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学佛法应具备的五种心态

佛学常识 | 作者:廖乐根 [投稿]

平等心

  修学佛法,我们还需要具备的一种重要心态就是平等心。通常所说的平等心,就是没有分别和比较之心,是对一切众生平等相待之心。平等心与慈悲心密切相关,真正的慈悲应建立在平等心的基础上。只有当我们的心真正平等了,我们的慈悲心才是纯净无染的。平等心的内涵也是非常深广的,下面将从冤亲平等、自他平等、众生平等三个层面作一简要分析。

  一、冤亲平等

  顾名思义,冤亲平等就是没有冤与亲、敌与友的分别执著之心,你不会特别贪爱某些人,也不会特别讨厌某些人,这样就打破了冤亲的对立。由于无始以来的虚妄执著,冤亲平等非常难以做到。

  那么,如何修习冤亲平等?首先,要观察和思维冤亲的本质和实相。冤和亲其实是自我的设定和认同,属于“我执”的把戏。其实,并没有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真实存在的冤和亲。所谓“冤”,说到底无非对你不好或者让你感到不舒服的人。相反,所谓“亲”,无非是对你好或者让你感到舒服的人。有了这种分别之后,自然就对冤的对象产生抵触和排斥,对亲的对象产生贪恋和渴求。想一想,以这样的标准来区分冤和亲、敌和友,公平吗?可靠吗?在大多数情况下,你觉得一个人让你舒服,不过是出于一念贪心!你觉得一个人让你不舒服,不过是出于一念嗔心!

  其次,我们还要思维:亲友和冤敌,在轮回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不确定的、是多变的。朋友永远是朋友吗?说不定哪一天就反目成仇。仇人永远是仇人吗?说不定哪一天就握手言欢。无论是从人生的经历,还是从社会的历史来看,都是如此。在这一生之中尚且如此,更何况无始以来,生生世世,每个人的角色都变幻不定。一切无常,何必执著?

  二、自他平等

  分别“自我”与“他人”,凡是与“自”有关的就产生粘着、贪求和占有,相反就是排斥、嗔恨或冷漠,我们有意无意的忽视他人,固执的认为他人与自己无关。这是典型的凡夫之心。这种自他对立的思维方式早已根深蒂固,非常难以改变。自他平等的修习,就是要打破这种顽固的执著。

  如何修习自他平等呢?首先,我们要勇气承认一个客观的事实:众生在现象上虽然千差万别,但有点事共同的,那就是所有的众生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得到快乐,不要痛苦。可是,当我们还充满我执的时候,就会自私自利,而且很有可能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而伤害别人。请记住:你的快乐并不比他人更重要!

  其次,自他只是相对的概念,不是绝对的。自他只是我们贴上的一个标签,是假名安立的,并没有实体。佛法的核心就是“无二”,如果你深刻理解了无二之道,就会慢慢明白什么是空性,什么是真正的平等。

  三、众生平等

  从究竟意义上来看,众生本来就是平等的。因为,一切众生皆有觉悟的本性——佛性,都具有觉醒的潜能,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可以说,这是佛陀最伟大的发现,也是这个世界最大的发现。因此,我们不要轻视任何一个众生。凡夫和佛的区别只在于是否觉悟,而凡夫与凡夫的区别只在于执迷的深浅不同而已。所以,既不要自命清高,也不要妄自菲薄。

  我们不妨扪心自问:我的心里能容纳多少众生?如果能真正认识到众生平等,你的心就一下子打开了,你将会发自内心的接纳和尊重每一个众生。你不会轻视或厌恶任何一个人,不管他看起来多么卑微或恶劣,你看到每一个人都会很欢喜。如果说有什么东西是最大的话,那就是平等心,因为平等心犹如虚空,包容一切。具足平等心的人,自在祥和,八风不动,既不因顺境洋洋自得,也不因逆境悲伤失望。世界上还有比这更潇洒的境界吗?

总结

  恭敬心、知足心、坚韧心、慈悲心、平等心,这就是修学佛法应具备的五种心态。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对这五种心态的内涵应该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这五种心态对于佛法的修学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也是衡量我们修学是否进步的重要标准。这五种心分别对治五种烦恼——恭敬心对治傲慢,知足心对治贪婪,坚韧心对治懈怠,慈悲心对治嗔恨,平等心对治愚痴。愿我们加倍珍惜这千载难逢的暇满人身,不断激发、培养和巩固这五种应该具备的重要心态,使其不断增长、直至圆满。共勉!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戒幢法雨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