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立晚报》黄旭初专访
忙人的时间最多,越忙时间就越多
黄旭初
(以下简称黄):
您近年来在国内外宣扬佛法,又积极地筹建法鼓山中华佛学研究所,但您又有那么多的著作不断问世,请问您是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拨出时间来写作呢?
圣严法师
(以下简称师):
「忙人的时间最多」,越忙时间就越多!我们不要因为忙,就觉得没有时间来写作。我想我写作的速度算起来是蛮快的,像寻常五万到十万字的著作,大概一个月可以写一本,但若是学术性的作品,可能就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像是我在日本留学时所写的硕士、博士论文
(编案:圣严法师的硕士学位是以两年的时间完成,硕士论文为《大乘止观法门之研究》,而博士学位则是以四年完成,博士论文为《明末中国佛教ソ研究》。这在当时的日本,一个中国人能在四年内完成博士学位,可谓空前)
。而回国以后一些单篇的文章,由于资料比较充分,而且形式上也较为自由,所以写起来就比较快。我想我过去看的书比较多,对我帮助很多,很多各种常识性的书都看,因此应用起来自然较为方便。
从瑞士来的神秘信件
黄:在国内的佛教界里,拥有博士学位的法师不多,不知您在日本修习博士学位时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您又如何度过难关?
师:我在做任何事情时,都会全心地投入,去把它做好,但是,我并不急。你说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当然有了,比方说,我在写博士论文的时候,就重修重改了三次,指导教授认为不行要重新改写,我就重写了三次,但我认为重写三次也很好啊!因为在重写的过程中,我却得到更多的东西。
此外,我在留学修博士时,经济上也发生了困难,而当时台湾的佛教界也有人攻击我,说我会还俗啦,要大家不要供养我之类的话。我想,那也是一种「逆增上缘」吧!那时,我的经济状况真的陷入困境,几乎无法继续读书了,那怎么办呢?我就念「观世音菩萨」,后来真有了感应,很突然地,我收到了一封从瑞士寄给我的信,信上说有人要支援我读完博士,问我需要多少钱,而以当时在东京修博士的研究生需要的学费和花费来算,大概一年需要一万五千美金,而我想,我只有一个人,平常没什么花费,只要一半,七千五百美金就够了,所以,我就回了信去,而对方也就真的支援我读完博士四年的花费。一直到现在我还不知道对方是什么人,但我想应该是中国人
(编者案:现已确认为沈家桢居士)
,而有了经济的支援,当时就很够用了,甚至还有剩余的,所以,当时也买了很多书。
我想我是遇到贵人吧!
当时,我的指导教授叫作坂本幸男,他对我影响很大,当我告诉他「没钱了」,无法继续读书时,他告诉我两句话,他说:「衣食之中无道心,道心之中有衣食。」他甚至表示,必要时带我到各地寺院去化缘,这也给我很大的启示与鼓励。
后来,我在修完第二年的博士课程时,我的指导教授坂本幸男去世了,我又面临了一个困境,因为没有人指导了,如果中途要换指导教授,可能就要重头再来。所以,我又念「观世音菩萨」,结果,又有了感应。当时,有两位教授,一位叫作金仓圆照,他是日本学士院的学士,相当于我国的中央研究院的院士,学术地位很高的,另一位叫作野村耀昌,他们看过我的论文计画和资料后,都表示愿意担任我的指导教授,并安慰我、鼓励我继续写下去,所以,我觉得我是遇到了「贵人」吧!
黄:您在主持佛研所这么多年也是当过很多人的「贵人」吧?
师:不知道我是不是当了人家的贵人啦!我只是尽我的力而为,我想,不要做人家的仇人就好了!
佛教自古就重视环保
黄:您最近极力地在倡导「环保」的观念,不知这样的理念和佛法有无相关?
师:环境保护佛教从古就在做,在释迦牟尼佛的时候,就非常地讲究生活环境的整齐、清洁、卫生,在佛教的戒律、经典里头,都可以看到要保持生活环境的清洁、整齐、卫生、简单朴素和自然生态的保护,连植物都需要保护,因为佛陀之所以出家,就是因为看到了动物互相残杀,例如人拿着弓箭射鸟,这也就是他最初所产生的悲天悯人的心啊!所以说,环保是我们佛教从古老一向在做的事。如果某个地区,做清洁卫生检查时,寺院一定是会拿第一的,如果连寺院在清洁检查都不能拿第一,那这个地方就更糟糕了。寺院一定是清洁的,从厨房、 厕所到床铺都得非常清洁才对。特别是寺院是吃素的,所以也就比荤腥来得干净、卫生。
心灵环保更重要
而佛教除了环境的保护外,也讲究心理卫生,我们叫作「心灵环保」,提倡「心灵环保」这是新的名词,是要让大家听得懂,但是我们老早就一直在做。所谓「心灵环保」是说因为我们的心被污染了,以至于环境也被污染了!如果我们的心不受污染,环境也会跟着不会受到污染!因为心灵是指导身体的,我们的行为是和心连在一起的,所以每一个人的心念的改变,就能改变一个个人、一个家庭,甚至一个社会。所以,心念的改变才是更重要的。
黄:目前具体的作法有那些?
师:我们自己在物质环境上做的工作蛮多的,例如垃圾分类、垃圾回收。化垃圾为黄金,比如我们用果皮、菜叶来作为堆肥;纸张、纸片都收集起来作为再生纸;塑胶、罐头、玻璃瓶收集起来送回工厂,这些都是可以再用的。另外,我们尽量不用或少用保丽龙的东西,我们是用不锈钢的碗盘和筷子。同时我们正在提倡少用塑胶袋,而改用购物袋,购物袋是用布做的袋子,相当好,一个购物袋可以用很久,但随身携带时只有一条手帕那么大,而打开的时候可以装很多东西,像你这个包包(指着笔者随时所带的小型提包)就可以完全装进去。但收起来却只有手帕那么大小的体积。而且,我们现在提倡少用这种纸(指盒装的抽取式面纸)而最好用手帕,因为手帕用过可以洗啊!而这种面纸却用过了就丢掉了。另外在能源方面,我们尽量用太阳能,少用瓦斯、电来取暖、烧水,现在我们有六台太阳能的机器,就在屋顶上,现在全寺住众五十多人洗澡,百分之六十以上就是用太阳能的热水,不仅用来洗澡,也洗碗筷及衣物,但是它的温度并不是很高,下雨的时候温度就低了,但它的确为我们节省了很多能源。
少烧香,节约丧葬
此外,我们也提倡「少烧香」,因为烧香一方面是污染空气,一方面是浪费资源,要烧的话,烧比较高级一点的,因为香的作用是在于安神、在于消毒,但我们一般人烧的香既没有安神作用,也没有消毒作用,而只是制造烟雾,制造环境的污染,制造香灰而已,这并不是很好的事。现在,农禅寺虽然也烧香,但烧得很少,而且尽可能地不烧。也鼓励外面来的信众少烧香。过去,有的人来寺里烧香,若点一支,觉得不够诚心,要点三支,甚至点燃一把!这样一烧,整个房子里都是烟。还有,我们不烧金纸,这在佛教的仪轨中本来就没有的。
同时,我们现在也鼓励以佛教的仪式来举办丧葬,不要铺张,而要节约,一方面是节约能源、物资,一方面是把有用的钱节省下来,改做社会福利的慈善事业,以及弘扬佛法的事,我们现在正普遍鼓励,只要真是我们的信徒,都一定能做到,不会说大排长蛇阵啦!用乐队来送丧等等!否则,我们就不帮他们做七期内的助念,不为他们念佛送往生。我们也教亡者亲属好友随同念佛,我们有一位法师去指导他们,让他们自己念佛,因为那才是最有用的。
放生新观念,征收养狗税
另外,我们也在「放生」的观念上作改良,不是盲目地放生,而是在做保护野生动物的工作,还有抢救被人买下来,已经受伤的动物,将它送到动物园。现在的台北市立动物园里,由我们农禅寺花了一百多万元做了几座笼子,收留那些受伤的鸟,已经残废的就留下来,可以飞的在恢复健康之后,再送回自然。同时,对于在街头流浪的「野狗」,我们也在向政府、民间呼吁,「养狗」要好好地考虑,如果养了就不要把它丢掉,但有些因为狗主人死掉或其他原因而流落街头的狗,则希望政府或保护动物的慈善机构能给予收容,而后转送给其他爱狗的人。同时也希望政府能够立法,养狗需要受到限制,养狗要收「养狗税」,你既然养得起狗,就应该可以缴得起税,以养狗税来保护野狗、收容野狗,呼吁社会大众,不要丢弃畜养的家犬。一方面养狗的人减少,同时也不让它们在街头繁殖,自然野狗就没有了!而且,已经捉到的野狗,你不要杀啊!而要把它结扎,或将母狗、公狗分笼养,这样等它们老死之后,就没有流浪街头的野狗了!我们农禅寺也曾提供一些经费给野犬收容所,让他们保护、维持野犬的生存以及工作人员的生活。像这些都是我们在环保方面所做的具体的事情。
法鼓山不是寺院,而是教育机构
黄:目前法鼓山中华佛学研究所的筹建进行得如何?有无遇到什么困难?
师:法鼓山方面进行得相当顺利,虽然工程还没有开始,因为山坡地的开发需要经过许多法令及技术的监督、检查、审核程序。目前还在台北县政府,但已经开过两次审查会议。各方面对我们都蛮支持的,从一开始的教育部到内政部,现在在县政府,各级长官对我们都很支持,因为他们晓得我们的目的是一种社会福利教育事业。而且当地的居民对我们也很欢喜,他们都主动来给我们指导、协助。其间也有一些原来不是佛教徒的人,因为我们的法鼓山,而使他们变成了佛教徒。
原来我们自己的计画是五年内完成,但由于我们对办山坡地开发的手续完全不清楚,现在大概要延长一些时间,我们当然是希望早一点动工,早一点完成,但是着急急不来,急也急不得,急也没有用,总是要水到渠成才行。去(一九九一)年春天我特别为了法鼓山的建设去大陆考察访问一些古建筑,今年夏天,还会到日本去看一些古建筑、古庭院,将来法鼓山的建筑,不是寺院建筑,而是研究所,是一个教育机构,但因为研究所本身是我们佛教办的,所以我们会有佛教的气息,以及修行的活动。
黄:这个佛教办的研究所,学位教育部承认吗?
师:当然,和其他宗教办的学校一样,教育部尚没有承认我们的学位。
真不知道力量到底在那里?
黄:那您如何看待这样的事情?
师:教育部没有承认合法是不合理的,因为现行法令上没有依据,而且教育部似乎也没有要把它变成合法,所以,我们在跟教育部协商、要求时,教育部每一个人都对我们很好,但问题是在法令上不能想到办法。应该是有办法的才对。
现在因为政府的牵制很多,像这种事,不是一个人可以决定的问题,目下的民主政治也跟过去不太一样,不是一个人就能做主的。但是,我认为他们应该主动地为我们解决问题。我们这个研究所的师资、设备,和我们招考进来的学生水准及课程的训练都非常扎实,并不逊于外国的大学,即使国内大学的课程也不见得有我们这么扎实,老师也不见得有我们多,我们的师资阵容非常的坚强。所以,我们还在争取,我想这是时间迟早的问题啦!我们已经争取了十多年,到现在也没有争取到。
现在立法委员里也有很多人学佛,我跟他们谈过,他们也准备替我们做些事。也不是只替我们,而是替整个宗教界。我想我们也不是只有等待,还是得继续不断的努力争取,向行政主管争取、向立法机构争取。因为,在和各方面的接触经验中,似乎每一个单位都觉得他们的力量很小,立法院觉得力量很小、教育部也觉得力量很小,但真不知道力量到底在那里?
(一九九二年三月二十三日《自立晚报》刊出)
《安士全书》是“善世第一奇书”,超古超今,诚为传家至宝。全书共分四部,包括戒杀之书《万善先资》;戒淫之书《欲海回狂》;《阴骘文广义》;《西归直指》。前三种书,虽教人修世善,而亦具了生死法。《西归直指》虽教人了生死,而又须力行世善。诚可谓现居士身
每个人晚上睡觉时,从他躺在床上到真正睡着,中间起码有5到10分钟的时间。而对普通人来说,这几分钟,基本是在妄想与昏沉当中度过。这样带着妄想睡觉就容易做梦,引起睡眠质量越来越差。而学佛的人,懂得珍惜时间,把握当下。
弟子众等,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今于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投诚忏悔:
我住在乌敏岛时,有一只狗跑到我那里去;而在戒律中出家人是不准养狗的,所以我也只是把一些吃剩的食物丢给它吃。有一次,我有事情要处理,于是把门锁上后就离开。隔天,当我把门打开时,它很快的从里面冲出来。我忽然间想起自己把它锁在屋内,之后四处查看,却发
一个人对事情不论是好是坏、是对是错,嘴里不要乱说,肚子里明白就好。嘴巴叨叨不休,无事也会变成有事,最后总是会害到自己。那些没事叨叨的人切要注意,这样最会惹事。
佛教不是偶像崇拜者,如果要说佛教有崇拜的话,那么,他是崇拜智慧的宗教。在佛教初创期,佛教没有佛菩萨像,仅雕刻莲花、轮宝等作为佛法的象征。佛陀圆寂前曾经留言,我死之后要依法不依人,一切以佛法为最高。但是佛弟子们从内心尊重他的人格,
现在有的家庭不和,一天到晚总是吵架,就是因为过去生中造了太多恶口的业所招感的。对于恶语伤人这种恶业,有的人会拿直爽来做挡箭牌,还有的人会说自己刀子嘴豆腐心,说“我这个人就是心直口快,有什么就说什么”,这些其实都是借口。
吸烟,我们是不允许吸的,好像僧人戒律当中没有规定,但是有没有相应的呢,比如我们这种五辛,吃肉吃五辛,这些扰乱心性,断大悲种性,我们修学菩提道,这些都是根本。所以,菩萨戒里规定食肉、食五辛,都是不允许。辛辣的东西增长欲望,而且,吃了辛辣的东西,
世尊在《观经》第九观跟我们开示: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有八万四千好。讲“八万四千相好”,这是就大乘而言。讲“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种随形好”,这是就小乘而言。事实上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佛为什么有如此的相好光明?这是“修因感果”,还是不离开“
这没有什么可疑惑的。睡和醒,这是我们妄念的产物,实际本质上都是一样的。白天的清醒仍然还是在梦中,所以白天和夜晚做梦,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但往往睡眠的时候,我们的第六意识处在一种休息状态,然而我们深层意识、独头意识还在起作用。所以我们如果透过念
现代人的生活,样样都是快速的。乘的是快速度的飞机、船只及车辆,用的是快速运作的工具及机械,吃的是速制的快餐,连结婚、离婚也都是闪电式的。
所谓“老僧入定”,是指在定中不会有情绪,但是在平常生活里可能还是会有情绪,不过这个情绪不会浮动。一个有修行的老僧,在情绪还没有浮动之前,他心里已经有感觉了,当有了感觉,他会用方法不让情绪浮动。
有只小鸟问它的父亲:“……人类优于我们吗?他们比我们生活得更幸福吗?”大鸟说:“他们或许优于我们,但是他们没有我们生活得幸福。”“为什么呢?”小鸟疑惑不解。“因为在人类的心中有一根刺,这根刺无时无刻的在刺痛他们,折磨他们。他们为这根刺起了一个名字,管
人生在世,发愿是非常重要的,有愿生命才有方向。在佛法中,有人发求人天福报的愿;有人发出离六道轮回的愿;最殊胜的,是发为了利益有情我愿早日成就佛陀的智慧慈悲之愿。那么,发愿后怎样才能做到不忘初心,不偏离目标呢?这就需要时常给予自己提醒,坚持不懈地
什么是更有意义的事?不仅学佛是为了解脱,世人忙来忙去,也是为了解脱。挣钱是为了从贫困中解脱,成家是为了从单身状态中解脱。佛法所说的解脱,是解脱轮回,解脱生死,这才是究竟的解脱。仅仅从现象看,人们会觉得青春、爱情、财富、事业都值得追求,如果解脱了
我们应该如何协调人际关系,跟大家结欢喜缘呢?首先要知道,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在今天这个社会,朋友之间,可以反目成仇;兄弟姊妹,可以为了分财产,打得头破血流;父子之间、母女之间,有时候也非常冷漠;还有师长和弟子之间,以及其他的很多关系,
送你一句话: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你得不到,就不要它了,这叫放弃。今天很多人有这个毛病,他明明是放弃,还美其名曰“我已经放下了”。我告诉你,佛教讲的“放下”不等于放弃。什么叫放下呢?记住了,在拥有中超越。就是在你拥有的时候,能够超越它。
为什么不可得?过去的已经成为过去,未来的还没有来,现在的呢?念念不住。你留得住你的念头吗?留不住。那不就结了嘛!
你们觉得应该吗?这一刻你已经有分别心了,已经不叫布施了。布施,并不是觉得他穷才去帮助。布施是干啥?是培养你的慈悲心和奉献的精神。当然,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先前就知道他在骗你,这时候你不给就不给吧,给了心里难受,何必呢?还有一种,给了以后才知道
都已经无所住了,你还想干什么?你这就是有所住,而没有无所住。那要怎么办?无所住亦无所住嘛!你已经无所住了,却还想着该怎么办,那就说明你还是有所住,没有到无所住。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