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法界之阿修罗

入门须知 | 作者:网络 [投稿]

十法界之阿修罗

  阿修罗,梵名Asura 。略称修罗。为六道之一,八部众之一,十界之一。又作阿须罗、阿索罗、阿苏罗、阿素罗、阿素洛、阿须伦、阿须轮。意译为非天、非同类、不端正。旧译不酒、不饮酒,或系误译。阿修罗为印度最古诸神之一,系属于战斗一类之鬼神,经常被视为恶神,而与帝释天(因陀罗神)争斗不休,以致出现了修罗场、修罗战等名词。

  据增一阿含经卷三阿须伦品载,其身形广长八万四千由旬,口纵广千由旬。另于长阿含经卷二十阿须伦品、大楼炭经卷二阿须伦品、起世因本经卷五等,均详载其住处与事迹。有关阿修罗之业因,诸经多举出嗔、慢、疑等三种生因,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则列举十种阿修罗之生因:(一)身行微恶,(二)口行微恶,(三)意行微恶,(四)起憍慢,(五)起我慢,(六)起增上慢,(七)起大慢,(八)起邪慢,(九)起慢慢,(十)回诸善根。此外,阿修罗所持有之琴,特称为阿修罗琴。阿修罗欲听闻何种曲调,则曲音自然弹出。此亦阿修罗所具有之褔德。

  阿修罗之形像有多种说法,或谓九头千眼,口中出火,九百九十手,六足,身形为须弥山之四倍;或谓千头二千手、万头二万手、三头六手;或谓三面青黑色,忿怒裸形相,六臂。

  【长阿含经卷十、卷二十一、大智度论卷十、卷十一、卷三十、佛地经论卷六、观音经义疏记卷四、法华经文句卷二、慧苑音义卷上、翻译名义集卷二】

阿修罗四生

  阿修罗以其果报殊胜,邻次于诸天,却不同于诸天,故称阿修罗(意即非天)。

  据楞严经卷九载,阿修罗因业力之牵引,分为胎、卵、湿、化四生。即:

  (一)卵生,谓若于鬼道中以护法之力,乘小神通而入空中,此种阿修罗从卵而生,为鬼趣所摄。

  (二)胎生,谓若于天道中因降德遭贬坠,其所居之处,邻于日月,此种阿修罗从胎而出,为人趣所摄。

  (三)湿生,谓有部分较下劣之阿修罗,生起大海之心,而沉住于水穴口,朝游虚空,暮归水宿,此种阿修罗因湿气而有,为畜生趣所摄。

  (四)化生,谓有一种阿修罗执持世界,其势力大而无畏,能与梵王、帝释天、四天王争权,此种阿修罗因变化而有,为天趣所摄。

  诸经中有关阿修罗的故事甚多,依《增一阿含经》卷三〈阿须伦品〉记载,阿须伦之形广长八万四千由旬,口纵广千由旬,或化作十六万八千由旬之身,往日月之前。当时之日月王见之而心怀恐怖,遂失去光明。因此,印度人相信,有日月蚀即是阿修罗犯日月的结果。

  有关阿修罗的业因,诸经多说嗔、慢、疑三种。《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则列举十种能令众生得阿修罗报之业因︰(1)身行微恶,(2)口行微恶,(3)意行微恶,(4)起憍慢,(5)起我慢,(6)起增上慢,(7)起大慢,(8)起邪慢,(9)起慢慢,(10)回诸善根向修罗趣。

  至于阿修罗所受的业报,《正法念处经》卷十八说有二种︰

  (1)鬼道所摄,即魔身饿鬼,有神通力;

  (2)畜生所摄,此种阿修罗住在大海底须弥山侧。《首楞严经》卷九,则依胎、卵、湿、化四生而分四种。

  《正法念处经》并谓有四大阿修罗王,统御诸部下与天众战斗。即︰

  (1)罗侯阿修罗王,身量广大,如须弥山王,遍身珠宝,放出大光明,欲见天女而以手障日月之光,令现日月蚀,又以如影、诸香、妙林、胜德等四淫女及十二那由他侍女为眷属,且与之共相娱乐。寿命五千岁,以人间五百岁为一日一夜,少出多减,亦有中夭。

  (2)勇健阿修罗王,威势稍胜罗侯阿修罗,以人间六百岁为一日一夜,其寿六千岁,少出多减,命亦不定。

  (3)华鬘阿修罗王,威势更胜,以人间七百岁为一日一夜,寿命七千岁,有中夭。

  (4)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威势或眷属数皆倍于前三王,不可称计。

  诸经论中,或别立阿修罗而说六趣,或单说五趣而以阿修罗为他趣所摄。如《大毗婆沙论》卷一七二载,有余部立阿素洛为第六趣;《大智度论》卷三十谓六道复有善恶之别,善有上中下,即天、人、阿修罗,恶亦有上中下,即地狱、畜生、饿鬼道。此等乃立阿修罗为一趣之说。另外单说五趣者,如上述《正法念处经》卷十八说阿修罗为鬼道及畜生所摄。《佛地经论》卷六谓阿修罗种类不定,或为天,或为鬼,或傍生。

  《首楞严经》卷九又举四种类︰

  (1)有修罗于鬼道以护法力成通入空,此系从卵而生,鬼趣所摄。

  (2)若于天中降德贬堕,其所卜居邻于日月,此阿修罗从胎而出,人趣所摄。

  (3)有阿修罗执持世界,力刚无畏,能与梵王及天帝释四天争权,此阿修罗系因变化而有,天趣所摄。

  (4)另有一分下劣阿修罗,生于大海心,沉于水穴口,此系因湿气而有,畜生所摄。

  关于阿修罗的住处,诸经述及者甚多。

  《起世经》卷五〈阿修罗品〉叙述有四大阿修罗王住在须弥山四面海中,即︰

  (1)在须弥山之东,距山千由旬的大海下,有摩质多罗阿修罗王的住处,纵广八万由旬,有七重城壁,王的居城设摩婆帝宫城,纵广一万由旬,其中央有集会处,称为‘七头’。‘七头’的周围有四座园林,王与诸小阿修罗辈于此园林游戏。

  (2)在须弥山的南面,过千由旬的大海水下,有踊跃阿修罗王的住处。

  (3)须弥山北面,千由旬的大海水下,有罗侯罗阿修罗王的住处。

  (4)须弥山西面,千由旬的大海水下,有奢婆罗阿修罗王的住处。后三住处各纵广八万由旬,七重城壁等悉如摩质多罗的住处。

  又,《大楼炭经》卷二〈阿须伦品〉,说阿修罗的住处有五所。即须弥山下深四十万里(一万由旬)有抄多尸利阿须伦的城郭,广长各三三六万里(八万四千由旬),以七宝所作,有四门,一一门边有一千阿须伦居止。又此城的东西南北四面各四万里(千由旬)有城郭,南称波陀呵,西称波利,北称罗呼(缺东王名),各有三百阿须伦居止。此外,《长阿含经》卷二十〈阿须伦品〉、《起世因本经》卷八、《正法念处经》等,亦皆曾述及阿修罗的住处。

  另外,《大唐西域记》卷九记载摩揭陀国有一岩岫,印度人谓之为‘阿素洛宫’,其文云(大正51·920b)︰

  ‘往有好事者,深闲咒术,顾俦命侣十有四人,约契同志入此岩岫。行三四十里,廓然大明,乃见城邑台观,皆是金银琉璃。是人至已,有诸少女伫立门侧,欢喜迎接,甚加礼遇,于是渐进至内。城门有二婢使,各捧金盘,盛满花香而来迎候,谓诸人曰︰宜就池浴,涂冠香花已,而后可入。(中略)唯彼术士宜时速进,余十三人遂即沐浴,既入池已,恍若有忘,乃坐稻田中。’

  关于阿修罗的形像,亦有多说。《胎藏界七集》卷下列《伽陀经》,谓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有九头,头上有千眼,口中出火,有九百九十手,唯有六脚,身形四倍于大须弥山。《观音经义疏记》卷四载,阿修罗有千头二千手、万头二万手,或三头六手,持不饮酒戒,男丑而女端正。胎藏界曼荼罗外金刚部院有二臂阿修罗像;《诸说不同记》载,其身赤色,右手执剑,左手握拳。《摄无碍经》及《补陀落海会轨》中载,阿修罗三面六臂,身青黑色。其六臂︰第一手合掌,第二手各持火颇胝与水颇胝,左第三手持刀杖,右第三手持镒。

  然现存阿修罗像未必与上述所载之形像一致。敦煌莫高窟之第二四九窟(西魏时代,六世纪),绘有双足岔开,立于大海之中的四臂像,后二手向上伸直,掌上置日月;另二手,左手置胸前,右手置腹前,上半身赤裸,身呈赤色。日本现存之作品中,以法隆寺五重塔初层塑像中之六臂阿修罗坐像最古,而以兴福寺八部众像中之六臂像(天平时代)最为有名。

  据《观佛三昧经》说,世界刚刚形成山海大地时,光音天上贪玩的仙人便到人间游戏。其中一位仙人在大海洗浴时,因「水精」入身而生一肉卵。这肉卵经八千年后,终于生出一个女怪,身长有如须弥山,具一千支眼睛、二十四只脚,头、口与手数皆为九百九十九,样貌好不骇人,即为阿修罗始祖。女怪后又产下一男怪名毗摩质多,因有无比威力可自由来去天上人间,所以在看到天人身旁皆有无数美女环绕后,也想娶妻。女怪便替其子向美冠群芳的乾达婆女求婚,结果乾达婆欣然同意婚事,于是阿修罗一族日渐繁盛。毗摩质多风情万种的女儿,使得已有妻妾亿万的天界帝释天为之倾心,娶为嫔妃。不料帝释婚后喜新厌旧,阿修罗女将委曲告之父亲,引发前所未有的一场大战。就在阿修罗将帝释天所居的须弥山团团围住,千钧一发时,帝释天想到佛曾说若遇大难,只要念般若波罗蜜咒,便能破解鬼兵。果然一持咒,空中忽然飞出四只大刀轮,几乎削尽阿修罗王的手足,幸好遁入藕孔方避过此难,但是元气大伤难以复仇。然而天人与阿修罗的战争,并未自此划下休止符。

  在经过多年后,帝释天又爱上一位罗喉罗阿修罗的女儿,便命天界乐神带聘礼,透过歌曲威胁利诱罗喉罗应诺婚事。不料罗喉罗因气愤帝释天欺人太甚,不但将乐神驱逐出宫,并立刻发兵攻打天人。就在骁勇善战的阿修罗攻下天宫时,帝释天又忆起上次的神咒,于是阿修罗军被杀得节节败退,只好退入莲藕藏躲。就在帝释掳走了全部的阿修罗女后,罗喉罗派出一位使者前往谈判,指出帝释天身为佛弟子,不应犯戒偷盗。双方几经谈判最后达成数项协议,帝释天承认犯下偷盗戒,愿归还阿修罗女,并赠送天上甘露;阿修罗则除将爱女献与帝释,并自愿受持三皈五戒,成为佛弟子,此战终得圆满落幕。在天界的战争中,有一位阿修罗王与帝释天作战时,因手能执日月,障蔽其光,而被称为罗恸罗阿修罗,罗恸罗意即为障月。他能有以手障日月,形成日月食的威力;是因他过去生为婆罗门时,见到大火烧塔,灭火而使塔不坏,而以此救塔之福德为因,愿得大身。然虽有此愿,仍不信正法,常爱斗战,故死后堕入阿修罗道。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