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师大德开示数则
见他色美,起心私之。
【解释】看见别人的妻子女儿美丽动人,就立刻起了淫欲的心,想要与她私通。
【分析】色,这件事情,是人最容易犯的罪业啊!它比起贪财杀生等等的恶业,还要百倍的难以控制;所以它的败德取祸,也比其他的恶业,要百倍的严酷惨烈。然而太上对于贪财杀生等的事情,不断再三的说明禁戒;而独独对于万恶之首的淫,则仅有这一句话,这并不是太上要刻意的忽略它;而是因为贪财杀生等的恶业,比较明显,而且道理也浅显,是语言可以说得尽的;然而淫的罪恶,非常的隐密,而且道理又深,是语言很难说尽的;所以太上才用了灭除意念的文字,从最初的一念,来唤醒众生的痴迷,太上说道:‘见他色美,起心私之。’因为人对于美色,当眼睛接触的那一刹那,心若是一动,则想念、思慕、贪求的念头,就会缠来缠去团结在心中而解不开啊!若是心中萌生了这种的念头,不用等待身体去犯,就已经是违背了天理,而堕入了人欲;这时候,就已经被阴司列下了无穷的罪业啊!所以太上真是无量的慈悲,祂不用繁琐的言语,只用一句话来点醒;提示人们于见色起心的时候,不可不从心源处,来及早的禁止断绝这种隐微又深邃的恶业啊!应当要在才起念头的时候,立刻就要奋勇的把它一刀斩断,不可以存有丝毫的犹豫,也不可以容有丝毫的情念;所谓天堂地狱,就在这一时之间立刻分判了啊!若是在这个时候,稍有一些认识不清,看得不破,不能够斩钉截铁毅然的立定脚跟;则在瞬息之间,就会牵引滋长蔓延开来,不知不觉就飘入了罗刹鬼国中去了,这实在是太危险了啊!所以太上说这句话的用意,实在是博大精深,而且是用心良苦啊!
【嘉言一】宝善堂说:‘这个淫心若是一起,则寡廉鲜耻、伤风败俗、大损阴德的事情,都会跟著起来了啊!而这个淫心若是一转,则保全名节、种德造福、感动人天的事情,也都会跟著转动了啊!做人或是做禽兽的关键,全部都在这里,所以怎么敢不认真的猛省觉悟呢?’
【再析】‘见色起心’这四个字,乃是世间的人一生之中为什么会生病的根本所在啊!今天若是想要断除这个受病的病根,就应当要在这个‘见’字上下功夫;非礼勿视,就算见到了也要视而不见,这是最上等的预防功夫;我们本有的良知,是不容易欺骗的;而世间的礼法,也是不容易超越的;若是用严格禁止强制的方法来预防,这是次一等的功夫;不然的话,心中若是起了念头,在开始的时候不加以防范,到最后,一定就会付诸行动,做出了邪淫的勾当啊!一念之差,而万劫莫赎,这岂不是太悲哀了吗?
【嘉言二】四十二章经说道:‘见到了老的女性,就当做是自己的母亲一样;见到了比自己年长的女性,就当做是自己的姊姊一样;见到了比自己年纪小的女性,就当做是自己的妹妹一样;见到了年幼的女孩,就当做是自己的女儿一样。’这是养心最上乘的方法。
【嘉言三】‘美色人人爱,皇天不可欺;我去淫人妇,人来淫我妻。’这是古人留下来垂示世人的教戒。杨幼青读诵之后说道:‘若看到他人的妻子女儿美丽,便起了邪念想要与她私通;就应立即作别人见到我的妻子女儿,也会起了邪心,想要来引诱的想法;这样的互换立场、换个角度来观察反省,邪心自然就立刻息灭了。’
【嘉言四】古德语录讲道:‘在瞥见或遇到美艳女色,心有所动的时候,就要急急的想到:司过之神就在我的身旁啊!三台星神、北斗星君,就在我的头上啊!三尸神在我的身体里面,灶神在我家的厨房里面,日月三光、千真万圣罗列在空中;有的在记录著我的邪念,有的在忿怒的瞪著我,有的在严密的监察著我,有的在准备要攻击我;能够这样的想,心里必然就会感到战栗恐惧,自然而然也就心冷意灭了啊!’
【再析】明朝有一个人患了好色的毛病,就向王龙溪先生请教,如何改掉这个毛病,王先生回笞道:‘比方说,这个房间里面,有一位貌美如花的名妓在等著你;等你打开房门一看,原来是你的妹妹,或是你的女儿,你此时的一片淫心,是否会立刻息灭呢?’这位好色之徒回笞说:‘唉!是息灭了啊!’王先生说:‘所以淫念本来就是空的,只是你误把它认作是真的了!’
文昌帝君的蕉窗十则,首先就是禁戒邪淫的行为,并且说道:‘在没有见到的时候,不可以去想;当在见到的时候,不可以乱来;已经见到之后,不可以回忆。’没有见到不可以想,这是平时存养的工夫。在平常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必须要把自己的念头,收拾得干干净净,而且还要随时的提醒自己;这样天理既然存在,人欲自然也就会遏止住了。而凡是淫秽邪僻的想法念头,也就不会进入光明正大的胸中了,这就是君子主敬的学问;我的心既然定了,就算碰到了美艳女色当前的时候,任她百般的引诱,我的心自然绝对不会转动一分一毫,这是何等的定力!然而这种的境界,都是靠平时严谨的操持锻炼,正心诚意中得来的啊!所以帝君为了要正本清源,因此告示人们想要戒除邪淫的行为,就得先要戒除自己邪淫的念头;想要有当见不乱、坐怀不乱的功夫,必须在平时,就要严谨的操持锻炼自己正心诚意的功夫。至于当见不可乱,既见不可忆,就是太上告戒人不可以‘起心私之’的意思;也就是在接触的当下,自我反省觉察的工夫啊!再仔细的分析,帝君的三句话,每一句话却各有一种境界;思,就是思之于未来;乱,就是乱之于现在;忆,就是忆之于过去;现在的人,犯了弥天邪淫的罪恶,全都是在这三种的境界中成就出来的啊!如果能够把这三种的境界,全部都戒除殆尽,那么邪淫的行为,也就没有地方滋长了啊!
万恶淫为首,这是阴间阎罗殿前决定榜上的大罪啊!因为淫欲心一生出来,就会做出各种的恶事;例如在邪淫的缘尚未凑合的时候,心中就已会生出颠倒幻想的妄心来;若是无法勾引到对方,就生出了巧诈的心来;若稍稍遇到了阻碍,便生出了嗔恨心来;欲情颠倒意乱情迷的时候,就会生出了贪爱染著的心;羡慕他人拥有娇艳的美色,就生出了妒忌毒害的心;想要夺取别人的所爱,就会生起杀害他人的心;这样就会廉耻丧尽,伦理也全都亏损了,种种的恶业从此生起;而种种的善念,也从此消失;要知道,一旦动了邪淫之心,虽然没有去做,但这就已经是如同积恶造罪那样如此的厉害了;何况是真实的去持犯做出邪淫的事呢?
【嘉言五】阴律说道:‘奸淫别人的妻子,会得到绝嗣的报应;奸淫未婚的处女,会得到子女淫佚的报应。’
俗话也讲:‘劝君莫借风流债,借得快来还得快;家中自有代还人,你要赖时他不赖。’
【再析】杀人的人,只是杀了别人的一个身体;而奸淫了别人,则等于是杀了她的三世啊!因为奸淫不只是破坏了那位女子的节操,使得她的公婆父母、丈夫子女,感到羞耻而痛心疾首,甚至因为羞耻而导致了死亡;或是丈夫杀了妻子,父亲缢死女儿;儿子不认母亲,亲戚见面的时候,也都没有好脸色;而一般正常的人家是决不肯与她联姻;何苦以短暂的偷欢,造下弥天的罪恶;而绝嗣的报应,尚且还不足以惩罚淫人妻女的罪孽啊!
有夫妇的关系之后,然后才有父子兄弟的关系;奸淫别人,不独是乱了别人夫妇的一伦;并且也乱了她的父子之伦和兄弟之伦,五伦之中,就亡了三伦;甚至使她的祖宗悲痛有此邪淫的子孙而鄙视接受其紧祀的痛苦,因此奸淫别人的人,也就难逃被神诛鬼戮的灾祸了。
杀人的人,是戕害了被杀害人的后天,也就是被杀害人的身体;而奸淫别人,则是乱了被奸淫人的先天,也就是乱了她的丈夫、父母、兄弟、公婆、祖先的伦常啊!况且杀人的人是因为仇恨被杀的人才去杀人啊!而奸淫别人妻女的人,对于她的丈夫、公婆、父母到底有什么仇恨呢?而且对这位女子难道也有什么深仇大恨,而一定要污辱她的身体、丧失她的节操吗?
淫念多的人,则他的善念必定就会少;而淫念少的人,则他的善念自然就会多;所以淫念全部消除的人,五福之中,就能够获得三种福报;第一是长寿,第二是康宁,第三是善终。而常起淫念的人,必定会有疾病的困扰;和凶险夭亡的灾祸。
片刻之间兴起的欲念,容易使它消除;而一个人一生中的功名性命,则是非常的重要啊!何苦以百年的名誉节操,与一生的前程,和祖宗积累的功德,子孙本来可以享有的福禄,断送在自己一时片刻的迷惑;实在是不知道为何会有这种的心肠啊!更有的人邪淫之后,是因为惊恐逃跑而得病,看病吃药都很难能够痊愈;甚至吃官司坐牢使家庭破碎,到了这个时候,想后悔都来不及了啊!有的甚至当场就奸情败露,被对方撞个正著,变成了用自己的脑袋,来换取片刻的欢愉;而此一孽报迟早定会循环至自己的妻女,以偿还所欠的风流债啊!这种惨痛的结果,就更是难以言谕了!
俗话讲:‘奸近杀。’这句话是真的啊!然而说近杀,尚且是属于比较缓和的言词,我以为奸则没有不杀的啊!因为淫妇若是被她的丈夫知道了,一定会忿怒的拿刀把她杀了;而同奸之人,因为嫉妒而彼此利刃相加,杀死了对方;另外因为奸淫致使对方死亡,则会被法律判处死刑;若是侥幸的漏网,逃过法律的制裁,则会被怨鬼报仇所杀;若是以上所说的都逃了过去,则会因为淫欲过度而得到难治之症,致使群医束手,就会被司命之神所杀;一个人以天地间至灵至贵的有为之身,竟然使自己置于必杀之地,实在是愚蠢的令人痛心啊!
【嘉言六】曰干初揲说:‘古时候有位贤人,当他淫念勃发的时候,就把手放在火上,这时候就会感觉到痛苦不堪,淫念于是就息灭了。如果还是不能止息,则澄心冥坐,当作自己的身体已经死亡;再想起古人的坟墓,内心不断反思:这个人在世的时候,跟我一样;而我死后埋在坟墓里面,也和他一样啊!这样想来,淫欲又有什么乐趣呢?’
【再析】预防淫欲的念头,全都得靠智慧的力量啊!唐朝的狄梁公曾说:‘人在美色当前的时候,要急忙的想:眼前这位美女那天若是因病而死,她的尸体便会开始溃烂,并长满蛆虫爬来爬去,尸体的臭味熏天,令人感到恶心,能这样的想,邪念便会消除了啊!’
【嘉言七】梁朝的时候,禅宗的初祖达摩祖师,做了一首皮囊歌说道:‘尿屎渠,脓血聚,算来有甚风流趣。’唐朝时候吕洞宾则说:‘休夸少年趁风流,强走轮回贩骨头;不信试临明镜看,面皮底下是骷髅。’又说:‘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催人骨髓枯。’
【嘉言八】戒淫法说:‘他诱惑我杀身破家,折我的寿损我的福报;实在是害我性命的事情啊!我应该把他当作杀人的利刃来看,当作虎狼来看,当作毒蛇来看,当作勾魂鬼使来看,当作是我前生的冤家来看;若是能够作如上所说的来加以观察,就像是用水来救火,那么淫念就没有不息灭的啊!’
【再析】明朝的高宗宪说:‘此身如白玉,一失脚便碎;此事如鸩毒,一入口即死。’今人往往为了一个情字而误了一生,不知道‘情’这个字,是上天赋与我为忠、为孝、为友、为悌、仁民爱物所用的啊!所以这个情字用对了,则能够成圣成贤;若是用错了,便成了禽兽了啊!所以怎么可以不戒慎恐惧小心呢?
道书说:‘淫人的罪恶,比起杀人还要加重几等呢!’又说:‘凡是人苦行修行,他以往所做的诸般罪孽,都可以消除;惟有曾经破过处女之身的人,后来虽然是修到了道高行满,也是不能够开释的;必定要受过了恶报之后,方才可以成就道业。’
【再析】佛说:‘人在这个世间,不冒犯他人的妇女,心也不思念邪僻的事情,因为这个缘故,可以得到五种善的果报。第一是不会损失金钱,第二是不会惧怕官府,第三是不会畏惧他人,第四是死后可以升天,得到天上的玉女,做为自己的妻子。第五是从天上下生到世间,多是端正的妇女;今天见到有些人,长相端正美好,这都是他前世的宿命,不冒犯他人的妻女所得到的果报啊!反之,人若是在这个世间放荡邪淫,冒犯了他人的妻女;因为这个缘故,会感得五种的恶报。第一是家庭夫妻不和,常常损失钱财,第二是畏惧官府,经常受到官府捶杖的处罚。第三是自己欺骗自己,常常会感到恐惧怕人。第四是死后投生到太山地狱之中,在铁柱烧的赤热时,却当作是美女一般去抱她,受尽炮烙刑罚之苦,这是因为在世时冒犯他人的妻女,才会得到这种的灾殃;而且这种刑罚都是自己罪业招感的,要经过几千万年才能受完啊!第五是从地狱中出来,投生为鸡凫鸟鸭;而这一类的禽鸟,淫佚是不避母子的,而且也没有节制;但是马儿知礼,雁守贞操;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而鸡凫的淫佚,却是没有知足的时候,这都是因为它们过去世中邪淫,冒犯了他人妻女的缘故,才会受此鸡凫之身的果报,并一直受人们宰杀烹食,这种的痛苦,说也说不尽啊!’
佛说五戒当中,其中一戒是不邪淫;若是能够受持此戒,就可以感招得到今生来生父母眷属、长寿康宁和睦喜悦、妻子女儿贞良的果报。报应经说:‘有一个鬼问道:“自从我受了这个鬼身之后,就感到非常的恐怖,经常害怕被人追捕拘拿捆绑,加诸我各种的苦楚毒害,根本就没有一点欢喜之心,我到底是犯了什么罪过才会这样啊!”目犍连尊者回答鬼说:“这是因为你在做人的时候,喜欢行邪淫,冒犯了他人的妻女,因为经常怕被别人发觉,所以心才不安;今天你所受到的痛苦,只是现世的花报而已,而你的果报则是在地狱啊!或是卧铁床,或是抱铜柱,像这样痛苦恐怖的罪罚,说都说不尽啊!”’
【再析】文昌帝君天戒录说:‘奸淫他人的妻女,玷污了闺门中的处女,要在地狱中受苦五百劫,才能够脱离地狱,投生为骡或是为马;又过了五百劫,才能够再得人身,做娼妓或是做戏子。奸宿寡妇或出家的尼众,败坏别人的品行志节,在地狱中要受苦八百劫,才能够脱离地狱投生为羊或是猪,供人宰杀;又过了八百劫,才能够再得人身,做哑吧或是聋子,或是五官四肢不全残废的人。而以卑乱尊,以长乱幼的恶行,更是败坏了人伦纲常;在地狱要受苦一千五百劫,才能够脱离地狱,投生为蛇或是老鼠;又再经过了一千五百劫,才能够再得人身;或是在母亲的胎中就死了,或是在婴儿的时候就夭折了,毕竟不能够享有长寿的福报,所以犯了邪淫的罪恶报应,实在是可悲啊!’
闺箴说:‘妇人若是犯了邪淫的罪孽,终身都不可能洗清这个罪孽的,就算她有孝子慈孙,也不能够替她洗清罪孽。所以淑女名媛,一定要守身如玉,不可以有半点的瑕疵犯行啊!倘若遇到了狂徒,当下就要严厉的拒绝,自然对方就不敢再进犯自己,这就是所谓的‘香闺正气’,连鬼神都会来照顾保护她啊!若是妇人淫乱,难道就没有恶报了吗?阴间的法律,是处罚她投生为猪或狗,以惩治她的罪,又岂只是在阳间遭人唾弃咒骂而已。这里特别说出来,以做为妇人淫乱的警惕啊!’
峨山慈棹禅师在月船禅慧禅师处得到印可,月船就对他说道:“你是大器,至今终能成就,从今以后,天下人莫能奈你何,你应发心再参善知识,不要忘记行脚云游是禅者的任务。”有一年,峨山听说白隐禅师在江户的地方开讲《碧岩录》,便到江户参访白隐禅师,并呈上自己的见解,谁知白隐禅师却说道:“你从恶知识处得来的见解,许多臭气薰我!”
五十五卷。明·憨山德清撰,侍者福善录,通炯编辑,刘起相重校。又称《憨山老人梦游集》。为憨山德清语录的集大成本。收在《禅宗全书》第五十一册、《万续藏》第一二七册。作者德清,晚年号憨山老人。与云栖盐宏、紫柏真可、蜀益智旭等三人被称为明季四大师。治学范围极广博。除佛教经论之注疏外,另有关于《老子》、《庄子》、《中庸》等书之注解。
当脑筋清楚,体力充沛的时候,最适合打坐,最好养成每天固定的时间打坐,例如早上早些起床,晚上洗完澡睡前各坐一次,每次至少十五至二十分钟,如能坐到半小时至一两小时更佳。
迦叶二十八传至达摩,达摩五传至曹溪六祖六祖后派列五家。六祖传青原思祖,思传南岳石头迁祖,迁传药山俨祖,俨传云岩晟祖,晟传洞山良价禅师,价传曹山本寂禅师,后人尊为曹洞宗。又石头传天皇悟祖,悟传龙潭信祖,信传德山鉴祖,鉴传雪峰存祖,存传云门文偃禅师,曰云门宗。
明州天童景德寺语录 侍者 祖日 编 山门天童大解脱门。豁开衲僧自己。透乾坤无表里。虽然万古清风八面来。前楼后阁玲珑起。 佛殿。黄金妙相。驴腮马嘴。咦。贼是小人智过君子。 方丈。横一丈竖一丈。文殊维摩隔壁抓痒。卓柱杖云。尽大地人不钓自上。 至法座前
禅宗经典有哪些?《大般若经》是佛教经典。全称《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简称《般若经》。为宣说诸法皆空之义的大乘般若类经典的汇编。唐玄奘译。600卷,包括般若系16种经典(即十六会)。其中第二会(《二万五千颂般若》)、第四会(《八千颂般若》)和第九会(《金刚般若》)为般若经的基本思想,大概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左右,其他各会是在以后几个世纪中成书的。一般认为最早出现于南印度,以后传播到西、北印度,在贵霜王朝时广为流行。梵本多数仍存。
临济宗为禅宗南宗五家之一,由希运禅师住持宜丰黄檗寺时暂露端倪。从曹溪的六祖惠能,历南岳、马祖、百丈、黄檗,一直到临济的义玄,于临济禅院举扬一家,后世称为临济宗。义玄是惠能的六世法孙。又临济六世孙为石霜之圆禅师。圆禅师以后分杨岐派、黄龙派。
打坐是一种养生健身法。闭目盘膝而坐,调整气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打坐又叫“盘坐”、“静坐”。道教中的一种基本修练方式。在佛教中叫“禅坐”或“禅定”,是佛教禅宗必修的。盘坐又分自然盘和双盘、单盘。打坐既可养身延寿,又可开智增慧。在中华武术修炼中,打坐也是一种修炼内功,涵养心性,增强意力的途径。打坐的特点是“静”,“久静则滞,久动则疲”。因此,打坐结束后,要活动筋骨,如:打拳、舞剑、踢毽、自我按摩等等,做到“动静结合”。
释迦牟尼佛→初祖摩诃迦叶→二祖阿难尊者(中经二十八代至)→西天二十九祖东土初祖达摩大师→二祖慧可大师→三祖僧璨大师→四祖道信大师→五祖弘忍大师→六祖慧能大师→南狱怀让禅师→马祖道一禅师→黄辟希运禅师→临济宗第一代临济义玄法师(中经四十二代至)→虚云古岩禅师→净慧本宗禅师→寂仁常毅禅师→四十六代义辉寂月
《指月录》三十二卷。又称《水月斋指月录》。明·瞿汝稷集。万历二十三年(1595)完成,三十年序刊。收在《万续藏》第一四三册。
当你已经通晓道理与修行的理路,也已经知道如何教化众生,亦即理、教都圆备了。此时,就可了解诸法与诸法之间的所有法相,其实是全归于平等的。
只要有正觉的心,本性自然而显露。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那一切妄念就像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样,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所有的业障、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全部熄灭。
以拥有的欲求看待现前心所对应的是心外求解决苦的方法,借由对苦觉知而生的离苦心去透过佛法所对苦的诠释,同时也觉悟苦而真的求出离,却不是暂时或是只单单对外求解决。哪怕是对外求解决也是需要对以往心所依、行为所做思维和转变,更何况要真的离苦求解脱。
禅定,是一个很幽胜深远的法门。有实修经验的人,一定会知道,你修得越深,精神层面的感觉将越深邃,越难以言诠。这种精神层面的感觉,只能透过实修去取证,自然会了解深刻的禅定里面是什么样的世界。
自己要检视自己修禅定的动机是不是为了利养。如果是,那就是地狱的心。什么是地狱心?当此生此世贪得无厌,下辈子就容易掉入地狱。如果为了利养而修禅定,这就叫发地狱心。可千千万万要避免啊!
衣食支分婚嫁毕,从今家事不相仍。夜眠身是投林鸟,朝饭心同乞食僧。清唳数声松下鹤①,寒光一点竹间灯。中宵入定跏趺坐②,女唤妻呼多不应。 白居易的晚年,是个虔诚的佛弟子。在他的诗集里,有《赠僧五首》之一说:“百千万劫菩提种,八十三年功德林。若不秉持僧行苦,将何报答佛恩深。慈悲不瞬诸天眼,清净无尘几地心。每岁八关蒙九授,般勤一戒重千金。”诗名《钵塔院如大师》,并有小序说:“师年八十三,登坛秉律凡六十年。每岁于师处授八关斋戒者九度。”表现了对于出家人的赞美和欣美。这回轮到他自己坐禅学佛了。
解脱之法的发现是佛陀;佛教的重心是正法;佛教的住世是僧众。所以,佛教把这能让众生离苦得乐的佛、法、僧称之为三宝。佛陀在世,佛教以佛陀为中心,佛陀入灭后,佛教则以僧团为中心。皈依三宝是为了学习正法,正法又须僧团来作良导。
做什么事都要以大悲为体、菩提心为相、种种方便方法为用。若是以大悲心为体智慧必然会显发,悲智运用如何也是要以菩提心为相,这样在依法行事和发心做事的时候,就不会以顾及而最终是以自我的寻思为顾忌,这样就会视一切为恶为不如法就会远离大悲,就不会发菩提。所以我们要尽量的去成就别人,因为我们明白一切众生无其自性,受被成就的也无自性,成就的方法也无自性,这样我们就不执着了,因为有执着就会有因自我估计寻思而出现的好坏,这些好坏用常规看上去很对,但是却远离了大悲,就不会和无尽功德相应。
人生最宝贵的资产就是人格信誉,他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当一个人具备了这种良好的品行时,他的生活很充实,不会随波逐流,也不会不知所措,更不会迷途无归。
修禅就要平实,老实修,老实参,老实做。不要以神通来眩人眼目。当然有的人在初学佛法的时候,总是以神通为修法的目的,或者以神通为动力、目标,立这样的志而去修学佛法。这样修学佛法,这样去用功,往往会落入外道的修学当中。所以我们这里切记不要在修禅定中以神通为目的、动力。否则容易走到外道邪路上去。当然,因为根基所致,很多人平实不了,平平淡淡怎么可以呢?我修行就是要修出一点动静来,这个动静在哪里呢?其实这个动静就是你心里面的动静,还是要息止它。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调了外在强制的性质,就是说你加入僧团、或者加入教团,或者你加入一个宗教组织,那么你就必须遵守某些规章制度,你才能是这个这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律”,它带有一定的外在强制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一家之主,要乐观面对生活,心甘情愿去为这个家付出。没有怨言,没有计较,不挑剔家人的不是。儿子不好是自己的命,儿媳妇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命。你讲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其实都不对,你也不对,他们也不对。一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有理。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什么是嫉妒心?很多人都不承认自己有嫉妒心,或者没有发现自己有嫉妒心。先来看一下佛给出的定义。嫉妒定义: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里面,佛说:“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恨),是为嫉妒。”
懂“观自在”者,是自己娱乐自己也。自己娱乐自己,就是自己去享受大自在、去享受稳定的情绪。去保持着不断提升的、源源不绝的生命动力,保持着美好的心情去帮助、去普度法界众生。凡人的情绪飘忽不定、难以自控,这是因为其不懂观自在。
我执重的人就是把自我的感受体现的越明显,他的我执就会越重。我执要靠什么来调伏,就是要靠理性、靠法,如果一个人靠感性那我执就会越重。假如说我们心里就是不舒服,但是用法来要求自己觉得自己不对,马上能调整,其实就是用法来破除我执。我们凡夫首先要破的是我执,现在我们还没有资格说要破自
在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事情,苦的、乐的、好的、坏的…… 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最后总会有一些转机,这个转机就是菩萨的加被、加持和关照。其实,菩萨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也从来没有舍弃过我们。因为菩萨的大悲心使然,深妙微远、无有分别,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呵护。
今天是阿弥陀佛诞辰,阿弥陀佛成就的极乐世界是人类幸福美满的人生期盼和终极价值的最高追求。作为佛教徒,我们过阿弥陀佛诞辰,最重要的是系念阿弥陀佛,与佛道交感应。阿弥陀佛具备着无量的慈悲和智慧,我们要向阿弥陀佛学习。
今天是冬月十七阿弥陀佛圣诞!阿弥陀佛是众生的慈父,西方极乐世界是众生的归宿!阿弥陀佛知众生苦,时时刻刻思念着我们!今天是他的生日,让我们通过几个小问题走进阿弥陀佛的世界,走进阿弥陀佛的怀抱!阿弥陀佛究竟是谁?阿弥陀佛又叫无量光佛、无量寿佛。
某僧刚出家时,早课、晚课、出坡、行堂、诵经、打坐等功课样样精进,而后慢慢心生懈怠,并不如前。某日,师上堂开示:无论出家在家,为什么有的人修着修着心态变了,问题出来了?你们可以扪心自问,当初修学的初发心是什么,坚持了多久,现在的心态又是什么?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