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的六种斋供

佛学常识 | 作者:网络 [投稿]

佛门的六种斋供

  在古代禅林中有形式多样的斋供礼仪。这些斋供有供养诸佛菩萨和祖师大德,以表达恭敬供养的;也有祭奠亡僧,寄托哀思之情的;还有布施孤魂野鬼,以使众生离苦得乐的。这些斋供主要有罗汉供、传供、上供、斋僧、茶汤和出生等。

一、罗汉供

  罗汉供又作罗汉讲、罗汉会,即供养十六罗汉、五百罗汉之法会。

  关于罗汉供的缘起,《佛祖统纪》卷三十三(供罗汉)条云:“佛灭时,付嘱十六阿罗汉,与诸施主作真福田,时阿罗汉成承佛敕,以神通力延自寿量,若请四方僧设无遮施.或所住处,或诣寺中,此诸尊者及诸眷属,分散往赴,蔽隐圣仪,密受供具,令诸施主得胜果报。”

  罗汉供法会自古以来多行于禅家,如《景德传灯录·翠微无学禅师传》云:师因供养罗汉,有僧问日:“丹霞烧木佛,和尚为什么供养罗汉?”师日:“烧也不烧着,供养亦一任供养。”

  又问:“供养罗汉,罗汉还来也无?”师日:“汝每日还吃饭幺?”僧无语。师日:“少有灵利底。”

  《禅林象器笺》介绍罗汉供之事云:“东福寺每岁修正,讲罗汉供。昔明兆殿司妙于绘事,曾画五百应真。一日,遇异人授以一轴书,不知昕往,展视之,则罗汉供祭文也。时人以为画像感应,至今为东福宝物,故此轴不识何人书。”

  对于设罗汉供法会仪式及法语,在《密庵杰禅师径山录·建会上堂》有云:“千岩酿秀,万木回春’罗汉会兴’贯通今古。一愿龙王福护,瑞雪快晴;二愿施主归崇,骈臻辐辏;三愿大众同心同德,扶掖丛林,滴水冰生,始终一致云云。”

二、传供

  “传供”又作“奠供”、“递上”、“供递”、“递供”。即捧持茶、钵、汤、素-等各式供物,由数人递次传送至佛或祖师像前,以表示恭敬虔诚的仪式、传供原是在重大法会时所举行的仪式。后来,在禅门中一般法会中也经常会举行这种仪式。在古代清规中,都有关于传供的记载。

  如《大鉴清规·佛诞生》曰:“住持至,烧香一炷,大展三拜。不收坐具,侍者一班,进卓排立传供。”

  《敕修清规·圣节》日:“住持上茶汤,上首知事递上。”

  《敕修百丈清规·两序章》云:“圣僧侍者,贵有道心,斋粥二时,上供呜下堂椎。”

三、上供

  上供是指在诸佛、祖师圣像前,备供物、圣膳等物供养以示祭奠。对于上供的仪式,《敕修百丈清规》卷四云:“圣僧侍者,贵有道心,斋粥二时,上供,鸣下堂椎。”

  上供本是佛门供养诸佛菩萨和祖师的仪式,后来泛指人们用物品祭祖或敬神。如曹禺《北京人》第一幕:“快穿好袍子马褂,给祖先上供去。”

  又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九回:“一样一样的菜拿上来,只摆一摆,便撤了下去,就和上供一般谁还吃得下。”

四、斋僧

  斋僧又作僧斋、施僧、饭僧,是指设斋食供养僧众,兼指入寺供养或延僧至俗家供养。依受供养僧侣之数目多寡,又有五百僧斋、千僧斋、万僧斋之别。斋僧时应当依据僧人德行及戒腊的长短恭敬延请,不得有厚此薄彼的分别。

  《禅苑清规‘斋僧仪》云:“斋僧之法,以敬为宗,但依僧次延迎,不得妄生轻重。"斋僧是信众消除灾障,求取福报的修行方法。

  据《普贤经》记栽,大臣、婆罗门、居士、长者、宰官等,应供养特大乘者,以斋僧作为忏悔法之一。斋僧的本意在于标明信心、归依,后来渐渐含有了祝贺、报恩、追善之含义,而使斋僧的仪式更加普遍化。

  我国唐代斋僧法会十分盛行,在唐代大历七年(772)、贞元年间(785~805)和咸通十二年(871)都曾举行过大型的千僧斋。斋僧除在寺院中举行之外,还可由施主请至家中供养。

  施主须亲往寺庙迎请僧众至家,从比丘受三归五戒,然后将食物送至比丘手中,食毕,复送日用品供养。斋供结束,由比丘为其全家诵经祝福并说法,赞颂其布施功德,然后由施主送比丘回寺。

  对于斋僧的由来,《云卧纪谈》云:“池州梅山愚丘宗禅师,因练塘居士洪庆善持江东使节夜宿山间,相与夜话。洪问以:‘饭僧见于何经?其旨安在?’

  宗日:‘《四十二章经》有云: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乃至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住、无作、无证之者。其无修证则是正念独脱,能饭斯人则功超诸佛,然前辈知此旨者多矣!’

  洪曰:‘其为谁乎?’宗日:‘且以近说,如秦少游,滕州贬所,自作挽章,有谁为饭黄缁之句。东坡既闻秦讣,以书送银五两,嘱范元长为秦饭僧。及东坡北归至毗陵,以疾不起,太学生裒钱于东京慧林饭僧。苏黄门撰《东坡墓志》首载之。’”

  洪庆善又问:“亲金有据乎?”宗日:“公岂不见《毛诗·小雅鹿鸣》:燕群臣嘉宾也,既饮食之,又实币帛筐篚以将其厚意。盖饮食不足以尽敬,而加赠遗以致殷勤也。”

  宗禅师于是为诵丁晋公斋僧疏曰:“佛垂遍智,道育群生,凡欲救于倾危,必预形于景贶。……特形归命,恭发精诚,虔施白金,充修净供,饭芯刍之高德,答懒瓒之深慈,冀保此行,乞无佗恙。伏愿天回南眷,泽赐下临,免置边夷,白日便同于鬼趣,赐归中夏,黄泉再感于天恩,虔罄丹诚,永繄法力。”

  洪日:“向读名臣传,只见补仲山衮、和傅说羹一联而已,今获全闻,其精祷若此。”斋僧有很大功德,是居士修福的重要形式。

  大慧宗果禅师为卢时用普说云:“我初到衡阳,诸处道友送得千百贯钱来,自家遣两个侍者去岳山、沩山诸处斋僧一巡。衡阳人初不知有斋僧之说,有来问妙喜者,对他道:‘只是把钱雇和尚吃饭。’

  过得几时,因普说,方与他说斋僧功德,后来稍稍知归向。唐时有个宣律师,为他持戒殊胜,戒光直透天宫,感得韦驮天神每日供天厨食。

  因问天神:‘世间功德,何者最大?’日:‘斋僧功德最大。”至于信众应当在什么情况下斋僧,《梵网经‘不利乐戒》第九有云:“若疾病、国难、贼难、父母、兄弟、和上、阿闭梨亡灭之日.及三七日,乃至七七日,亦应读诵讲说大乘经律,斋会求福。”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