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云流水自然地走去,肩膀两手甩动,肩膀甩动不是手,肩膀一甩动,你内脏的五脏六腑跟著就气血流通了,不是身体摇动,肩膀甩动,肩膀跟身体两个机器。讲肩膀甩动,你把身体在摇,可见你这个肩膀这里,机能已经不灵活了,自己把它练习灵活起来。目光端正不要低视,两个肩膀甩动,行云流水,不要左右无人不管了,四个也好,三个也好,一个也好,就是我,心中无事,不要低头,如科学来讲低著头,把后脑神经拉得紧紧的,你也容易身体容易衰老,脑神经紧张,消耗体能又多,就不得啦。头一正后脑摆正了,脑神经不要紧张,就松懈了,就健康啦。讲科学都听得进,讲佛法就听不进,要命的。然后在我们这一次的禅堂勉强而行之,可是不勉强哦,你自己行得好,然后眼睛半开半闭的,左右四顾无人,左右有人不管了,还是心的作用。此心摆下,四顾无人,悠哉游哉行去。可是身心要端正,(啪,南师以香板击地,大众止步静立,南师四顾无语)
药山禅师(大众边吃点心边听南师讲,反正我看是大家在把东西放进嘴里)非常了不起,药山禅师在江西,药山也在江西。所以我们现在讲人跑江湖,这句话就是那个时候来,那个时候这些大师不住在湖南,就住在江西,这些求佛求道的人,不跑湖南就跑江西,不跑江西就跑湖南,跑来跑去,所以跑江湖这样来的。药山禅师非常名气大,大师禅宗的了不起祖师,祖师者后人叫的。他的教育的门庭,就是他的家风,所谓家风,等于南普陀、北普陀各有各的作风。他的作风教育作风不同,跟人家不同各有一套,药山禅师教人家专门用功夫,参悟自己的自性,走禅宗的,南宗六祖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法门,不准徒弟们看经典,不需要看了,你只要明心见性,你自己就会懂得佛经了,还要看个什么,不准人家看经。可是这位老和尚有一天,自己在山门外山上坐到,在看书,在看经,旁边有个徒弟就问了,师父啊!抓到师父的辫子了,光头也有辫子。他说,您平常都不准我们看经,您老人家自己在这里看经。药山禅师说,你们看经呀,把牛皮都看得穿了,注意这个话,你们看经呀,把牛皮都看得穿了,我看经遮遮眼睛的呀。这就是禅宗。所以你们现在的教育,书看多了学问又没有,把书本都看穿了,就看出了一个近视眼,眼睛也看坏了。所以我七十多岁了,你看我翻开这个本子看还不喜欢戴眼镜,虽然模糊一点,照样看得清楚,读了一辈子书比你们多,你们读个几本书算什么,老几啊,我武侠小说看了十万多册,就讲武侠小说,还不要说别的,大藏经看,翻了又看,看了又翻,眼睛怎么没有看坏,就是老和尚说,你们看书啊,把牛皮都看穿了,那个眼睛盯著,头低下来,然后摆…不戴眼镜才怪了,我一辈子看书,教人家,没有躺下来看过,我的看过多少次的书,你拿出来检查干干净净,不要乱画的,我看书以前一定用帕子,手要洗干净,看书是端正看,从来没有这样看,躺倒了看不干的,所以精装本我很讨厌的,因为拿著很吃力。不会拿到这样,也不会是这样看,一辈子没有这样过,更不会书拿到厕所看,也不会躺下来看书绝不干,要看书就坐起来,端正这样看,要睡觉就书迭好,迭好怕把书搞坏了,还条子夹在里头,恭敬书是恭敬自己,不是对书本。所以有时候看书,我也…看电影,也看电视,他们同学们笑我,老师一拿到电视,我们那些老朋友,有些电视我叫…北京、上海,赶快听说那个电视好,给我买来啊,老朋友们就想办法给我买来,唐明皇也好什么也好,我就坐下来一看,七个钟头、八个钟头,一起把它看完,我懒得牵挂了,看完哈哈一笑,这样还编的不错,看小说一样,我常常坐在那里看小说,夜里一坐到天亮,然后天亮还在看,反正一部看完了拉倒,怎么眼睛没有看坏呢,我看电影也好,看小说也好,我要叫电影跑过来,我不要,那两个眼睛跑到电影里头去,你不是坏了吗,叫电影过来,叫书本摆在眼里,叫书过来,把神回收看东西,不是把这个精神外散,跑出去了,这个道理也就是我十七、八九岁在杭州,那个时候啊,我也同你们一样,练武功,要学成飞檐走壁,剑仙,练气功练到一把剑,我现在身上都有,今天没有带来,三寸长练成一把剑,白光一道,千里之外要你的头就是头,手就手,拿回来,要学成飞剑,结果搞了半天,也没有这个人。
听说城隍山上有个道士,杭州城隍山,有个道士,你们现在去看那个庙子,不晓得…这个道士,满清的皇族出家的,会飞剑,谁告诉我,一个和尚告诉我,听说城隍山上有个道士,杭州城隍山,有个道士,你们现在去看那个庙子,不晓得…这个道士,满清的皇族出家的,会飞剑。谁告诉我,一个和尚告诉我,我的好朋友。我说怎么去拜师,他说我也在找,我们俩一起去。去了这个城隍山庙子,找这个道士,要见这个道士好困难,一关一关的挡驾,不在,不在,好几趟。有一趟总算受了我的感动,在了,见到了。这位老道士一出来,坐在客厅一看,肃然起敬,那真风范很好。道士穿的衣服干净而朴素,云鞋,鞋子布的,白袜子,风度肃然起敬,一起来,到底是真的满清皇族出家还不是,很有礼节,然后坐下,请喝茶,然后就贵姓啊,府上那里埃不像你们现在搞了半天,连个名字都搞不清楚,常常有些,对老师非常恭敬写信给我,南怀瑾那个瑾字,不是写成言字旁,就是怀没有把我写成南坏蛋,还不错呢,不然南怀瑾就变成南坏蛋了。有个瑾字,你们很多同学写信来瑾字都写错了,里面是非常恭敬,名字都搞不清楚。古代我们问贵姓,台甫那两个字,现在问你们就知道了,就砸锅了。台湾的台,杜公甫杜甫的甫,台甫就是你的大名。然后我们一听,不敢,台甫,不敢,贱名什么,小氏什么。有名,还有号。府上那里,府上,我们答复是舍下。现在人,我一问他府上那里,我的府上福建,我都要了命了,我的妈,一听就赶快转话了,你家里那里。如果问你的儿子几位,令郞几位,什么令郞啊,你的小狗几条嘛。你现在这个文化礼貌什么都没有,所以我在外面…这个儿子有一次,从小教他们,在台湾时候。我的那个儿子读小学回来告诉我,爸爸,你的那一套不行的。我说,怎么不行。我到同学家里去,人家问我…这个,我舍下浙江。他说,他那个仰爸爸就愣住,听不懂舍下,我就晓得他不对,我就说,我的家里是浙江人,不过我也没有到过,这样一说就通了。你那一套没有用的,我说有道理,这个时代变了。所以那个道士然后就问我,你先生啊……那个时候,我还不到二十,他年纪……那真是像一个神仙化身,他说,听说你先生好几次要想找我做什么?我就站起来,要给他跪拜,他说不必。马上站起来,不要多礼,请坐,那么我也不勉强,我说我啊,听说您是一位剑仙,我也要学剑。不要迷信,没有这回事,那还有这回事,神仙,我出家修道家,没有看到过神仙,不要迷信。然后讲练剑,他说听说你学了武功,很好埃我说,那里……就是找不到明师,所以特别找您,他就眼睛看看旁边侍者小道士,这个小道士就有数了,一声都不响,不像我们古国治,大家……叫了半天,老师啊,干什么?那些小道士、小和尚聪明得很,师父一看他马上去拿一把剑来站在旁边。他说,你要学剑,你会练剑。我说,会一点,江湖玩意。可以,把剑拿来,请你比几下我看看。我拿了剑,只动不了几下。好,够了谢谢,把剑再交给他套起来。这个没有用,练武术练剑,我,他说,没有学好,当年练剑怎么练,站在那里,一把剑,叉手手要直,剑要拿好,就是这样劈剑,手腕在动,最后是什么呢?房间,一个黑的房间插一枝香,点一枝香,这个剑这样劈,劈这个香头,劈下去把香劈成两半,香头上火光没有熄掉,初步可以说你懂得用剑了,我这听听,我一身冷汗都听出来了。
他说第二步,你手里抓一把绿豆,马步蹲好,这个剑丢一颗绿豆,碰,分成两半了,那苍蝇过来,一剑就两边了,然后才可以开始练剑,我的妈妈。现在这些没有用了啦,没有用,你武功再好飞得起来,那个一枪,碰,一颗子弹下来了。然后告诉我,我看你先生,前途无量,不要学这些小东西,武功什么……对你没有多大,你的前途。我说我想拜您做师父,他说,你另有明师,我不够做你老师,不过我吩咐你,两件事,你既然那么诚恳找我,我要贡献你一点东西,第一,看世界上任何的东西,要轻松不要严重,尤其眼睛要会看东西,他一般人都要看花,看风景,把那个神,眼神看到好的花,都盯到花的上面去,错了。像杭州风景那么美,你出去看风景啊,叫风景跑到你眼睛里头来,看花要把花的精神收到我的眼神里头来,看山水要把山水的精神收到我的眼神里头来,不要把自己的精神放到山水上,放到花上,它没有用处,你也没有好处。这个话我一辈子记住,所以我现在眼睛也很好,可是进一步还不只眼睛,他就是一个道法告诉你,精神内敛。我们一听肃然起敬,师父,谢谢。
第二点呢,我们的心脏只有拳头那么大,将来你出去会做很多很多的事,你先生,我看你前途很辛苦,责任很大,这个心只有这样大,什么事情不要装进来,痛苦也好,烦恼也好,得意……不要向里头装。我们心脏,拳头那么大,装不了多少东西的,什么东西,痛苦、烦恼、得意,统统丢出去,都丢出去,都丢,什么不准装进来,统统丢掉,你就前途无量,后福无穷。真感谢。然后看看徒弟,徒弟就把茶拿过来,请喝茶,这老规矩,端茶送客。徒弟把茶拿过来,他接过来叫,请喝茶,我就赶快站起来,告辞了,这叫端茶送客了。等于现代人,谈几名句话,看看表,对不起啊,我还要开会,就赶快走了。你要开会,我还只有……再谈一分钟,只要再给我一分钟。笨字加个蛋字,就是笨蛋了嘛。人家已经看表了,已经讨厌死了,看两次了,你还尽坐在那里,拿起茶来喝,我还有一个意见要告诉你,还有一个问题要请教,笨的透顶了。所以他茶……徒弟端过来,请喝茶,我晓得了小说看多了,老人家已经端茶送客了,等一下如果再不走,叫徒弟,开门,送客,再见,走了,你怎么办。现在人没规矩的,乱七八糟到处……你看刚才跟你们讲眼睛,我是当年亲自经历过来的,所以现在这个眼睛,幸而我非常感谢我这对眼睛,看了几十年的书,看了年纪那么大,总算还没有坏,但是……到了中年,有一段用功到了某个,所以汪曼之,汪老,这位菩萨,他八十八岁了今年,前两天一到,眼睛难过得很,他两个学生很着急,认为……他自己知道气到了眼睛。我说你对了,明天就会走通了。可是有时候修行气到了,我眼睛有一度几乎模糊了,中年,可是我就不用眼睛写字,为什么,准备瞎了怎么办,瞎了你也要写字,夜里不开灯不用眼睛,闭起拿一张纸笔写,第二天再看看,一行还写得蛮整齐的,眼睛是假的心是真的。你没有眼睛心里头有个眼睛,这是……摸一摸有这样大的纸,我写的第一笔写这里,第二个写这里,一路下来,一行一行。瞎了怎么办?一定靠眼睛做人吗?同样的死了怎么办?一定靠身体走路吗?
所以禅宗是个大密宗,我都把它揭穿了告诉你们,你们去参,怎么参得懂啊!自己也没有打坐也没有用功,学禅学呀,学禅学有屁用,禅学是真东西,药山禅师的名气很大,这个时候有个名人,韩愈,你们都晓得,韩愈,大家说他反对佛教,他不是反对佛教啊,他上书反对当时唐宪宗迎佛骨,请舍利子。现在在山西大同的那个什么庙子?一下子想不起来了,帮个忙,你们都知道,我老了不行了,记忆力差了,现在就在那里(西安法门寺),当时唐宪宗把那个佛骨,佛骨就是舍利,舍利不是舍利子哦,小小的叫舍利子。就是佛的遗骨一块,那个叫舍利。他要请回皇宫里头供养,所以韩愈借这个机会上报告反对。皇帝信佛可以,你请这个舍利子,全国的力量,花了那么多经费,请回宫廷来供养,国家的财政花多少!老百姓的血汗。而且他看到皇帝信佛出家的太多了,一出家了以后,社会的生产力量就不够了。学佛可以,为什么那么多啊!他是反对这个,可是他老兄文章写得好道理讲不清。所以皇帝一拍,气了,把他贬到潮洲广东,这是韩愈。
可是韩愈有个侄子,就是八仙里头的韩湘子。哥哥死了有个侄子,这个侄子跟他那个思想两样。韩愈讲儒家的也孟之道,韩湘子要学道的。可是呢,父亲没有,跟着韩愈长大,可是他跟他两个学术路线走的两样,韩愈。韩湘子就溜了,跑出去出家修道去了,学道学了好几年。有一次韩愈,你看韩愈的文章你们读过没有,《祭十二郞文》读过没有,韩愈《祭十二郞文》,还有个侄子第十二死掉了,韩愈写一篇文章祭他,很痛苦的,他说,我啊,现在老了,还没有孩子,“发苍苍,视茫茫”。老了头发也白了,视茫茫眼睛也老花了,看不清楚了,你以为他多老,才不过四十岁。以前的人,养生之道没有,医药也不发达,到了三、四十岁,头发也白了,发苍苍,视茫茫。我后来到了四十岁的,那个牙齿,十几岁就不好,我说我还要加一句,齿摇摇,牙齿都摇动了都完蛋了。有一天,他在这个伤心的时候,这个侄子死了,另外韩湘子又跑掉了,作寿了他生日,那个时候他官也不小,名气大,韩愈是名气很大,对于中国文化说,文起八代之衰,人家恭维他文章。实际上怎么叫文起八代之衰,韩愈提倡古文,你们都晓得,读历史要懂,现在给你们上历史课,怎么叫文起八代之衰,南北朝的文章,都是四六体的骈体文,对峙,美极了。
你们读过《滕王阁序》没有啊,也没有,我的妈妈,我的老祖母,怎么办啊,你们这一代,后代的教育。《滕王阁序》是王勃作的,比韩愈早,十二、三岁作这篇文章,名留万古,只有十二、三岁,那真美啊,我中间背二句给你们听听,我们都是十一、二岁就背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多美啊,描写那个风景,在江西南昌滕王阁,落霞与孤鹜齐飞,鹜晓得吧,不是那个雾,鸟,鹜是下面一个鸟,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好多漂亮得……美丽的不得了的句子,这二句比较更美丽一点。又插上来了,我们说笑话,说文人把自己的文章爱的漂亮,等于一个女孩子爱自己的漂亮女色,死了都不放,据说王勃很年轻就死了,就在滕王阁上变鬼了,变鬼啊,夜里就念……就听到鬼念了,他自己灵魂,出声音的,落霞与孤……不是这样念,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我们以前读书是这样读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文章,写白话也一样,你要念一下,写白话这个字敲起来,不能够变成音韵唱出来,这篇文章不好,不管文言、白话都不对了。的你妈呀我的妈妈的,也要唱得出来,我的妈妈的小脚,或者我的妈妈的大辫子,都要念得好。所以王勃死了,在滕王阁变鬼,就念自己这两句得意文章,大家都没有办法吓死。有一个读书人说,这样,我去把他收了这个鬼魂,这个读书人就到了滕王阁,夜里住到半夜,王勃的这个鬼魂又出来了,声音出来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正念着,这个读书人,王勃,什么狗屁的文章,那么得意,念个屁啊,没有了,没有声音了。半天,王勃这个声音又出来了,落霞与孤鹜齐飞……叫你不要念就不要念,你以为你文章写得好,你这个文章写得不好,你知道吗,多余的,中间多了二个字,你知道吗?落霞孤鹜齐飞,自然有个“与”字在里头,秋水长天一色。自然有个“共”字在里头,你“与”跟“共”两个多余的,你还得意,现在还在这里吓人,滚你的,从此这个鬼不念了,这句文章就是太肥了,要减肥,减了两个字,刚刚好处就不胖了,他说,落霞与孤鹜齐飞,落霞孤鹜齐飞,用不着“与”嘛,秋水长天一色。就用不着“共”字嘛,这个共字放在里头,就是肚子大了太胖了嘛。这些文章的故事很多,所以有一个读书人,功名考不取,同你们年轻同学,这一边佛学院这几位年轻同学调皮捣蛋,你们没有本事,人家有本事。
有个年轻的读书不好,他就将自己去挂一个牌子,诗医。你们觉得诗、文不好,都要拿……我是医生,都要拿来给我医医,人家问他,你少吹嘛,他说,真的嘛,古人的诗,你有些什么,有些诗太肥了,有些诗要胖一点,要补药太瘦了,你以为古人的都对埃人家说,那怎么说呢,他说你们读的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我们小的时候,这些都是课外读物,叫千家诗,很多名诗都在上面,“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南师按老的念书方法再次唱念,别有味道)。我们当年是读书这样读,这样摇头摆尾读,读起来摇起来读,读到脑读到肠子,读到大肠里头去了,永远忘不掉的,那两个什么字不知道,你只要一问这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就出来了,你们现在读书是记靠硬记,靠笔记本记,记了半天只有笔记本上有,脑子同大肠里头没有,所以永远是空的。这首诗我们小时候读的。它太肥了你知道吗,什么?时节雨纷纷就对了,不一定清明嘛,你看那我们这两天雨纷纷,还没有到清明啊,太胖了嘛,“行人欲断魂”就对了嘛,“行人”当然在路上嘛,何必加个“路上”呢,“酒家何处有”一定是问人的嘛,就有“借问”嘛,“遥指杏花村”不一定是“牧童”嘛,问到一个和尚,那个酒家在哪里,和尚这个师父讲就在那一边。都太肥了,嘿!讲得蛮有道理。这个话我当年写文章,也给一个老师骂过,这个老师是举人,我问他,我的文章自己认为很得意。不错,不过你犯一个大毛病,什么毛病,捨不得,什么叫捨不得,你有很多好句子,可是就是这一段,这一篇文章来,同这个句子不相合,你觉得自己句子太美了,硬要把它插进来,他说你就完了。当时听了很有道理,可是真捨不得埃每一回自己的好句啊,硬要把它……就像每一个人一样,有一点长处拼命要表演。等于一个女孩子,有了一个金刚钻(钻石戒指)啊,抽支香烟啊,指头特别动两下,就显一显给你看一看,就是这个毛病所以文章要捨得,这也是我受的教育,传给你们。
现在讲回来,韩愈做寿了,插过来啊,插过来解释一路一路的,我讲话常常乱七八糟叉开了,可是你们把它记录下来逗起来,这一段就矮一点是注解嘛。原来的主题是讲韩愈这个还没有完,韩愈上面还有个主题是讲药山禅师,这就叫逻辑科学,这个思想路线你不要把我搞错了,你不要以为我是乱七八糟讲,我讲的你看,我脑子清清楚楚。讲药山禅师引证到韩愈还没有来,因为韩愈提到文章,因为文章讲到滕王阁,因为滕王阁讲到这个医诗,倒回来找那个主题。韩愈,第二部,韩愈的侄子不是去修道,韩湘子八仙里头,韩愈在怀念两个……一个侄子死掉,又怀念这个侄子出家当道士气死了,有一天做寿,他回来了。韩愈一看,那天是大喜日子,也不好骂他,看他穿一个道士这个样子,邋里邋遢的回来了,又喜欢又不高兴,结果就问问他,来给他叔叔拜寿总不错,你做什么不读书不考功名,在外面去学这个干什么当道士,有些什么本事啊,没有啦,叔叔,今天你生日大喜的日子,我给你变个花样,给你高兴高兴好不好,我在外面学来的。叔叔说,好吧!他东一搞西一搞,手画的,一口气,一盆很好的牡丹花,摆在前面,那个季节是不可能有牡丹花。他一看奇怪了,然后仔细看看牡丹花上,他写了两句诗,韩湘子在牡丹花上面二句诗,你记住埃你这个擦掉,这两句先写在那里中间(南师对写黑板的同学说),两句诗写什么呢?“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蓝”是蓝顔色的蓝,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一看,这个牡丹花上面,这个侄子变出来,尤其那二句诗很好,没有什么了不相关嘛,不过好句子他记得了,就这么一个玩意。祝寿那一天完了,生日完了,一早这个侄子呢,又走掉了。这一下有这个故事,所以韩愈为了反对唐宪宗把这个佛骨请回宫廷里头,上了一个奏摺,这个古文里头都有,韩愈奏迎佛骨的表。对皇帝不是……以前的报告给皇帝叫表文。他就送,皇帝一生气,胡闹,反对我的意见,把他贬了,就下放了,下放到潮州来,反地方官去了,就现在讲下放。这一下放他惨了,韩愈,那么大的名气下放了。带一个家人,那个时候交通工具骑一匹马,冬天就被下放了天很冷,由长安到广东的潮州,那个时候没有飞机,没有火车、也没有公路,很可怜的,骑一匹,又很穷,他是个清官骑一匹瘦马,冬天下雪天刚好到了陕西秦岭,非常凄凉,他一下想起来了这个侄子韩湘子。
这个孩子怪了,三年以前来给我做寿,为什么写这二句诗,现在就到了这个境界。他下放,“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就到了。侄子就告诉他说过,不要认为功名富贵,没有了不起啊!你的灾难来啦!这是韩湘子的故事。八仙里头。他这样想到韩湘子啊,哭了,这个侄子大概得道了,早就警告我,因此韩愈把侄子这二句写成一首诗,怎么写呢,“一封朝奏九重天”,一封,朝奏,奏本,九重天,九重天是皇帝前面。“夕别朝阳路八千”,夕别朝阳,朝阳就潮州,路八千,就是那么远下放,“欲为圣明除弊政”,欲为圣明,皇帝圣明,除掉毛病,弊有作弊的弊,作弊的弊、政治的政,欲为圣明除弊政,“肯将衰朽惜残年”,肯将衰朽,朽木不可雕的朽,惜,可惜的惜,残年这句话讲我老了,准备忠心报国,皇帝要杀我都可以,我该讲的话讲,敢将衰朽,老了的这副骨头交给国家了不怕了,惜残年没有什么了不起。云横秦岭是家何在啊!雪拥……这不要擦掉嘛,所以叫你中间写着等嘛,(南师在背诵的时候,不断的指点写黑板的同学,并加以讲解,所以诗句不连续)云横秦岭,把侄子成仙了那两句句子凑起来了,这个时候果然找遍了,“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他写到这里的时候,他一边流泪,好像那个韩湘子就站在他前面,他就叫他,韩湘子又隐了,不给他看见。就是说叔叔,你那么念我,你不要难过了,有这个灾难,这个神仙就来一下,等叔叔真要找他,他又不给他看见了。他下面二句怎么说呢,因为有这样下面两句,“知汝远来应有意”,他说我懂了,你修成功了,你在“知汝”知道你,“知汝远来”很远的来,很远的地方,知汝远来应有意,我懂了,我懂了。他说,你为什么现身给我看一下呢,“好收吾骨瘴江边”,“好收”收起来收拾的收,我的骨头,反正我会死在广东了,好收我骨瘴……山岚瘴气的瘴,“瘴”我讲错了,好收我骨瘴,病,病字里头,病壳,一个病字,一个文章的章“瘴”,“江”第二个是江字,下面一个江字,瘴江,三点水的江,旁边的边,南方多瘴气,到了广东,气候不对,容易生病的,瘴江边,他讲韩湘子,你来给我看一下,我懂了,我懂了,你真成了道了,先就警告我,现在你又跟我见一面,又赶快走了,不让我叫你,他说你…大概我这一次下放到广东会死在广东,你给我看一面,你就告诉我放心,万一我死在广东将来给我棺木搬回来。其实韩湘子故意现身给他看一下,他没有懂,就是叫他,你放心,你还会下放几年会回朝的,后来果然回朝了,这些你看八仙的故事就看到了,这个正史历史上没有的,那么讲到韩愈,为什么讲药山禅师到韩愈?
峨山慈棹禅师在月船禅慧禅师处得到印可,月船就对他说道:“你是大器,至今终能成就,从今以后,天下人莫能奈你何,你应发心再参善知识,不要忘记行脚云游是禅者的任务。”有一年,峨山听说白隐禅师在江户的地方开讲《碧岩录》,便到江户参访白隐禅师,并呈上自己的见解,谁知白隐禅师却说道:“你从恶知识处得来的见解,许多臭气薰我!”
五十五卷。明·憨山德清撰,侍者福善录,通炯编辑,刘起相重校。又称《憨山老人梦游集》。为憨山德清语录的集大成本。收在《禅宗全书》第五十一册、《万续藏》第一二七册。作者德清,晚年号憨山老人。与云栖盐宏、紫柏真可、蜀益智旭等三人被称为明季四大师。治学范围极广博。除佛教经论之注疏外,另有关于《老子》、《庄子》、《中庸》等书之注解。
当脑筋清楚,体力充沛的时候,最适合打坐,最好养成每天固定的时间打坐,例如早上早些起床,晚上洗完澡睡前各坐一次,每次至少十五至二十分钟,如能坐到半小时至一两小时更佳。
迦叶二十八传至达摩,达摩五传至曹溪六祖六祖后派列五家。六祖传青原思祖,思传南岳石头迁祖,迁传药山俨祖,俨传云岩晟祖,晟传洞山良价禅师,价传曹山本寂禅师,后人尊为曹洞宗。又石头传天皇悟祖,悟传龙潭信祖,信传德山鉴祖,鉴传雪峰存祖,存传云门文偃禅师,曰云门宗。
明州天童景德寺语录 侍者 祖日 编 山门天童大解脱门。豁开衲僧自己。透乾坤无表里。虽然万古清风八面来。前楼后阁玲珑起。 佛殿。黄金妙相。驴腮马嘴。咦。贼是小人智过君子。 方丈。横一丈竖一丈。文殊维摩隔壁抓痒。卓柱杖云。尽大地人不钓自上。 至法座前
禅宗经典有哪些?《大般若经》是佛教经典。全称《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简称《般若经》。为宣说诸法皆空之义的大乘般若类经典的汇编。唐玄奘译。600卷,包括般若系16种经典(即十六会)。其中第二会(《二万五千颂般若》)、第四会(《八千颂般若》)和第九会(《金刚般若》)为般若经的基本思想,大概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左右,其他各会是在以后几个世纪中成书的。一般认为最早出现于南印度,以后传播到西、北印度,在贵霜王朝时广为流行。梵本多数仍存。
临济宗为禅宗南宗五家之一,由希运禅师住持宜丰黄檗寺时暂露端倪。从曹溪的六祖惠能,历南岳、马祖、百丈、黄檗,一直到临济的义玄,于临济禅院举扬一家,后世称为临济宗。义玄是惠能的六世法孙。又临济六世孙为石霜之圆禅师。圆禅师以后分杨岐派、黄龙派。
我国著名高僧虚云大师,是禅门巨匠,是禅宗史上极为罕见的大器之人,是我国佛教继惠能大师后又一位伟大的觉者。虚云大师生于1840年,示寂于1959年,世寿120岁,僧腊101年。虚云身受禅门五宗法脉,即:沩仰宗七世、法眼宗八世、云门宗十二世、临济宗四十三世、曹洞宗四十七世。虚云喜禅,他晚年对弟子说:“余于初出家后,自审根器,当从行门人,故习苦行,
打坐是一种养生健身法。闭目盘膝而坐,调整气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打坐又叫“盘坐”、“静坐”。道教中的一种基本修练方式。在佛教中叫“禅坐”或“禅定”,是佛教禅宗必修的。盘坐又分自然盘和双盘、单盘。打坐既可养身延寿,又可开智增慧。在中华武术修炼中,打坐也是一种修炼内功,涵养心性,增强意力的途径。打坐的特点是“静”,“久静则滞,久动则疲”。因此,打坐结束后,要活动筋骨,如:打拳、舞剑、踢毽、自我按摩等等,做到“动静结合”。
释迦牟尼佛→初祖摩诃迦叶→二祖阿难尊者(中经二十八代至)→西天二十九祖东土初祖达摩大师→二祖慧可大师→三祖僧璨大师→四祖道信大师→五祖弘忍大师→六祖慧能大师→南狱怀让禅师→马祖道一禅师→黄辟希运禅师→临济宗第一代临济义玄法师(中经四十二代至)→虚云古岩禅师→净慧本宗禅师→寂仁常毅禅师→四十六代义辉寂月
当你已经通晓道理与修行的理路,也已经知道如何教化众生,亦即理、教都圆备了。此时,就可了解诸法与诸法之间的所有法相,其实是全归于平等的。
只要有正觉的心,本性自然而显露。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那一切妄念就像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样,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所有的业障、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全部熄灭。
以拥有的欲求看待现前心所对应的是心外求解决苦的方法,借由对苦觉知而生的离苦心去透过佛法所对苦的诠释,同时也觉悟苦而真的求出离,却不是暂时或是只单单对外求解决。哪怕是对外求解决也是需要对以往心所依、行为所做思维和转变,更何况要真的离苦求解脱。
禅定,是一个很幽胜深远的法门。有实修经验的人,一定会知道,你修得越深,精神层面的感觉将越深邃,越难以言诠。这种精神层面的感觉,只能透过实修去取证,自然会了解深刻的禅定里面是什么样的世界。
自己要检视自己修禅定的动机是不是为了利养。如果是,那就是地狱的心。什么是地狱心?当此生此世贪得无厌,下辈子就容易掉入地狱。如果为了利养而修禅定,这就叫发地狱心。可千千万万要避免啊!
衣食支分婚嫁毕,从今家事不相仍。夜眠身是投林鸟,朝饭心同乞食僧。清唳数声松下鹤①,寒光一点竹间灯。中宵入定跏趺坐②,女唤妻呼多不应。 白居易的晚年,是个虔诚的佛弟子。在他的诗集里,有《赠僧五首》之一说:“百千万劫菩提种,八十三年功德林。若不秉持僧行苦,将何报答佛恩深。慈悲不瞬诸天眼,清净无尘几地心。每岁八关蒙九授,般勤一戒重千金。”诗名《钵塔院如大师》,并有小序说:“师年八十三,登坛秉律凡六十年。每岁于师处授八关斋戒者九度。”表现了对于出家人的赞美和欣美。这回轮到他自己坐禅学佛了。
解脱之法的发现是佛陀;佛教的重心是正法;佛教的住世是僧众。所以,佛教把这能让众生离苦得乐的佛、法、僧称之为三宝。佛陀在世,佛教以佛陀为中心,佛陀入灭后,佛教则以僧团为中心。皈依三宝是为了学习正法,正法又须僧团来作良导。
做什么事都要以大悲为体、菩提心为相、种种方便方法为用。若是以大悲心为体智慧必然会显发,悲智运用如何也是要以菩提心为相,这样在依法行事和发心做事的时候,就不会以顾及而最终是以自我的寻思为顾忌,这样就会视一切为恶为不如法就会远离大悲,就不会发菩提。所以我们要尽量的去成就别人,因为我们明白一切众生无其自性,受被成就的也无自性,成就的方法也无自性,这样我们就不执着了,因为有执着就会有因自我估计寻思而出现的好坏,这些好坏用常规看上去很对,但是却远离了大悲,就不会和无尽功德相应。
人生最宝贵的资产就是人格信誉,他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当一个人具备了这种良好的品行时,他的生活很充实,不会随波逐流,也不会不知所措,更不会迷途无归。
修禅就要平实,老实修,老实参,老实做。不要以神通来眩人眼目。当然有的人在初学佛法的时候,总是以神通为修法的目的,或者以神通为动力、目标,立这样的志而去修学佛法。这样修学佛法,这样去用功,往往会落入外道的修学当中。所以我们这里切记不要在修禅定中以神通为目的、动力。否则容易走到外道邪路上去。当然,因为根基所致,很多人平实不了,平平淡淡怎么可以呢?我修行就是要修出一点动静来,这个动静在哪里呢?其实这个动静就是你心里面的动静,还是要息止它。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调了外在强制的性质,就是说你加入僧团、或者加入教团,或者你加入一个宗教组织,那么你就必须遵守某些规章制度,你才能是这个这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律”,它带有一定的外在强制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一家之主,要乐观面对生活,心甘情愿去为这个家付出。没有怨言,没有计较,不挑剔家人的不是。儿子不好是自己的命,儿媳妇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命。你讲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其实都不对,你也不对,他们也不对。一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有理。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什么是嫉妒心?很多人都不承认自己有嫉妒心,或者没有发现自己有嫉妒心。先来看一下佛给出的定义。嫉妒定义: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里面,佛说:“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恨),是为嫉妒。”
懂“观自在”者,是自己娱乐自己也。自己娱乐自己,就是自己去享受大自在、去享受稳定的情绪。去保持着不断提升的、源源不绝的生命动力,保持着美好的心情去帮助、去普度法界众生。凡人的情绪飘忽不定、难以自控,这是因为其不懂观自在。
我执重的人就是把自我的感受体现的越明显,他的我执就会越重。我执要靠什么来调伏,就是要靠理性、靠法,如果一个人靠感性那我执就会越重。假如说我们心里就是不舒服,但是用法来要求自己觉得自己不对,马上能调整,其实就是用法来破除我执。我们凡夫首先要破的是我执,现在我们还没有资格说要破自
在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事情,苦的、乐的、好的、坏的…… 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最后总会有一些转机,这个转机就是菩萨的加被、加持和关照。其实,菩萨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也从来没有舍弃过我们。因为菩萨的大悲心使然,深妙微远、无有分别,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呵护。
今天是阿弥陀佛诞辰,阿弥陀佛成就的极乐世界是人类幸福美满的人生期盼和终极价值的最高追求。作为佛教徒,我们过阿弥陀佛诞辰,最重要的是系念阿弥陀佛,与佛道交感应。阿弥陀佛具备着无量的慈悲和智慧,我们要向阿弥陀佛学习。
今天是冬月十七阿弥陀佛圣诞!阿弥陀佛是众生的慈父,西方极乐世界是众生的归宿!阿弥陀佛知众生苦,时时刻刻思念着我们!今天是他的生日,让我们通过几个小问题走进阿弥陀佛的世界,走进阿弥陀佛的怀抱!阿弥陀佛究竟是谁?阿弥陀佛又叫无量光佛、无量寿佛。
某僧刚出家时,早课、晚课、出坡、行堂、诵经、打坐等功课样样精进,而后慢慢心生懈怠,并不如前。某日,师上堂开示:无论出家在家,为什么有的人修着修着心态变了,问题出来了?你们可以扪心自问,当初修学的初发心是什么,坚持了多久,现在的心态又是什么?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