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娑婆世界念佛,西方七宝池中就生莲花一朵,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就会带着莲花来接引我们。在我们最初发心念佛的时候,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中就会有莲花生出来了。你越精进,莲花就开得越茂盛;如果你懈怠了,莲花就枯萎了。
《弥陀要解便蒙钞》:“古有可久大师,常诵法华,呼为久法华。元佑八年坐化,越三日还,谓人曰:‘吾游净土,见诸胜境,与经符契。此间修净业者,华萼皆已标名。标金台者,一成都广教院勋公,一明州孙十二郎,一可久。标银台者,明州徐道姑。’言讫复化。徐道姑亡,异香满室。孙十二郎亡,天乐鸣空。”
《要解便蒙钞》中给我们介绍,有一个可久大师,专门诵《法华经》,被称为“久法华”。元佑八年,本来已经坐化了,但是三天之后,他死而复生了。
他说:这几天我坐禅的时候神游净土,见到极乐世界许多殊胜的境界,跟经文完全相符。我们这个世界修净土法门的人,极乐世界就有一朵莲花,而且莲花台上都标了名字。所以大家要相信,只要你想往生,也在念佛,极乐世界就已经有你的莲花了,而且标了名字。
“标金台者”,这里举了三个人:一个是成都广教院勋公;一个是明州(今宁波)孙十二郎;第三个就是可久大师自己,这三个人都得到金台标名。“标银台者,明州徐道姑”,就是宁波的徐道姑。
说完,又坐化了。三天后死而复生,其目的就是为了给大家讲这件事情,讲完了就又走了,说明他生死自在。
后来果然如此。徐道姑去世的时候,异香满室;孙十二郎去世的时候,天乐鸣空。都有这样的瑞相,证明可久大师讲的确实是非常真实的事情。
《净土圣贤录》:“越国夫人王氏,宋哲宗从父荆王之妻,导诸妾婢,专修净土。后有一婢,无疾而逝。其夕夫人梦婢致谢:‘幸蒙训责,得生净土矣。’夫人曰:‘西方可至乎?’婢曰:‘可。’遂导夫人。
顷之见一大池,中有莲华,大小间错,或荣或悴。夫人问其故,婢曰:‘世间修西方者,才发一念,此中便生一华。勤惰不同,荣悴亦异。’……夫人问曰:‘我当生何处?’
婢导之行。可数里,见一华台。金碧辉煌,光明洞然。曰:‘此夫人生处,乃金台上品上生也。’既悲喜交至。其年遇生日,晨起秉炉焚香,望观音阁而立。诸眷方趣前为寿。视之。则已立化去矣。”
有一位荆王夫人,她引导诸妾、婢女专修净土,其中有一个婢女很懈怠,荆王夫人就非常严厉地批评她,说如果再这样的话就要赶她走。这个婢女非常惭愧,于是精进念佛,后来无疾而逝,先往生了。
有一天晚上,夫人梦到这个婢女向她致谢:“幸亏蒙夫人您的训责,现在得生净土了。”
夫人问:“西方可至乎?”意思是说现在能不能带着我去西方看一看?当然,这是在梦中。
婢女说:“可以。”就带着夫人到了西方。后来见到一个很大的池子,应该就是七宝池。中间有大大小小的莲花,有的莲花很茂盛,有的快枯萎了。
夫人问:“这是什么原因呢?”
婢女回答说:“世间修西方者,才发一念,此中便生一华。勤惰不同,荣悴亦异。”你只要念佛想往生,才发一念,极乐世界七宝池中就生一朵莲花。当然,还要看你是精进还是懒惰,莲花就会茂盛或者枯萎,有这样的差别。
夫人又问:“我应当生在何处呢?”
这个婢女就带着她走,走了有数里,见到一个华台“金碧辉煌,光明洞然”,说:“此是夫人生处,乃金台上品上生。”夫人悲喜交至。
这一年夫人生日的时候,早上起来拿着香炉焚香,望着观音阁,对着观音菩萨而立。因为是夫人生日,眷属们都来为她祝寿,而她就一直对着观音阁站在那里。后来走近一看,才发现她已经站着往生了。
从这个公案我们也可以知道,世间修西方者,只要一念的发心,想往生,念佛,极乐世界便生一朵莲花。如果你懈怠了,或者退心了,莲花就慢慢枯萎了,或者消失了;如果你又精进,它又会更繁茂。所以,这要看我们自己的修行。
《安士全书》是“善世第一奇书”,超古超今,诚为传家至宝。全书共分四部,包括戒杀之书《万善先资》;戒淫之书《欲海回狂》;《阴骘文广义》;《西归直指》。前三种书,虽教人修世善,而亦具了生死法。《西归直指》虽教人了生死,而又须力行世善。诚可谓现居士身
每个人晚上睡觉时,从他躺在床上到真正睡着,中间起码有5到10分钟的时间。而对普通人来说,这几分钟,基本是在妄想与昏沉当中度过。这样带着妄想睡觉就容易做梦,引起睡眠质量越来越差。而学佛的人,懂得珍惜时间,把握当下。
弟子众等,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今于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投诚忏悔:
我住在乌敏岛时,有一只狗跑到我那里去;而在戒律中出家人是不准养狗的,所以我也只是把一些吃剩的食物丢给它吃。有一次,我有事情要处理,于是把门锁上后就离开。隔天,当我把门打开时,它很快的从里面冲出来。我忽然间想起自己把它锁在屋内,之后四处查看,却发
一个人对事情不论是好是坏、是对是错,嘴里不要乱说,肚子里明白就好。嘴巴叨叨不休,无事也会变成有事,最后总是会害到自己。那些没事叨叨的人切要注意,这样最会惹事。
佛教不是偶像崇拜者,如果要说佛教有崇拜的话,那么,他是崇拜智慧的宗教。在佛教初创期,佛教没有佛菩萨像,仅雕刻莲花、轮宝等作为佛法的象征。佛陀圆寂前曾经留言,我死之后要依法不依人,一切以佛法为最高。但是佛弟子们从内心尊重他的人格,
现在有的家庭不和,一天到晚总是吵架,就是因为过去生中造了太多恶口的业所招感的。对于恶语伤人这种恶业,有的人会拿直爽来做挡箭牌,还有的人会说自己刀子嘴豆腐心,说“我这个人就是心直口快,有什么就说什么”,这些其实都是借口。
吸烟,我们是不允许吸的,好像僧人戒律当中没有规定,但是有没有相应的呢,比如我们这种五辛,吃肉吃五辛,这些扰乱心性,断大悲种性,我们修学菩提道,这些都是根本。所以,菩萨戒里规定食肉、食五辛,都是不允许。辛辣的东西增长欲望,而且,吃了辛辣的东西,
世尊在《观经》第九观跟我们开示: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有八万四千好。讲“八万四千相好”,这是就大乘而言。讲“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种随形好”,这是就小乘而言。事实上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佛为什么有如此的相好光明?这是“修因感果”,还是不离开“
这没有什么可疑惑的。睡和醒,这是我们妄念的产物,实际本质上都是一样的。白天的清醒仍然还是在梦中,所以白天和夜晚做梦,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但往往睡眠的时候,我们的第六意识处在一种休息状态,然而我们深层意识、独头意识还在起作用。所以我们如果透过念
杂念是病,佛号是药。我们无始劫来,被无数妄念所缠绕,不可能初始念佛便能将杂念剿灭,这得经过一个刻苦精修的过程,方能太平。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问:轮回是看不见的,应如何理解呢?济群法师答:轮回,其实是内心迷惑的显现,根源就在我们的心。换言之,在我们的凡夫心中具有六道众生的心理特质,当这些心理外化后,便呈现出流转轮回的种种状态
修习依止法,能为学人带来哪些殊胜利益呢?《道次第》总结为九点。1.得近佛位:如法依止善知识,能使我们迅速接近佛果。
现实中,不少佛子对“解脱”一词心存偏见,似乎这就是“自了”的代名词。当我们说到解脱时,许多人会觉得这个目标似有小乘之嫌。因为我们是以大乘自居,以菩萨学人自居,理应以利益一切众生为己任,而不仅仅是追求个人解脱。
佛,就是觉者,意味着生命的彻底觉醒。反过来说,众生就是迷者,是处在颠倒迷惑的状态。但我们不必气馁,因为佛陀已经告诉我们转迷成悟的方法。佛陀出现在这个世间的最大贡献,就是发现每个众生都具有觉悟的潜质,具有自救的能力。
禅修所做的,就是帮助我们培养正念,把心带回到当下。这样,我们才能从情绪和妄想的缠缚中脱身而出。如何才能把心带回当下?佛教中,最基本的修行就是戒定慧,又称三无漏学,也就是三种导向智慧的途径。其中,又以戒为基础,所谓由戒生定,由定发慧。
佛法以缘起看世界。这就告诉我们,每种想法和情绪既非无中生有,亦非一成不变,而是在特定因缘和观念引导下形成的。错误的观念,正是负面情绪产生的土壤。
所谓无明,就是看不清自己的内心,看不清生命的真相,看不清那些此起彼伏的念头是什么时候生起,又是什么时候占据我们的心。
很多人都在说,今天是一个浮躁的时代。这种浮躁表现在哪里?不在别处,就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在我们当下的心理状态。
《楞严经》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谓一切圣贤,能转万物,不被万物所转,随心自在,处处真如。我辈凡夫,因为妄想所障,所以被万物所转,好似墙头上的草,东风吹来向西倒,西风吹来向东倒,自己不能做得主。
修净土法门,我们都会念佛。但念佛是为了求什么呢?我们很多时候会说“为了求平安吉祥”。很多人到庙里拜拜、念念,说为了家里都好,也为了自己消灾免难。
古人说:“勿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人到年老时,百般痛苦,耳不聪,眼不明,四肢无力;吃不得,睡不得,行不得;这种苦处,年轻人是不晓得的。我年轻时和你们一样,看见老来呆,总不愿意,说话他听不到,眼泪水和鼻涕,看见就恶心,怕和老人一块住。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这回玉佛寺打禅七,真是因缘殊胜,各方信心男女居士们这样踊跃地来参加,种下这一成佛的正因,可说是稀有难得。
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我们学习《净行品》文殊菩萨的教言“善用其心”,就是要懂得善自护念和护念他人。
丛林里,其中一棵树长得比其他同类来得高大,就可以说这棵树“出类拔萃”;山岳在群山中显得高峻特出,这也算是“出类拔萃”。人群里,才华出众,优点很多,不同于一般的人,也是“出类拔萃”。
说到吃饭,有人为饱腹而食,有人为美味而食,修行人则是为维系色身、借假修真而食。
修习止观,在住处条件讲,须住在较寂静的地方。最初修习止观的人没有一个寂静住处,从无始以来本自散乱的心就很难调柔静定。
我们吃饭时也要检查自己的心态:是带着贪心在吃?还是带着嗔恨心在吃。吃饭原始的目的只是为了生存,为了我们的色身得以维持。
现在的社会,尤其令人感受到这种身心不调和的状况。因为身、心不得调和,所以造成社会不调和,这都是恶性循环的病态。
《楞伽经》上说:“大乘诸度门,诸佛心第一”。也就是说,在所有的法门当中,在十方诸佛所说的法要当中,都强调如何调心,如何制心,如何明心,在修行当中这是第一位的。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