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生 夏季养生 秋季养生 冬季养生

盛夏刚过还需谨防阴暑伤人

夏季养生 | 作者: [投稿]

  中暑是夏季常见病,尤以年老体弱者和儿童更易发生。中医学认为,伤暑有阴、阳之分,“动而得之者为阳暑”,我们平时所指的中暑大多指此。患者多在烈日下劳作,或长途行走,或因在高温、通风不良、湿度较高的环境下长时间劳作所引发,这种中暑往往病情重而危急,人们对阳暑的预防较为重视,但对阴暑证往往认识不足。

  阴寒袭者,快而莫知。莫知则犯之者多,故病暑者,阴暑居其八九。”阴暑发病多因夏日过于避热贪凉引起,即所谓“静而得之者为阴暑”,如夜间露宿室外,或坐卧阴寒潮湿之地,或乘凉时间过长,或运动劳作后立即用冷水浇头冲身,或立即快速饮进大量冷开水或冰镇饮料,或睡觉时被电扇强风对吹,均可导致风、寒、湿邪侵袭机体而引发“阴暑”,正如明代大医学家张景岳指出:“阴暑者,因暑而受寒者也……故名阴暑。”换而言之,阴暑的致病原因不单纯是暑邪,而兼有寒和湿。阴暑病程比较长,湿邪黏滞,治疗不对路,患者也是极为苦恼的。现代医学认为,发生阴暑的原因是在炎热的气候条件下,体内新陈代谢旺盛,体力消耗大,抵抗力减弱,当遇到气候突然转凉或突然受到寒冷刺激后,病原微生物就会乘虚而入,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或呕吐腹泻,甚至造成口眼歪斜,诱发中风及半身瘫痪等病症。

  预防阴暑要注意不能过于贪凉,露宿或通宵达旦地使用电扇、空调,节制生冷饮食和大汗之后冷水淋浴。特别是老人、儿童、孕产妇、体弱及患有宿疾者,容易诱发此症,尤应加强防护。一旦患阴暑,治疗宜用解表化湿之法,可选用中成药六一散、藿香正气丸(水)内服。或用中药香薷、桔梗、杏仁、陈皮、藿香、淡豆豉,水煎温服,1日2次;或选用香薷、厚朴、扁豆花、苏叶、佩兰、陈皮、茯苓,水煎温服,1日2次。头重如裹者,可加羌活、蔓荆子;寒邪犯胃,致胃气当降不降,腹部胀满,纳食不香者,可加草豆蔻、法半夏、神曲。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