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人」,禅法就是「人」的修行方法,禅法是要把苦恼的「人」提昇为有智慧的人;故太虚大师说:「人成即佛成」。因此,请诸位不要把「佛」神格化、神道化,应该把他当成人中的完人;完美的、完成的人格,就是佛。许多的禅修者,不但把佛神化了,同时也把自己神化了,甚至把禅的修行神道化了。
其实以人的角度、人的立场来修行禅法,是最健康的;如果用神的角度、观点来修行,那不是佛教所讲的禅法,而是其他的宗教,我们称之为神教。
神教所信的是神祕现象或神祕经验。所谓神祕的现象,是让不可能的事成为可能,不知道的事让你知道,还没有发生的事你能预知,或是让你看到光、花、景色、神、鬼、菩萨、佛,或者让你体验到生理上产生变化。而将这些现象蒙上一层神祕色彩的解释,那都不是真正的禅法、佛法。然而,佛教徒的禅法裡有没有这种经验呢?会不会发生宿命通和天眼通?也可能有!但是一位真正的禅修者不会重视它,也不会表现它。
二十多年前,我有一位英语很好的在家弟子,有一次一位说英语的喇嘛到台湾弘法,需要他担任翻译的工作,但因为这位喇嘛用的是西藏腔调的英文,不容易听得懂,所以他很紧张,深怕翻译有问题。于是在前一天晚上他就祈求说:「喇嘛是活佛,一定要让我听懂你的话!」当天晚上睡觉就做了一个梦,梦见喇嘛在他面前出现,说:「放心啦!你一定可以翻译的。」说完还对他点点头。
这位弟子醒来之后很欢喜喇嘛託梦给他,一早起床后就找到喇嘛顶礼感谢,喇嘛看著他顶礼觉得茫汒然,不知是何事?只见他说:「你昨天晚上託梦给我,叫我放心。活佛,你替我加持了!」
喇嘛说:「喔!这样子啊!好!好!」
请问诸位:喇嘛是否真的託梦给他了?也许有人认为没有,但是喇嘛并没有否认,不管如何,我认为不否认是比较好的,否则那位弟子当天的翻译大概就会有问题了。如果我是前例中的那位喇嘛,我会在那位翻译人员做完翻译后告诉他:「你真聪明,反应真好,翻译得这么好。你认为我夜裡託梦叫你放心,这是你的善根。那天晚上实际上我很累,也在睡觉,但是你能得到这种信心上的反应,是你的善根。」如此一来,就是回到人的立场,没有把自己神格化。
作为一位禅修者,如果一定要开悟才算是参禅得利、受用,则参禅、打坐的人应该是很少了,因为真正能够开悟的人,在比例上是非常少的,但是不开悟是否也要修行?修行是否有用?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站在人的立场,在紧张、混乱、恐慌、兴奋、愤怒等情况下,不会有正确、明智的决定、判断;心神不宁、精神恍惚以及不知所措,在这些情形下会更容易做错事、说错话,甚至于犯罪而发生「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事情。
禅修者能经常保持身心的冷静、平稳、安定,在身心安定、平衡而非气急败坏的情况下,我们所观察到的自己及环境,都比较中肯、正确,如此一来,参禅打坐的第一步功能,就能得到了。
禅修者如果能够经常使自己保持平稳的心态,在任何事情、状况发生的时候,都能保持心情的安宁、平定,就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危险。因此,站在人的立场,学打坐还是有用的。
既然是生而为人,应该要求自己成为一个人,像一个人。人有人的责任、人格,在任何事情发生时,首先要回到人的位置。
前天有一位太太来见我,她说:「师父,我很后悔嫁给我的丈夫。在结婚之前,他好像还不错;结婚以后,每天很晚回家,花天酒地、吃喝嫖赌样样都来,说是为了做生意,我不相信,怎么可能天天如此?」
我问:「你怎么办?」
她说:「因为先生如此,所以我就回娘家了。」
我问:「你准备离婚了吗?」
她说:「还没想到。」
大前天也有一位先生来见我,他的生活,受鬼神的操控指挥,这股力量使得他失去了自我,他问我:「怎么办?」
我对这两个不同案例所给的答案是一样的,就是回到人的位置。
我对那位太太说:「你要回到人的位置,你现在身为人家的太太、媳妇、妈妈,就把一个太太、媳妇、妈妈的角色做好,这是人的位置。至于你的先生,你也把他回归到人的位置上,人性是有弱点的,饱暖思淫欲,对这些人性中所有的负面倾向,你能改善就予改善,否则当求自保。」
至于那位被阴间的鬼神指挥的先生,我则对他说:「你要回到人间,你是人,不要听鬼神的指挥。」
他说:「十八年来,我经常在做任何事情时,都有鬼神或神灵,事先告诉我会发生什么事,甚至会有很多的神灵告诉我相同的情况,而且都很准,结果真的就会发生,让我不得不信。」
我说:「不要听他的,回到人间来,你不要还没有死就已经变成鬼了。孔夫子说过『敬鬼神而远之』;鬼神是有的,他们讲的话可能是对的。可是很多人没有鬼神告诉他们任何事,也过得很快乐;而你有鬼神帮忙却过得很痛苦,真是何苦来哉。」
他说:「师父,这十八年来我从来没有办法脱离他们,我能脱离吗?」
我告诉他:「不要去碰他们!」
他说:「有时候他们是从耳朵裡告诉我的。」
我说:「听到了,装作没听到。」
他说:「但是事情会发生。」
我说:「不管他是否告诉你,事情要发生的就会发生,不发生的就不会发生,你为什么一定要听他的?」
他说:「如果不听他的,我会倒楣。」
我说:「你现在听他的就已经很倒楣了,不听他的,最多也是倒楣!」
这就是站在人的立场、观点来处理人的事。
站在人的立场,与人相处要有慈悲心,也要有智慧。慈悲心就是要包容人、同情人、原谅人。有智慧则是要认识人,不仅仅是认识人的表面背景,还要深入认识人性。人性,可好可坏,可善可恶,因为环境的影响,就会有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现象。
环境包括一个人成长的背景和过程,因此一个人的坏,有其原因和道理,我们不要用瞋恨心来看他,要以慈悲心来对待他,但是也要知道人性之中有这些缺点。
前天我在录製「大法鼓」的节目时,有人问我一个问题:「佛法讲慈悲、忍辱,如果有人专门欺侮你,你就让他欺侮吗?有人专门佔你便宜,你就让他佔吗?有人专门鑽法律漏洞,看似不犯法,却对社会製造困扰和混乱,像这样,做一位佛教徒是否应该原谅他?」
这个问题的答案,还是要站在人的立场来看,我是人,他也是人,我希望自己和对方都是一个正常的人。因此,依照法律处理,应该让他受处罚的就处罚,应该让他坐牢的就坐牢。除此之外,还要想办法让他能够改过,所以,不是作为一个佛教徒就是让人家欺侮的。
我们要站在人的立场、观点来提昇自己,肯定自己。当你有烦恼、困扰的时候,或在自己做了错事或犯了错误时,要先回到以人的标准、人格要求自己,来对待这些烦恼和困扰,人性之中总有缺点或劣根性,需要时间来改过。
一般人虽然不会杀人、放火,心中却有一些矛盾常常发生,有些不该说的话会说,不该想的念头会想,甚至于不该做的事,偷偷摸摸还会做,这是人的习性,有的是从小就养成,也可能是在过去世就有的习惯。这些习性就随它去吗?
不!还是要回到人的原点,将这些坏习惯转变成为人的立场、人的基本和人的标准上。因此,应该要求自己是人,不要被人说:「你这个人心中有鬼!」其实心中凡是烦恼妄动的时候,都不是人,都是鬼,离开人的标准的起心动念、举手投足和出言谈话,也都是鬼。若能从鬼的偏差点回到人的立场来,即可渐渐像前面所提到的那位先生,不受鬼的影响而从鬼道回到人间。
诸位虽然没有遇上鬼,心中却有黑暗面、阴暗面,这也等于是和鬼打交道,一定要再回到人间,回到人的立场,这就是禅法的修行。
而且能够肯定自我是人,做好自我肯定之后,也要从人的立场看所有的人,肯定他人也是人,不要把人当成畜生。即使人的性格之中有畜生的习气、鬼的性格在内,也希望帮助所有的人,都能够回到人的基本点上,把这些偏差纠正、导正过来,这就要靠禅的修行的力量。
禅的修行不仅仅是观念的,一定还要加以练习。如果仅仅是观念上的,可能当有境界出现时就没有办法掌握住自己,所以一定要常常练习打坐;打坐能使你的心更安定、更清楚、更明朗,更能够瞭解自己、帮助自己、改正自己。
(一九九六年四月十三日,法鼓山社会菁英禅修营联谊会开示)
《安士全书》是“善世第一奇书”,超古超今,诚为传家至宝。全书共分四部,包括戒杀之书《万善先资》;戒淫之书《欲海回狂》;《阴骘文广义》;《西归直指》。前三种书,虽教人修世善,而亦具了生死法。《西归直指》虽教人了生死,而又须力行世善。诚可谓现居士身
每个人晚上睡觉时,从他躺在床上到真正睡着,中间起码有5到10分钟的时间。而对普通人来说,这几分钟,基本是在妄想与昏沉当中度过。这样带着妄想睡觉就容易做梦,引起睡眠质量越来越差。而学佛的人,懂得珍惜时间,把握当下。
弟子众等,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今于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投诚忏悔:
我住在乌敏岛时,有一只狗跑到我那里去;而在戒律中出家人是不准养狗的,所以我也只是把一些吃剩的食物丢给它吃。有一次,我有事情要处理,于是把门锁上后就离开。隔天,当我把门打开时,它很快的从里面冲出来。我忽然间想起自己把它锁在屋内,之后四处查看,却发
一个人对事情不论是好是坏、是对是错,嘴里不要乱说,肚子里明白就好。嘴巴叨叨不休,无事也会变成有事,最后总是会害到自己。那些没事叨叨的人切要注意,这样最会惹事。
佛教不是偶像崇拜者,如果要说佛教有崇拜的话,那么,他是崇拜智慧的宗教。在佛教初创期,佛教没有佛菩萨像,仅雕刻莲花、轮宝等作为佛法的象征。佛陀圆寂前曾经留言,我死之后要依法不依人,一切以佛法为最高。但是佛弟子们从内心尊重他的人格,
现在有的家庭不和,一天到晚总是吵架,就是因为过去生中造了太多恶口的业所招感的。对于恶语伤人这种恶业,有的人会拿直爽来做挡箭牌,还有的人会说自己刀子嘴豆腐心,说“我这个人就是心直口快,有什么就说什么”,这些其实都是借口。
吸烟,我们是不允许吸的,好像僧人戒律当中没有规定,但是有没有相应的呢,比如我们这种五辛,吃肉吃五辛,这些扰乱心性,断大悲种性,我们修学菩提道,这些都是根本。所以,菩萨戒里规定食肉、食五辛,都是不允许。辛辣的东西增长欲望,而且,吃了辛辣的东西,
世尊在《观经》第九观跟我们开示: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有八万四千好。讲“八万四千相好”,这是就大乘而言。讲“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种随形好”,这是就小乘而言。事实上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佛为什么有如此的相好光明?这是“修因感果”,还是不离开“
这没有什么可疑惑的。睡和醒,这是我们妄念的产物,实际本质上都是一样的。白天的清醒仍然还是在梦中,所以白天和夜晚做梦,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但往往睡眠的时候,我们的第六意识处在一种休息状态,然而我们深层意识、独头意识还在起作用。所以我们如果透过念
现代人的生活,样样都是快速的。乘的是快速度的飞机、船只及车辆,用的是快速运作的工具及机械,吃的是速制的快餐,连结婚、离婚也都是闪电式的。
所谓“老僧入定”,是指在定中不会有情绪,但是在平常生活里可能还是会有情绪,不过这个情绪不会浮动。一个有修行的老僧,在情绪还没有浮动之前,他心里已经有感觉了,当有了感觉,他会用方法不让情绪浮动。
有只小鸟问它的父亲:“……人类优于我们吗?他们比我们生活得更幸福吗?”大鸟说:“他们或许优于我们,但是他们没有我们生活得幸福。”“为什么呢?”小鸟疑惑不解。“因为在人类的心中有一根刺,这根刺无时无刻的在刺痛他们,折磨他们。他们为这根刺起了一个名字,管
人生在世,发愿是非常重要的,有愿生命才有方向。在佛法中,有人发求人天福报的愿;有人发出离六道轮回的愿;最殊胜的,是发为了利益有情我愿早日成就佛陀的智慧慈悲之愿。那么,发愿后怎样才能做到不忘初心,不偏离目标呢?这就需要时常给予自己提醒,坚持不懈地
什么是更有意义的事?不仅学佛是为了解脱,世人忙来忙去,也是为了解脱。挣钱是为了从贫困中解脱,成家是为了从单身状态中解脱。佛法所说的解脱,是解脱轮回,解脱生死,这才是究竟的解脱。仅仅从现象看,人们会觉得青春、爱情、财富、事业都值得追求,如果解脱了
我们应该如何协调人际关系,跟大家结欢喜缘呢?首先要知道,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在今天这个社会,朋友之间,可以反目成仇;兄弟姊妹,可以为了分财产,打得头破血流;父子之间、母女之间,有时候也非常冷漠;还有师长和弟子之间,以及其他的很多关系,
送你一句话: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你得不到,就不要它了,这叫放弃。今天很多人有这个毛病,他明明是放弃,还美其名曰“我已经放下了”。我告诉你,佛教讲的“放下”不等于放弃。什么叫放下呢?记住了,在拥有中超越。就是在你拥有的时候,能够超越它。
为什么不可得?过去的已经成为过去,未来的还没有来,现在的呢?念念不住。你留得住你的念头吗?留不住。那不就结了嘛!
你们觉得应该吗?这一刻你已经有分别心了,已经不叫布施了。布施,并不是觉得他穷才去帮助。布施是干啥?是培养你的慈悲心和奉献的精神。当然,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先前就知道他在骗你,这时候你不给就不给吧,给了心里难受,何必呢?还有一种,给了以后才知道
都已经无所住了,你还想干什么?你这就是有所住,而没有无所住。那要怎么办?无所住亦无所住嘛!你已经无所住了,却还想着该怎么办,那就说明你还是有所住,没有到无所住。
我们做事情要有效率,但并不是急着追求效率,面对工作的态度是「要赶不要急」。在可利用的时间之内,衡量自己的能力,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以这种心情来处理事情,就不会有太大的负担,因为着急没有用,忧虑、担心、恐惧不仅无济于事,反而给自己造成更大的压力。
愚痴有广义的,也有狭义的。广义的愚痴,是泛指所有一切烦恼;而狭义的愚痴,是指观念、看法或思想上的问题,也就是不明因果、不信因缘,或是因果颠倒,甚至于不相信有因果和因缘。
我曾经在日本电视上看奥运转播,在一场游泳比赛里,有位俄国选手是世界纪录的保持者,在他的隔壁泳道是位日本选手。抵达终点的时候,以一秒之差,这位日本选手竟然战胜了俄国选手,成为新的世界泳王。后来,日本电视台访问这位日本选手:“你知道上次的世界冠军就在你的
身体在哪里,心就在哪里;身体在做什么,心就在做什么;手在做什么,脚在哪里,你的心就在哪里——身心不可分离,身心一致。例如:
何谓烦恼?烦者烦热,恼者恼乱,烦热恼乱身心,是为烦恼。就是这烦恼,令多少人痛苦不堪,又令名少人为它葬送性命。亦是这烦恼,导致尢穷无际的生灵,长劫沉溺于三途,头出头没漂泊于苦海,无始无终流浪于生死。
谈到佛教,首先要了解“佛”。我们现在所知道的佛专指释迦牟尼佛。他降生于公元前六二三年,族姓乔达摩,原名悉达多,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国王净饭王的太子。针对当时印度种姓和阶级划分的不平等现象,看到众生遭受生、老、病死苦痛,为了打破社会不平等现象和救度苦难众生
如如不动,了了常知,知一切境相本空本幻本不可得,一切具足,一切圆满,众生本具,法尔如是。见一切境相不住着一切的幻相,明了知道一切的境相皆是灵知空性所显现的幻影。看到境相影子的当下,不着影子而要认取镜子,在境相当下不取幻相而认取知道明白显现幻相的灵知。
所说的居士的名称,就是居家修道之士。居士的实质:就是敦睦人伦,竭尽己分,防止邪恶,心怀诚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修行世间善法,来建立基础。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普愿自他,同出生死。能够如此,才可以不辜负居士这个名称。
此大神力,由我谛观四大无依,妄想生灭,虚空无二,佛国本同,于同发明,得无生忍。这种大神通之力,这种事事无碍的境界,是怎么来的呢?都是我在因地的时候观察“四大无依”,这个是他的重点。他观察广大的虚空,观察整个虚空当中的色法,这个地水火风,都是缘生无性。
不是说我们观了无常观、观了因缘观就能够放下,但至少比较淡薄。一个人,只要你内心过得去,你能够跟自己沟通,做起来就比较容易了。所以,理论的基础,不表示我们马上做到,但是你能够说服自己。你只要心中理论通得过去,你再勉强自己去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就相对容易。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