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八识?

入门须知 | 作者:净行法师 [投稿]

(四)第六意识

  什么是第六识呢?

  善男子,第六识可单称为“识”,又叫意识,是认知了别之识。

  它是人体的感觉中心,负责指挥前五识的工作。前五识所传送的零碎片面资料,皆由它作有系统的组织,建立一个全面、有意义的影像。

  善男子,意识根据从前的经验,能把前五识传送的资料,迅速整理,对外境能即时生起三种认知了别的作用。

  意识对有实质存在之境物,能根据以往的经验,立刻达成认知了别,这是现量的作用。

  在没有实质境物存在时,意识则能根据以往的经验资料,迅速比较、测度、推论,而达成认知了别的目的,这就是比量的作用。

  但是,意识并非时常都能作出正确的认知了别。有时,根本没有存在的事物,它却会无中生有,作完全错误虚妄的认知,这就是非量的作用。

  善男子,意识所能了别认识的外境也可分作三种,就是性境、独影境和带质境了。

  实实在在存在的外境,能为意识了别认知的,叫做性境。没有实质存在的境幻,也能为意识所了别认知,但是,这些叫独影境。

  外境虽有实质的存在,但意识却不能对它作恰如其分的认知,却把它误作他物而不自觉。这些从错误了别认知而得知的外境叫做带质境。

  意识以现量、比量和非量,对性境、独影境和带质境这三种外境作出了别认知后,又能起三种不同的反应。

  善男子,那三种反应,就是善的反应、恶的反应和无记(非善非恶)的反应了。

  意识能根据从前生活累积的经验,指挥前五识,不须思量,而能即时生起含有善、恶或无记的活动。

  善男子,意识的活动最强,因此能在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界里,不断引发身、口和意的活动,作善、恶和无记的业,使生命之轮不停转动。

  第六识于八识之中,了别认知外境的能力最强。因此众生的存在和生活,受此识之影响至巨。

  对很多人来说,第六意识的活动,几乎等于他们整个生命的活动了。

  为什么第六意识的作用那么强,对人的影响那么大呢?

  善男子,这都是因为第六识具备了心识的全部五十一个心所有法的缘故。

(五)第六意识的功能

  善男子,第六意识具备了心识的全部五十一个心所有法。

  什么是心所有法呢?

  善男子,心所有法,就是心识所能生起的五十一个心理状态或功能。此五十一个状态或功能只在第六意识中,才全部完备无缺,而于其他七识,则多付阙如。

  因此,第六识于动身发语的能力上,比其他七识,就要强得多了。也就是这缘故,意识几乎操纵了人的全部生存活动。

  五十一个心所有法是什么呢?

  善男子,这五十一个心理状态或功能,可分作六大类,就是遍行、别境、善、烦恼、随烦恼和不定了。

  什么是遍行呢?

  善男子,遍行就是于所有时空,都能现行,作心理活动的意思。

  隶属于遍行类的心所有法,是八识所共有的,有五个,就是触(接触内外之境)、作意(起警醒注意)、受(感受)、想(起影像或概念以作认知)和思(起意志活动)。

  什么是别境呢?

  善男子,别境是了别外境的意思。

  属于这类心所有法的共有五个,就是欲(希冀)、胜解(彻底地明了)、念(牢记)、定(专注一境)和慧(智慧)。

  什么是善呢?

  善男子,善就是行善的能力和心态。

  属于这类心所有法的共有十一个,就是信(信心)、精进(努力)、惭(羞己不如人)、愧(羞于己过)、无贪、无嗔、无痴、轻安(内心的解脱禅悦)、不放逸、行舍

  (舍弃污染的行为)和不害(不作损害自他的事)。

  什么是烦恼呢?

  善男子,烦恼又叫根本烦恼,是能令人颠倒迷惑、苦痛哀愁的东西。

  属于这类心所有法的共有六个,就是贪、嗔、痴、慢(轻慢自他)、疑和不正见(错误的见解)。

  什么是随烦恼呢?

  善男子,随烦恼,是由烦恼或根本烦恼的存在而生起的。没有根本烦恼,它们自然不再存在了。

  属于这类心所有法的共有二十个,就是忿、恨、恼、覆(隐瞒自己的过失)、诳(欺诈)、谄、骄、害、嫉、悭、无惭、无愧、不信、懈怠、放逸、昏沉、掉举(恐惧、激

  动、失去内心的安宁)、失念(忘记)、不正知(愚昧无知)和散乱。

  什么是不定呢?

  善男子,不定是指本质善恶不定,要看情形才可定其善恶的心理状态。

  属于这类心所的共有四个,就是睡眠、恶作(悔恨已作的事)、寻(追逐寻求)和伺(伺察)。

  善男子,以上六类五十一个心所有法,在八识之中,只有第六意识才全部齐备。因此,众生于生存所须作之身口意活动,便全皆可由此意识引发了。

(六)机械的意识生活

  善男子,第六识虽然具备全部五十一个心所有法,但它的作用,只在于了别认知外境,鲜有思量的活动。就是思量,也只处于了别认知外境的层面。了别认知已毕,思量便止。

  意识若是了别认知已毕,思量便止,那么,是哪个去作善、恶、无记等业呢?

  善男子,如前所述,第六意识具有心识全部的五十一个心所有法。这些法在前六识遇外缘、起了别认知之后,便能即时相应生起,其间并不需要多大的思量活动。

  为什么没有思量的必要,这些心所有法便能生起呢?

  善男子,这都是习气的缘故。

  众生于无始以来,于无数的生命之中,在不同的时空里,曾作数不清的业。而重复的行为和反应,便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习惯力,时刻影响了众生对外境所起的反应。

  当外境相同或类似的时候,意识便即时生起惯性的反应,引发有关的心所有法,令众生经历某些感受,或作某些行动。

  惯性有时太强了,以致众生虽想主动改变反应,也无能为力。

  就是这缘故,意识的惯性作用,能使众生不需要思量,便能生活于世上,天天机械地做着重复或类似的工作。

  善男子,外缘若引发善的心所,行为便属于善,若引发恶的心所,行为便属于恶;若与无记的心所相应,这些行为便属非善非恶了。

  外缘能有很多不同的组合,各心所有法也能同时或异时出现。于是,众生便恒久处于苦乐善恶不定之中,作种种身口意的活动,而毋须着意的思量了。

  善男子,虽然大多数的人,于大部份的时间,所过的是不自觉的机械反应生活,但是,他们总有些时间是在了别认知以外,作较复杂的思量推理,带有意志性质的心理活动,虽然深度与频密,则因人而异。

  第六意识的思量能力既止于了别认知,那么是什么去作这些较自觉着意的心理活动呢?

  善男子,心识中能负起这个责任的就是第七识——末那识了。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