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戟天 白豆蔻 白术 白头翁 白芷 百合花 百里香 板蓝根 半边莲 半夏 薄荷 北沙参 苍术 车前草 沉香 陈皮 川贝 刺五加 大腹皮 大黄 大枣 丹参 当归 党参 地黄 丁香 冬瓜皮 独活 杜仲 防风 防己 蜂胶 蜂蜜 佛手 茯苓 附子 甘草 干姜 高丽参 葛根 枸杞 桂圆肉 旱莲草 何首乌 荷花 荷叶 黑枣 红参 红糖 红枣

熟地的功效与作用

熟地 | 作者: [投稿]

熟地

  熟地的简介:

  熟地为玄参科植物地黄(学名:Rehmannia glutinosa)的块根,又名熟地黄或伏地,经加工炮制而成。通常以酒、砂仁、陈皮为辅料经反复蒸晒,至内外色黑油润,质地柔软粘腻。切片用,或炒炭用。熟地又名熟地黄或伏地,属玄参科植物,是一种上好中药材,具有补血滋阴功效,可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症,亦可用于肾阴不足的潮热骨蒸、盗汗、遗精、消渴等症,是虚证类非处方药药品六味地黄丸主要成分之一。

  熟地的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全株有白色长柔毛和腺毛。块根肉质肥大,呈圆柱形或纺锤形,表面红黄色。基生叶丛生,倒卵形至长椭圆形,长3-10厘米,宽1.5-4厘米,先端钝圆,基部渐狭下延成柄,边缘有不整齐钝齿,页面多皱缩;茎生叶小。总状花序顶生;花萼钟状,5裂;花冠筒状稍弯曲,先端5裂,略呈唇形,紫红色,内面常有黄色带紫色的条纹;雄蕊4,二强;子房上位,2室。蒴果卵圆形。种子多数。花期4-5月,果期5-6月。

  熟地的药材形态:

  该品为不规则的块片、碎块,大小、厚薄不一。表面乌黑色,有光泽,黏性大。质柔软而带韧性;不易折断,断面乌黑色,有光泽。无臭,味甜。

  熟地的功效:

  熟地味甘微温质润,既补血滋阴,又能补精益髓。如熟地配以当归白芍、川芎就是大名鼎鼎的治疗血虚症的“四物汤”。熟地配白芍能养肝,配柏子仁养心,配龙眼能养脾,配麻黄则通血脉。脾胃气滞,痰湿内阻的脘腹胀满,食少便溏者忌服。药用时可煎服,10~30g。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熟地的作用:

  具有补血滋阴作用,可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症,亦可用于肾阴不足的潮热骨蒸、盗汗、遗精、消渴等症,是虚证类非处方药药品六味地黄丸主要成分之一。

  1、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

  2、腰酸腿软,头晕眼花,耳鸣耳聋等.

  3、肾阴不足,遗精,盗汗等。

  熟地黄吃多了会有碍消化,使得痰多,腹胀食欲不振,大便溏稀。

  熟地的药理作用:

  1.抗氧化作用。

  2.对骨髓造血系统的影响:熟地黄水煎剂给失血性贫血小鼠灌服每只0.5g,每日1次,连续10日,可促进贫血动物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恢复,加快多能造血干细胞(CFU-S)、骨髓红系造血祖细胞(CFU-E)的增殖、分化作用。

  3.其他作用:用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给予大鼠造成阴虚模型并给予熟地黄水煎剂3ml(70%浓度)灌胃,共6日,对甲亢型阴虚大鼠的体重改变,24小时饮水量及尿量、血浆T3、甲状腺素(T4)及醛固酮(AD)浓度有显著改善,即T3浓度降低,T4浓度升高,并趋于正常,说明熟地黄不仅能改善阴虚症状,并能调节异常的甲状腺激素状态。

  4.对免疫系统的影响:熟地黄醇提取物给小鼠灌服,对受角叉菜胶抑制的巨噬细胞功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抗体形成细胞有抑制作用。

  5.对血液凝固的影响:熟地黄能显著抑制肝脏出血性坏死灶及单纯性坏死。对高脂食物引起的高脂血症,脂肪肝及大鼠内毒素引起的肝静脉出血症,均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认为对纤溶酶原的激活作用,是抗血栓形成的作用机制。

  6.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酒熟地黄及蒸熟地黄都有显著的降压作用,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下降。

  禁忌

  用时宜配砂仁、陈皮等,以防腻滞碍胃。脾胃虚弱,气滞痰多,腹满便溏者慎服。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