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关于七珍、舍利佛牙的记录,说明了“应县木塔辽代文物整理组”首先肯定应县木塔有一双佛牙舍利。第二,对应县木塔出土的佛牙舍利进行了认真鉴定。因为“应县木塔文物整理组”是根据国家文物局安排成立的,由中国历史博物馆和山西文物局共同组成的,负责整理与研究。组长史树青是一位与启功、杨仁恺、徐帮达齐名的我国“四大文物”鉴定专家。新中国成立后史树青和其他同志一起受命筹建中国历史博物馆。他是当代著名学者、史学家、文物鉴定家、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考古系研究生导师、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证书,已被公认为中国文物鉴定界泰斗。1973年由毛主席、周总理特批,史树青操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赴日本及欧洲展览。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2005年6月2日播出《访文物鉴定家史树青》。成员傅振伦是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学识渊博,著作颇丰,是当今为数不多的能在众多领域取得突出成果的著名学者之一。成员毕素娟女土是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著名的辽史学家,对辽代文物及印刷史之论著甚多。成员冯鹏生是我国著名的书画装裱修复学者,文物界誉为“活国宝”,写出共计50万字的两部理论著作。中央电视台电视专题片《人物》改编的《书画修复国手——冯鹏生》一书中详细介绍了冯鹏生的人生之旅。以上足以说明应县木塔佛牙舍利的结论是国家级鉴定,是权威性定论。
北京荣宝斋、书法大师徐之谦同时也为应县木塔七珍、佛牙舍利出具了证明。现在和应县木塔七珍、佛牙舍利并存的有一张荣宝斋徐之谦漂亮、工整,楷书书写的证书。内容如下:
一九六六年夏季,木塔四层主像胸部木骨架的方形凹槽内,出六曲银盒,内盛七宝与舍利佛牙。
佛教七宝亦称七珍,诸经大同小异,木塔的七珍是金(币)、银(片)、铜(币)、香泥(饼)、水晶(玻璃)、沉香(木)、松香(珠)。佛舍利俱指释迦牟尼遗骨。牙上镶嵌之细小珍珠、玛瑙即舍利。
1980年2月1日
该证书上有六枚篆刻印章,从右到左,分别是“山西省应县木塔文物所”、“徐之谦”、“识字农夫有道僧”、“王学春”、“荣宝斋修复”、“山西省雁北地区文物工作站”。
徐之谦一直在荣宝斋工作,从事书法篆刻、编辑和创作,出版发行多部作品,在国内书法界名家中占有一席之地。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十块浮雕的标题文字出自徐之谦之手,为北京“宋庆龄故居”书写了竖碑,中国邮票公司还发行徐之谦篆刻作品邮票。周恩来、陆定一、肖劲光、谷牧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郭沫若、赵朴初、邓拓等社会名人的姓名章都是由徐之谦篆刻的。书写七珍与舍利佛牙时已77岁高龄。
北京荣宝斋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百年老店,有300年的历史,是书画家之家。沈钧儒、张大干、齐白石、徐悲鸿、启功等社会名流,知名书画家、艺术家都与荣宝斋往来密切。荣宝斋既为文化活动提供了优质的工具,又为文化作品提供了栖身与交流之地。历代文人墨客都把“荣宝斋”称为中国的“艺术博物馆”和“艺术家之家”。荣宝斋注重珍品的收藏,有“民间的故宫”的美誉。
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荣宝斋创造并积累了难以数计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几十年来,北京荣宝斋得到国家领导人和社会各界的亲切关怀,期间朱德、周恩来、陈毅、彭德怀、宋庆龄、郭沫若等领导同志和知名人士曾经多次光临北京荣宝斋并题词。老一辈革命家薄一波勉励荣宝斋要“盛名之下更虚心。”郑必坚题荣宝斋为“文化功臣”。荣宝斋曾接待丹麦女王玛格丽特及亲王、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等外国政要。
百年老店荣宝斋、书法大师徐子谦用名誉和地位为应县木塔佛牙舍利开出了一张沉甸甸的证明,从又一个侧面肯定了应县木塔佛牙舍利。
1977年春夏之交,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从北京专门来应县观瞻了释迦塔,瞻拜了佛牙舍利。在释迦塔内,朴老在一层佛像前瞻礼佛陀金容,久久伫立,直到随行人员提醒,方始移步塔梯,拾阶而上,向释迦塔的二层、三层攀去。
据当时木塔文保所所长张永权回忆:朴老在参拜了佛牙舍利之后,更是肃静无语,眼角噙着泪花。起身回程时,朴老又回到释迦塔下,绕行了一周又一周。当他看到高挂在塔檐下“灵山未散”的牌匾后,又一次流下了眼泪,这充分反映出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在朴老心中的崇高地位,佛牙舍利更使他梦魂牵绕。
1982年,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了《山西应县木塔辽代文物展览预展》,朴老观展后写颂:“塔开多宝现神通,木德参天未有终。辽藏千年哀灭尽,不期鳞爪示全龙。”1991年,朴老又为由中国历史博物馆、山西省文物局主编,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应县木塔辽代秘藏》一书挥毫运意,题写了书名。1999年,朴老已在病中,长期住院,但当他辗转听到应县佛宫寺要起建山门,又一次饱含深情提笔为山门题“佛宫寺”牌匾。一代佛学大家如此垂青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充分体现了对应县佛牙舍利的认可。
我们再从佛经记载与佛宫寺释迦塔的明示进行求证。在《阿育王传》卷一记载着释迦牟尼在一次化缘途中与阿难尊者的对白与授记。
“……尔时世尊与阿难在巷中行见二小儿。一名德胜,是上族姓子。一名无胜,是次族姓子。弄土而戏,以土为城。城中复作舍宅仓储,以土为粮着于仓中。此二小儿见佛三十二大人之相庄严其身。放金色光照内外。皆作金色,无不明彻,见已欢喜。德胜于是掬仓中为粮者奉上世尊,无胜在傍合掌随喜……尔时世尊即便微笑。阿难长跪合掌白佛言:世尊,佛不以无缘而笑,何因缘故而现于微笑?……”
佛告阿难:“如是如是。阿难,佛不无缘而微笑也。汝今见是二小儿不?…‘已见,世尊”。佛言:“我若涅盘百年之后,此小儿者当作转轮王四分之一。于花氏城中作正法王号阿恕迦。分我舍利而作八万四千宝塔,饶益众生。”由是可知。佛舍利需要建塔供养。同时,在随应县佛牙舍利出土的辽代秘藏中,也清晰地表明了建塔与供奉佛牙舍利的关系。辽藏《妙法莲花经卷第一》中,有“复见诸佛般涅盘后,以佛舍利起七宝塔”(引文参阅由中国历史博物馆、山西省文物局主编,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应县木塔辽代秘藏》一书,90页,下同);“佛此夜灭度,如薪尽火灭,分布诸舍利,而起无量塔”(94页);在《妙法莲花经卷第五》提婆达多品第十二中,又有“佛般涅盘后,正法住世二十中劫,全身舍利起七宝塔……(157页)”这些引文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供奉佛舍利需要建塔。同时,在随佛牙舍利出土的大批辽代秘藏中,《妙法莲花经》占很大一部分,既有藏经,又有刻经。在佛教界,《妙法莲花经》有佛影身之说。因为佛曾说过“诸世界者,若说此经,则为见我”,将佛牙舍利与《妙法莲花经》一同收藏,即佛陀真身与影身,同时示现,说明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是为供奉佛牙舍利而建。
在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悬挂的牌匾中,有20多面涉及佛教经典的内容。尤其是悬于第三层外檐南的“释迦塔”大匾,匾面题记共236个汉字,阴刻,记录了从金明昌五年(1194)到明成化七年(1471)前后6次,历时277年的修缮历史。是木塔文物价值最高的一块匾。这块匾是金代昭信校尉西京路盐使判官王献所书。以古人治学之严谨、科学,绝不会空穴来风,无中生有。“释迦塔”三个字就说明佛宫寺供奉的是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
台湾慧礼法师在《佛慈广大感应无差》一文中指出:佛宫寺释迦塔意即佛陀的宫殿释迦的塔,在造塔取名之时,已经明示佛陀真身舍利供奉于此。明代《应州志》记载,诗人王皡如在《木塔》诗中写道:“木塔浮图控大荒,疑从东极涉扶桑。朝云浸佛雕甍湿,夜月偏生曲槛凉。突兀九层持地轴,波罗三藐发天光。而今舍利犹存否?只与骚人壮锦囊”。
此诗后两句,说明在明朝及明朝以前,就相传木塔藏有佛牙舍利。而且,知道这一信息的,也绝非诗人王皡如一人。不然,他不会在诗中写出“只与骚人壮锦囊”一句。由此可知,关于应县佛牙舍利,当时还有不少文人墨客曾作文赋诗记录过。“而今舍利犹存否”?诗人发出珍藏在木塔里的佛牙舍利到底还在不在的疑问,这从一个侧面佐证了应县木塔一直密藏着佛牙舍利。此外,应县古代称为应州,按佛经上说佛陀圣物“上应天道,下应群萌,实为应地”。“天道”,“群萌”意为天上神只、地上众生,佛陀遗骨灵牙示现之地,就是“应地”。应县古称应州由来,当此无二。
综上所述,佛宫寺释迦塔本身就是一部鸿篇巨制,它用一种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方法记载了塔内藏有佛牙舍利,是佛陀的宫殿和塔。所以说应县佛牙舍利的档案,就是一个密码,一部天书,理所当然地成为天下第一寺,享有“佛宫”“释迦”这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尊名,否则,就不是至高无上的圣物。
2008年5月12—13日,由应县人民政府主办,中国民族报社《宗教周刊》协办的首届“释迦塔与中国佛教”研讨会在应县释迦塔下召开。方立天、黄夏年、李四龙、李利安、华方田等国内外知名佛学研究专家和高僧大德五十多人参会。与会人员在参礼了释迦塔和佛牙舍利后认为:应县佛宫寺是佛陀的宫殿和塔,供奉的是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其佛教信仰内涵之丰富,在诸多佛塔中名列前茅。释迦塔是佛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融建筑、佛理、雕塑、铸造、绘画于一体,体现了印度佛教与中国建筑艺术交融、中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交融的艺术风格,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台湾高僧首愚法师在瞻礼了佛牙舍利后认为:“佛牙慧光,世界瑰宝。她不仅是我们国家的,也是世界的文化遗产,举世无双。”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讲师惟善法师激动地说:“这次见到庄严、神圣的佛陀圣物,如见佛陀。我感到非常荣幸。”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周齐说:“释迦塔内五层的五髻文殊,在国内尚属孤例,非常珍贵。”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李利安教授说:“应县佛牙舍利有一千年的历史传承,同斯里兰卡和北京灵光寺的佛牙相比,属于同一类。释迦塔的兴建,就是为了供奉佛陀的牙舍利,它显示了释迦塔文化最根本、最神圣、最具感召力和生命力的部分,让人欢喜赞叹!”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央文史馆员方立天教授分别为释迦塔和国宝佛牙舍利题字留念:“应县木塔佛门圣地艺术瑰宝天下奇观。”“释迦佛牙,应州示现。”
这次会议对佛牙舍利进行权威认证的消息,新华社、人民网、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中国信息报、山西日报等国内20多家报刊网站给予了及时的重点报道,进一步提升了应县佛牙舍利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005年,台湾慧礼法师在瞻拜了佛牙舍利后毅然决定,在应县龙首山异地重建佛宫寺释迦塔。2006年,在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建塔950周年大典中,由新华社首次向全世界发布了《台胞到山西应县木塔观瞻佛牙舍利》的消息,香港《文汇报》、《山西青年报》、央视网、新浪网、搜狐网及各地佛教网站也于此期间以较大篇幅介绍了佛牙舍利。自此以后,诸多高僧大德云集于应县释迦塔,以瞻拜佛牙舍利为一生幸事、盛事。近年来瞻拜佛牙舍利的高僧大德有山西省的妙江、妙真、国亮等法师,无锡的无相长老,台湾的首愚法师和津巴布韦总统夫人葛蕾丝·穆加贝等,而且中国禅宗大家、云居山首座灵意老和尚更是倾心佛宫圣地,仰慕释迦威名,移锡于应县楞严禅寺。2007年,五台山普寿寺华严部93岁的梦参老和尚在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五台山普寿寺主持、中国律学院院长如瑞法师等百余名僧人陪同侍奉下,不顾年岁已高来应县瞻礼佛牙,并题写了“佛牙舍利,应县示现”八个大字。
总之,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的一双佛牙舍利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僧众信徒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与认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佛牙舍利的宣传力度,拟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对佛牙舍利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我们还将与上级宗教、外宣部门协调合作,以促成佛牙舍利在港、澳、台和世界各地巡展,切实加强与海外及台湾佛教界的交流与联系,以构建和谐的两岸佛教文化,真正使这双佛教界至宝走向世界。
舍利是什么,固然非凡情所能测度,但舍利有什么用呢?是很非常明显的。生身舍利与法身舍利(经卷)一样,具有弘法的价值。本师释迦牟尼佛涅盘后,他的生身舍利被摩揭陀国、释迦族等八国分成八份,建塔供养。至公元三世纪,阿育王取出,分送全印度各地,建塔八万四千,佛教大兴。前几年,在我国陕西扶风法门寺发现释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指骨舍利),乃是世界佛教界的一件大事,对于佛法的弘扬有重大意义。世尊示寂后,为什么要留下舍利?这是很有意义的问题。
1 可逢凶化吉,避灾解难。 2 受天人护法和其他众生的护持、尊敬,避免非人、魔障干扰。 3 重业轻报;可以用于佛像装藏,净灵等。 4 持一句咒之功德,可增获百千万倍之功德,若造一句口业,也得百千
我们普通人,死后火化时有些人是否也能生成些舍利子?有人分析,佛教界的一些修行之士之所以能够生成舍利子,与其长期素食和饮山泉水有关。菜蔬和山泉中富含各种矿物质,经几十年积累,人体各部含量很多,圆
舍利花如同花朵那般。即舍利子的骨片。何种人才能修出舍利花呢?唯有正宗佛教的修证成就者,才会有舍利、坚固子,得大成就者才会有舍利花;不是正宗佛教者不会有,正宗佛教未得大成就者亦不会有舍利坚固子或
舍利子 舍利子原指佛教祖师释迦牟尼佛,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珠状宝石样生成物。舍利子印度语叫做驮都,也叫设利罗,译成中文叫灵骨、身骨、遗身。是一个人往生,经过火葬后所留下的结晶体。不过舍利子跟一
龙宫舍利子简介: 龙宫舍利子起源于缅甸边区,山势绵延,有如盘龙腾空的气势,山洞入口有如龙宫之壮丽,法人称之为龙宫洞。佛经记载古时由苦行僧侣在洞中修行,由于高僧全身金刚法体,洞中灵石经长时间产生变
问题:舍利花、舍利子是从何而来的?火化后的骨灰,有的骨头上有些绿色、蓝色、黄色等颜色,和一些像珊瑚一样的骨头,看起来也很漂亮,这些是舍利花吗?大安法师:对于这个问题,要深信佛法不可思议。你可以做个比较,为什么有些念佛人,助念之后能够烧出舍利花,有各种颜色。那些不信佛的人,没有人助念的人,他的骨灰烧出来是什么情况。你可以做一个对比。
南怀瑾,于2012年9月29日下午4时,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庙港太湖大学堂去世,享年95岁。南师荼毗仪式结束后,弟子们经过讨论商议,在否决了就地不开炉建塔的方案后,于2012年10月5日早晨四点打开荼毗炉,看到经过荼毗后,南师的头骨完整,上面缀满各色舍利子;头骨一半呈现黄色,一半呈现蓝色;其余身体化成舍利子无数。
舍利子在历来传说中都极富神秘色彩,据说能带来祥瑞。法门寺的佛舍利据记载曾多次大放异彩,是为瑞相。有些舍利子本身更是神奇,如肉身舍利等。而随着社会发展,有大量的仿冒舍利出现。因此,掌握正确的分辨方法是现今很必要的事情。
释地藏肉身不朽: 1200年前,公元794年,农历7月最后一天,金乔觉召集其徒子。然后向徒子告别道:我死了以后,不要火葬。把尸身放入石头缸,三年后再拿出来。如果到时候还不朽的话,再在身上刷金漆。他99岁入
佛陀涅槃后,弟子依转轮圣王的葬礼,以金棺收敛圣体。传闻,当时大迦叶远游在外,闻讯赶回,悲痛不已。这时佛陀从金棺中伸出足来,大迦叶顿然意会,誓愿担负显扬圣教的大任;佛足随即收入金棺,自引三昧真火荼毗。佛陀荼毗后留下的舍利,最初为拘尸那城的末罗族王
按照佛教的经籍记载,释迦牟尼圆寂后,曾经发生过八王争舍利的故事,后来八王分别将分到的佛舍利拿回起塔供养。到了阿育王时期,分派使者到世界弘传佛教,也分奉佛舍利到世界各地,有的使者就来到了中国汉地。还有的佛舍利在辗转流传过程中,经过各自的途径,最后
“舍利”一词,是由梵文音译而来,意译为体、身、身骨或灵骨。据传在释迦牟尼涅槃后,佛弟子们用“香木焚尸,灵骨分碎”,而又“击之不坏,焚亦不焦”,便将之称为舍利。到了后世,舍利一词指佛陀及高僧圆寂后留下来的身骨、头发或遗体在火化后结成的珠状结晶体
在佛教中,“舍利”和“舍利子”,概念是有所不同的。舍利,是梵语arira的音译,印度人用这个词指人的尸体。在佛教中,僧人圆寂后所遗留的头发、骨骼、骨灰等都称为舍利。印度多采用火葬的方式处理遗体,火葬后将遗留的骨灰(舍利)收藏在容器中,埋在地下。稍高出
释迦牟尼佛涅槃后,弟子们依据转轮圣王的葬礼,用金棺收敛释迦牟尼的圣体。据传,当时大迦叶远游在外,闻讯赶回,悲痛不已。这时佛陀从金棺中伸出足来,大迦叶顿然意会,以首顶礼佛足,誓愿担负弘扬圣教的大任,佛足随即收回金棺,并自引三昧真火茶毗(茶毗,意为焚烧、烧身)。
古代“月”字通“肉”,所以这座寺院被读作“肉身宝殿”。九华山有肉身舍利的,并非只有这座月身殿,但是这其中所供养的金乔觉着实是了不起。金乔觉于719年来到中土的时候,佛法已然盛行,尊佛之道在民间广为流传。于是年轻的金乔觉没有在此停留,他来到了地处江南的九华山。
我们拜舍利也好,拜佛像也好,都是功德,都是力量,都是向佛恭敬礼拜,我们同样可以消除业障,同样可以增长善根、福德、智慧,可能舍利要尊贵些,但效果都是一样,只要心诚则灵,确实没有什么大差别的。
这个完全是一个误会,舍利是佛菩萨还有罗汉、历代高僧大德通过修戒、修定、修慧,他们由于精进地用功办道,在身体内,通过精神气凝结起来的舍利。这种宝物的东西不是叫你舍弃一切,不是这个含义,这样就误解了舍利的含义,我们不能以讹传讹的来听它。要按照佛法里面的真实解释舍利,千万不要误解这里面舍利的含义。
舍利在经上说得非常清楚,它乃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舍利它是怎么来的?就是透过佛弟子们或者佛陀本人,以持戒修定修慧的这种行为,然后转化了整个人身心的果报,最后呈现了一个殊胜的相,事实上就是由精神而影响了物质的形成。
有人认为,舍利是高僧圆寂后,经火化而烧出来的结石,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印光大师文钞》中开示:舍利是梵语,译为“身骨”,是修行人修戒、定、慧所成,非炼精、气、神所成,是心于道合,心于佛合者的表相。舍利可分为:碎身舍利。即高僧大德火化后的遗骨结晶而成,骨骼形成的舍利是白色的;头发形成的舍利以黑色为主;肌肉形成舍利以红色为主。
电视的荧光幕什么都没有,电视一开,什么都有;电影的银幕上白白的,电视荧光幕也是,所现的影像有,都是如梦幻泡影。实际也是如此,人生就是一场戏,好比电影电视的演员,导演告诉今天要穿什么衣服,穿得不对、再改一改、改了就演。
经书上讲:“因地不真,果招纡曲。”她发心的这个因地,不是正因,不是真正为了信仰,为了想修行,想了生死,不是因这个来的话,这都是因地不真的现象,因地不真的人,就是你帮她剃度以后,一旦业障现前,她的烦恼比一般人还要重。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生路上,要多亲近佛法僧三宝,多亲近真正的师长益友,同时,也需要“远离”以下这六种人或事:远离“非正命”。佛教的“八正道”里郑重地提到了“正命”,就是如法的谋生手段,谨慎选择从事的职业。
年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邪淫之人,如堕深渊,无尽痛苦,毁伤身心。俗话说“色字头上一把刀”,一旦生了邪念,动了邪淫,便是种下了堕入魔道的恶因。淫欲之事,乐少苦多,犹如逆风而执炽炬,愚者不放,必见烧害,贪恋邪淫,一时冲动,后患无穷,苦果立即现前。
天人福报各个不同,所以同样的食物,每个人所感受的味道也都不一样。因此,我们如果老是感到外面境界不对劲,便应当观察,是否自己的心出了问题?如果一味的怨天尤人,这样只会更损自己的福报,因而从苦入苦。人的生命当中不可能永远高潮迭起,总是起起伏伏的。
人都会做梦。有人在梦中发了财,有人在梦中升了官、出了名,有人在梦中娶了娇妻、生了爱子等等,这些是好梦;也有人在梦中破财、遭贬、遭灾、离婚甚至被杀,这些是坏梦。不管好梦、坏梦,人一旦醒来,就明白了那些全是假的,自己了无所得。
有人问:“我活的好像到了前进不了,也后退不得的地步,您说该怎样调整心态?”我答:“这种情况,不论出现在事业中,还是学习上,既然还得硬着头皮干,不妨专门找个时间让自己静一静,来个‘彻底放下、勇敢拿起’的壮举。”有个小故事:
这篇文章对那些曾经犯了邪淫的人但是又想彻底戒除,并且想弥补曾经因邪淫而损失的福报的人来说是很难得的,想真心戒除邪淫的有缘人请耐心看完,肯定获益匪浅,并且能增加戒除邪淫的信心!戒淫得善果!所谓“天道祸淫,不加悔罪之人”是确实可信的。
当我们需要校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时,请避免陷入负面情绪,您可以跟随以下四大招,来一步步解决困难,把烦恼转化为成长的契机。1、直面困难。当困难来了,不必慌张或恐惧,负面情绪无法解决问题,只会让人乱了阵脚。
小白:“小龙,我昨天说的话,你别往心里去啊。你懂的,我就是‘刀子嘴豆腐心’。”小龙:“……你这么说,好像不原谅你,就显得我很小气。”小白:“嘿嘿,你最大度,咱们握手言和吧。”小龙:“不太有诚意,我考虑考虑。”“刀子嘴”背后是“豆腐心”吗?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