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禅不能当饭吃,但能使吃饭更有滋味

禅茶一味 | 作者:网络 [投稿]

  明海

  每一个人都具有禅心。

  读了这句话,也许会有人反问:你说我具有禅心,我怎么不知道?

  佛陀在禅坐证道时,发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即每一个人都具有禅心)。我们之所以不能觉知这一点,是因为心被遮蔽着。

  遮蔽心灵的,我们可以为称其为无明。

  这些遮蔽,来源众多:与我们成长的环境有关,与我们接受的教育有关,与我们的生活习惯有关,……,凡是会让我们在认识事物上有所执著的,都属无明。

  无明是心灵上的黑暗,这与科学上的发现、发展、发明无关。

  也许会有人反问:我的心被遮蔽着没关系啊,你看,我不生活得很好吗?

  生活的好与不好,要看一个人当下有没有烦恼,是不是为某些问题所困惑。

  曾有人为“世界是如何形成的,时间的起点在哪里”等众多问题所困惑,于是,他去请教佛陀。

  佛陀举了一个例子表明自己的看法。

  假如一个人被毒箭所伤,医生想治疗他。中箭的人却说:“先不要治疗我,我想先了解这是什么毒、是谁射的箭、他为什么要射我?”这样下去,会有什么结果呢?

  来人答道:也许在未得到治疗之前,此人的命就保不住了。

  佛陀说,所以,你的问题,我不予回答。

  如果有人的确被烦恼束缚着,他想从中挣脱出来,于是又问: 如何开启被遮蔽的心,去除烦恼呢?

  被遮蔽的心,是有所执著的心。学会放下执著,体会“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能够帮助我们认知世界的整体性。

  比如,有的人高考没考好,就好像一辈子没有希望了。事实上,这种“一试定终身”的想法是不对的,如果把某一阶段的成败作为整个生命的成败,那不过是一种借口而已。

  生命是完整的,或许某一处的失败,正好是另一处反省的机会,借此能够有所改善。因此对任何事情成败得失的判断,都不能只看某一点,而要考量整体生命。如此一来,才能够在面临挫折时,很快的重新振作、重新出发。

  这或许就是学禅的人总是快乐的原因之一。

  也许会有人继续发问:学禅能够当饭吃吗?

  禅有两大特色:完整性和根本性。吃饭问题,是生活的根本问题之一。学禅固然不能当饭吃,但是能使你吃饭更有滋味。

  家师净慧老和尚在中兴赵州柏林禅寺的过程中,倡导“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为宗旨的生活禅理念、“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的教法,让人“在尽责中求满足,在义务中求心安,在奉献中求幸福,在无我中求进取,在生活中透禅机,在保任中证解脱”,自1993年起,举办生活禅夏令营,至今已历十二届。相对于禅宗祖师当头棒喝等严厉的教学方法,生活禅因应时代,温和、友爱而富有理性。

  学禅能够帮助我们深入地体会生命的实相,不只是心灵的宣泄与净化,而是升华,使人的生命丰富而活泼。

  学禅,并不代表我们就拥有禅心。有一位北京来的居士曾对我说:身在赵州,他不会想念北京,身在北京,却时常想起赵州。

  我告诉他,这是因为他的禅心未被开启。若能禅落到实处,身在北京与身在赵州是一样的。

  学禅毕竟不是悠闲、消遣的享受下午茶。

  当我们试图通过禅坐来调整身体时,双腿僵硬、身体沉重、关节疼痛,呼吸急促,思绪散乱,使得我们只想早早结束禅坐。身体成为我们所要面对的敌人。我们原本认为坚定的心其实很软弱。有许多人会因为舍不得花力气、花时间,害怕吃苦,懒得行动,败下阵来。

  人生面对着不断地选择,也要面对选择之后所出现的结果。禅心不是“已做成”之物,而是不断在“选择”的过程中。

  上面提到的那些不适,是我们选择学禅后出现的最初结果。如果我们“选择”坚持下去,就能够逐渐克服身体的惰性,培养出高度的觉照能力,从而对生命的快乐有更深刻的体会。

  人的快乐分为很多层次。如果把快乐定位在身体的、本能的需要,那只是较低层的。因为感官的满足来得快、去得快,这种快乐的背后,其实是更深的痛苦

  禅悦是比较高境界的快乐,虽然它不容易获得,但得到以后能够长久保持。禅悦是内求于已,不倚赖外在的因素和条件。凡是倚赖外在的条件来满足的快乐,都没有保障。

  学禅还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进行校勘。否则,如果只学到一些禅的知识,却不能应用在日常生活上,就算学得再多,又有何意义?

  比如说,学禅之初,我们所背诵的“四弘愿”中的“众生无边誓愿度”吧。如果在满载的公共汽车上,有一位老太太上车,这时,你正好有位子坐,并且坐得很舒服,“到底让不让座位呢?”如果不让座,“众生无边誓愿度”对于你,只是一句空话;站起来让座给那位老人家,“众生无边誓愿度”对你的考试才算通过。

  马明博居士曾在柏林禅寺生活近一年。《天下赵州生活禅》以他的人个视解,对生活禅及赵州的柏林禅寺的发展做了介绍。阅读之本书,可以管窥不尽禅河代代传灯的祖师范,可以大致领略生活禅的风采以及禅的精神。这本书充满了他对生活的体悟及对禅的“个人发现”,是他报佛恩、报师恩的倾心之作,也是引领人们了解、接触生活禅的一种善巧方便。

  学禅能够帮助我们开启智慧,观照内心,认识自我。但是,智慧必须经由自己觉悟而生,无法由他人递交到你手上。他人所能给你的,只是可以表述的禅的知识,如果不能落实于生活的话,徒增谈资而已。

  西方哲学家怀特海说:“一定要等到你课本弄丢了,笔记都烧了,为了准备考试而记在心里的各种细目全部都忘记时,剩下的东西,才是你所学到的。”

  学禅不用参加考试。但是,我期望每一位读者读完这本书之后,都有一些“剩下的东西”。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