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寺

寺院风貌 | 作者: [投稿]

  历史沿革 寺院胜景 当今住持 法务法事 交通通讯

  [历史沿革]

  云台寺,位于豫鄂两省交界处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顶,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一四七八年)。

  太白顶又称“白云山”,海拔一千余米,悬崖峭壁直插霄汉,云蒸霞蔚真貌罕露,林木葱茏,山岚谷雾,莽莽苍苍。相传白云顶上,原有石拱道观一座,道士四人,清朝隆年间,四川紫微山宗林寺临济宗大和尚端德云游至此,见群山崔巍,灵光彻天。一日登顶,目相地貌而流连忘返。天色即晚,道士不允进观内歇息,乃备坐于观外石上。当夜风雪交加,奇寒无比,及至天明云霁,道士见端正襟危坐闭目未醒,而周身热气蒸腾,四近无雪,方知其为得道高僧,遂迎入石房供齐拜之为师,并立誓言弃道皈佛。端德即为四道剃度传戒,请经授法,至其彻悟教义,方分授法号,曰圆明、圆真、圆智、圆法,令圆明居留白云山、圆真下桃花洞分别开基筑山,而携圆智、圆法归蜀。

  圆明原为当阳县令,为官清正;圆真举人出身,学识渊博。经苦心经营,相继建成二寺。上曰“普化寺”,中国禅宗临济宗白云系即肇基于此,世尊华光端德为开山始祖,圆字辈演派为第二代祖师。继经各代宗师劝化创业,保安、朝阳、石佛、卧龙、罗汉、法佛、桂泉、观音、龙潭等三十余座佛寺先后面世。鼎盛时期在寺僧有僧尼多达六百余人,其中造诣深厚者赓续不断。或国内外建校请学,或海外授徒,或名山入定,或隐幽著书。同治年间寂安和尚奉诏人宫诵经,钦赐千佛袈裟、金钩玉环、赢得镇山之宝。清末以来,京、渝、沪、穗诸大都市,白马、少林、九华、普陀等古刹乃至印、缅、新、泰、日、美、马来、印尼及港澳等国家或地区许多名寺院,均不乏白云系法脉与其再传弟子

  云台禅寺由清至今历经沧桑,期间屡有兵患匪祸此来彼往,至一九四九年,除石观外佛寺成为废墟。一九八九年,住持性墨法师、印诚法师率僧尼居士化募集资、艰苦劳作,历时七年,耗资百余万元,云台寺六大殿堂终于竣工,依次为天王殿、玉佛殿、大雄宝殿、卧佛殿、观音殿、毗庐殿。

  一九九六年冬,政府修通水帘寺至白云山之盘山公路,车辆可直抵禅寺略下之小淮井。桐柏山历来圣贤大德有海学参祖、海底坐祖、肉身不坏极印、内含神通摩诃、大法直信志和尚、白马寺海法主丈、香港如修法师等等。

  [寺院胜景]

云台寺

  现在的云台禅寺古朴肃穆,青砖黄瓦飞檐雕甍,殿内大小塑像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山上有曲折的“十八扭”、“一线天”、“龙官庙”等胜迹。山顶有祖师殿与大雄宝殿,殿内供奉极乐诸佛;山顶还有卧虎石,昂首蹲座,状如猛虎。太白顶峡谷内有桃花洞、观音洞、锣鼓洞、牌房洞、霹雳闪电洞等五个石洞,景致殊胜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