袈裟是什么?千佛衣能穿吗?万万穿不得

袈裟是什么?千佛衣能穿吗?万万穿不得

袈裟是什么?

  袈裟,梵语काषाय,转写kāṣāya,巴利语kasāva,本是一种草,由这种草汁染色就成“赤褐色”,引申为“不正色”。因为,僧衣常常用袈裟草汁染色,所以,僧衣后来就称袈裟。僧衣袈裟,又称染色衣、坏色衣、浊色衣、杂色衣、不正色衣、不纯色衣、不艳色衣,也称粪扫衣、杂碎衣、田相衣、福田衣等。

  袈裟,最初是捡自人们丢弃在坟墓间的衣服,或是捡拣自人们丢弃在垃圾堆中的衣服,经过清洗,缝制而成一块长方形的裹身大布,因此,称“粪扫衣”、“杂碎衣”。早期印度人的衣服,其实,就是一块布。现在的袈裟,也是一块布,还是保留这个传统。

  或有信徒供养布料,经过染色,以破坏正色,目的是去除贪爱,所以,称“染色衣”。或将整块布料,有意切割成块,破坏其美观,目的也是看破物欲,再缝合成一块大布,这就是“杂碎衣”。

  后来,佛陀看到成块成块的水田,就教阿难尊者将布料剪切成一块一块,如田畔阡陌形状,然后,缝制成一块长方形的布,而得名田相衣、福田衣。(见《四分律•第四十》)田地种植粮食以养生命;袈裟田相,象征僧人是人天福田,又譬喻袈裟可养慧命。

  《佛本行集经》中记载,悉达多太子“弃舍五欲,为求道故,出家入山,远离亲族,剃发染衣,思惟苦行。”这里说到,佛出家时,穿“染色衣”。

  最初,佛律规定僧衣只有三件,“只蓄三衣”。佛教传入中国,由于气候寒冷关系,僧人除了三件袈裟外,还添加内衣。后来,原有的“三衣”成了僧人的礼服,参加法会、念经拜佛等特定场合时才穿,僧人平时则穿另外制作的僧衣。

  我们现在的袈裟,虽然,仍保留田相、长方形的一块大布,但是,布料的质量、颜色和来源,已不是原来的粪扫衣、染衣。然而,在教界基本得到默认。

千佛衣能穿吗?万万穿不得

  近现代,有个别僧人穿着“绣满佛像的袈裟”,称“千佛衣”,用虚云老和尚的话说就是“大违因果”,引莲池大师的话讲则是“其过可胜言哉?”印光法师听闻,就直截了当批评“罪该万死矣!”

  《十诵律》第41卷中记载:“一切青黄赤白黑五种纯大色衣,不得着。除其纳衣。”佛在世时,僧人不准穿青、黄、赤、白、黑纯正色的袈裟。不穿一种颜色做成的袈裟。纳衣,就是由多种颜色的布料拼凑做成的袈裟。老和尚,自称老纳,就是因为穿这种“纳衣”而自称。

  莲池大师在《正讹集》第一条中,警告说:“近世袈裟上,遍绣诸佛,云千佛衣,此讹也。佛像止宜顶戴在首,负荷在肩而已。悬挂胸膈,已涉亵慢。况罗缀一身,自腰膝而下皆佛也,其过可胜言哉?”

  《印光文钞三编卷四》印光法师在答慕西和尚时,呵责说:“千佛衣,即贤劫千佛所制之衣,即吾人所搭之五衣七衣祖衣。无知之人,绣佛像于衣上,则罪该万死矣!愚人不知罪过,反以为荣。又复绣龙绣花,以堂堂比丘,而学女人派调。其人之资格,已半文不值。”在印老看来,僧人披着绣龙绣花的袈裟,都是不应该。

  《虚云和尚自述年谱》中,虚老告诫说:“现在云居山藏经楼,毗卢佛身上披的绣佛袈裟,是上海众居士送我的。上面绣有千佛,世人多呼为千佛衣。这种做法,和这名称都不妥,大违因果。一般僧人穿上这样的千佛衣就海会,我向来反对。每逢传戒时,都宣布千佛衣不合法。”

  《贤愚经》中说:“染色之服,皆是三世贤圣标式。”“染色之服”袈裟,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一切贤圣的标准制服。又《大方等大集经》第58卷中说:“此袈裟染衣,一切过去诸佛常所加持。”后人据此,称“染衣”为“千佛衣”。如印光法师所说,五衣七衣祖衣,即是“千佛衣”。不是袈裟上绣有佛像,名“千佛衣”,千万不要误解。

  开凿于北魏和平年间的云冈石窟第18窟主像,身披刻有佛像的袈裟。专家考证,这尊主像是以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为蓝本雕刻。拓跋焘,是“三武灭佛”的第一武。之所以,在他披着的袈裟上刻满佛像,用意在于让他好好向佛忏悔。然而,其袈裟的三分之二部分没有佛像,即肚子以下部分没有佛像。

  看到夸张的艺术雕像,看到雕像身披刻有佛像的袈裟,你也制作一件绣有佛像的袈裟来披一披,你难道是要效法太武帝灭佛不成?穿衣也是有学问的,不可不了解。

原标题:【正如说法】千万不可披千佛衣

转自微信公众号:纽约佛住寺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