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无德禅师语录(又名无德和尚语录)
门人住石霜山慈明大师楚圆集
重刊汾阳和尚语录疏
昔风穴和尚谓首山曰。不幸临济之道。至吾将坠于地矣。观此一众。虽敏者多。见性者少。吾虽望子之久。犹恐耽著此经。不能放舍。风穴高提祖印。向千圣顶[宁+页]上。下者一著。不妨险峻其奈首山言前领旨。格外明宗。直下承当。不存毫发。洎风穴上堂。举世尊以青莲目顾视大众。而首山宏机捷出拂袖便行。如渊之深岳之耸。所谓唱愈高。而和愈峻也。汾阳禅师。出首山之门。弄西河师子。奋出窟爪牙。哮吼一声。群魔屏迹。梵僧请法。即为敷扬。戛玉铿金。超闻离见。六人大器。具在典章耀古腾今。丛林标格。家法来从。有目正音。其可无传。在昔虽已刊行。岁久遂成湮没。天台子聪。首座灵机。夙契宗匠。亲承慨祖室之长冥。惜真风之不振。握骊珠拟澄沧海。执慧斧欲伐邪林。募缘重刊。垂惠后学。余嘉其志。故发绪言。希闻见而乐从。庶有光于祖道者也。
时至大三年春吴开元住持清茂书。
一华一叶。直指单传之妙旨。自林际传。入汾阳手中。如持一尺之镜。容纳万象森罗。量内量外。何曾见有虚空之广。云天之高。日月之明。毛芥堆突之细之大者也。怒雷分开泰华。摩竭大鱼吸干四大海水。当门师子咬断一切衲僧命根。十智同真塞断一切衲僧咽喉唇吻。此犹是将无作有。游戏三昧。边事不落文字语言。已前敲唱。双行底句。若非直下儿孙。向印板上。打出定道。局在一隅。而大机大用。超然如恒河沙数。木石首座之功。岂浪施也哉。
时至大辛亥开炉后一日住荐严比丘德海拜书
。胡僧金锡光。为法到汾阳。六人成大器。劝请为敷扬。伸出西河爪距。抉破古今窠臼。义天无滓。心镜无痕。圆如明月珠。快似金刚剑。一斩一切斩。一断一切断。上无攀仰。下绝己躬。常光现前。壁立万仞。木石首座重行刊镂。广其流通。疗狂子之多疑。救达人之少悟
。龙山起予谨题。
谓汾阳实有此录。临济一宗。扫土而尽。谓汾阳实无此录。临济一宗。扫土而尽。且作么生。入得汾阳门。见得汾阳人。直下平坦。去也至大。
辛亥之春。天台比丘子聪。募金重刊。中竺远孙。炷香再阅。
汾阳为聪公。排闼而起。济北之道遂昌奋返颦呻。惊□□胜。是为西河狮子。遗言行世。观者不翅如饮鸠。中者必死。旧板磨灭。世方幸其毒息。木石聪首座。复刊而新之。流毒滋甚。慨今而后曾不知其饮而致于中。中而致于必死者几何人矣。
住禾城本觉比丘如芝拜书。
汾阳无德禅师语录序
银青光禄大夫行秘书监知汝州军州兼
管内营田堤堰桥道劝农使上柱国南阳
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九百户杨亿述
昔者白象降生。教兴于权实。青莲视瞬。义著于师承。厥后只履西归一花东布。世系联续。开悟寝广。然而根器各异。宗致迭举。少林之嗣既分皮髓之浅深。大寂之徒亦著心眉之阶级。虽搅为一呼。匪酥酪醍醐之殊。然列彼三车。推羊鹿大牛之别。趋觉城而固有淹速。非智眼而孰克照明。
汾州大中寺。太子禅院长老。释善昭者。本太原人。积习闻薰。孤贞绝俗。自去饰受具。即杖策巡。方所至少留。随机叩发。历参知识。七十一员。最后受印于汝州南院省念。遂法裔念。出风穴沼。沼嗣先南院颙。颙嗣兴化奖。奖嗣临际玄。玄嗣黄檗运。运嗣百丈海。海出马祖。祖出南岳让。让为曹溪嫡子。自曹溪至师。凡十一世。师既投针临汝。分灯摩竭。衣珠内炳。潮音尚秘。薄言湘楚。依止林樾。道俗归慕。名声普闻。长沙守张侯茂宗。以四大寺。命师择居。北抵襄沔。止白马山。郡牧刘公昌言躬诣顶谒延住兰若。前后八请皆不之诺。淳化四年。西河缁素千余人。协心削牍。遣沙门契聪。诣白马山。迎至其郡。遂尔留憩。摄伽梨而登席。挥犀柄以谈空。毗耶净名宴坐罔离于空室。庐峰慧远送迎不越于虎溪。净众骈臻。法韵雄震。而师愿力勇猛。学解淹博。周游湖岭。探索筌蹄。效遍参于善财。同多闻于庆喜。若乃江西即心之诲。而归于无物。石头全提之句。而谓之真吼。南泉捭阖而自得。引发上机。赵州纵夺。而有端摧伏异见。洞山之建立五位。回互以彰。仰山之分列诸势。游戏无碍。雪峰应接之眼。啐啄同时。云门扬攉之言。药石苦口。咸达其要。悉举其纲。至如大用现前。纤尘不立。诸法皆泯。四句迥超。盖有黄檗之迅机临际之妙脉。三玄三要。在掌握之所施。二主二宾。与盲瞑而何异。是为正路。直造上乘。师之所证。逾于格量。非齐肩于佛慧。曷染指于禅味哉。予刳心弥久感疾无损。静虑冥默。世缘纷染。守郡楚北。恪居官次。而师遐遣清侣。躬裁尺讯。谓广内集录。载师之辞句。既参于刊缀。汝海答问。陪师之法属。且联其宗派。邈同风于千里。遽授书之一编法兴智深。二上人飞锡。实勤巽床甚谨。述邑子之意。愿永南宗之旨属。图镂版邈求冠篇。赏音相从。重胝忘苦。幸烦襟之微释。因濡翰以塞请云尔。
汾阳无德禅师语录卷上
门人住石霜山慈明大师楚圆集
师初开堂读疏罢。维那白槌云。法筵龙象众。当观第一义。师云。若论此事。绝有言诠。维那白槌。已成朕兆。虽然如是。官不容针。私通车马。况乃表白。大德高谈华翰。显唱皆周。人天僧俗。同臻法会。何处不可。更待山僧击扬斯事。恰似平地掘坑。阖城檀越维那头。总在这里么。对云总在。师云。多少。周旋。各人分上。谁不当机。如未相悉。有疑请问。问灵山一会。迦叶亲闻。今日一会。什么人闻。师云。不因升宝座。争显六师能。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师云。不历僧祇劫。直出古皇前。恁么则郡城有望。师云。五岳峰峦秀。四海尽归朝。问无业堂前师子吼。空王殿里事如何。师云。石塔楞层当宇宙。金铃摇拽动人天。莫便是和尚为人处也无。师云。人天皆罔措。直下要分明。问如何是大道之源。师云。掘地觅天。何得如此师云。不识幽玄。问坐断毗卢顶。不禀释迦文犹未是学人行业。如何是学人行业。
师云。什么处得这个问来。恁么则学人罪过也。
师云。脑后拔箭。问如何是道。师云。虚空无障碍。来往任纵横。恁么则谢师指示。师云。尔唤什么作道。僧无语。师云。只解骑虎。不解下虎。问如何是般若神珠。师云。光明不透影。随处任方圆。
学人不会。师云。记取前话。问如何是利生之见。师云。云绽青天月。了朗甚分明。恁么则金声掷地。师云。休俗气不除。问如何是活句。师云。仰面哭苍天。此犹是死句。师云。入地更深埋。问心地未安时如何。师云。谁乱尔。争奈这个何。
师云。自作自受。问古镜未明时如何。师云。天魔战灼。明后如何。师云。毗沙稽首。
师云。尔问我答。有什么了期。尽未来际。无时得歇。山僧昨感郡城远请。如今已报佛恩。随机利物。各人解悟。只在如今。日月天子面前立。妙峰耸峻头上住。移城道广震乾坤。辩塔名高弥宇宙。所以珠生掌内。取草林中。出药延时。待人传法。遂有立雪断臂负石舂糠。遇斯志人。方堪受旨。况乎山僧触事荒唐。那升此位。实当惭悚。今郡尊牧主。诸官员檀越在会僧俗。并是灵山会上。受佛付嘱了底人。还记得付嘱底事么。记得者。对人天大众前。通露消息。要辨邪正。莫只恁么肚里不肯。隈地生疑。道场难遇。只在如今。有么有么。莫道。禅是骨轮。子切要缁素分明。无即不用错致词端。多语劳神。少言易会。久立诸官。恐无利益。伏惟珍重。
上堂云。夫以。汾阳荡荡广阔。而无际无涯。晋水滔滔深远。而有终有始。遂得清凉一派。横贯乾坤。金色千峰。竖吞宇宙。金鉼不动。玉骑移轮。箭穿雁穴。什么人委的。如今还有委的底么。对众出来。僧问。学人未悟时如何。师云。谁人未悟。悟后如何。师云。旦莫诈明头。问远远请师。请师举唱。师云。当机无影像回转绝参差。问祖意教意是同是别。师云岩高松冷健。涧曲水流迟。问急切相投时如何。师云。裸形见阿难。问牛头未见四祖。为甚百鸟衔花献。师云。匉匉地见后为什么。不衔花献。师云。匉匉地。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云。青绢扇子足风凉。问祖师心印。不落有无。未审师于先师处。得个什么。师云。千年无影树。今时勿底靴。恁么则播于寰宇也。师云。世界虽广阔。举措少知音。
师云。如今还有知音底么。有则金色同参。且道参什么人。良久云。久立大众。伏惟珍重。
上堂云。夫大道之源。言诠罔及。祖印相传。迷情岂测。当台秦鉴。好丑俱分。鸭类鹅王。水乳自辨。如今还有辨得底么。拈出来看。
问如来降下于忉利。莲花示现于金轮。即不问如何是今日一会。师云。大众普闻。恁么则和尚慈悲也。师云。双林犹自可。拘尸廓四周。僧礼拜。师云。今日到西天。问承教有言。夫说法者。无说无示。其听法者。无闻无得。未审师今当说何法。师云。吃棒了通名。恁么则人天大众。皆承恩力。师云。罪不重科。问虚空权譬喻。随处得彰名。未审是个什么物。师云。居人天不测。入地更深埋。恁么则大众虽不识。历劫尽沾恩。师云。剑梁落膊从他闹劈。腹开心始是明。
师云。夫说法者。须具十智同真。若不具十智同真。邪正不辨。缁素不分。不能与人天为眼目决断是非。如鸟飞空而折翼。如箭射的而断弦。弦断故射的不中。翼折故空不可飞。弦壮翼牢。空的俱彻。作么是十智。同真与诸上座点出。一同一质。二同大事。三总同参。四同真志。五同遍普。六同具足。七同得失。八同生杀。九同音吼。十同得失。又云。与什么人同得入。与谁同音吼。作么生是同生杀。什么物同得失。阿那个同具足。是什么同遍普。何人同真志。孰能总同参。那个同大事。何物同一质。有点得出底么。点得出者。不吝慈悲。点不出者。未有参学眼。在切须辨取。要识是非。面目见在。不可久立。珍重。
小参僧问。冰绽鱼散时如何。师云。水清鱼不现。长波自往来。龙王当居何位。师云。在处存金殿。乾坤独我尊。恁么则更无过者。师云。按剑谁得妙。当人不自伤。
师云。若是按剑手。曹山不奈何。还识得剑未。与尔注破。寰中无当克。海内独横身珍重。
上堂云。汾阳门下。有西河师子。当门踞坐。但有来者。即便咬杀。有何方便。入得汾阳门。得见汾阳人。若见汾阳人者。堪与祖佛为师。不见汾阳人。尽是立地死汉。如今还有人。入得门么。快须入取免得辜负平生。不是龙门客。切忌遭点额。那个是龙门。客一齐点下。举起柱杖云。速退速退。
上堂云。乾坤宽廓。宇宙横铺。衲僧分上。左穿右穴。樵父檐柴。医王辨价。药多病甚。网细鱼稠。东西南北。冲霜蹈雪。不避寒暄。要明斯事也。须是个一刀两断汉始得。只恁么哄哄恫恫地烂。冬瓜相似。有什么成辨。咬断两头。犹是惹泥带水。岂更因循可惜许兄弟。正法难闻。正因难发。何不自省去。譬如两阵相逢。不让先手。掣鼓夺旗。快须与彻。人人慷慨。各各英豪大丈夫儿。莫教辜负行心虚消信施。山云广阔。有什么休时。若不自智玄通决定。偿他夙债。图什么波波。地诳他父母。虚生一遍了。又更出家行脚。云我参善知识。见性绝生死流。了无为法。苦哉苦哉。万中无一自省归根者矣。如今有么。有即出来。问承和尚有言。父母之恩。如何报得。师云。粉骨碎身。还当得也无。师云。不因亲宝地。争得到祇园。
师云诸兄弟当以此心。无令忘失。递相警策。分明已见。免得荒疏虚延岁月。自利利人。堪消信施。所以道日。消万两黄金。岂况轻微供养。各自记取无事。不用久立。珍重。
上堂云。夫说法者。须具宗师眼目。须识玄门。要辨缁素邪正。所以古人道。玄有玄路。鸟道难通。一语不玄。流俗阿师。且问诸上座。作么生是玄路。还有会底么。与汾阳说看。要知端的。莫只恁么兀兀地。过时虚消信施。自从古德。各有出人底路。还省得么。先圣云。一句语。须具三玄门。一玄门须具三要。阿那个是三玄。三要底句。快会取好。各自思量。还得稳当也未。古德已前行脚。闻一个因缘未明。中间直下。饮食无味。睡卧不安。火急决择。将为小事。所以大觉老人。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想计他从上来行脚。不为游山玩水。看州府奢华。片衣口食。皆为圣心未通。所以驱驰行脚决择深奥。传唱敷扬。博问先知。亲近高德。盖为续佛心灯。绍隆祖代。兴崇圣种。接引后机。自利利地。不忘先迹。如今还有商量者。么有即出来大家商量。
僧问。如何是接初机底句。师云。汝是行脚僧。如何是辨衲僧底句。师云。西方日出卯。如何是正令行底句。师云。千里持来呈旧面。如何是立乾坤底句。师云。北俱卢州。长粳米食者。无贪亦无嗔。
师云。只将此四转语。验天下衲僧。才见尔出来。验得了也。问如何是学人著力处。师云。嘉州打大像。如何是学人转身处。师云。陕府灌铁牛。如何是学人亲切处。师云。西河弄师子。
师云。若人会得此三句。已辨三玄。更有三要语在。切须荐取。不是等闲。与大众颂出。
三玄三要事难分。得意忘言道易亲。一句分明该万象。重阳九日菊花新。师云。会么恁么会得。不是性懆衲僧。作么生会好。久立珍重。
上堂云。汾阳有三决。衲僧难辨别。拟拟问如何。柱杖蓦头掣。僧问。如何是三决。师便打。僧礼拜。师云与尔一时颂出。
第一决。接引无时节。巧语不能诠。云绽青天月。
第二决。舒光辨贤哲。问答利生心。拔却眼中楔。
第三决。西国胡人说。济水过新罗。白地用镔铁。
师云。且道三决语。还有会底么。有会底。通露消息。要知近远。莫只么地。记言记语。以当平生。有甚利益。不用久立。珍重。
小参因举三玄语云。尔还会三玄底时节么。直须会取古人意旨。然后自心明去。便得通变自在。受用无穷。唤作自受用身。佛不从他教。便识得自家活计。所以南泉云。王老师十八。上解作活计。
僧问。古人道十八。上解作活计。未审作得个什么活计。师云。两只水牯牛。双角无栏棬。
复云。若要于此明得去。直须得三玄旨趣始得。受用无碍。自家庆快。以畅平生。丈夫汉莫教自辜触事不通。彼无利济。与尔一时颂出。
第一玄。法界广无边。参罗及万象。总在镜中圆。
第二玄。释尊问阿难。多闻随事答。应器量无边。
第三玄。直出古皇前。四句百非外。闾氏问丰干。
师云。这个是三玄底颂。作么生是三玄底旨趣。直教决择分明。莫只么。望空里妄解。道我曾亲近和尚。来与我说了。脱空妄语。诳諕他人。吃铁棒有日。莫言不道。子细子细。珍重。
邑众送钟。到请上堂。师云。过去毗婆尸佛。出兴于世。时有一信士。铸金钟一口。可重万斤。又一信士。身手有力。入山采栴檀木为杵。获此福故。铸钟者。现今成佛在东方。号金光聚如来。次施杵者。即西天二十四祖师子尊者。亲弟亦是出家。龙子比丘。是智慧辨才。无人过者。九十一劫。常生人间天上。受胜福乐。今日邑众。施钟必生善利。要知果证。即今明取。还有问事者么。
问鸿钟才击。声震大千。未审闻底事如何。师云。僧集六和。仪范足俗。开五义壮英雄。恁么则大众总得闻也。师云。于中尔一个耳瞆。僧礼拜起来。师云。记得么。记不得。师云。大家听取一颂。
范金成器号鸿钟。才击声喧。宇宙通。僧集六和仪范足。俗开五义壮英雄。须弥报信饮光首。乾竺摧邪提婆宗。永挂莲宫为上瑞。人天普悟福无穷。
师云。各自记取。总要悟去。悟也未。不得忘却。大众久立。珍重。
早参云。平旦寅狂机。内有道人身。尔等闻钟声上来。不是狂机。那个是道人身。有识得底么。如今识得。尽未来际。不受他瞒。如识不得虾蟆蚯蚓欺汝。
僧问。如何是道人身。师云。举步涉埃尘。如何得不涉埃尘去。师云。莫认守株人。
师云。认著依前还不是久立吃茶去。
上堂云。千说万说。不如自见。若得自见分明。当下超凡入圣。不被众魔惑乱。唤作大事已辨。但有来者。到尔面前。一个伎俩用不得。所以赵州云。老僧只管看这底。不是个择法眼。释尊唤作妙明真性。不假庄严会取。免得妄认缘尘。虚过时光。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云。多年松树饶皴散。心闲自有一条明。
问如何是宾中宾。师云。合掌庵前问世尊。如何是宾中主。师云。对面无人睹。如何是主中宾。师云。阵云横海上。拔剑搅龙门。如何是主中主。师云。三头六臂擎天地。忿怒那吒扑帝钟。问如何是一句前事。师云。不落言诠明的旨。纤毫才动即参差。如何是一句后事。师云。两阵相逢不回避。恁么则透皮彻骨去也。师云。横拖倒拽任尘漫。终不敢辜负和尚。师云。至孝是重华。问一毫穿众穴时如何。师云。万里绝纤毫还许学人荡除也无。师云。有即须除遣无即莫施功。恁么则依理行之。师云。理即如是作么生行。僧以脚振地。师云。见前知音者更不在人通。
师云。诸方老宿。事不获已。东语西话。尔等将谓。合恁么地。广陈词说。各竞聚头。不眠不睡。道我参寻。尔拟向那里参。古人云。向外作功夫。总是痴顽汉。快须信取。不用久立。珍重。
上堂云。当明对暗。应物舒光。万别千差参罗一贯。还有照不著处么。有即对众决择。亲明取好。
僧问。亲切处请师指示。师云。[口+耶]。此意如何。师云。天榜样。问如何是正法眼。师云。已曾戳瞎。未审向上更有事也无。师云有。如何是向上事。师云。捞天摸地。问一灯未明时如何。师云。灭。灭后如何。师云明。未审照烛事如何。师云。常燃无间断。今古镇长明。问久响汾阳威势全。略展金毛示众看。师云。三日后露。恁么则学人退身三步。师云。一月后再来。问承古有言。不居中道。不在二边。衲僧分上如何凑泊。师云。汝寻常在什么处凑泊。今日全因此问。师云。滩头频举桌何曾不入泥。恁么则大众。侧聆学人礼拜。
师云。大众已侧聆。学人已礼拜。不用强推寻。知君解捏怪。还有捏怪底么。出来与尔除怪。知怪不怪。其怪自坏。复云。诸上座佛法。不是这个道理。只如祖师来。还有许多忉忉也无。当初二祖。只伸三拜。依位而立。且道得个什么道理。便绍祖位。还会么归堂去。
师方丈坐。次僧俗侍立。外有一人。不通姓名入来。礼拜起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云。我家广大。无种不有。学人未会师深旨。乞垂方便展机锋。师云。师子座安。方丈内龙形柱杖手中持。用者如何。师云。戳破顽痴石。收取照星珍。如何是照星珍。师云。我行荒草里。汝又入深村。其人礼拜起。出门便隐去。不知所在。
因摘菊花小参云。金花布地。玉蕊承天。杲日当空。乾坤朗耀。龙腾雨霪。露结成霜。不伤物义。道将一句。来还有道得底么。若道不得。则眼中有屑。直须出却始得。所以风穴和尚云。若立一尘。家国兴盛。野老颦蹙。不立一尘。家国丧亡。野老安贴。于此明得去。阇梨无分。全是老僧。于此明不得。老僧即是阇梨。阇梨与老僧。亦能悟却天下人。亦能瞎却天下人。要知老僧与阇梨么。这个却是阇梨。这个即是老僧。且问诸上座。老僧与阇梨。是同是别。若道是同去。上座自上座。老僧自老僧。若道是别去。又道老僧即是阇梨。若能于此明得去。一句中有三玄三要。宾主历然。平生事辨。参寻事毕。所以永嘉云。粉骨碎身未足酬。一句了然超百亿。问承师有言。龙腾雨霪。露结成霜。不伤物义。意旨如何。师云。雾笼松竹凝寒色。云散峰峦杲日辉。恁么则万汇。尽承和煦力。学人粉骨。未酬恩。师云。息金貂于塞外。行木铎于天下。问干木奉文侯。知音有几人。师云。行尊坐贵。行尊坐贵意旨如何。师云。万姓歌皇化。白云生太虚。问闷闷不转时如何。师云。龙马加鞭急。銮铃响洛川。问布鼓当轩击。谁是知音者。师云。停锄倾麦饭。草卧不抬头问龙女献珠成佛。学人无珠可献。还得成佛也无。师云。宝觉非功。罔陈献德。恁么则不历南方。亲蒙受记。师云。千万年后不得错举。问承教有言。阿耨菩提皆从此经出。未审此经。从何而出。
师云。六趣该不得。五阴岂能收。恁么则常转一切处转也。师云。尔试转看。恁么则信受奉行。师云。善哉明妙旨。不落有无中。问久响西河师子。到来为什么不见。师云。汝识师子。恁么则大众尽得随喜。师云。脑裂始知忙。
师云。诸上座然则法本不生。何曾有灭。通人分上。好肉剜疮。奈何初机向去。未得安然。所以聚集少时击扬劝觉。东问西问。话会商量。忽尔言中有响。句下无私。真智现前。无量劫来。疑情顿息。岂不庆快平生。出家事毕。遂得魔军退伏。释梵归依。龙天恭敬。不以为喜。可谓报佛恩德。堪作明灯。亦名大法炬。为舟为楫。楫为栋为梁。荫覆多徒。运般广益。开人天眼目。不昧自心。一切时中。互为宾主。诸上座还信得么。若信得不须忘却。真师子儿。大师子吼久立。伏惟珍重。
上堂。拈起柱杖云。识得这个。参学事毕还识么莫道唤甚么作柱杖。如此之辈。如尘似沙。许尔商量。作么生开口试道看。
僧问。如何是柱杖。师云。德山德山。过在什么处。师云。萨摩诃。问尘鹿成群如何。射得尘中尘。师云白拂在手。问香象咆哮时如何。师云。鼓腹宫城动。恁么则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师云。圣君开宝殿。天花落座前。问承师有言。凡有答话。不拣高低。学人上来。请师答话。师良久。恁么则蜗牛肚下生鳞甲。乌龟背上一茎毛。师云。两角撑天地。四脚海里行。金枪不点赤眉贼。得睹君王方显功师云。甑人携剑去。冢上草蓠蓠。风从昨夜吹银汉。迄至如今犹未休。师云。去年相别后。今日再相逢问古人以棒喝接人。未审和尚如何接人。师云。总不用。恁么则不异诸方也。师喝便打。也曾数处参知识。罕见如师大作家。师云。后犯不容。大众一时吃棒。师云。因兄致此问。大众尽沾恩。
师云。更有问底么。快问将来。道场难遇。时光迅速一息不来。黄泉万劫。久立珍重。
上堂云。钟声雀噪。可契真源。别处驰求。妄生节目。信得因风。吹火不信。平地掘坑。事不获已。起模尽样。所以灵山话月。曹溪指月。月在什么处。与我指出看。直报禅和。莫向天上觅好。
僧问。如何是不在天上底月。师云。照一问便喝。问如何是长。师云。天高盖不得。如何是短。师云。纤毫不碍真。不长不短时如何。师云。虚空无有障。四海尽知音。恁么则省得学人一半。师云。不解一人出只手。虽然未识初机句。且有当言辨衲僧。师云。心不负人面无惭色。今日亲闻行正令。千里持来未足能师云。光漆郊社。乾坤已立人难测。此夕须知有变通。师云。时时献刍草。牺牲莫辞劳。须知源脉异。万古泻无穷。师云。一言可以丧邦。
师云。明知无一物。何用更推求。当处不强名。锋铓甚处有直下揽得。犹是残弓折箭。堪作什么用。拟拟踌蹰。阵场扫帚。以柱杖一时擂下。
河东运使郑工部。入院相见茶话次。工部云。专甲留一偈。赠师得否。师云。何敢运使慈造。工部于壁上篆书一偈云。
黄纸休遮眼。青云自有阴。莫将闲学解。埋没祖师心。复云。只将此偈。验天下长老。师云。恁么则汾阳。也在里头。部云。檐枷过状师云。更不再勘。部云。两重公案。师云。知即得。部良久。师嘘一声部云。文宝文宝。师云。甚所在。部云。不容专甲出气。争得嗔他道淹滞长老在此。师云。是何言欤。部云实。师云。也不得放过。部云。请师一偈得否。师云。不闲笔墨。部云。请师口扎。师遂述一偈云。
荒草劳寻迳。岩松迥布阴。几多玄解客。失却本来心。
上堂云。鹅王择乳。素非鸭类问鹅王择乳。素非鸭类。意旨如何。师云。江南有江北无为什么江北无。师云。冰地寒难翥。恁么则翱翔九霄外。在处独超群。师云。举翼摩空。宁同寒雪。问善法堂大开三门。如何是和尚第一门。师云。从此入。入得后如何。师云。虽然无一法。共会五湖僧。问学人曲子无音韵。请师方便和来看。师云。五音六律非关妙。四智三空和不齐。恁么则知师品弄指下分明。师云。韵出清霄。任君吹唱。问至道无难。唯嫌拣择。如何得不拣择去。师云。天长地久日诸月余。恁么则僧堂是僧堂。佛殿是佛殿。师云。明明歌咏岂不殊途。问如何是大道之源。师云。行之不在天恁么则更不寻山傍涧也。师云。既能明妙用切忌倚林峦。问琉璃玻璃色。斯由佛光照。如何是佛光照。师云隐不得。过去灯明佛。本光瑞如此。师云。寻言转更赊。问白浪滔天势。请师方便渡来看。师云。洪波不没水。举桌不张帆。恁么则海晏河清。师云。斫额望榑桑。乘槎人不顾
师云。许多葛藤还得明了。未分明记取问头便须觑步究理而参。榑桑不远。莫向外驰求。当处发生。随处自现。乾坤大地。皎皎明白。但于十二时中行住坐卧。子细思量看是。谁作障碍。为什么临机道不得。只为一切境识不通被他回换。便随境走。不能作得主宰。所以一句中三玄三要。四种宾主历然。地只为多生烦恼云翳。遮蔽抛掷。今生又不近明眼道人决择。莫逐日过时。古人云。今生不通。来生窒塞。转转不明。思量虚延岁月。枉过时光。在家出家。直教了去。若能了得。尽未来际。人间天上。作师子吼。告报人天。互为宾主。展缩自在。为依为止。为道为路。有甚障碍。若不明了。千难万难。快须荐取脱却根尘。其如不了。谩说如今。珍重。
上堂举先石门和尚初开堂。僧问。知师久酝葡萄酒。今日为谁开。石云。琼桨一滴异。普济万机迷。僧便问。如何是和尚一杯。师云。饮者非常味。得味乐咍咍。不饮不醉时如何。师云。截耳卧长街。问日用真珠是佛陀。何劳逐物浪波波。如何是日用真珠。师云。茅厕前头泥毬子。恁么则应用无亏也。师云。琉璃殿上碧云生。问如何是和尚主中主。
师云切忌犯著。莫便是指示学人处也无。师云。吽。叵耐。僧礼拜。师敲绳床云。若到诸方。且作么生举。问鸿钟一击时如何。师云。声震大千。恁么则息苦停酸也。师云。那落迦中事作么生。僧无语。师嘘一声云。莫是为他出气么。问道由心悟如何是心。师云。学道访无心。问如何是真正路。师云莫别去。问波澄湛湛时如何。师云。举桌即迷源。如何保任。师云。大海波涛静槔桌一时抛。问正法门中。如何是和尚得入处。师云。众星攒夜月。不落紫微宫。恁么则朗月独当天。师云。不昧夜行人。问如何是道。师云。共汝大家行。问一口吸尽西江水。意旨如何。师云。蹈破天关迥然廓落。恁么则大众总知也。师云。不但阇梨。老僧亦然。师云。若能蹈破天关。何处更有不通底佛法。只为千遮万障。所以难明。如今大家。明取好久立。珍重。
小参举。德山示众云。今夜不答话。问话者三十棒。时有僧出礼拜。德山便打。僧云。话也未问。打某甲作么。德山云。尔是甚么人。僧云。新罗人。德山云。据尔拟蹈船舷。好与三十棒。时有僧出云。承古有言。拟蹈船舷。好与三十棒。学人上来请师棒。师掷下柱杖便归方丈。
上堂云。云笼碧落。雾展长空。露滴成珠霜飞叶坠。日月常明。乾坤晃耀。人心不昧。物类不拘。秋去春来。暄和合序。于此明得。不失玄音。如今不荐。更待何时。
峨山慈棹禅师在月船禅慧禅师处得到印可,月船就对他说道:“你是大器,至今终能成就,从今以后,天下人莫能奈你何,你应发心再参善知识,不要忘记行脚云游是禅者的任务。”有一年,峨山听说白隐禅师在江户的地方开讲《碧岩录》,便到江户参访白隐禅师,并呈上自己的见解,谁知白隐禅师却说道:“你从恶知识处得来的见解,许多臭气薰我!”
五十五卷。明·憨山德清撰,侍者福善录,通炯编辑,刘起相重校。又称《憨山老人梦游集》。为憨山德清语录的集大成本。收在《禅宗全书》第五十一册、《万续藏》第一二七册。作者德清,晚年号憨山老人。与云栖盐宏、紫柏真可、蜀益智旭等三人被称为明季四大师。治学范围极广博。除佛教经论之注疏外,另有关于《老子》、《庄子》、《中庸》等书之注解。
当脑筋清楚,体力充沛的时候,最适合打坐,最好养成每天固定的时间打坐,例如早上早些起床,晚上洗完澡睡前各坐一次,每次至少十五至二十分钟,如能坐到半小时至一两小时更佳。
迦叶二十八传至达摩,达摩五传至曹溪六祖六祖后派列五家。六祖传青原思祖,思传南岳石头迁祖,迁传药山俨祖,俨传云岩晟祖,晟传洞山良价禅师,价传曹山本寂禅师,后人尊为曹洞宗。又石头传天皇悟祖,悟传龙潭信祖,信传德山鉴祖,鉴传雪峰存祖,存传云门文偃禅师,曰云门宗。
明州天童景德寺语录 侍者 祖日 编 山门天童大解脱门。豁开衲僧自己。透乾坤无表里。虽然万古清风八面来。前楼后阁玲珑起。 佛殿。黄金妙相。驴腮马嘴。咦。贼是小人智过君子。 方丈。横一丈竖一丈。文殊维摩隔壁抓痒。卓柱杖云。尽大地人不钓自上。 至法座前
禅宗经典有哪些?《大般若经》是佛教经典。全称《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简称《般若经》。为宣说诸法皆空之义的大乘般若类经典的汇编。唐玄奘译。600卷,包括般若系16种经典(即十六会)。其中第二会(《二万五千颂般若》)、第四会(《八千颂般若》)和第九会(《金刚般若》)为般若经的基本思想,大概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左右,其他各会是在以后几个世纪中成书的。一般认为最早出现于南印度,以后传播到西、北印度,在贵霜王朝时广为流行。梵本多数仍存。
临济宗为禅宗南宗五家之一,由希运禅师住持宜丰黄檗寺时暂露端倪。从曹溪的六祖惠能,历南岳、马祖、百丈、黄檗,一直到临济的义玄,于临济禅院举扬一家,后世称为临济宗。义玄是惠能的六世法孙。又临济六世孙为石霜之圆禅师。圆禅师以后分杨岐派、黄龙派。
我国著名高僧虚云大师,是禅门巨匠,是禅宗史上极为罕见的大器之人,是我国佛教继惠能大师后又一位伟大的觉者。虚云大师生于1840年,示寂于1959年,世寿120岁,僧腊101年。虚云身受禅门五宗法脉,即:沩仰宗七世、法眼宗八世、云门宗十二世、临济宗四十三世、曹洞宗四十七世。虚云喜禅,他晚年对弟子说:“余于初出家后,自审根器,当从行门人,故习苦行,
打坐是一种养生健身法。闭目盘膝而坐,调整气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打坐又叫“盘坐”、“静坐”。道教中的一种基本修练方式。在佛教中叫“禅坐”或“禅定”,是佛教禅宗必修的。盘坐又分自然盘和双盘、单盘。打坐既可养身延寿,又可开智增慧。在中华武术修炼中,打坐也是一种修炼内功,涵养心性,增强意力的途径。打坐的特点是“静”,“久静则滞,久动则疲”。因此,打坐结束后,要活动筋骨,如:打拳、舞剑、踢毽、自我按摩等等,做到“动静结合”。
释迦牟尼佛→初祖摩诃迦叶→二祖阿难尊者(中经二十八代至)→西天二十九祖东土初祖达摩大师→二祖慧可大师→三祖僧璨大师→四祖道信大师→五祖弘忍大师→六祖慧能大师→南狱怀让禅师→马祖道一禅师→黄辟希运禅师→临济宗第一代临济义玄法师(中经四十二代至)→虚云古岩禅师→净慧本宗禅师→寂仁常毅禅师→四十六代义辉寂月
当你已经通晓道理与修行的理路,也已经知道如何教化众生,亦即理、教都圆备了。此时,就可了解诸法与诸法之间的所有法相,其实是全归于平等的。
只要有正觉的心,本性自然而显露。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那一切妄念就像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样,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所有的业障、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全部熄灭。
以拥有的欲求看待现前心所对应的是心外求解决苦的方法,借由对苦觉知而生的离苦心去透过佛法所对苦的诠释,同时也觉悟苦而真的求出离,却不是暂时或是只单单对外求解决。哪怕是对外求解决也是需要对以往心所依、行为所做思维和转变,更何况要真的离苦求解脱。
禅定,是一个很幽胜深远的法门。有实修经验的人,一定会知道,你修得越深,精神层面的感觉将越深邃,越难以言诠。这种精神层面的感觉,只能透过实修去取证,自然会了解深刻的禅定里面是什么样的世界。
自己要检视自己修禅定的动机是不是为了利养。如果是,那就是地狱的心。什么是地狱心?当此生此世贪得无厌,下辈子就容易掉入地狱。如果为了利养而修禅定,这就叫发地狱心。可千千万万要避免啊!
衣食支分婚嫁毕,从今家事不相仍。夜眠身是投林鸟,朝饭心同乞食僧。清唳数声松下鹤①,寒光一点竹间灯。中宵入定跏趺坐②,女唤妻呼多不应。 白居易的晚年,是个虔诚的佛弟子。在他的诗集里,有《赠僧五首》之一说:“百千万劫菩提种,八十三年功德林。若不秉持僧行苦,将何报答佛恩深。慈悲不瞬诸天眼,清净无尘几地心。每岁八关蒙九授,般勤一戒重千金。”诗名《钵塔院如大师》,并有小序说:“师年八十三,登坛秉律凡六十年。每岁于师处授八关斋戒者九度。”表现了对于出家人的赞美和欣美。这回轮到他自己坐禅学佛了。
解脱之法的发现是佛陀;佛教的重心是正法;佛教的住世是僧众。所以,佛教把这能让众生离苦得乐的佛、法、僧称之为三宝。佛陀在世,佛教以佛陀为中心,佛陀入灭后,佛教则以僧团为中心。皈依三宝是为了学习正法,正法又须僧团来作良导。
做什么事都要以大悲为体、菩提心为相、种种方便方法为用。若是以大悲心为体智慧必然会显发,悲智运用如何也是要以菩提心为相,这样在依法行事和发心做事的时候,就不会以顾及而最终是以自我的寻思为顾忌,这样就会视一切为恶为不如法就会远离大悲,就不会发菩提。所以我们要尽量的去成就别人,因为我们明白一切众生无其自性,受被成就的也无自性,成就的方法也无自性,这样我们就不执着了,因为有执着就会有因自我估计寻思而出现的好坏,这些好坏用常规看上去很对,但是却远离了大悲,就不会和无尽功德相应。
人生最宝贵的资产就是人格信誉,他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当一个人具备了这种良好的品行时,他的生活很充实,不会随波逐流,也不会不知所措,更不会迷途无归。
修禅就要平实,老实修,老实参,老实做。不要以神通来眩人眼目。当然有的人在初学佛法的时候,总是以神通为修法的目的,或者以神通为动力、目标,立这样的志而去修学佛法。这样修学佛法,这样去用功,往往会落入外道的修学当中。所以我们这里切记不要在修禅定中以神通为目的、动力。否则容易走到外道邪路上去。当然,因为根基所致,很多人平实不了,平平淡淡怎么可以呢?我修行就是要修出一点动静来,这个动静在哪里呢?其实这个动静就是你心里面的动静,还是要息止它。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调了外在强制的性质,就是说你加入僧团、或者加入教团,或者你加入一个宗教组织,那么你就必须遵守某些规章制度,你才能是这个这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律”,它带有一定的外在强制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一家之主,要乐观面对生活,心甘情愿去为这个家付出。没有怨言,没有计较,不挑剔家人的不是。儿子不好是自己的命,儿媳妇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命。你讲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其实都不对,你也不对,他们也不对。一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有理。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什么是嫉妒心?很多人都不承认自己有嫉妒心,或者没有发现自己有嫉妒心。先来看一下佛给出的定义。嫉妒定义: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里面,佛说:“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恨),是为嫉妒。”
懂“观自在”者,是自己娱乐自己也。自己娱乐自己,就是自己去享受大自在、去享受稳定的情绪。去保持着不断提升的、源源不绝的生命动力,保持着美好的心情去帮助、去普度法界众生。凡人的情绪飘忽不定、难以自控,这是因为其不懂观自在。
我执重的人就是把自我的感受体现的越明显,他的我执就会越重。我执要靠什么来调伏,就是要靠理性、靠法,如果一个人靠感性那我执就会越重。假如说我们心里就是不舒服,但是用法来要求自己觉得自己不对,马上能调整,其实就是用法来破除我执。我们凡夫首先要破的是我执,现在我们还没有资格说要破自
在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事情,苦的、乐的、好的、坏的…… 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最后总会有一些转机,这个转机就是菩萨的加被、加持和关照。其实,菩萨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也从来没有舍弃过我们。因为菩萨的大悲心使然,深妙微远、无有分别,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呵护。
今天是阿弥陀佛诞辰,阿弥陀佛成就的极乐世界是人类幸福美满的人生期盼和终极价值的最高追求。作为佛教徒,我们过阿弥陀佛诞辰,最重要的是系念阿弥陀佛,与佛道交感应。阿弥陀佛具备着无量的慈悲和智慧,我们要向阿弥陀佛学习。
今天是冬月十七阿弥陀佛圣诞!阿弥陀佛是众生的慈父,西方极乐世界是众生的归宿!阿弥陀佛知众生苦,时时刻刻思念着我们!今天是他的生日,让我们通过几个小问题走进阿弥陀佛的世界,走进阿弥陀佛的怀抱!阿弥陀佛究竟是谁?阿弥陀佛又叫无量光佛、无量寿佛。
某僧刚出家时,早课、晚课、出坡、行堂、诵经、打坐等功课样样精进,而后慢慢心生懈怠,并不如前。某日,师上堂开示:无论出家在家,为什么有的人修着修着心态变了,问题出来了?你们可以扪心自问,当初修学的初发心是什么,坚持了多久,现在的心态又是什么?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