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罗蜜”原来是这样

净土经论 | 作者:网络 [投稿]

“般若波罗蜜”原来是这样

释迦牟尼佛祖在《心经》中涉及到菩萨摩诃萨行深多时的修行法门时,用一句梵语“般若波罗蜜”一带而过,并未具体指明究其具体原因我想有三:

首先,从《心经》整体来看,其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类本性各种状况的描述,起点比较高,但传授对象却是初学者,从释迦牟尼佛祖传授佛法是有秩序的,佛祖先给大家做个示范,“即入三昧”意味着能够随时随地“入定解空”,先解决“信任危机”,,佛祖随后给求道者描述那个鲜为人知的境界,如果你想“度一切苦厄”,佛祖才会因人而异的传授你修行方法。《心经》的作用应该是对初学者的“诱惑”,也是对佛法根本的概括讲解,尚未到传授法门阶段。

其次,虽然按照各种法门修行的结果只有一个,“见到本性”,但修行的法门毕竟有“八万六千个”之多,在《心经》当中,不可能一一道来。

再则,修行者由于根器、种性的差异,以及学习时间的不同,导致在佛法传授当中,除基础教育以外,势必采取因人而异的教育方法,“法不传六耳”就是这个道理,由于《心经》是对佛法根本的概括讲解,是可以将众多的修行者集中在一起讲述的,在这里传授修行法门是不适宜的,不但不能有的放矢,因人而异,反而容易导致“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适得其反的结果。

由此可知在《心经》当中释迦牟尼佛祖将“八万六个修行法门”用一句“般若波罗蜜”一带而过,处理是正确而恰当的。

成佛需要两个基本条件缺一不可, 一是通晓佛理,坚定信心,明确方向;二是修行方法----法门选择得当,坚持不断,一步一怔,方可循序渐进,不走弯路,稳步上升。

如果你年轻,身体强壮,初晓佛理,选择投师藏传佛教的密宗修行应该是个正确的选择,在基础阶段,你的身体一定是生起暖、顶两个反应状态,如果向上师汇报了你的反应,他一定会告诉你忍, 如果进一步的反应出现了,上师就会传你“世间第一法”了。

修行过程是一步一反应的逐步上升过程,节点的反应状况是唯一的,修行过程中无论是积累的程度不够,还是修行的方法不当,都会难以到达修行的节点,指导者若是滥竽充数则会直接导致修行者停滞不前,指导者是过来人,对于修行的步骤过程了如指掌、烂熟于胸,指导修行者如探囊取物,修行者怎会停滞不前呢。如果修行者停滞不前,修行者就要警惕了,十有八九你碰到了个水货了,如果指导者仅谈佛法,不指导修行,恐怕你碰上的是假货了,谈佛论道是无法成佛的,光谈论佛祖,自己不去修行如何能成佛呢?评文章的和写文章的是两码事,你可以对张艺谋所拍的任何一部片子谈三论四,说起来头头是道,但让你拍一部片子,你的水平还不一定比业余的拍客高呢,学佛的人一定要打破一个误区,明白说到未必能够做到,会哭的孩子没奶吃,哭声就停了。

取得成就的上师总是从头至尾贯穿于一个修行法门,辅助手段倒可以多种多样,比如“持咒”是定心法门的一种辅助手段,所持的咒语应当能够快速斩断你的思想流,思想流一断,心定了,大光明出现了,定心能够出现大光明,定心就是法门,持咒则是手段,这个定心法门是从心体上下手的“修性”法门,它是有别于从身体下手的“修命”法门,大方向是不会交叉的,辅助的方便手段也不会另类,性命双修则另当别论,虽然会产生交叉,但也是有节奏的互换,有节点的交替上升,各种反应也是遵循着一定规律交替出现的。修行是一个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反应有章可循的有规律的上升过程。

修行法门有八万六千个,大多是修行在阶段过程当中的“对治”法门,而基本性的修行法门不外乎沿着修性、修命两个主脉络,对修行者进行完整而具体的指导。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