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安祥禅的认识

禅宗思想 | 作者:网络 [投稿]

何谓安祥禅?顾名思义,安祥是心安理得,吉祥如意。禅,即是我们生命的本身。按《佛学大辞典》云:安祥,安稳微妙之貌。禅:译曰弃恶,功德丛林,思惟修等;新译曰静虑。安祥是禅的生命,而禅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正如星云大师所说:我们于日常生活中缺少禅,就好比我们的菜里缺少盐。

安祥,是真正至善至美的修心法要,是永不枯竭的幸福源泉。它不是世人所认为:只要有一个美满而和睦的家庭,家中有一套现代化的电器设备、高档家具,或是有很多金银珠宝等就满足了。至善至美,指的是内心的秒秒安祥,没烦恼、无明、幻觉、相对,并超越时空。这种从内心感觉的美,才是永恒的美,永恒的纯洁,永恒的自觉与安祥。那些物质条件富有的人,只能对“自我”起一定的安慰,殊不知正是这个自我,使他们追求名利权势,逃避困苦艰险。由于这种病态的心理,看万事万物都那么阴森、丑恶、暗淡和晦涩。因此,有人就感到活得很累、很苦,便寻求刺激,甚至用自杀来作为“解脱”的方法。

安祥是人生的至宝。

在这物质条件越来越优裕的时代,往往在精神上都很空虚,若要活得轻松、自在、洒脱,只有从安祥入手。安祥不但超越自我,而且与虚空、宇宙、乃至大千世界无有二体,从一天到一年,从一年到一生,都能仰俯无愧,活得踏实,秒秒感受安祥;活在至真、至善、至美当中,幸福就永远会追随着你。

我在未出家时,也是天天被烦恼、无明纠缠得很苦,为追求世俗的物质享受忙得晕头转向,感觉活得实在太累,这都是由忧虑、沮丧、空想、自卑、软弱造成。出家后通过学习,庙里的事虽不少:早晨五点上殿,白天忙于庙里的工作,并要挤时间和老师父搞卫生,提开水,晚殿后还得礼佛、自学、静坐,尽管劳身,可心里非常坦然,不觉得各种责任是负担,也不觉得很艰苦的条件是对人的压力,只觉得要永无止境地发挥生命的活力,才是绝对自由的表征。正如嘉祥大师所说:“安祥者,动寂无碍也。”

由此可见,安祥于人的一生中非常重要,那么,是不是只有打坐才更容易获得安祥呢?

这一点不能否认,但也不尽然。可以说无处不可得到安祥,包括行、住、坐、卧。从禅的步骤来说:先放松全身肌肉和神经,使你把浑乱的心念集中到“小我”身上,然后,再从小我的观念中解脱出来,进入冥想的大我,使之与宇宙合一,这样就会排除对环境的不满、忿恨、喜爱、渴望,使之感受到宁静和充实。最后再从大我到无我,也就是把你过去的一切经验、一切知识、一切你以为是最可靠、最伟大、最实在的东西和观念,乃至你要进入禅境的希望全都解除。如六祖惠能所说:“不思善、不思恶”,也就是把我与人、内与外、有与无、大与小、好与坏、烦恼与菩提、迷与悟、虚妄与真实、生死之苦与解脱之乐等等的对立的观念全都打消,禅与悟境就会使你获得一个新的生命,使你获得不被任何烦恼束缚困扰的彻底自由,这就是安祥的体现。

安祥,能含摄一切。

安祥不是哲学,哲学却无法超越它的领域;安祥不是科学,科学重实际、重经验的精神亦是安祥的要求;安祥不是知识,知识并不离开安祥;安祥不是宗教,宗教的功效可以从安祥获得。

如今的气功也脱离不了安祥,脱离了安祥就会被“我执”左右,被诸相迷惑,使生命陷于枯涩、暗淡,使自己活得挫折、无奈。气功本是禅的一种修持方法,可以强身健体,打通百脉,入定境,证神通,但不少人却半途而止,或于一定境界上原地踏步,这样感受的安祥自然不是“契合实相、离诸相对、扬弃一切二元观念”的安祥。佛陀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要精进,殚精竭虑,了此大事。只有这样才能活得踏实、萧洒、自在,无罪一身轻。

总之,无论出家僧侣或是在家信众,只要不追逐外在的幻想,不突出自我私欲,不偏离正法,远离中道,不背觉合尘,忘乎所以,就自然会得到安祥,得到修行的真实受用,得到禅的真生命、真血脉和法的真实。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