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生 夏季养生 秋季养生 冬季养生

秋分时节少吃油腻饮食

秋季养生 | 作者: [投稿]

  长夏时节,尤其是临近秋分时,一天之内温差较大,中午热早晚凉,暑湿隐藏在身体里,暑湿天气最容易产生肠胃疾病。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好伤人体阳气,尤其是脾阳,脾脏受损,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表现为消化吸收功能低下,可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口淡无味、胸闷想吐、大便稀溏,甚至水肿等症。

  因此,在长夏时节一定要根据气候变化,适当增减衣服;不吃过于油腻或过甜的食物,以防产生湿气,宜多吃具有清热祛湿、健脾和中作用的食物,如冬瓜绿豆芽小白菜赤小豆等。另外,祛湿防病,还可选用以下几种中医疗法。

  拔火罐 拔火罐具有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的作用。拔罐可选择丰隆穴(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两横指处)、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约1横指处)等。

  艾灸 有腰酸背痛、精神疲乏、胃口不好等症状的人,可用艾条对神阙穴(肚脐)和足三里穴实施艾灸,具有祛湿、健脾胃的作用。

  艾叶泡澡 取新鲜艾叶30-50克,在澡盆中用沸水冲泡10分钟,然后取出艾叶,加凉水调至适宜水温时即可沐浴,对毛囊炎、湿疹等因湿导致的病症有一定疗效。

  足浴 取干姜附子各20克,川椒、艾叶各30克,伸筋草、透骨草各15克,桂枝、桑枝各10克。用纱布将药物包好,放入搪瓷盆内,加水适量煎煮至沸后,去药包,待温度适宜时泡脚,每次30-40分钟,每日1-2次。

  注重补气血

  广东省中医院专家 樊正伦

  长夏时节,更应注重补气血,其秘诀是:①空调要少开,流汗才健康;②多喝小米粥,五谷能养命 ;③吃好早午饭,睡好子午觉。

  秋燥时节 提早防燥

  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医师 郭云协

  燥是秋季的时令主气,很多人会在秋天出现眼睛干、鼻孔干、嗓子干等症状,这时应多喝水,在饮食上注意滋养津液,适量喝些汤水,并适当选择能够润肺清燥、养阴生津的食物,如百合等。

  传统医学认为,秋燥可分为温燥和凉燥两种,二者都会不同程度地表现为皮肤干燥、口干鼻燥、咽喉干燥、咳嗽无痰或少痰难出等,但也有其不同,温燥伴有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舌红等特点;而凉燥在初起时恶寒重而发热较轻、舌头颜色不红等。在临床用药方面,温燥宜选用辛凉甘润的药物;而凉燥宜选用润肺化痰的药物。温燥患者可多吃杨桃柠檬葡萄柚子、梨等富含维生素C或凉润的水果,避免冰品、辛辣、烧烤、油炸、咖啡、茶叶或干果类食物等;凉燥患者可用生姜红糖煮水喝,喝完盖被取微汗,避免寒性、刺激性食物等。

  专家认为,立秋后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即长夏时节(酷暑未过而秋天已经悄悄来临)和秋燥时节。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