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业力?接受业力而非承受业力

明海法师:何谓业力?接受业力而非承受业力

  所谓的业力,如果以正向思维来看,其实就是我们来娑婆世界之前给未来的自己所设定要挑战的功课。比如这辈子需要学习“与金钱之间的关系”。目标确定了,冥冥之中就会有股力量牵引你来做这方面的功课。

  而“业力牵引”是普遍的佛教理念。在过去,大家对人类心理活动的研究没像现在这么细微,普遍相信“做好事就有好报,做坏事就有坏报”的因果。当然这个理论肯定是对的,就像我常说的一个道理:学佛的你,这辈子遭受到了恶报,可能直接想到是因为上辈子八成做了坏事。

  但是,在这种莫名的愧疚跟赎罪的心态下,就选择甘愿的忍耐与承受。但大家可能不知道,“被惩罚”并不是因果的重点,重点是要找到内在的根源,也就是上辈子是什么信念让你做了坏事?而非单纯的忍受恶果。只有解决恶念的根源,才能让我们摆脱恶行,也就不再重蹈覆辙。

  我举一个具体的例子:这辈子贫穷,因为上辈子悭贪不肯布施;或者是非法占据人家财物。这是简单的因果道理,但我们通常都只看到这一层因果,明白导致贫穷是因为上辈子偷人家东西,伤害了别人,所以这辈子就得到了报应

  但更重要的是,因果是极为庞大的数据,以及错综复杂的计算结果,光看到这一层还不够,你还要再往前推敲:“那上辈子为什么会偷人家东西?为什么会小气?为什么会舍不得布施?”去思索这些现象的根源,才会有机会真正的解决恶念、恶行,也才能帮助你如实地摆脱贫穷。

  我们面对事件的态度,如果是接受,那当然没有问题;但消极??受就值得我们好好思维了。若只是消极的去承受,除了能够以“这是应得的报应”来稍稍安慰自己不要怨天尤人之外,实质上来说,其实没多大改变。

  回到事件本身,如果我们再往上一层看,上一辈子舍不得布施,或者是上辈子去偷东西的起心动念是出在哪里?大家先别给自己压力,我们就当作智力游戏来思考看看,会有哪些可能性?

  有没有可能是害怕贫穷?万一身无分文还能活下去吗?

  或是看到别人有而我没有,于是想要据为己有?

  还是面子问题?宁可为了拥有而干坏事,也不能因为没有而被嘲笑?

  抑或反正注定一事无成了,就破罐子破摔吧?

  不管哪个,都是来自内心的匮乏。就像我看见个东西觉得喜欢,但这么贵不见得买得起;就算买得起,反正现在四下没有人,把它偷回去还省一笔。白白得到了一个高级品……

  重点来了,就算拥有了这些,也许你会窃喜一阵子,但并不会因此而真正的富裕,也不会有真的幸福。你有的只是短暂的满足。然后因为短暂的满足消失了,就周而复始的追求,就像毒瘾一样。

  接下来,你需要看到这种瘾头的本质,其实是来自于内在的不充实、不自信、自卑、无价值……等等信念,才会想要从外在得到弥补内在的不满足。但这两者之间并不是对等的,完全没有可比性。不管物质也好、精神也好、感情也好,想要填补既有内心的匮乏,只是揠苗助长。就像汽车没油你拿水去加,油箱也能满,但车子跑不了,你还拼命往油箱加水,终究导致故障。因此,当念头能够转过来,能看到这些,想要改变就没那么困难,痛苦当然也就没有那么强烈了。

  我们一次次的成长,藏在一关关的功课里,这并不是坏事。生命要成长,修行要进步,都要经过一些重要环节。比如你偷东西被逮到时,或者是被冤枉,关到牢里了,你会觉得难堪、痛苦、倒霉。但只有在那个环境里面,才会看到自己所要做的功课,也许在牢里那个环境,就是能够让你开悟的环境。

  平常我们都太忙了,忙到根本没有时间好好的观察自己。但我们的内心是很渴望找到自己的,却又没有勇气面对自己的内心,那么,这个微妙的生命就会创造出一个环境,强迫自己去面对。说这些也许比较难以体会,但这个法界的确存在着一种力量,引领人们明心见性,不断地开智慧,不断地创造并遇见更好的自己。有趣的是,这个力量也是来自你自己。接受它,改变它,就升级;承受它,不理它,就留级。你要选哪一个?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明海法师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