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生 夏季养生 秋季养生 冬季养生

白露将至暑气渐消填衣捂肚莫打赤膊

秋季养生 | 作者: [投稿]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再过两天,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五个节气——白露。每年9月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即为“白露”的开始。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白露是个典型的秋天节气,从这一天起,露水一天比一天凝重成露而名。由于天气已凉,空气中的每到夜晚常在树木花草上凝结成白色的露珠,鸟类也开始做过冬准备。

  古书记载:“盲风至,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是说这个节气正是鸿雁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可见白露实际上是天气转凉的象征。专家提醒市民,白露临近,要注意保暖,秋天的早晚凉意甚浓,要随着天气转凉逐渐增添衣服;但添衣不能太多太快,因为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粘膜的耐寒力,对安渡冬季有益,同时秋季是腹泻多发季节,应特别注意腹部保暖。

  白露显秋凉 谨防花粉

  “白露是进入秋天的标志。”彭先生解释道,立秋过后到白露,间隔一个月。从字面看,似乎立秋节气一过,便应是凉爽的秋天了,其实不然。从立秋到处暑再到白露这一段时间,暑热还迟迟不肯离去,许多时候仍然酷热难当。民谚有“六月立秋紧嗖嗖,七月立秋秋流油”之说,立秋日在农历六月的,天气会凉得快;立秋日在农历七月的,热气退得慢,会烤得人浑身冒油。只有白露,才是真正进入秋天的标志。

  据了解,在24节气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等,反映的是季节变化;小寒、大寒、小暑、处暑等,反映的是冷暖程度;而白露,则与雨水,小雪、寒露、霜降等一样,反映了天气现象,特别是与降水有关联。农谚的“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棉怕白露连阴雨”,说的就是白露前后天气晴好对晚稻和棉花收成的作用。而对番薯,是“白露见湿泥,一天长一皮”,表示露水催着番薯长大呢。

  从白露开始,天气越来越凉,有些人出现手脚冰凉、乏力等症状,从中医上来讲这是肾气不足的表现。专家建议,从白露起要补养肾气。“可以坚持晚上泡脚,用温水泡,水要没过脚腕,时间在15到30分钟,泡到身体微微发热最好,泡脚的同时把耳朵和腰部搓热,肾开窍于耳,而且耳朵有密集的反射区,联系着全身每一个器官,所以常搓揉耳朵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

  另外,白露时节,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很高,因此要做好预防工作。此时秋高气爽,正是人们外出旅游的大好时光。但是,常有不少游客在旅游期间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其实不一定是“感冒”,可能是“花粉热”。此节气的养生重点是加强身体锻炼,注意早晚不要受凉,对过敏性疾病积极预防。

  切勿盲目进补 锻炼莫光脚打赤膊

  “秋季凉热交替,气温逐渐下降,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民俗专家彭先生解释道,俗话说“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天气仍热,每天还是要用一盆水洗澡,过了18天,到了白露,就不要再赤膊了,以免着凉。他提醒道,白露时节,连地面水汽都能遇冷而凝结成小水珠,可见地面寒气还是比较重的,更何况人的脚底心也是比较容易遭到寒气侵犯的地方。所以在外运动时不能赤脚或打赤膊,这个季节还应当穿衣袜防寒。

  “立秋后气候虽然早晚凉爽,在白露节气中要避免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病的发生。”专家表示,白露”时节,很多人认为炎热的夏季已过去,秋冬季节已经到来,所以刚到秋天,就开始“贴秋膘”大量进补,却忽略了季节性的易发病,如秋天好发的过敏性鼻炎、气管炎和哮喘等,所以在进补的同时要因人而异。特别是对于那些因体质过敏而引发的上述疾病,在饮食调节上更要慎重。

  营养学家表示,白露时节的适宜膳食有莲子百合粥、银杏鸡丁和香酥山药等,这些饮食有清肺润燥、止咳平喘、补养气血、健脾补肾的功效。而有哮喘、气管炎、咽炎以及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尽量少吃带鱼、螃蟹、虾类、韭菜和辣椒等。中医认为海产品多为大寒之品,易伤脾胃,如和切碎的生姜同吃,有温中散寒解毒的作用。肠胃功能不好的人应少吃或不吃海鲜,吃海鲜要多加生姜,因为海产品大寒可以导致脾胃受伤,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肠胃疾患。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