,振锡岷岫”,辞远入蜀,不久上峨眉山创建普贤寺。唐僖宗时(公元887—888年),慧通禅师来山驻锡,以山形象火,寺院屡建屡毁,改“三云二水”压抑火星,将普贤寺改为白水寺,牛心寺改名卧云寺,中峰寺为集云寺,华严寺为归云阁,华藏寺为黑水寺。(黑水寺建在今黄湾乡黑水村的二逗岩上,已废,与金顶的华藏寺是两个寺院)

  宋太平兴国五年,寺僧茂真和尚奉诏入朝,太宗赐诗嘉奖。归来后,重兴六寺。朝廷派张仁赞赐尚方金三千两,铸普贤铜像供奉寺中,易名白水普贤寺。普贤铜像通高7.85米,重约62吨。佛像高3.64米,趺坐于大象背之莲花座上。莲座高1.39米,直径2.22米。六牙白象四足各踏一莲花磴。普贤菩萨遍体贴金,头戴双层金冠,雕饰精巧。

  明嘉靖十三年,别传禅师铸铜佛大像三尊,置寺之毗卢殿,铸铜钟三口,最大的一口悬挂圣积寺(现移至报国寺山门对面),小的两口分别安放在毗卢殿和永延寺。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明神宗朱翊钧为母亲慈圣皇太后祝寿,诏令住持台泉整修寺院,并赐金,筑砖殿罩于普贤铜像之上,题额“圣寿万年寺”。

  现在的万年寺是1954年人民政府拨款修复的。有大雄殿、巍峨殿、行愿楼、斋堂。这座山门、弥勒殿和里面的毗卢殿、般若堂,是1986年修的。1991年又重建了左边的幽冥钟

  楼,右边的鼓楼长廊和围墙,成为峨眉山规模最大的寺庙。在国内有较大的名气。

 

 

  

 乐山万年寺

  乐山万年寺

 

  无梁砖殿

  原名无梁殿,因其全部为砖结构,才被称作无梁砖殿。它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是万历皇帝为母亲祝寿所建。全殿高17.12米,面阔15.79米,进深16.06米。上呈半圆形中空穹窿顶,下为方形底座,形似蒙古包,象征天圆地方。殿壁、殿顶,甚至门楣额枋、斗拱、窗棂皆为砖砌。该殿重檐雕甍,环匝绣棂琐窗,门阴刻有全蜀山川形势、云栈剑阁以及水陆途程等等,美丽无比。殿内的四面墙壁上,万佛围绕。内壁下部有二十四个佛龛,每个佛龛内放有铁铸的佛像;内壁中、上部砌有横龛道,也放有许多的小佛像。穹窿殿顶上,绘着四位飞天的仙女,分别抱着琵琶、箜篌、芦笙、笛子,形象生动,色彩鲜艳。殿顶四角和正中,立有五座白塔,中间的一座较大,四角的较小。殿顶四角还饰有狮、象、鹿等瑞兽。有人说,若把无梁砖殿视为一个巨大的塔座,那么,无梁砖殿的整个造型就是一个巨大的金刚宝座式塔。

  

 乐山万年寺

  乐山万年寺

 

  普贤铜像

  在无梁砖殿内有一尊普贤铜像。相传,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四川地方官员多次向皇帝上奏说普贤菩萨在峨眉山现相。笃信佛教的皇帝便下诏指派工部官员前往成都,专门督造普贤菩萨骑六牙白象的铜像。该铜像分段铸好,南运三百余里,铆接而成,供奉在无梁砖殿。这尊铜像高7.35米,重62.1吨,造型为普贤菩萨坐在六牙白象背上的莲花宝座之上。只见,普贤菩萨头戴五佛金冠,上嵌六颗宝珠,比一般菩萨更加华贵美丽。头向左微斜,双眉清秀弯曲,两眼含神平视,鼻小口端,腮部丰满,两耳佩环,颈戴项圈,胸垂珠饰。上身垂直端坐,身着披肩,环系彩带,胸部半露。双腿盘曲,坐在莲花宝座之上,庄重之间,又显自然。双臂弯曲,手执如意一只。莲花宝座为金色,高1.3米,宽2.53米。莲花宝座下,一头白色大象,俯首贴耳,目光下视。鼻低垂,六只长牙外伸,四蹄平站于四朵莲花之上。普贤菩萨端坐在莲花宝座之上,俨然一位贵妇,雍容华贵,典雅端庄。这尊铜像体量之大、造型之优美、比例之匀称、形态之逼真、工艺之精湛,出自一千多年前,实在令人叹服,堪称国宝。

  

 乐山万年寺

  乐山万年寺

 

  万年寺三宝

  万历金印

  万历金印。长宽各13厘米,正中筹刻“普贤愿王之宝”六字,上方刻楷体“大明万历”,左边刻“御题砖殿”,右边刻“敕赐峨山”。明代穆宗朱载厚的孝定李皇后,年轻时久未生育,曾经派人到峨眉山白水普贤寺(今万年寺)宋代普贤骑象铜像进香求嗣,许愿若怀男婴,定为菩萨穿金,重修庙宇。不久,李皇后怀孕了,生下朱翊钧,被立为太子。万历元年,朱翊钧登基为神宗,尊号其母为“慈圣皇太后”。他们母子对普贤菩萨的感激之情异乎寻常,不时赏赐白水普贤寺。寺下方曾经有座小巧的慈圣庵,就是专门用来存放慈圣太后和万历皇帝赐品的,而今改建为客舍了。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白水普贤寺罩护普贤铜像的木阁毁于大火。次年,慈圣太后赐金重修,僧人台泉仿印度热那寺建无梁砖殿庇护铜像,于1601年7月竣工。适逢慈圣太后60大寿,神宗亲自题额“圣寿万年寺”,从此该寺改名为万年寺,同时还赐了这颗御印。因是帝王赏赐,虽为铜质僧人亦尊称为金印。

 

  

 乐山万年寺

  乐山万年寺

 

  佛牙

  万年寺内藏有“佛牙”一枚,长1.28尺,重6.5公斤,是明代嘉靖年间斯里兰卡的僧人所俸。相传,释迦牟尼涅磐后火化,全身都变成了细小的舍利子,只有牙齿完整不化。而事实上,据专家考证,这枚牙齿并非释迦牟尼的牙齿,而是剑齿象的牙齿化石,距今已有二十万年的历史了,颇为珍贵。

 

  

 乐山万年寺

  乐山万年寺

 

  贝叶经

  用梵文将佛经刻记于生长在印度热带雨林中的贝多罗树叶之上的一抨>经书,书长50厘米、宽12.5厘米,共246页,上书《佛经》69777字,为《尊益阿含经》全部经文。具有“不柱虫,不霉变,不千碎”等特点。

  此文物为缅甸国王所赠,据《峨山志》等古史料记载:大明嘉靖年间,高僧别传大师去缅甸参学。精勤研究佛学十载。受到缅甸国王的尊重。并拜别传为国师,别传慧德圆满返回时。国王将此“贝叶经”御赠别传,保存于峨眉山。视为佛门珍品。

 

  

 乐山万年寺

  乐山万年寺

 

 

 

  乐山万年寺

 

  乐山万年寺

 

您可能喜欢: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